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自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后,在 “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定位思想指导下,确立了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开放型、多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 “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行业所急需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
关键词: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251-02
1 引 言
创新性办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学校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有利于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成果推广示范的实践基地[1-6];另一方面创新性办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通过办学的链条,带动高等学校、企业、科研所共同为社会创造知识价值、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7-10]。因此,进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目前,全国共有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和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办了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高校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观赏水族养殖学、水族景观设计、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观赏水族疾病防治学、水处理技术、水族景观生态学、水草组织培养与栽培学、休闲渔业经营学等。实践教学内容则围绕着水族产业经营与管理、观赏水族的养殖与繁殖、水族器材的设计与加工来进行。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均强调学生在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人品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程度,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湖南农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立足于本身水族行业的实际,在相关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环节上,有所突破。建设有“美术基础”、“水族观赏动物学”、“观赏水草栽培学”、“水族箱造景技术”、“水族箱水处理技术”等特色课程;通过“水族动物繁育实验室”,“观赏鱼生产实验室”、“水族动物观赏鉴定室”和“湖南农业大学水族教学科研基地”等创新性教学实践场所的的建设与完善,学生的培养达到了社会所需的多元化要求,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到了更大的提高。
2 专业建设现状
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现代休闲与水族观赏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水产学科的相关条件,坚持“校企良性互动、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特色办学方向,应对日益发展的水族产业(水族观赏与休闲渔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专业。本专业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资格,属教育部首批“卓越人才”计划招生专业,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就读全国相关专业研究生。
截止到2017年9月,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招收了8届全日制本科生,在校就读学生共计246人。通过多年的教学运行,负责该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老师们比较了全国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不同地域的专业特点和水族观赏行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多次教学讨论,综合参考了水族行业全国各地的专家、企业家,包括政界人士等各方面的建议,在探讨我国水族产业的发展以及水族专业的发展的同时,明确了社会所需的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就业去向。
2.1 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以增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特色课程以及提高本专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完善创建新型教学实践环节构建适合新时代行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办学之初设定目标之一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将创新性意识和想法付诸实践,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学校设立了针对本科生的不同层面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专业,包括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设立了创新专业研究基金,学生根据企业设计的问题导向,设计研究专业,旨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根据社区居民继续解决的技术难点着手, 设计研究专业, 旨在解决居家水族的问题; 市、校级大学生创新专业,学生以“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为原则,自主选题。
设定目标之二是然学生走出象牙塔,利用所学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大学最终是要培养一批能服务于社会的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让水族专业的学生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成为专业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该专业学生创建一系列工作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直接面向社会,向市民提供观赏鱼器材配置、水族箱布景与维护、水族疾病防治以及水族知识普及等服务。
2.2 专业办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措施
2.2.1 师资队伍建设毛,
湖南农业大学水族与科学技术专业是从水产养殖学“母体”中脱胎而出,所以很多教师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水产养殖学转行而来。这两个专业在学科属性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在专业服务对象、市场定位上有着显著差异。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解决此类问题。一是组织青年教师去生产单位锻炼,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独立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迅速提高。
2.2.2 教材与课程体系优化,
目前水族科學与技术专业设置的主干课程,包括观赏水生动植生产学、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水域环境科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生物技术等应扎实地加强建设,对这些主干课程全国应制定统一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大纲,按照大纲要求,各校可灵活制定课程内容,使水族科学做为一门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学科。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部分学校尚以水产养殖专业教材或者自编教材、讲义为主,大部分主干课程无全国统一教材。2007 年国家教指委针对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系列教材编写方案组织了教育界和产业界多次专家论证,基本确定了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材课程性质、教学背景、教材特点和编写大纲、实验教学等内容。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理论、实践、创新课程,但该学科在国内外发展时间很短,无完整的体系可以借鉴,所以应进一步根据水族行业的定向反馈、企业需求、市场发展等经常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市场更紧密结合,提高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2.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2010年本学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至今,实习实践单位主要包括水族馆(长沙海底世界)、观赏鱼养殖场(长沙柳吉观赏鱼产业园,望城红日观赏鱼养殖基地等)、长沙市6大观赏鱼市场等。目前运行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经费、生产与教学关系等问题。
3 办学成效
3.1 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建设
3.1.1 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中青年教师人才引进、在岗进修培训和聘请知名专家等多种途径,优化师资队伍;采用传帮带和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制,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组建了科研方向明确、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3.1.2 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期间重新编制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选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或21世纪教材为专业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的基本教材。
根据本专业所开设的特色课程主要有《美术基础课程》、《水族观赏动物学》、《观赏水草栽培学》、《水族馆创意与设计》、《水质净化与处理技术》和《水族景观与设计课程》等。主要讲授美术设计原理、水族观赏动物形态及分类、水族动物繁育生产、观赏水草分类和栽培技术、水族箱设备过滤系统和净化系统、水族馆创意与设计(发展历史、设计原理、技术管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的方法净化处理水族箱水质以及大中型水族箱水族景观与设计的知识和内容。
3.2 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专业建设期间在学校的支持帮助以及水产重点学科的扶持下建设有“水族动物繁育实验室”,“观赏鱼生产实验室”和“水族动物观赏鉴定室”。
“湖南农业大学水族教学科研基地”是本专业的一大亮点,建设投入约108万元。该基地集观赏动物繁育、生产、新品种开发等于一体,既能满足本专业教师进行相关教学科研活动,又是本专业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面向全校乃至全省的一个重要的科普基地。
另外,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先后与长沙海底世界、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南柳吉观赏鱼产业园、长沙市望城区红日观赏鱼养殖基地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3.3 实行教学手段多样化
3.3.1 课程教学,
观赏水族的根本特性之一在于其“观赏性”, 该专业的很多课程也就因此而更具趣味性,教育教学手段也就需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的组织教学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形式,以生动的画面、动态效果介绍世界各国水族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同种类的观赏水族动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增养殖技术、病害的防治技术等。来自业界的各种视频、照片将成为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讲授重要的素材。
3.3.2 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学生共有在校为期4年的学习期间,一年级开设“专业导论课”,四年级开设“水族高级研讨课”, 均邀请业界人士授课,自始自终把握社会需求。另外共安排了3 项实习,包括“水族市场调查”、“水族动植物分布调查”、以及“水族动物生产学生产实习”等。這些实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目前本专业与多家水族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实习合作关系,这些单位每年均可接受水族专业学生6 周至8周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3.4 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了逐步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如带领学生参观长沙市内大型水族市场,使学生对水族市场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看到了水族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巩固对课堂上所学的大量的观赏鱼等水族生物的辨识。
在相关专业老师的引导下,本专业学生积极申报了省教育厅和学校设立的一些科创专业,如“孔雀鱼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热带观赏鱼的繁殖与培养技术研究”、“绿毛龟的培育”、“生态球的制作”等。2014年至2016年,本专业通过专业技能操作选拔,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大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这些科创专业的专业的开展,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总结
通过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的探索,特别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落实来强化本专业的办学特点,使其专业特色既能充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充分满足国内水族市场的需要,获得的办学成效希望与国内其他农业高等院校的同类专业进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甘 炼,付京花,唐汇娟,等. 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J].渔业经济研究,2010(2): 43-46.
[2] 钟秉林.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00(21): 15-17.
[3] 赵朝阳,邴旭文,徐 跑,等.“观赏渔业”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1(28),6:102-103.
[4] 段 彪, 陈 建,向 枭. 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82-184.
[5]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5-91.
[6] 郑曙明,何利君,吴 青,等.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38.
[7] 张雅君,曾 萍,周 宇,等. 建设创新型实验教学团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3):257-259.
[8] 李贵敏.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途径与措施探析[J].教育探索, 2004,(5):62-67.
[9] 李 革.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7):165-167.
[10] 李湘健. 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85-87.
关键词: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14-0251-02
1 引 言
创新性办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学校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有利于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成果推广示范的实践基地[1-6];另一方面创新性办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通过办学的链条,带动高等学校、企业、科研所共同为社会创造知识价值、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7-10]。因此,进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目前,全国共有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和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办了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高校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观赏水族养殖学、水族景观设计、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观赏水族疾病防治学、水处理技术、水族景观生态学、水草组织培养与栽培学、休闲渔业经营学等。实践教学内容则围绕着水族产业经营与管理、观赏水族的养殖与繁殖、水族器材的设计与加工来进行。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均强调学生在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人品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程度,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湖南农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立足于本身水族行业的实际,在相关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环节上,有所突破。建设有“美术基础”、“水族观赏动物学”、“观赏水草栽培学”、“水族箱造景技术”、“水族箱水处理技术”等特色课程;通过“水族动物繁育实验室”,“观赏鱼生产实验室”、“水族动物观赏鉴定室”和“湖南农业大学水族教学科研基地”等创新性教学实践场所的的建设与完善,学生的培养达到了社会所需的多元化要求,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到了更大的提高。
2 专业建设现状
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现代休闲与水族观赏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水产学科的相关条件,坚持“校企良性互动、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特色办学方向,应对日益发展的水族产业(水族观赏与休闲渔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新专业。本专业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招生资格,属教育部首批“卓越人才”计划招生专业,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推荐就读全国相关专业研究生。
截止到2017年9月,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已招收了8届全日制本科生,在校就读学生共计246人。通过多年的教学运行,负责该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老师们比较了全国同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不同地域的专业特点和水族观赏行业的发展情况开展了多次教学讨论,综合参考了水族行业全国各地的专家、企业家,包括政界人士等各方面的建议,在探讨我国水族产业的发展以及水族专业的发展的同时,明确了社会所需的该专业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就业去向。
2.1 专业建设目标
本专业以增设满足市场需求的特色课程以及提高本专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完善创建新型教学实践环节构建适合新时代行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办学之初设定目标之一是鼓励和支持学生将创新性意识和想法付诸实践,进行创新性研究,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学校设立了针对本科生的不同层面的大学生创新活动专业,包括与国内相关企业合作,设立了创新专业研究基金,学生根据企业设计的问题导向,设计研究专业,旨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学生根据社区居民继续解决的技术难点着手, 设计研究专业, 旨在解决居家水族的问题; 市、校级大学生创新专业,学生以“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为原则,自主选题。
设定目标之二是然学生走出象牙塔,利用所学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大学最终是要培养一批能服务于社会的人,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让水族专业的学生走出象牙塔,服务社会成为专业建设非常重要的一环。该专业学生创建一系列工作室,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直接面向社会,向市民提供观赏鱼器材配置、水族箱布景与维护、水族疾病防治以及水族知识普及等服务。
2.2 专业办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措施
2.2.1 师资队伍建设毛,
湖南农业大学水族与科学技术专业是从水产养殖学“母体”中脱胎而出,所以很多教师也由传统意义上的水产养殖学转行而来。这两个专业在学科属性有一定的相似性, 但在专业服务对象、市场定位上有着显著差异。
目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解决此类问题。一是组织青年教师去生产单位锻炼,丰富教师实践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独立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迅速提高。
2.2.2 教材与课程体系优化,
目前水族科學与技术专业设置的主干课程,包括观赏水生动植生产学、水生动物营养与饲料、水域环境科学、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生物技术等应扎实地加强建设,对这些主干课程全国应制定统一的、与时俱进的教学大纲,按照大纲要求,各校可灵活制定课程内容,使水族科学做为一门具有自己特色的新学科。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目前部分学校尚以水产养殖专业教材或者自编教材、讲义为主,大部分主干课程无全国统一教材。2007 年国家教指委针对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系列教材编写方案组织了教育界和产业界多次专家论证,基本确定了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教材课程性质、教学背景、教材特点和编写大纲、实验教学等内容。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了理论、实践、创新课程,但该学科在国内外发展时间很短,无完整的体系可以借鉴,所以应进一步根据水族行业的定向反馈、企业需求、市场发展等经常优化现有的课程体系,使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市场更紧密结合,提高毕业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2.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2010年本学校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招生至今,实习实践单位主要包括水族馆(长沙海底世界)、观赏鱼养殖场(长沙柳吉观赏鱼产业园,望城红日观赏鱼养殖基地等)、长沙市6大观赏鱼市场等。目前运行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如实习经费、生产与教学关系等问题。
3 办学成效
3.1 教师队伍建设及课程建设
3.1.1 教师队伍建设,
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中青年教师人才引进、在岗进修培训和聘请知名专家等多种途径,优化师资队伍;采用传帮带和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制,提高了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以课程负责人为核心,组建了科研方向明确、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课程教学团队。
3.1.2 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期间重新编制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选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全国“十一五”规划教材或21世纪教材为专业必修课程及选修课的基本教材。
根据本专业所开设的特色课程主要有《美术基础课程》、《水族观赏动物学》、《观赏水草栽培学》、《水族馆创意与设计》、《水质净化与处理技术》和《水族景观与设计课程》等。主要讲授美术设计原理、水族观赏动物形态及分类、水族动物繁育生产、观赏水草分类和栽培技术、水族箱设备过滤系统和净化系统、水族馆创意与设计(发展历史、设计原理、技术管理)、通过物理、化学、生的方法净化处理水族箱水质以及大中型水族箱水族景观与设计的知识和内容。
3.2 实验室建设和实习基地建设,
专业建设期间在学校的支持帮助以及水产重点学科的扶持下建设有“水族动物繁育实验室”,“观赏鱼生产实验室”和“水族动物观赏鉴定室”。
“湖南农业大学水族教学科研基地”是本专业的一大亮点,建设投入约108万元。该基地集观赏动物繁育、生产、新品种开发等于一体,既能满足本专业教师进行相关教学科研活动,又是本专业学生开展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还是面向全校乃至全省的一个重要的科普基地。
另外,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开展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先后与长沙海底世界、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湖南柳吉观赏鱼产业园、长沙市望城区红日观赏鱼养殖基地等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3.3 实行教学手段多样化
3.3.1 课程教学,
观赏水族的根本特性之一在于其“观赏性”, 该专业的很多课程也就因此而更具趣味性,教育教学手段也就需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目前的组织教学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形式,以生动的画面、动态效果介绍世界各国水族产业的发展情况,不同种类的观赏水族动植物的生理生态习性、增养殖技术、病害的防治技术等。来自业界的各种视频、照片将成为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讲授重要的素材。
3.3.2 实践性教学环节。
本专业学生共有在校为期4年的学习期间,一年级开设“专业导论课”,四年级开设“水族高级研讨课”, 均邀请业界人士授课,自始自终把握社会需求。另外共安排了3 项实习,包括“水族市场调查”、“水族动植物分布调查”、以及“水族动物生产学生产实习”等。這些实习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目前本专业与多家水族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实习合作关系,这些单位每年均可接受水族专业学生6 周至8周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
3.4 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随着专业建设的进一步开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需要进行了逐步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进一步得到了提高。如带领学生参观长沙市内大型水族市场,使学生对水族市场有直观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看到了水族行业发展的美好前景,同时巩固对课堂上所学的大量的观赏鱼等水族生物的辨识。
在相关专业老师的引导下,本专业学生积极申报了省教育厅和学校设立的一些科创专业,如“孔雀鱼种质资源库的建设与维护”、“热带观赏鱼的繁殖与培养技术研究”、“绿毛龟的培育”、“生态球的制作”等。2014年至2016年,本专业通过专业技能操作选拔,组织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水族箱造景大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通过这些科创专业的专业的开展,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4 总结
通过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的探索,特别是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落实来强化本专业的办学特点,使其专业特色既能充分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充分满足国内水族市场的需要,获得的办学成效希望与国内其他农业高等院校的同类专业进行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甘 炼,付京花,唐汇娟,等. 我国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现状[J].渔业经济研究,2010(2): 43-46.
[2] 钟秉林. 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00(21): 15-17.
[3] 赵朝阳,邴旭文,徐 跑,等.“观赏渔业”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1(28),6:102-103.
[4] 段 彪, 陈 建,向 枭. 水产专业教学生产实习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182-184.
[5] 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1):85-91.
[6] 郑曙明,何利君,吴 青,等.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38.
[7] 张雅君,曾 萍,周 宇,等. 建设创新型实验教学团队,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0,27(3):257-259.
[8] 李贵敏. 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途径与措施探析[J].教育探索, 2004,(5):62-67.
[9] 李 革. 以就业为导向 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7):165-167.
[10] 李湘健. 在实践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