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高职韩国语教学的信息化进程中,传统教学模式已渐渐被取代,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的广泛推广,推动了我国高职韩国语教育的发展。然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致使课堂环境因素发生显著变化,课堂出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大量使用与教师教学理念更新缓慢、学生学习习惯变化缓慢、教师信息水平提高不快、学生信息素养提高不快、教学方法转变缓慢、学生学习自主性不高、课堂气氛依然沉闷、课堂教学依然以教师为中心等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高职韩国语教学的角度分析这些不协调的状况及解决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韩国语教学;失衡;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54-01
一、当前的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早在上世纪 90年代就制定了具体的信息化发展规划。随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我国早在1997年就召开了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作了明确的定义。
2006年,我国又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的较为系统全面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其中提到在推进社会信息化方面必须“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初,教育部又专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力争用十年时间的发展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 学习韩国语的人越来越多,对高职韩国语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涨。特别是近几年, 高职韩国语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其重心从语法、文学转向了实用韩国语的学习。一直以来使用传统文字教科书, 在教室里以黑板和教师的说明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迅速提高韩国语交流能力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使用日益普及, 各种局域网以及全球性网络的逐步完善, 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迅速、直观, 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 来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
高职韩国语课堂在改革之前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各教学要素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磨合,已经处于比较好的兼容状态,教学系统相对比较稳定,但同时也开始显露出一种惰性,教学效率不高。高职韩国语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势介入,课堂生态环境发生剧烈改变,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信息化进程中的高职韩国语教学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度探究,必将为信息技术与高职韩国语课程的深度融合以及日后高职韩国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二、高职韩国语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衡问题
高职韩国语教学的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韩国语教学改革自启动以来,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韩国语课程不断整合,高职韩国语课堂教学正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不稳定走向稳定。但是由于地域及校情差异,全国各高职院校的韩国语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并不是平行发展的,而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审视这些问题,可以看到高职韩国语课堂还处在不同程度的失衡状态。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不但造成课堂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构成比重出现失调,而且还造成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出现失谐。因此,有必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立足点,探究高职韩国语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衡现象,具体包括教师与信息技术、学生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教材与信息技术、教室布局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教学评估与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与信息技术等各因素之间的失衡情况。
三、高职韩国语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解决办法
高职院校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建有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网站、校园论坛、校园视频、数学图书馆等系列数学化资源;购置电脑、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备。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将信息平台、管理平台、教学平台组合起来的校园网络集成应用系统。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制作大量教学软件,构建大容量教学资源库。多开展有关教学信息化应用的论文及课件评比等活动。
并且通过对本校以及其他兄弟院校的高职韩国语教学情况的调研,准确把握高职韩国语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形成详实的调研分析报告;通过调研分析报告和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信息化进程中的失衡问题,找到相应的策略,并修改韩国语专业的教学设计模式等,为信息技术与国内高职层次韩国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日后高职韩国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共性价值的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伟,李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4).
[2]李莉.构建高等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新模式[J].文教资料, 2009,(5).
[3]于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运行及支持条件[J].中国经贸导刊,2010,(4).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韩国语教学;失衡;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54-01
一、当前的信息化程度
信息化(informationization)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变革的重要力量。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早在上世纪 90年代就制定了具体的信息化发展规划。随后,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我国早在1997年就召开了首次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作了明确的定义。
2006年,我国又制定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这是我国首次提出的较为系统全面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其中提到在推进社会信息化方面必须“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提升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推进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2012年初,教育部又专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了进一步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战略、发展任务、行动计划和保障措施,力争用十年时间的发展使我国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 学习韩国语的人越来越多,对高职韩国语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涨。特别是近几年, 高职韩国语教育更注重实用性,其重心从语法、文学转向了实用韩国语的学习。一直以来使用传统文字教科书, 在教室里以黑板和教师的说明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 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迅速提高韩国语交流能力的迫切需求。与此同时,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使用日益普及, 各种局域网以及全球性网络的逐步完善, 使得人们之间的联系更为便捷、迅速、直观, 这就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 来达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
高职韩国语课堂在改革之前基本处于平衡状态,各教学要素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磨合,已经处于比较好的兼容状态,教学系统相对比较稳定,但同时也开始显露出一种惰性,教学效率不高。高职韩国语信息化教学改革以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势介入,课堂生态环境发生剧烈改变,各教学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对信息化进程中的高职韩国语教学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度探究,必将为信息技术与高职韩国语课程的深度融合以及日后高职韩国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二、高职韩国语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衡问题
高职韩国语教学的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信息化的高职韩国语教学改革自启动以来,现代信息技术与高职韩国语课程不断整合,高职韩国语课堂教学正逐渐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不稳定走向稳定。但是由于地域及校情差异,全国各高职院校的韩国语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并不是平行发展的,而是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审视这些问题,可以看到高职韩国语课堂还处在不同程度的失衡状态。
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不但造成课堂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构成比重出现失调,而且还造成各要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出现失谐。因此,有必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立足点,探究高职韩国语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衡现象,具体包括教师与信息技术、学生与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信息技术、教材与信息技术、教室布局与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教学评估与信息技术、教学管理与信息技术等各因素之间的失衡情况。
三、高职韩国语教学信息化过程中的解决办法
高职院校应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创建有校园信息管理系统、学科网站、校园论坛、校园视频、数学图书馆等系列数学化资源;购置电脑、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备。形成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将信息平台、管理平台、教学平台组合起来的校园网络集成应用系统。同时,鼓励教师自主开发、制作大量教学软件,构建大容量教学资源库。多开展有关教学信息化应用的论文及课件评比等活动。
并且通过对本校以及其他兄弟院校的高职韩国语教学情况的调研,准确把握高职韩国语教学的信息化进程,形成详实的调研分析报告;通过调研分析报告和各方面的信息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信息化进程中的失衡问题,找到相应的策略,并修改韩国语专业的教学设计模式等,为信息技术与国内高职层次韩国语教学的深度融合以及日后高职韩国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具有共性价值的参考。
(作者单位:山东威海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伟,李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4).
[2]李莉.构建高等院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新模式[J].文教资料, 2009,(5).
[3]于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中的运行及支持条件[J].中国经贸导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