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质量分析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分析了建筑管理中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事业的进步。
  【关键词】 建筑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建筑行业;整体质量;安全性能
  一、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体系有待健全
  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整体上都是属于宏观监督,例如对设计方案的监管、对施工技术的监督等方面,然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当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在工程后期的验收以及结算等方面都属于微观监督的范围,而这些微观的范围往往难以界定,投资方与施工方都不能有效解决,政府的相关部门此时就扮演着调控的角色。但是,政府部门在实际的操作过程当中,往往会过分地干预了建筑管理中质量监督的工作,压缩了投资方与施工方的主观能动性,导致工程质量监督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线上,严重影响着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以及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相关的政府部门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方面的体系,已经难以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了,亟待健全。
  2、施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完善
  施工单位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都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管工作造成绝对的影响。就目前而言,我国大部分的施工单位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与管理购买合作都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是缺乏统一标准的工程质量管理准则,在实际的管理过程当中无据可依,导致监督管理的质量低下,影响工程的质量安全;其次是施工单位的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本职工作的不重视,一味追求工期以及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督;最后是施工单位自身的监督制度不完善,直接造成监督力度不足。
  3、建筑工程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存在不足
  我国的建筑工程事业在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市场也在发展壮大,然而,目前的建筑工程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了,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建筑工程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难以发挥实际的监督作用,不能为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制度方面的有力保证。
  4、参建各方的质量行为不够规范,监管人员素质不高
  很多工程在建设期间都存在参建企业行为缺乏规范性的情况,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表现的更加明显。一般体现在:建设企业未落实相关的法定建设步骤,一些建筑企业没有施工报建手册就私自开工或施工边报建;勘察、设计企业可能出现挂靠、出卖签图等情况,施工图纸不够细致、未根据要求进行旁站监理工作,总监一般不到现场,现场监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低下,监督往往只表现于形式,人员素质低下,监管人员无证上岗,缺少强硬的责任感。这便使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述原因也使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这便使其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述原因也使建筑工程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提高。
  二、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具体措施
  1、施工单位完善自身的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施工单位的自身的相关工作,例如施工管理以及施工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建筑工程整体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施工单位必须要根据实际的情况,与时俱进,完善自身的监督管理体系,同时改进自身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方法,创新自身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模式,保证自身的专业性,面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做到有据可依,合理解决,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流程实行监督,而不是做好一个具体的施工环节而已,落实全员监督以及全程监督的监督原则。
  2、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
  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主要着眼于三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第一个方面是事前防范,第二个方面是事中纠正,第三个方面是事后处理,工作内容比较繁杂,工作量也非常大,并且仅仅依靠人力进行计算以及统计,精确度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信息化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也应该实现信息化,从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笔者认为具体的操作有两个方法:①组织专业的技术人才,开发针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庞大性、复杂性以及精确性三个特点的计算机软件,主要以动态分析以及参数运算为主。②建立网络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公布平台,将监督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例如相关的数据、图片,甚至是影像等内容放在网络平台上,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公平、公正以及公开性。实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信息化,对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及时地发现问题,并且及时地解决问题,都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
  3、改变质量监督方式,实现工程差别化监督
  转变质量监督方法,由微观监督转化为宏观管理,然后借助巡查、抽查、专项检查的方式取代现场的一步到位的微观检查方法,并对应进行工程监督的企业实时监督。要严格管理有关不良行为,检查工作也要和这项纪录管理密切联系起来,并将工程建设时各方应承担的工程责任进行严格记录,然后依标准实行公示,以保证巡查工作的高质量。平时监督工作的地点涉及的范围都较广,这与监督力量的有效性是一个鲜明对比,所以要对工程进行差别化监督。建设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一定要将传统的平均资源监督的想法进行改变,要把握好监督的重点和薄弱点,并把基础、主体等机构质量设为监督重点。
  4、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工程一直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质量问题,原因之一就是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主要负责人的权责划分不明确,导致质量监督的主要负责人的工作懒散,不利于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保证。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其中的主要负责人的权责划分明确,关键在于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身上,要求其每天必须到岗,实行监督与管理;其次,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制度,这是核心的环节,实行专人专责的管理方法;最后,一旦建筑工程出现质量层面的问题,即对主要的负责人进行问责处理。落实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责任制度,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效率,防止在监督的过程中出现人为的漏洞,从而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5、改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理念
  理念的落后,表现在具体的工作行为上就是方法的错误、工作的松散、质量的低下等方面,因此,在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实际工作中,必须要对现有的监督理念加以转变,与时俱进,满足时代与市场的客观要求。首先,对于投资方而言,不再对建筑工程的进行直接的干预,尤其是在涉及专业施工技术的重要环节,以统筹兼顾的方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实行整体的把控,具体的监督工作交由监理部门进行完成,恢复施工单位的主动权。其次,从市场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市场主体、地域所客观存在的差异性,树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强烈意识,改变质量监督的整体思路,创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具体方法,从思想上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的相关工作,从而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能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改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提高工程质量监管质量是有较高难度的系统工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还要持续完善行政管理、技术管理机质量监督规定,并弄清质量监督的内容,依照质量监督的步骤、借助技术和法律方式,以工程项目和建筑主体为中心,全方面、高质量的开展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耕.浅谈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要点[J].中国建设信息.2011(03):201
  [2]宋建军.浅析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5):163.
其他文献
教育部 《数学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前言部分关于 “课程内容”的阐述, 最大的亮点在于修改、 充实了十个核心词: 数感、 符号意识、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数据分析观念
期刊
藏语有着非常久远的中华民族语言之一,历经千年不衰,有着极强的人文价值.高中藏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藏语言文化的重任,又承担着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使命,如何将两者有效结合,是
当前,医院档案工作面临着观念陈旧、管理手段落后、设备老化、硬件设施差以及档案工作人员责任心等问题。新时期如何应对电子档案、信息技术、新型档案载体等方面的挑战是摆
《我的名字叫红》出版于1998年,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的代表作,在世界文坛获奖无数.从不确定性角度解读,分析了“不确定性”叙事模式,从叙事人称、叙事视角等不确定叙事技
文章以Z学院为个案,采用调查研究法,深入分析高师院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从宏观层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注重多元文化融合、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和微观层面(加强文化建设的
本文阐述了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了龙头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的针对性建议:改革农村金融体系;加强财政扶持,建立专项基金;大
公共卫生是保证大众卫生健康的工作。工作对象是社会人群,任何一项工作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项社会工程,涉及面广,内容多,并且突发事件多,工作主客方人员多,项目繁杂,工作时间长,
最近 ,中央宣传部转发了《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 ( 2 0 0 1— 2 0 0 5年 )规划要点》。这个要点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根据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制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