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丽娘与何兴娘形象的比较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t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显祖与沈璟是明代最负盛名的两位戏剧大师,然而他们两位却引起了日后戏剧史上长久的汤沈之争。汤显祖最负盛名的传世名篇便是《牡丹亭》,此戏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戏中女主角杜丽娘对爱情的勇敢追求“上穷碧落下黄泉”,对束缚她的封建礼教的大胆冲破,都使得杜丽娘的形象大放异彩,杜丽娘成为明代封建礼教桎梏下勇敢的反叛者。明代文学家王思任在清晖阁本批点《牡丹亭》序中说:“若士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情深一叙,读末三行,人已魂消肌栗。”这些感同身受的背后是女性对自我悲剧命运的觉醒,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探寻。相对于汤显祖而言,沈璟主要用力在南词格律的研究上,因此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力便没有那么惊心动魄,但是也有其闪光的地方。正如郑振铎所说“汤显祖与沈璟同为这个时代的传奇作家的双璧。论天才,显祖无疑的是高出,论提倡的功绩,显祖却要逊璟一筹”,这是很客观的评价。
  沈璟的《坠钗记》俗名《一种情》,取材于《剪灯新话》中的《金凤钗记》。《曲品》“兴庆事甚奇,又与贾女云华,张倩女异。先生自逊谓不能作情语。乃此情语何婉切也”……“盖因《牡丹亭记》而兴起者”故事源于崔家在扬州客居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崔嗣宗4岁,与同为邻居的何家之女何兴娘同岁,他们的父母以金凤钗为聘定下了这门亲事。此后崔嗣宗双亲相继去世,15年后他才方去迎娶何兴娘,可是何兴娘因为太思念崔嗣宗而病逝了,此后她的魂魄与崔嗣宗续了“一载魂魄夫妻之分”,最后她的妹妹何庆娘替姐姐嫁给了嗣宗,而这一切冥冥之中都是命运的安排。现将二者形象做如下比较:
  一、爱情观
  《牡丹亭》开篇作者便写到“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手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于冥冥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在这里就点明了于杜丽娘而言,“爱情”才是她的生命之源。在绚丽春光的感召下,引发了她关于青春的感慨“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杜丽娘意识到自己这如花年华如同春天般灿烂可是也终归要消失,且无人欣赏。她只能哀叹道“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遂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最终杜丽娘感梦而亡了,一个春梦让她对柳生一往情深,以致香消玉殒。杜丽娘表面上是慕色而亡,实质上是以死来控诉封建礼教对人生命的扼杀。
  何兴娘的母亲为了劝说她改变主意,劝解她道“三从义百代模,在家时需从父母”。何兴娘却固执地认为“母亲该从爹爹”并且“誓死不改他人妇”。不知道兴娘是因为爱情对崔生矢志不渝,还是因为从小闻闺训贞女不嫁二夫的影响,应该二者原因都有吧。兴娘因为母亲的提议而一病不起,病中她向丫鬟说出了她的担心“他是个男子家,向天涯随处可求婚媾。假饶他李益忘恩,怎教咱小玉轻丢”。只凭一个金凤钗定下的姻缘,在这15载里让她一个弱女子又如何守候,如何坚信崔生呢?这4岁时定下的亲事,似乎成了夺走兴娘生命的枷锁。在家人为兴娘烧香卜吉凶后,兴娘已知自己必死无疑,她发出了最后的呐喊“恨崔郎今生误人……致将我断送青春”,故事在这里似乎可以断定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人的残害,这些在今天或是当时看来都是具有巨大冲击力的,可惜当时的沈璟不可能有这么高的思想觉悟,在他的创作理念中也没有出现像汤显祖那样“以情抗礼”的思想。所以接下来兴娘又性情一转竟说“儿身死后是崔家人,把崔家聘物须插鬓”,俨然一个烈女贞妇。更为震惊的是兴娘竟然主动提出倘若日后崔郎上门提亲,竟要让妹妹替她代嫁。此时的兴娘一点也不可爱,俨然是一个说教的小老头,反倒是她母亲的话语说得颇为精彩“你为他懊得这个光景,还要带累你妹子”。兴娘自己都不敢肯定崔生是否还衷情于她,且崔生误她已成事实,她却还执着地要妹妹为她续下这段婚姻。在兴娘这里爱情似乎成了摆设,反而履行那套封建教纲更为重要。而何兴娘的言谈举止正是符合那个时代人们对女性的期望,这样的女性才是封建正统需要的,可以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封建纲常,更显示出男权社会女性的卑微地位。
  杜丽娘为情而死了,因为她意识到自己无法实现想要的幸福,现实否定了人的价值,否定了活着的意义,是社会的枷锁扼杀了这个年轻的生命。一个春梦,让杜丽娘一往情深无法自拔,最终积郁而亡,这让人不禁感叹杜丽娘用情之深,更是可怜她被束缚的人生。何兴娘的死虽然也有因为思念崔郎15载所致,但更多的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有很深的宿命论思想在里面。这样比较起来,杜丽娘的形象更具现实意义和感染力。
  二、魂魄生涯
  杜丽娘的魂魄来到了地府,发现连鬼都要比人通情达理得多,鬼都会被她一梦而亡所感动。原来这人间还比不上鬼界,人间比鬼界还无情,这是多大的反讽啊。作者以杜丽娘在鬼界的自由来控诉人间的冷酷。她魂游梅花观时说“咱一似断肠人和梦醉初醒,谁偿咱残生命也,虽则是鬼丛中姊妹不同行,瑟地的把罗衣整”。她把死看成如梦初醒,正如蒋士铨所说的:“以生为梦,以死为醒。”(《临川梦自序》)她不仅无生死之别,而且死后可以更无拘无束地去实现理想,所以她鬼魂一登场便说:“生生死死为情多,奈情何?”因此,当她的鬼魂遇到柳梦梅时,她便毫不犹豫地向他表达了自己的一片痴情。与他“完其前梦”,这里她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而是像在牡丹亭畔感梦一样,是非常自由的。她为了理想的实现,经历了一段极其艰苦的斗争历程。“前日为柳郎而死,今日为柳郎而生”,“是看上你年少多情,迤逗俺睡魂难贴”。(《冥誓》)她是看得很准的,柳郎便是她理想的情人,求得柳郎也是她理想的实现,是她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实现,是她对自我存在的认证、对自我价值的实现。面对这强烈的感情,她怎能不还生啊!唯有冲破这礼教的束缚才能获得她向往的爱情以及自己生命的自由。
  兴娘死后因为天机安排她与崔生有“一载魂魄夫妻之分”,所以她又来到了人间。然而她却是以妹妹庆娘的身份来与崔生完成这一段姻缘的,见了崔生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那般惊喜,也没有哭诉着15年来的相思之苦,而是急着和崔生行夫妻之事。此后竟又与崔生莫名其妙地私奔,仿佛全为了一己的私欲,而没有看到他俩之间坚定的爱情。此后还上演了一出被不明事理的小鬼抓回去又回来的闹剧,仿佛在告诉大家索命司真的存在。而卢二舅竟在玉帝的一封召纸下,成仙了,全戏笼罩着一股浓厚的神仙气息。兴娘的爱情只是对故事的装饰,多么的轻巧、随意,让人难以感动,兴娘就像一个被命运操纵的木偶,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性格。
  三、结局
  杜丽娘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与斗争,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在《圆梦》一出中,封建统治者把她死而复生看作荒诞不经的事,但杜丽娘却勇敢地指出自己“有踪有影”是人身,駁斥了“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国人父母皆贱之”的说法。其父杜宝问她是“谁保媒”“谁送亲”,她勇敢地说:“保媒的是母丧门,送亲的是母夜叉。”其父逼她离开柳生,她斩钉截铁地说:“叫俺回杜家,讪了柳衙,便作你杜鹃花,也叫不转子规红泪洒。”面对恶势力的咄咄逼人,杜丽娘回答得句句有理、字字有力。她勇敢地为自己的人生而战斗,为自己的幸福而战斗,尽管这一路走来荆棘丛生,她却依然在贫瘠的土地上开出了灿烂的爱情之花。
  兴娘在预感将要与崔生分离的时候道出了“好恶姻缘都在天”,在土地神告诉她只能与崔生相聚最后一晚时,兴娘唯唯诺诺“贱妾怎敢违限”,丝毫反抗的心都没有,这又怎么能看出她与崔生这一年的情分呢?想到此后是妹妹庆娘与崔生结为夫妻,她也有痛,却只是呼喊几句,最后归结为“前生结下的冤业账”,把自己的人生际遇归结为上天的安排,虽无可奈何但是也顺从命运的安排。
  四、小结
  杜丽娘与何兴娘的形象相比较,何兴娘更像一个在封建社会中男人视角下创造出来的形象,一个规规矩矩的传统女性,在命运的操控下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丝毫没有对自己价值的追求,更不用谈对命运的抗争,她只是借着情爱的幌子占显男权世界的欲望。反观杜丽娘有太多的光彩都在何兴娘的衬托下放大了。杜丽娘的勇敢、自信、独立,注定了这个角色一出现便必将引起人们的震撼,她有太多值得人们称赞、羡慕的地方。她的出现打破了人们的定向思维,仿佛黑暗里的一束阳光,惊艳了正在沉睡的人们。哪怕是千百年后的今天,她依然有着打动人心的独特魅力。
其他文献
汪榕培作为优秀的“中西文化的摆渡者”,一生中翻译过许多中国哲学经典、诗词经典和戏剧经典,成就卓著,为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根据三十多年丰富的翻译实践提出了“传神达意”的翻译理论。这一理论源于中国水墨人物画“写其形而传其神,达其意而存其真”之说,将中国画论的学说运用到翻译中,其中“达意”是立论基础,“传神”则是其精髓。他指出这四个字并不是并列结构(“传神”和“达意”不是并重的),而是偏
期刊
《起死》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主题复杂且充实,并非随意简单地对庄子的思想进行批判。笔者认为应当结合作者表达方式的特殊性和庄子在本文中的具体行为加以分析,感悟鲁迅藏在这类喜剧化的闹剧背后所要真正表达的内涵。《起死》特殊的结构为后文的隐喻埋下伏笔,庄子形象设定及其与汉子的冲突皆是隐喻的体现。  一、戏剧表达所呈现的独特性  鲁迅对中国的历史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很早就说过:“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
期刊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唯一的一部小说,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读者。很多人从《围城》的描写中看到了当今社会、甚至是自身的缩影。小说塑造的中心人物是方鸿渐,并通过对方鸿渐婚恋生活的叙述,具体地展示了人性的弱点如何在恋爱、婚姻生活中作祟,从而使方鸿渐的一生出现了种种的无奈。本书的主线是方鸿渐婚恋故事的展开,因此与方鸿渐婚恋生活主线密切联系的四位女性便成了书中的另一焦点。因此,剖析书中几位女性的人
期刊
20世纪最后的两个十年,是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萌发、女性形象繁多、女性话语猛增的特殊时期,涌现出了众多关注女性问题、女性处境和女性命运的女性作家,王安忆就是其中比较
期刊
《暗示》在小说的大部分篇幅里讨论了语言“义”与“象”之间的错位,这种错位的背后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自“五四”以来中国社会开启的现代化进程虽然使社会、经济、政治蓬勃发展,但由于中国农耕文明所具有的“前现代”特质,中国并未在20世纪真正实现与西方现代性的接轨和融合。商业浪潮催生出的都市文化裹挟着“世俗现代性”轰轰烈烈地奔向民间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但却并未实现向“审美现代性”
期刊
在争取个性解放、争取民族解放的时代背景下,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异军突起,在“五四”时代形成了浩大的声势。以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等人为代表的创造社在“五四”文坛上高举浪漫主义的大旗,奋力地挥舞着狂飙突进、大破大立、摧枯拉朽的时代精神。其中,郭沫若的诗歌、小说等作品更是发出了“五四”时代的最强音。同时随着西方文学思潮的涌入,“五四”浪漫主义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启蒙主义、未来主义、表现主义等其他文学思想
期刊
2020年下半年在网络平台热播的《风犬少年的天空》是bilibili与欢喜传媒合作后首次推出的独播剧集作品,它契合了B站特有的气质风格——喜剧、热血、中二、年轻化,因而获得了
期刊
《他乡》是70后女作家付秀莹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以“我”第一人称的回溯视角,反刍了一个来自芳村的女孩翟小梨凭借自己的天资与拼搏,从农村踏入省会S城,又从S城考学进入首都
期刊
晨曦穿绿树 清脆的鸟鸣  将一个小山村唤醒  在南京南的地方 第一次有了席卡  替游子把思念刻到村口的牌楼上  路边白墙是新刷的  淡抹浓妆 移来青山绿水  点缀些飘落的花瓣  仿佛村里刚娶了新媳妇般喜庆  祠堂外 老人争论着落子无悔  小孩倚着书屋的长椅念念有词  泡桐树下的凉亭 正虚席以待  晨曦的静美正倾泻而来  牛赋闲了  镀一身黄金横卧休闲广场  退居二线后  它喜欢陪城里来的孩子照相 
期刊
卜万苍导演1931年执导的影片《恋爱与义务》在中国早期影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是“国片复兴运动”的代表作之一,其制片标语即为“提价艺术,宝气文化,启发民智,挽救影业”.《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