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 《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苏省盐城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行业处副处长张翕飞在他个人投资打理的“盐城经贸网”上,贴出了《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他在这份1800字的宣言中声称,他这个“小官”要把近期收到的“好处费”如数退还给企业,希望企业今后不要再送礼金给他。后来,他分两次将汇款回执和收据贴出来。任现在这个职位一年来,他共收到9000元“好处费”。
3月下旬,张翕飞“高调退贿”的举动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此举一出,有叫好声,有质疑声。不少网友赞成张翕飞的做法,说这样的“高调退贿”显然是需要弘扬的,也有网友质疑张翕飞的举动是“沽名钓誉”。短短一周时间内,他接受了10多家媒体的采访。“我的目标已经实现。”他说。
给“高调退贿”多点“高调激励”
文/魏英杰
江苏盐城副科级干部张翕飞所在的单位和党组织,既然认可这是“廉洁从政”的表现,那对这种行为的激励不妨也“高调”一些,如此才能化解张翕飞身边同事的疑虑,营造更好的“退贿”环境。
在网上晒退贿清单的张翕飞,连日来备受舆论关注。对他的高调退贿之举,有人叫好也有人质疑。不过,处于风暴中心的他似乎表现十分淡定从容,他甚至不无幽默地称:“像我这样沽名钓誉的人多了,社会风气才能好转。”
可以看出,张翕飞是个明白道理的人。他不是不知道此举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才坦承“我肯定会被孤立的”。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行为才更加令人敬佩,也更值得引起思索。
张翕飞高调退贿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打破了一个官场潜规则。这个潜规则不是大家闷声发大财、拿红包的陋习,而是有些人即便心里不想拿或者真的不拿,也不愿意破坏其他人拿好处的作风。有些人虽然固守本分不拿好处,却也不会高调宣扬,这是明哲保身的心理使然。因为正如张翕飞所顾虑的,在这样一个共同体中,一旦个人表现过于“另类”,很可能被孤立或排挤出局。
在这背景下,张翕飞勇敢地站出来挑战潜规则,实属难能可贵。这等于是在告诉世人,随大流拿一点,或者不拿也不破坏他人的好事,这些都不是抵制腐败、弘扬正气的正确做法。
公务人员收受礼品、红包,无论多少都是腐败,无论高调还是低调,“退贿”都理所应当。许多人并非不懂个中道理,而只是不愿意挺身而出,往前多走一步而已。只有像张翕飞这样的人日渐多起来,“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官场潜规则才可能被打破,明哲保身的官场生存法则也才可能让位于积极主动的反腐行动。
这样的“高调退贿”行动理应受到更多的正面激励。张翕飞“高调退贿”的报道出来以后,他所在党组开了会,肯定了“高调退贿”和“低调退贿”一样,都是廉洁从政的表现,都应当鼓励。这对高调退贿行为是一种肯定,但是这并没有消除张翕飞“肯定会被孤立”的担心。他所在的单位和党组织既然认可这是“廉洁从政”的表现,那对这种行为的激励不妨也“高调”一些,如此才能化解张翕飞身边同事的疑虑,营造更好的“退贿”环境。
张翕飞说:“能拿出这个勇气,引起大家的思考我就很满足了。”而他的一个朋友看了报道后给他发短信说:“你做了我们光说却没有做的事情。”事实上,对这样的行为,如果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听从正义良知的指引,给予他正面的声援和激励,那他也不会担心“以后提拔,群众这一关肯定过不了”。
当然,“高调退贿”只是一种个人的道德感召,其影响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制度反腐。正如张翕飞本人所言:“我一个人站出来,喊了一嗓子,实际作用很有限,重要的是制度方面要跟进。”
“高调”退贿,示范效果究竟能有几何
文/马金真
张翕飞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17日,先后退回6笔企业给的好处费,共计9000元,并将“退礼”清单在网上晒了出来。面对“作秀”质疑,他说:“有人说我此举是沽名钓誉,我不认可这一说法。默默地做这件事情,只能说是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大张旗鼓地做这件事情,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才能更快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希望有更多的公务员有这种‘沽名钓誉’的勇气。”
外界称张翕飞网上退贿“作秀”也好,他自己称 “高调”倡廉也罢,其本质都是好的:那就是他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官员向他学习,促进官场的清正廉洁,就像他自己说的“不但要独善其身,还要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一样。
张翕飞独善其身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但他想以此促进官场的廉政就有些幼稚了,甚至是一种幻想。他的行为,究竟能带动多少公务员向他学习,示范的社会效果究竟如何呢?近的,就说他身边的人吧,有一个向他学习的吗?没有。不但没有,人们还觉得他是一个“另类”,显得空前孤立。对于远的,其他地方的官员,就更不用说了,想来效果不会很好。
仔细想想,那些被绳之以法的贪官,哪一个不懂得清廉之道?哪一个不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哪一个不经常在台上对下属滔滔不绝地大讲“廉洁从政”的道理以及贪腐的危害?可是,他们台下不是照样肆无忌惮地张开血盆大口“吃钱吞财”吗?
再仔细想想,那么多贪官被抓或被毙还不足以对一些贪官产生足够的震慑、教育作用,更何况一个被称为“另类”的张翕飞呢?再多几个“张翕飞”,产生的社会效果又有几何?
对于张翕飞的行为,有人称赞说:官员们要向张翕飞学习,做廉洁之官,做有德之官。其实,这些都是“中听不中用”的东西。
纵观古今中外,廉不是“倡”出来的,是法律“治”出来的。关键是要以法治官,有好的监督、限权制度,让所有官员在其位不能贪、不敢贪。这,才是铲除腐败土壤、治理官员腐败、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否则,为官“独善其身”抑或“高调示范”,将永远是官场中的“另类”。
“高调拒贿”不应成为大众眼中的“行为艺术”
文/赵木木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盐城副科级干部张翕飞先后两次将总计6笔价值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公开,引发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赞成张翕飞的做法,说这样的“高调退贿”显然是需要弘扬的,也有网友质疑张翕飞的举动是“沽名钓誉”。
为官一任,总免不了要有个人情世故和办事请托,于是请客送礼成了很多党政官员要面对的事情,更有甚者,还要面临金钱和美色的诱惑。面对这些“终极诱惑”,有的官员选择拒绝的方式比较隐晦,有的则比较直接,当场拒绝,但像张翕飞这样高调退赃的做法确实很少,对此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对我们很有启发。“平时我们看到的官员贪腐新闻太多了,我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企业,找我办事不用送礼,不送礼同样能办成事,也想用这个行为告诉社会,我们政府绝大多数官员是廉洁的。”
他同时表示,自己今后还会这么做。对于为何不把钱交到510廉政账户的问题,张翕飞说,如果交到廉政账户,送钱的企业就不知道,以后他们还会送,直接退回去就是要告诉他们,找他办事不用送礼。
笔者认为,媒体和公众之所以力挺张翕飞,还是因为他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是为了给送礼的企业或者个人一个明确的信号,来他这里办事,不用送礼。这其实是在弘扬一种廉政的正气,是用个人高调的拒贿行为来给公众和官员树立一种风气,那就是对任何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说不。
当然,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张翕飞的这种高调拒贿行为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行为艺术,他们对此充满了不解。其实他们的不解在笔者看来才最好理解:当一个社会对办事就收钱的潜规则产生了普遍认同并认为是天经地义时,任何对真理和常识的坚守反倒成了不正常,就如张翕飞的高调拒贿一样,这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个人廉洁自律行为,为什么在我们的某些国人眼里,他就成了个想出风头头脑不正常的人了呢?
陈光标的慈善义举,至今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搞慈善就是搞慈善,干吗要这么高调,甚至像炒作自己一样在镜头面前码上墙壁一样的钞票,这样的不理解现在同样在反腐领域出现在了张翕飞身上,不过,说心里话,我们还真的希望多出一些像陈光标、张翕飞这样的“行为艺术家”,那必将带来一阵清凉的正气和民心呼应,而现在,他们还是在唱独角戏,和者甚少,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官员“高调退贿”不该表扬
文/石述思
在一份义正词严的《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中,盐城市经信委行业处副处长张翕飞在网上宣布退回了6笔好处费,共计9000元。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公众对张翕飞此举纷纷予以肯定,更神奇的是,张的组织——盐城市经信委对张翕飞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称此举有利于加强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并希望各处室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这造成了一个幻觉:在张翕飞的道德感召下,受贿的官员们会纷纷幡然醒悟,将非法收受的贿赂悉数上缴国库,进而腐败终止,官场清明。
笔者的直觉是:褒奖张翕飞是对法治的公开嘲讽。因为他不是拒贿而是退贿,也就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已经违法乱纪。
《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牟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同时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也就是说,张翕飞充其量是一种良心发现后的类似自首性质的行为——等待他的应该是人民的宽恕和法律的从轻发落。谁料竟然成了反腐模范!
张翕飞坦言,在到新岗位之前,他也曾有机会接触过官场潜规则,即收取当事人感谢费、好处费,但是从来都不主动谋求这种收入。“和别的同事在一起,人家收了自己不收‘说不过去’,甚至‘驳同事的面子’”。
这意味着受贿已经成为官场某种常态。此举可视同履行一个公民的职责——依法举报。盐城市经信委负责同志说,我们经信委退贿的,不止张翕飞一人,只是他们采取低调的方式退到经信委纪检组罢了。这说明,官员是普遍没有能力拒贿的,只能低调地退贿——也就是说,我们的干部在玩命腐蚀他们的奸商面前,是没有能力不违法乱纪的,还好,他们的自我反省水平无与伦比,终能面对组织浪子回头。
这又是什么逻辑:一个连刑法都不怕的干部,竟然怕组织,也太中国特色了吧!
反常做法向官员们普及常识
文/王垚
公众关注张翕飞的“高调退贿”,源于其行为佐证了公众对官员普遍接受贿赂的看法,用张翕飞的话说,送礼是官场潜规则。这一事件出来后,我们不知道张翕飞仕途将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调退贿”对于盐城官场来说震动必定不小。而无论震动多大,也不论张的结局如何,潜规则依旧不会发生变化,退贿特别是高调的退贿不会被普遍效仿。
张翕飞自己是好官还是贪官,尽管议论很多,但没有证据都不好说。只是从他的“高调退贿”举动中,可以看到官员灰色收入之多。而且,张不过是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几张退贿清单而已,竟然就震动一方官场,可见其行为的犯忌程度。而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不会公开自己的贿赂清单,就算退贿也不会高调说出来。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有更多的官员自觉退贿,官场风气必然好很多。张翕飞的做法是反常的,没有按规矩出牌,破坏了官场对灰色收入、贿赂问题集体缄默的潜规则。但就是这样的高调,再次向公众和官员普及了一次常识:不收受贿赂是为官的道德伦理,申报财产对官员的监督是很有价值的。
对于一些官员来讲,当然不希望一切处于透明状态中,特别是其私生活和家庭财产不愿意被公众知道。正是如此,张翕飞“高调退贿”对官场来说是犯忌,但对于公众来说确实乐见其成。不论一些官员多么不希望公开自己的财产,多么希望隐藏自己的灰色收入,财产公开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官员们必须有这样的道德自觉。
远不如高调拒贿
文/王军荣
退贿一点都不奇怪,看看那些廉政账号里的钱,就知道有多少官员在退贿。但将“退贿清单”在网上高调地晒出来,恐怕是第一人。当潜规则布满周围,一个官员想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翕飞敢于高调晒出“退贿清单”是值得尊敬的,获取掌声也是理所当然的。但“退贿清单”受追捧却显出忧虑重重。
作为公职人员,拒贿是最基本的底线。一旦受贿就构成了犯罪,张翕飞却是先受贿后退贿。这演的是哪出戏?问他为何收了?他说:“和别的同事在一起,人家收了自己不收‘说不过去’,甚至‘驳同事的面子’。”为了不驳同事的面子,就收了。这是什么逻辑?可他现在高调晒“退贿清单”,理由是:如果悄悄退掉,就起不到弘扬正气、净化风气的目的,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找他办事不需要送礼。这岂不是在打同事的嘴巴?恐怕要比当场拒收更让同事难以接受。找你办事不需要送礼,最好的做法就是当场拒收,表现出凛然正气,才会让人家下次不再送礼。否则,一边受贿,一边高调退贿,让人如何相信你?
有些贪官在人前将数目小的钱物交出来,并且大吹特吹,来表明自己是个廉洁的官员,但暗地里却将大笔数目的钱物收起来,如此伎俩,我们难道不熟悉吗?诚然,我们相信,张翕飞不是这样的官员,但退贿何必高调?此举难道真能够弘扬正气、净化风气?如果能够当场拒贿,倒是让人佩服,也能荡气回肠。当公众对“高调拒贿”追捧时,其实是在呼求制度的应答。“高调退贿”远不如“严肃拒贿”,远不如制度上的保障。当公开官员财产成为常态,还有必要搞这些“拒贿秀”吗?
不该是一个人的表演
文/郭钦
我们习惯用“斗士”之类的溢美之词形容张翕飞这样的人。没错,他是向根深蒂固的传统潜规则挑战的“斗士”。但在赞扬他的无所畏惧和创举之时,我们更该关注的是,是什么样的环境导致了这样一个挑战者的出现?这样的环境正常吗?我们是一边容忍这样的环境继续存在,一边歌颂张翕飞式的“斗士”,还是一起来打破这种不正常的环境?
面对媒体,张翕飞的领导和同事都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但张翕飞自己却深知,他肯定会被孤立。这已经足以说明,他的举动其实并没有收到应该收到的社会效果,而仅仅退化成一个人的表演。周围人看过了,点个头,都说好,甚至还自说自话地要如何如何,可实际上呢,这样一个举动希望打破的潜规则,压根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和触动。
我们不该只以一个斗士形象去看张翕飞的举动,因为他出现的意义不在于他个人的高调退贿,而在于告诉我们一个规则的存在和顽固。对这种早已存在、公众也已心知肚明的潜规则,相关部门迟迟没能杜绝已是失职,而在张翕飞将它摆到台面上后,如果还只是走个过场地开展一下相关教育就完事,那就更是一种变相的纵容和默许。
张翕飞个人被孤立还是受欢迎,可以从中窥见相关部门的态度,但官方的态度如果只停留于这个层面,那即便张翕飞以后的仕途一帆风顺,他此番挑战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当然希望“好人有好报”,但我们更希望,此番挑战的结果,是从此不再有产生这种“斗士”的土壤。这原本不该是一个人的表演,而应是一幕肃清相关领域潜规则大戏的前奏。
热捧的掌声令人悲哀
文/李晓亮
对张翕飞讥讽者多是怀疑论者和悲观派,认为他要退可以悄悄退,或者干脆当初就别收。现在悬之于网、公之于世,无非是沽名钓誉的作秀而已。甚至还怀疑他是不是“退小而留大”或“边退边收”,抑或哪天真遇一天价巨额贿赂,是否还能如此坚定地将其拒之门外?这些异议当然不是全无逻辑,但在当前语境下,却有些不合时宜。从张翕飞的个性和目前职位来看,“6笔贿款9000元”完全有可能,并非太离谱。而且我们不应老怀揣着“动机论”来揣度别人心思,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毫无积极作用,甚至还会消解社会信心。
可以怀疑高调退贿“目的不纯”,或是意义有限。但是在一些公务人员默默收礼受贿已经心安理得,甚至觉得天经地义之时,有这么一个“不识相”不合群爱较真儿的官员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先收后退,还张榜公布,告示天下,引得同行侧目,舆论关注,总比什么都不做强。他只不过尽了一个公务员的本分,还残存一些权力耻感,只是在一群矮子里才显得稍高了一些。你可以不鼓掌,也不建议鼓掌,但也不用过分讥贬。
需要明确的是,以个人的道德感召力量去劝化同僚廉洁奉公本就不是张翕飞的义务。廉洁从政不是已写进党纪国法,贪赃枉法骄奢淫逸不是都应受法律严惩吗?有法律之剑时刻悬于头顶,不就是最强大最稳妥的威慑吗?哪里还需要一个道德模范来苦口婆心地遍遍规劝?如果我们为张翕飞鼓掌,则说明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底线都在严重溃退。但在“高调退贿”背后,我们还是真切地听见一大片令人悲哀的掌声。■
张翕飞语录
●“像我这样沽名钓誉的人多了,社会风气才能好转。”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出现了问题”,因此有必要高调做点什么。
●不少恶性事件背后道德滑坡的根源都能追溯到公务员身上。如果作为社会管理层的公务员能成为道德的标杆,久而久之,社会的“仇恨”就会少很多。“我决定先从自身做起”。
●“我相信我的行
3月下旬,张翕飞“高调退贿”的举动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此举一出,有叫好声,有质疑声。不少网友赞成张翕飞的做法,说这样的“高调退贿”显然是需要弘扬的,也有网友质疑张翕飞的举动是“沽名钓誉”。短短一周时间内,他接受了10多家媒体的采访。“我的目标已经实现。”他说。
给“高调退贿”多点“高调激励”
文/魏英杰
江苏盐城副科级干部张翕飞所在的单位和党组织,既然认可这是“廉洁从政”的表现,那对这种行为的激励不妨也“高调”一些,如此才能化解张翕飞身边同事的疑虑,营造更好的“退贿”环境。
在网上晒退贿清单的张翕飞,连日来备受舆论关注。对他的高调退贿之举,有人叫好也有人质疑。不过,处于风暴中心的他似乎表现十分淡定从容,他甚至不无幽默地称:“像我这样沽名钓誉的人多了,社会风气才能好转。”
可以看出,张翕飞是个明白道理的人。他不是不知道此举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才坦承“我肯定会被孤立的”。但也正因为这样,他的行为才更加令人敬佩,也更值得引起思索。
张翕飞高调退贿的积极意义,就在于打破了一个官场潜规则。这个潜规则不是大家闷声发大财、拿红包的陋习,而是有些人即便心里不想拿或者真的不拿,也不愿意破坏其他人拿好处的作风。有些人虽然固守本分不拿好处,却也不会高调宣扬,这是明哲保身的心理使然。因为正如张翕飞所顾虑的,在这样一个共同体中,一旦个人表现过于“另类”,很可能被孤立或排挤出局。
在这背景下,张翕飞勇敢地站出来挑战潜规则,实属难能可贵。这等于是在告诉世人,随大流拿一点,或者不拿也不破坏他人的好事,这些都不是抵制腐败、弘扬正气的正确做法。
公务人员收受礼品、红包,无论多少都是腐败,无论高调还是低调,“退贿”都理所应当。许多人并非不懂个中道理,而只是不愿意挺身而出,往前多走一步而已。只有像张翕飞这样的人日渐多起来,“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官场潜规则才可能被打破,明哲保身的官场生存法则也才可能让位于积极主动的反腐行动。
这样的“高调退贿”行动理应受到更多的正面激励。张翕飞“高调退贿”的报道出来以后,他所在党组开了会,肯定了“高调退贿”和“低调退贿”一样,都是廉洁从政的表现,都应当鼓励。这对高调退贿行为是一种肯定,但是这并没有消除张翕飞“肯定会被孤立”的担心。他所在的单位和党组织既然认可这是“廉洁从政”的表现,那对这种行为的激励不妨也“高调”一些,如此才能化解张翕飞身边同事的疑虑,营造更好的“退贿”环境。
张翕飞说:“能拿出这个勇气,引起大家的思考我就很满足了。”而他的一个朋友看了报道后给他发短信说:“你做了我们光说却没有做的事情。”事实上,对这样的行为,如果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能听从正义良知的指引,给予他正面的声援和激励,那他也不会担心“以后提拔,群众这一关肯定过不了”。
当然,“高调退贿”只是一种个人的道德感召,其影响力无论如何也比不上制度反腐。正如张翕飞本人所言:“我一个人站出来,喊了一嗓子,实际作用很有限,重要的是制度方面要跟进。”
“高调”退贿,示范效果究竟能有几何
文/马金真
张翕飞从去年10月至今年3月17日,先后退回6笔企业给的好处费,共计9000元,并将“退礼”清单在网上晒了出来。面对“作秀”质疑,他说:“有人说我此举是沽名钓誉,我不认可这一说法。默默地做这件事情,只能说是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大张旗鼓地做这件事情,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才能更快地推动社会的进步。我希望有更多的公务员有这种‘沽名钓誉’的勇气。”
外界称张翕飞网上退贿“作秀”也好,他自己称 “高调”倡廉也罢,其本质都是好的:那就是他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更多的官员向他学习,促进官场的清正廉洁,就像他自己说的“不但要独善其身,还要产生应有的社会效果”一样。
张翕飞独善其身的想法和做法是对的,但他想以此促进官场的廉政就有些幼稚了,甚至是一种幻想。他的行为,究竟能带动多少公务员向他学习,示范的社会效果究竟如何呢?近的,就说他身边的人吧,有一个向他学习的吗?没有。不但没有,人们还觉得他是一个“另类”,显得空前孤立。对于远的,其他地方的官员,就更不用说了,想来效果不会很好。
仔细想想,那些被绳之以法的贪官,哪一个不懂得清廉之道?哪一个不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耻?哪一个不经常在台上对下属滔滔不绝地大讲“廉洁从政”的道理以及贪腐的危害?可是,他们台下不是照样肆无忌惮地张开血盆大口“吃钱吞财”吗?
再仔细想想,那么多贪官被抓或被毙还不足以对一些贪官产生足够的震慑、教育作用,更何况一个被称为“另类”的张翕飞呢?再多几个“张翕飞”,产生的社会效果又有几何?
对于张翕飞的行为,有人称赞说:官员们要向张翕飞学习,做廉洁之官,做有德之官。其实,这些都是“中听不中用”的东西。
纵观古今中外,廉不是“倡”出来的,是法律“治”出来的。关键是要以法治官,有好的监督、限权制度,让所有官员在其位不能贪、不敢贪。这,才是铲除腐败土壤、治理官员腐败、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否则,为官“独善其身”抑或“高调示范”,将永远是官场中的“另类”。
“高调拒贿”不应成为大众眼中的“行为艺术”
文/赵木木
近日,有媒体报道江苏盐城副科级干部张翕飞先后两次将总计6笔价值9000元的退贿清单在网上公开,引发网友关注。不少网友赞成张翕飞的做法,说这样的“高调退贿”显然是需要弘扬的,也有网友质疑张翕飞的举动是“沽名钓誉”。
为官一任,总免不了要有个人情世故和办事请托,于是请客送礼成了很多党政官员要面对的事情,更有甚者,还要面临金钱和美色的诱惑。面对这些“终极诱惑”,有的官员选择拒绝的方式比较隐晦,有的则比较直接,当场拒绝,但像张翕飞这样高调退赃的做法确实很少,对此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番话对我们很有启发。“平时我们看到的官员贪腐新闻太多了,我是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企业,找我办事不用送礼,不送礼同样能办成事,也想用这个行为告诉社会,我们政府绝大多数官员是廉洁的。”
他同时表示,自己今后还会这么做。对于为何不把钱交到510廉政账户的问题,张翕飞说,如果交到廉政账户,送钱的企业就不知道,以后他们还会送,直接退回去就是要告诉他们,找他办事不用送礼。
笔者认为,媒体和公众之所以力挺张翕飞,还是因为他做这个事情的初衷是为了给送礼的企业或者个人一个明确的信号,来他这里办事,不用送礼。这其实是在弘扬一种廉政的正气,是用个人高调的拒贿行为来给公众和官员树立一种风气,那就是对任何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说不。
当然,让人感到悲哀的是,张翕飞的这种高调拒贿行为在很多人眼里成了一种行为艺术,他们对此充满了不解。其实他们的不解在笔者看来才最好理解:当一个社会对办事就收钱的潜规则产生了普遍认同并认为是天经地义时,任何对真理和常识的坚守反倒成了不正常,就如张翕飞的高调拒贿一样,这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个人廉洁自律行为,为什么在我们的某些国人眼里,他就成了个想出风头头脑不正常的人了呢?
陈光标的慈善义举,至今很多人都不太理解,搞慈善就是搞慈善,干吗要这么高调,甚至像炒作自己一样在镜头面前码上墙壁一样的钞票,这样的不理解现在同样在反腐领域出现在了张翕飞身上,不过,说心里话,我们还真的希望多出一些像陈光标、张翕飞这样的“行为艺术家”,那必将带来一阵清凉的正气和民心呼应,而现在,他们还是在唱独角戏,和者甚少,应该多一些,再多一些。
官员“高调退贿”不该表扬
文/石述思
在一份义正词严的《一个公务员的廉洁从政宣言》中,盐城市经信委行业处副处长张翕飞在网上宣布退回了6笔好处费,共计9000元。
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公众对张翕飞此举纷纷予以肯定,更神奇的是,张的组织——盐城市经信委对张翕飞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称此举有利于加强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并希望各处室从中受到教育和鞭策。
这造成了一个幻觉:在张翕飞的道德感召下,受贿的官员们会纷纷幡然醒悟,将非法收受的贿赂悉数上缴国库,进而腐败终止,官场清明。
笔者的直觉是:褒奖张翕飞是对法治的公开嘲讽。因为他不是拒贿而是退贿,也就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他已经违法乱纪。
《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牟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以受贿论处。同时规定:“个人贪污数额在五千元以上不满一万元,犯罪后有悔改表现、积极退赃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予刑事处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也就是说,张翕飞充其量是一种良心发现后的类似自首性质的行为——等待他的应该是人民的宽恕和法律的从轻发落。谁料竟然成了反腐模范!
张翕飞坦言,在到新岗位之前,他也曾有机会接触过官场潜规则,即收取当事人感谢费、好处费,但是从来都不主动谋求这种收入。“和别的同事在一起,人家收了自己不收‘说不过去’,甚至‘驳同事的面子’”。
这意味着受贿已经成为官场某种常态。此举可视同履行一个公民的职责——依法举报。盐城市经信委负责同志说,我们经信委退贿的,不止张翕飞一人,只是他们采取低调的方式退到经信委纪检组罢了。这说明,官员是普遍没有能力拒贿的,只能低调地退贿——也就是说,我们的干部在玩命腐蚀他们的奸商面前,是没有能力不违法乱纪的,还好,他们的自我反省水平无与伦比,终能面对组织浪子回头。
这又是什么逻辑:一个连刑法都不怕的干部,竟然怕组织,也太中国特色了吧!
反常做法向官员们普及常识
文/王垚
公众关注张翕飞的“高调退贿”,源于其行为佐证了公众对官员普遍接受贿赂的看法,用张翕飞的话说,送礼是官场潜规则。这一事件出来后,我们不知道张翕飞仕途将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高调退贿”对于盐城官场来说震动必定不小。而无论震动多大,也不论张的结局如何,潜规则依旧不会发生变化,退贿特别是高调的退贿不会被普遍效仿。
张翕飞自己是好官还是贪官,尽管议论很多,但没有证据都不好说。只是从他的“高调退贿”举动中,可以看到官员灰色收入之多。而且,张不过是在网上公开了自己的几张退贿清单而已,竟然就震动一方官场,可见其行为的犯忌程度。而事实上,对于大部分官员来说,不会公开自己的贿赂清单,就算退贿也不会高调说出来。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有更多的官员自觉退贿,官场风气必然好很多。张翕飞的做法是反常的,没有按规矩出牌,破坏了官场对灰色收入、贿赂问题集体缄默的潜规则。但就是这样的高调,再次向公众和官员普及了一次常识:不收受贿赂是为官的道德伦理,申报财产对官员的监督是很有价值的。
对于一些官员来讲,当然不希望一切处于透明状态中,特别是其私生活和家庭财产不愿意被公众知道。正是如此,张翕飞“高调退贿”对官场来说是犯忌,但对于公众来说确实乐见其成。不论一些官员多么不希望公开自己的财产,多么希望隐藏自己的灰色收入,财产公开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潮流是不可阻挡的,官员们必须有这样的道德自觉。
远不如高调拒贿
文/王军荣
退贿一点都不奇怪,看看那些廉政账号里的钱,就知道有多少官员在退贿。但将“退贿清单”在网上高调地晒出来,恐怕是第一人。当潜规则布满周围,一个官员想要独善其身,是很难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张翕飞敢于高调晒出“退贿清单”是值得尊敬的,获取掌声也是理所当然的。但“退贿清单”受追捧却显出忧虑重重。
作为公职人员,拒贿是最基本的底线。一旦受贿就构成了犯罪,张翕飞却是先受贿后退贿。这演的是哪出戏?问他为何收了?他说:“和别的同事在一起,人家收了自己不收‘说不过去’,甚至‘驳同事的面子’。”为了不驳同事的面子,就收了。这是什么逻辑?可他现在高调晒“退贿清单”,理由是:如果悄悄退掉,就起不到弘扬正气、净化风气的目的,也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大家找他办事不需要送礼。这岂不是在打同事的嘴巴?恐怕要比当场拒收更让同事难以接受。找你办事不需要送礼,最好的做法就是当场拒收,表现出凛然正气,才会让人家下次不再送礼。否则,一边受贿,一边高调退贿,让人如何相信你?
有些贪官在人前将数目小的钱物交出来,并且大吹特吹,来表明自己是个廉洁的官员,但暗地里却将大笔数目的钱物收起来,如此伎俩,我们难道不熟悉吗?诚然,我们相信,张翕飞不是这样的官员,但退贿何必高调?此举难道真能够弘扬正气、净化风气?如果能够当场拒贿,倒是让人佩服,也能荡气回肠。当公众对“高调拒贿”追捧时,其实是在呼求制度的应答。“高调退贿”远不如“严肃拒贿”,远不如制度上的保障。当公开官员财产成为常态,还有必要搞这些“拒贿秀”吗?
不该是一个人的表演
文/郭钦
我们习惯用“斗士”之类的溢美之词形容张翕飞这样的人。没错,他是向根深蒂固的传统潜规则挑战的“斗士”。但在赞扬他的无所畏惧和创举之时,我们更该关注的是,是什么样的环境导致了这样一个挑战者的出现?这样的环境正常吗?我们是一边容忍这样的环境继续存在,一边歌颂张翕飞式的“斗士”,还是一起来打破这种不正常的环境?
面对媒体,张翕飞的领导和同事都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但张翕飞自己却深知,他肯定会被孤立。这已经足以说明,他的举动其实并没有收到应该收到的社会效果,而仅仅退化成一个人的表演。周围人看过了,点个头,都说好,甚至还自说自话地要如何如何,可实际上呢,这样一个举动希望打破的潜规则,压根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和触动。
我们不该只以一个斗士形象去看张翕飞的举动,因为他出现的意义不在于他个人的高调退贿,而在于告诉我们一个规则的存在和顽固。对这种早已存在、公众也已心知肚明的潜规则,相关部门迟迟没能杜绝已是失职,而在张翕飞将它摆到台面上后,如果还只是走个过场地开展一下相关教育就完事,那就更是一种变相的纵容和默许。
张翕飞个人被孤立还是受欢迎,可以从中窥见相关部门的态度,但官方的态度如果只停留于这个层面,那即便张翕飞以后的仕途一帆风顺,他此番挑战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我们当然希望“好人有好报”,但我们更希望,此番挑战的结果,是从此不再有产生这种“斗士”的土壤。这原本不该是一个人的表演,而应是一幕肃清相关领域潜规则大戏的前奏。
热捧的掌声令人悲哀
文/李晓亮
对张翕飞讥讽者多是怀疑论者和悲观派,认为他要退可以悄悄退,或者干脆当初就别收。现在悬之于网、公之于世,无非是沽名钓誉的作秀而已。甚至还怀疑他是不是“退小而留大”或“边退边收”,抑或哪天真遇一天价巨额贿赂,是否还能如此坚定地将其拒之门外?这些异议当然不是全无逻辑,但在当前语境下,却有些不合时宜。从张翕飞的个性和目前职位来看,“6笔贿款9000元”完全有可能,并非太离谱。而且我们不应老怀揣着“动机论”来揣度别人心思,这对于推动社会进步毫无积极作用,甚至还会消解社会信心。
可以怀疑高调退贿“目的不纯”,或是意义有限。但是在一些公务人员默默收礼受贿已经心安理得,甚至觉得天经地义之时,有这么一个“不识相”不合群爱较真儿的官员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先收后退,还张榜公布,告示天下,引得同行侧目,舆论关注,总比什么都不做强。他只不过尽了一个公务员的本分,还残存一些权力耻感,只是在一群矮子里才显得稍高了一些。你可以不鼓掌,也不建议鼓掌,但也不用过分讥贬。
需要明确的是,以个人的道德感召力量去劝化同僚廉洁奉公本就不是张翕飞的义务。廉洁从政不是已写进党纪国法,贪赃枉法骄奢淫逸不是都应受法律严惩吗?有法律之剑时刻悬于头顶,不就是最强大最稳妥的威慑吗?哪里还需要一个道德模范来苦口婆心地遍遍规劝?如果我们为张翕飞鼓掌,则说明了道德和法律的双重底线都在严重溃退。但在“高调退贿”背后,我们还是真切地听见一大片令人悲哀的掌声。■
张翕飞语录
●“像我这样沽名钓誉的人多了,社会风气才能好转。”
●“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都出现了问题”,因此有必要高调做点什么。
●不少恶性事件背后道德滑坡的根源都能追溯到公务员身上。如果作为社会管理层的公务员能成为道德的标杆,久而久之,社会的“仇恨”就会少很多。“我决定先从自身做起”。
●“我相信我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