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检”焊工郭才宝:能够“听声辨物”的焊接大师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nul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3岁的浙江工匠郭才宝是浙江安吉人,1985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在湖州炜业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从事焊接科技相关工作,是个不折不扣的焊接技术控。一个焊工能熟练掌握5种以上焊接方式,可算得上焊接大师。而郭才宝不仅掌握了所有焊接技术,还能将焊接合格率做到99.8%以上,是国家质检部挂牌的“免检”焊工。多年来,郭才宝解决了焊接行业6大难题,参与了公司10种实用新型专利的开发研究,平均每年为企业创造效益500多万元,为企业和锅炉行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入行三十载终结硕果
  1985年,郭才宝初中毕业后应聘到湖州锅炉部件厂(湖州炜业锅炉容器制造有限公司前身)工作。电焊也是脏累活,或站或蹲一天,腰都直不起来,双手也会累得酸痛。年轻时的郭才宝仍选择了电焊,只因这活儿工资稍微高一点,而他的师傅只是个钣金工,算是带他入了“焊接”这扇门。
  刚入行做学徒不久,很多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就被又脏又累的电焊活儿给磨灭了。别人盼着一天早点结束,而郭才宝干完一天,还要偷偷自学1个多小时。因为焊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位置没站好、或者操作过快或过慢、或者灰尘没有清理干净,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焊接的合格率。他每天不断地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他焊接的产品不仅合格率高,而且安全性更高,为工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上世纪90年代,工厂取得了A级锅炉生产制造许可证,从生产部件到生产制造整件锅炉,焊接技术、工艺难度增加了好几个级别。刚开始,他和同事成功找到了焊接时受压力、时间、熔融量三大因素影响;后来,郭才宝还发现,焊接成功与否,与焊接的角度、电流电压、环境温度等方面也息息相关。很快,技术难关逐一破解,同时更新换代了焊接方式。
  他算得上是焊接大師
  一个人能熟练掌握五种以上焊接方式,他算得上焊接大师。那么,郭才宝到底掌握了几种焊接方式呢?在生产车间,郭才宝露了一手。电弧焊、手工氩弧焊、自动氩弧焊、二保焊、埋弧焊等等,每一项焊接都有不同的技术难度,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但他竟然样样精通。我们不知道郭才宝焊接得怎么样,但检测设备告诉我们———非常好。
  焊接是一门科技含量非常高的技术,要求也不断提高,郭才宝也会遇到难题,但关键是怎么破解。一次,公司接到杭锅420吨锅炉的屏式过热器焊接任务,该产品是合金钢材料对接,加工难度非常大,焊接不好要裂缝,产品就要报废,损失就很大。郭才宝接到该产品焊接任务后,认真研究,最终破解该难题,焊接质量和焊接后变形尺寸都满足客户要求。
  多年来,郭才宝解决了焊接行业6大难题,解决了焊接裂缝问题,参与了公司十种实用新型专利的开发研究。目前,他的焊接合格率高达99.8%以上,是质检部挂牌的“免检”焊工。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焊工需求越来越大,高精焊接技术、工艺更有广阔的市场。
  了不起的焊接技术控
  一来到生产车间,郭才宝如鱼得水,拿起焊枪,他就立马像换了一个人,眼神坚毅,下手又稳又准。手工电弧焊、手工氩弧焊、自动氩弧焊、二保焊、埋弧焊等等,各种焊接技术在郭才宝手中驾轻就熟。焊接是以电弧作为热源,利用空气放电的物理现象,将电能转化为焊接所需的热能和机械能,从而达到连接金属的目的;每一项焊接都有不同的技术难度,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但郭才宝竟然样样精通。郭才宝说:“别以为焊接是个小活,一旦一个焊接点有缺陷,那就可能发生严重后果,所以绝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比如二氧气体保护焊,在焊接过程中如果听到有规律的燃烧声音,那么焊缝成形绝对是最佳的,但如果听到噼里啪啦的杂音,那么焊缝成形必然存在气孔、飞溅多、焊缝成形差、未焊透等现象,在焊接过程中,郭才宝已经做到了听声辨物的境界,在同行中堪称翘楚。
  焊接的技术含量非常高,工作中郭才宝也会遇到难题,但每一次他都能一一破解。
  有一次,公司接到杭锅420吨锅炉的屏式过热器焊接任务,该产品是合金钢材料对接,加工难度非常大,焊接不好要裂缝,产品就要报废,损失很大。郭才宝接到该产品焊接任务后,一头扎进车间认真研究,最终破解了该难题,焊接质量和焊接后变形尺寸都满足客户要求。32年的科技研究和焊接生涯,郭才宝始终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近年来,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焊工需求越来越大,高精焊接技术、工艺更有广阔的市场。郭才宝除了做好技术指导、研究和攻关,还负责带徒传艺、培养新人。这些年共培养徒弟50余人,通过其培训合格的焊工人数达1000余人。
  “用知识和技能激发工作的活力。”这是始终以奔跑的姿态前行的郭才宝为自己写下的座右铭。“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培养更多的焊接人才,让他们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和本领,为安吉的经济发展添砖加瓦。”郭才宝说。
  邢大军据《浙江工人日报》周建巨/文整理
其他文献
对于一名职业运动员来说,职业生涯的巅峰期,只有短短的数年时间,所以,职业运动员都会格外地珍惜这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他们绝对都会一心扑在运动上,不允许有任何事来干扰他们的训练和在运动场上争金夺银。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比如我国的田径运动员刘虹,就在自己刚刚获得大满贯之后,选择了退役回家,结婚生子,直到两年后,又宣布复出。而且是一复出,就又打破了一项世界纪录,还赢得了一座世锦赛的奖杯。  刘虹,1987
期刊
5月10日,30集年代冒险剧《古董局中局2》在腾讯、爱奇艺等网络平台同时首播。著名歌星沙宝亮跨界发展,在剧中饰演了警察“方震”,给观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不同的风采。当年,沙宝亮凭一曲《暗香》名动歌坛,这些年,他一直活跃在一线。他的妻子朱娜曾是一名演员,后回归家庭,当起了全职主妇。  沙宝亮与妻子共过患难,然而就在他成名后,经济条件好转时,他们的婚姻却迎来了考验……  01  沙宝亮与朱娜是初恋,两人
期刊
我母亲在旧中国读过女子学校,肚子里有墨水,所以我是在她讲故事的摇篮里长大的。  母亲留给我的这两个故事  在许多的故事中,有两个,她反复地给我讲过许多次。  一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个孩子,从小有偷东西的毛病。开始只是偷邻居的一根葱一头蒜,当他拿回家时,他娘不仅不制止,反而称赞他能干、懂事。于是孩子越偷越大,最后被判了死刑。在刑场上他说他想见娘最后一面,娘来了;他又说他想吮娘最后一口奶。娘依了
期刊
2020年3月,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著名青年女高音歌唱家王丽达,推出MVT《等着我,亲爱的人》,以歌声向白衣战士致敬。王丽达曾4次参加央视“青歌赛”,两次夺得专业组民族唱法银奖,2010年夺得金奖。她还是全国音乐“金钟奖”民族组金奖得主。她演唱的《亲吻祖国》《五百里》《和谐大家庭》等代表作,深受歌迷喜爱。王丽达的丈夫汤子星也是著名歌手,是中国音乐“金钟奖”流行组金奖得主。他声线宽厚,
期刊
不久前,著名主持人倪萍的一场直播火了:她在直播间与五家实体书店连线,推荐好书。此前,白岩松、敬一丹等名人已相继“直播带店”,为书店加油。倪萍觉得,经过几次直播,在观众的心目当中,实体书店也许会有了一层光芒。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而这种光芒,提示人们去实体书店买书,让孩子们也喜欢实体书店,意义可能比“带店”更有力量。  添一把火  对倪萍来说,“直播带店”其实是个全新的尝试。在本次直播中,倪萍与湖北
期刊
“协和大院”是1917年随着北京协和医院的建立而修建起来的花园洋房大院,现在的地址是北京外交部街59号院,一百年来一直居住着协和医院的医生们。一批曾在大院里居住过的协和医院大师级名医,如林巧稚、黄家驷、吴蔚然……这些名医皆中国第一流医学专家、教授,很多都是中国某医学学科或分支学科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他们的人生精彩纷呈,很多故事具有传奇色彩,不仅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珍贵资料,更是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写照。
期刊
自从2008年入台,张默就主持北京台唯一环保新闻节目。13年间,他不仅在節目中进行环保宣传,而且还深入环保新闻现场一线采访、拍摄。节目之外,他也经常帮忙主持环保知识或辩论比赛,多次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邀请主持世界环境日、地球日主题活动,并且受到生态环境部邀请,担任生态文化公益传颂人,在官微录制音频,受邀发布“公民十条”倡议。生活中他是个精致的环保主义者,重复利用、垃圾分类,还利用智能家电,追求互联网
期刊
关于运动,达·芬奇形容它“是一切生命的源泉。”  而在BTV新闻主播邬晔纬看来,“运动更是生命意义的体验。”  他能文,是有想法有观点的帅气主播;他能武,是爱运动爱生活的肌肉型男。离开摄像机前的西装革履,身着运动装的邬晔纬不是在网球场,就是在去健身房的路上。  力量,是对意志力的巨大考验。邬晔纬形容:“推开阻力的瞬间,就像战胜了人生旅途上的某个敌人,能感受到自己爆發的小宇宙。”  韧性,是对承受力
期刊
可就在苏轼回到京城不久,王弗就因病亡故了,弗去世時才27岁,儿子苏迈还不到6岁。弗的离去,对轼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这天,他在整理弗的遗物时,看到了她生前使用过的一只香炉,里面还剩有一截儿没燃尽的香,即所谓的“断头香”,俗传亲人去世后,如果留有“断头香”,一定要把它燃完,否则,来生就会与亲人离散。于是,词人便满怀着悲痛的心情,燃完了这截“断头香”,并写下了一首《翻香令》:  金炉犹暖麝煤残。惜
期刊
日前,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冲顶组名单中,国测一大队副总工程师陈刚在列。参与过汶川地震救灾,登顶过三个大洲的最高峰并徒步到达过南、北极点,如今,这名49岁的测绘科研工作者再度登上珠峰。  对于在珠峰登顶,陈刚表示:“外界普遍关心我们能不能登顶,谁能登顶。但我们最在乎的,是能不能精确地拿到各项数据!”  陈刚说,这是责任,也是初心。  汶川的人生转折  初见陈刚是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登山大本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