【摘 要】
:
目的 探讨血管外科医师对使用Castor分支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的学习曲线,并总结其使用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例同一主刀医师使用Castor分支支架完成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G1~G4共4组,每组5例,对各组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G1组的手术时间为(128±37)min,显著长于G2组的(86±15)min(P=0.046)、G3组的(66±11)min(P=0.00
【机 构】
: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血管外科,西安 710038;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三五一四部队八十分队,河北 遵化 0642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外科医师对使用Castor分支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的学习曲线,并总结其使用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例同一主刀医师使用Castor分支支架完成的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按手术时间的先后分为G1~G4共4组,每组5例,对各组的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出血量进行比较.结果 G1组的手术时间为(128±37)min,显著长于G2组的(86±15)min(P=0.046)、G3组的(66±11)min(P=0.007)和G4组的(60±9)min(P=0.004);G2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G3组(P=0.043)和G4组(P=0.011);G3组和G4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3).G1的造影剂用量为(245±69)ml,显著高于G2组的(162±41)ml(P=0.049)、G3组的(104±29)ml(P=0.003)和G4组的(96±18)ml(P=0.002);G2组造影剂用量明显高于G3组(P=0.032)和G4组(P=0.011);G3组和G4组的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4).G1组技术成功率为80%,其余三组均为100%,4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组在出血量及并发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astor分支支架存在学习曲线和一定的使用技巧,大约10例可完成学习曲线,使手术时间和造影剂用量趋于稳定,并减少技术失败的概率.
其他文献
在精准医疗的背景下,选择性作用于肿瘤特定分子靶标的靶向治疗愈发受到重视,其作用机制也对临床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临床试验设计往往忽略了患者的异质性,而对患者按生物标记物进行筛选的富集设计则面临效率低下、可行性低等问题.主方案设计是一种在同一试验结构下评估多种药物或肿瘤分子亚型的新型试验设计,不仅能较好地处理患者异质性问题,适应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且有利于加快药物研发,目前在国外已有一定应用.本文旨在结合实际应用案例,对篮式设计、伞式设计、平台设计等主方案设计的基本特点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移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为学生提供了移动化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而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在线学习更是成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在后疫情时代,利用在线学习的优势,提升在线教学质量,创造高效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努力的方向.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本科生在线上教学模式下对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掌握情况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资料,可靠性分析检验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采用卡方检验及多重线性回归检验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299份,医学统计学掌握情况得分为21.0±4.8,年龄、高等数学基础、计算机基础是影响医学统计学掌握程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目前线上教学模式下,医学院本科生对医学统计学掌握程度一般,需结合相关影响因素改进教学.
王玉琦,男,1947 年10 月生,中国共产党员,血管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003~2013年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以下简称中山医院)院长,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组长、名誉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险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院协会常务理事、上海医院协会副会长、国际血管外科学会会员、国际血管腔内医师学会会员、亚洲血管外科学会主席等(图1 ).1993年获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央保健委员会嘉奖,20
随着临床实践的开展,“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的提法已过时,其未涵盖因危及肢体的缺血而接受诊治的所有患者.新术语“慢性肢体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 , CLTI )”相比而言更为合理,更能反映患者的临床特征[1].CLTI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是指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合并有超过2 周的静息痛、溃疡或坏疽,是PAD的终末期.CLTI患者的伤口愈合率低、截肢率高
在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中,维持全身血液的有效循环至关重要.当出现一些异常情况时,有效循环可因心脏泵衰竭、失血或血管阻塞被减弱甚至停止而危及生命.血液在人体内不正常的凝固被称为病理性血栓,并由此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当这种情况发生在血液循环入路时,可导致供血脏器灌注不足、功能障碍而致衰竭.当发生在血液循环的回路时,会导致血液淤积和回流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肺动脉栓塞、急性肢体静脉血栓形成等都是由此所致.出现这种情况时,自体防护系统会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要想有效
董红霖,中国共产党员,现任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他在1994年参加工作,1997 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近30年的临床工作中,董红霖同志始终以共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心系每一例患者的健康与利益.他始终牢记身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坚持把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2020年,当新冠疫情突然袭来,人民的健康受到威胁时,他第一时间站出来,申请驰援湖北,为抗疫工作做出自己的贡献.
郝斌,男,1963年12月出生,2002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于1981~1986年就读于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现吉林大学白求恩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进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工作.1996 年至原北京邮电总医院(现北京协和医院西院)进修,师从汪忠镐院士学习血管疾病诊疗技术,学成后于1999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创立了血管疾病学组.2000年,郝斌教授再赴原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现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学习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他经过辛勤努力与钻研后于2004年创建山西医科大学第二
下肢慢性重度缺血也被称为慢性下肢威胁性缺血(chronic limb-threatening ischemia,CLTI),是由于慢性缺血导致静息痛,溃疡或坏疽且病程至少2 周的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 PAD).虽然仅有 5%~10%的 PAD 患者进展为CLTI,但随着老年PAD 患者的增多,CLTI 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1].一项涉及8.3万例患者的荟萃分析显示,CLTI 的总患病率达到 0.74%[2].CLTI 是PAD最严重的阶段,也是导致大截肢、残
目的 评价药物涂层球囊(drug-coated balloon,DCB)治疗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行DCB治疗的57例股腘动脉TASC C/D级病变患者资料,其中包括65处病变,病变平均长度为(190±85)mm,闭塞性病变占56.9%.评价DCB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死亡率、截肢率和免于临床驱动的靶病变血管血运重建(clinically driven target lesion revas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