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为甘肃东南的门户重镇。2002年5月,因工作需要,两当县邀请甘肃省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何双全教授一行六人对杨店乡所在地的明清居民及古建进行了全面考证和文物评估,并将其命名为“杨店古建一条街”,2006年8月1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杨店古建一条街(西汉故道县城址)位于甘肃省两当县杨店乡政府所在地,毗邻陕西凤县仅2公里左右,自古以来是出甘入陕通川的要塞之地,历代有“甘肃东南门户”之称。据史载,西汉时期曾在这里设置故道县和固道郡,其城址街道呈现“井”字状,两纵两横格局,主街为南北走向。现存南北走向街道一条,长718米,宽近10米,街区面积达7200平方米,四址保护面积2.6万多平方米。现有明清古建35座105间,计2641平方米,其中以“永顺店”、“太和堂”、“堆金所”等为代表的明代建筑17座56间,计1605平方米,另有千年古槐四株。这些民居古建、古树均已建立档案,并挂牌保护。2003年2月,两当县政府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其保护与重修列为陇南市第一届人代会代表议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杨店古建一条街规模宏大,建筑颇多,风格独特,古镇特点鲜明,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历代生产、交通、商业活动遗存实物丰富,具备历史、地点、年代独特价值的三大要素。因年久失修,许多民居毁坏严重,但是现状保存情况基本完好,抢救性维修迫在眉睫。自2002年5月以来,两当县曾四次邀请甘肃省著名专家和有关领导对杨店古建一条街进行勘查论证,一致认为,杨店古建一条街与天水秦州区民居属同一建筑时期,虽时代相同,但其民居风格又与天水有别,它具有甘、陕、川三省建筑之特点,对研究甘肃东南部地区古代民居建筑有着重要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同时,像杨店古建一条街这样大面积保存的古代县城旧址,在全省实属罕见,为此,杨店的民居古建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甘肃东南部古民居的典型代表,这份珍贵的文化与文物遗产应全部保留。
街面商业店铺多为二层阁楼式建筑风格。其古色古香的门面匾额,均为木雕花饰、砖雕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大式木作古朴而严谨,反映出了多彩浓郁的地方民间风情和民俗及生活习惯,多则五开间,少则三开间结构,铺面向内延伸,庭院有二进院、三进院及跨院建筑格局。
杨店古建一条街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其群体建筑中的许多珍贵建筑物已变成了遗址,如街北区的骡马交易市场,也是南茶北盐、药材、布匹的集散市场,还有街道区的门楼、二层玉皇楼、戏楼、三观庙,还有菩萨楼等建筑,均已成为人们记忆中的风景。
因商贸业发达,历史有“陇上三镇”之称,并和西峰镇、洛门镇齐名,该街区的民居古建以北方建筑风格为主,又有南方建筑艺术的特点,成为典型的陇东南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杨店自古以来是一座享誉九州的商贸集镇,历代为旱码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可谓是南茶北盐的集散地,商业繁荣时期北方驼队达100多峰,南方商队的骡马200多匹,如此景象一直延续到1953年。因此,杨店街道的骡马店和旅店十分发达,其民居主要以店房、染坊、调味品作坊、金银加工坊、药材店为主,大多数为天水、徽县、宝鸡、汉中、湖北、四川等地客商的分号,比如染坊及药店为连锁店经营方式。车家骡马店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客房20余间,一次可接纳30多辆马车和120人的住宿。据专家考证,其建筑和特点鲜明突出,既有民居的地域特色,又有商贸建筑的特别之处。正脊、垂脊、贫脊皆用镂空雕砖砌成,多为团莲争艳和传说中的故事人物雕砖端置鸱吻螭兽,青色板,莲花滴水,虎头档、兽头筒瓦。前檐滴水檐口昂铺飞川,檐口四平呈现宋代“柱高起”弦线,山墙出檐端均有花卉、龙、马、虎、蟠、螭、虬龙、异兽等青砖雕刻图案装饰。
杨店古建一条街周边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周边环境山水连袂,自古以来农业较为发达,地处交通要道,受外来文化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人文文化。且和灵官峡白皮松自然保护区、张果老登真洞、董真奄、黄花寺等名胜山水相连。自古有“九龙川”之说,可谓神话故事塑造了故道河川,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可观。
《甘肃大辞典》第62条目记述:“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延文四年(474)置固道郡,其下置两当县,因县界有两当水为名,隋开皇三年(583)罢郡。故道县属州郡,唐、宋因之。县治在今甘肃省两当县杨店乡。”又述北魏前故道县属武都郡辖。据《两当县志·地志·第一考名》记述:“《旧唐书》曰凤州郡两当县西汉故道县地。因故道山、故道水、故道川而得名。故道东南三十里通汉中,汉高祖袭章邯出故道即此。”《两当县志·志事·第二建置》记述:“《一流志》云:属地春秋战国氐羌所居,秦置陇西郡,又置故道县焉。汉武帝置武都郡仍辖故道县,王莽改日善治为隗嚣所据。东汉仍武都郡领县治。三国魏蜀交兵之际,魏甘露元年入魏郡县制皆如汉,共地仍属武都郡辖。”《通典州郡》记述:“是年(756)即‘安史之乱’前,河池郡(今甘肃省徽县柳林镇)领河池、梁泉、两当、黄花(城池故道县旧址)四县,二万七千余众。”故道县东汉冲帝刘炳永嘉年(145)陷于氐羌,元魏置南岐州,设固道郡,领梁泉、两当二县。其州因境内有南岐山而得名。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杨店古镇是1935年7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长征途中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站,1936年9月中旬至10月初,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成功发动“成徽两康”战役,红六军团攻克两当后在这里休整,待命修整期间发动群众成立了杨店农民协会,开展了“打土豪,济百姓”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并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同时也是杨店党总支所在地,陇南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
杨店古建一条街在两当大地上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那里的一砖一瓦都可谓是历史的见证,已成为两当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发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加大周边人文自然资源的开发,将杨店古建一条街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打造品牌旅游基地和休闲娱乐中心以及有着红色历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前景可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古镇再度焕发其诱人的青春魅力。
杨店古建一条街(西汉故道县城址)位于甘肃省两当县杨店乡政府所在地,毗邻陕西凤县仅2公里左右,自古以来是出甘入陕通川的要塞之地,历代有“甘肃东南门户”之称。据史载,西汉时期曾在这里设置故道县和固道郡,其城址街道呈现“井”字状,两纵两横格局,主街为南北走向。现存南北走向街道一条,长718米,宽近10米,街区面积达7200平方米,四址保护面积2.6万多平方米。现有明清古建35座105间,计2641平方米,其中以“永顺店”、“太和堂”、“堆金所”等为代表的明代建筑17座56间,计1605平方米,另有千年古槐四株。这些民居古建、古树均已建立档案,并挂牌保护。2003年2月,两当县政府将其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其保护与重修列为陇南市第一届人代会代表议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
杨店古建一条街规模宏大,建筑颇多,风格独特,古镇特点鲜明,且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特别是历代生产、交通、商业活动遗存实物丰富,具备历史、地点、年代独特价值的三大要素。因年久失修,许多民居毁坏严重,但是现状保存情况基本完好,抢救性维修迫在眉睫。自2002年5月以来,两当县曾四次邀请甘肃省著名专家和有关领导对杨店古建一条街进行勘查论证,一致认为,杨店古建一条街与天水秦州区民居属同一建筑时期,虽时代相同,但其民居风格又与天水有别,它具有甘、陕、川三省建筑之特点,对研究甘肃东南部地区古代民居建筑有着重要的科学、艺术、历史价值。同时,像杨店古建一条街这样大面积保存的古代县城旧址,在全省实属罕见,为此,杨店的民居古建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是甘肃东南部古民居的典型代表,这份珍贵的文化与文物遗产应全部保留。
街面商业店铺多为二层阁楼式建筑风格。其古色古香的门面匾额,均为木雕花饰、砖雕等,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大式木作古朴而严谨,反映出了多彩浓郁的地方民间风情和民俗及生活习惯,多则五开间,少则三开间结构,铺面向内延伸,庭院有二进院、三进院及跨院建筑格局。
杨店古建一条街随着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其群体建筑中的许多珍贵建筑物已变成了遗址,如街北区的骡马交易市场,也是南茶北盐、药材、布匹的集散市场,还有街道区的门楼、二层玉皇楼、戏楼、三观庙,还有菩萨楼等建筑,均已成为人们记忆中的风景。
因商贸业发达,历史有“陇上三镇”之称,并和西峰镇、洛门镇齐名,该街区的民居古建以北方建筑风格为主,又有南方建筑艺术的特点,成为典型的陇东南建筑形式,具有较高的研究和保护价值。杨店自古以来是一座享誉九州的商贸集镇,历代为旱码头,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可谓是南茶北盐的集散地,商业繁荣时期北方驼队达100多峰,南方商队的骡马200多匹,如此景象一直延续到1953年。因此,杨店街道的骡马店和旅店十分发达,其民居主要以店房、染坊、调味品作坊、金银加工坊、药材店为主,大多数为天水、徽县、宝鸡、汉中、湖北、四川等地客商的分号,比如染坊及药店为连锁店经营方式。车家骡马店占地1000多平方米,有客房20余间,一次可接纳30多辆马车和120人的住宿。据专家考证,其建筑和特点鲜明突出,既有民居的地域特色,又有商贸建筑的特别之处。正脊、垂脊、贫脊皆用镂空雕砖砌成,多为团莲争艳和传说中的故事人物雕砖端置鸱吻螭兽,青色板,莲花滴水,虎头档、兽头筒瓦。前檐滴水檐口昂铺飞川,檐口四平呈现宋代“柱高起”弦线,山墙出檐端均有花卉、龙、马、虎、蟠、螭、虬龙、异兽等青砖雕刻图案装饰。
杨店古建一条街周边人文自然景观丰富多彩,周边环境山水连袂,自古以来农业较为发达,地处交通要道,受外来文化影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人文文化。且和灵官峡白皮松自然保护区、张果老登真洞、董真奄、黄花寺等名胜山水相连。自古有“九龙川”之说,可谓神话故事塑造了故道河川,发展旅游产业前景可观。
《甘肃大辞典》第62条目记述:“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延文四年(474)置固道郡,其下置两当县,因县界有两当水为名,隋开皇三年(583)罢郡。故道县属州郡,唐、宋因之。县治在今甘肃省两当县杨店乡。”又述北魏前故道县属武都郡辖。据《两当县志·地志·第一考名》记述:“《旧唐书》曰凤州郡两当县西汉故道县地。因故道山、故道水、故道川而得名。故道东南三十里通汉中,汉高祖袭章邯出故道即此。”《两当县志·志事·第二建置》记述:“《一流志》云:属地春秋战国氐羌所居,秦置陇西郡,又置故道县焉。汉武帝置武都郡仍辖故道县,王莽改日善治为隗嚣所据。东汉仍武都郡领县治。三国魏蜀交兵之际,魏甘露元年入魏郡县制皆如汉,共地仍属武都郡辖。”《通典州郡》记述:“是年(756)即‘安史之乱’前,河池郡(今甘肃省徽县柳林镇)领河池、梁泉、两当、黄花(城池故道县旧址)四县,二万七千余众。”故道县东汉冲帝刘炳永嘉年(145)陷于氐羌,元魏置南岐州,设固道郡,领梁泉、两当二县。其州因境内有南岐山而得名。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杨店古镇是1935年7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在长征途中进入甘肃境内的第一站,1936年9月中旬至10月初,贺龙领导的红二方面军成功发动“成徽两康”战役,红六军团攻克两当后在这里休整,待命修整期间发动群众成立了杨店农民协会,开展了“打土豪,济百姓”等一系列革命活动,并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同时也是杨店党总支所在地,陇南地下党活动的重要区域之一。
杨店古建一条街在两当大地上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那里的一砖一瓦都可谓是历史的见证,已成为两当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发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和区位优势,加大周边人文自然资源的开发,将杨店古建一条街在保护文化资源的同时打造品牌旅游基地和休闲娱乐中心以及有着红色历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前景可观,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古镇再度焕发其诱人的青春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