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承前启后;思路;实验;规律;理解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A)—0051—01
教材中对于楞次定律的表述,学生常常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读起来觉得不通顺,理解上更感到苦涩。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我体会到要上好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即引导启发、实验分析、总结延伸。
一、承前启后,导出新课,指引思路
为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比较自然地引入新课,在进行新课之前,先提出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回答了上述问题后,通过下列问题引入新课。
问题2:我们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但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部分学生会提出用右手定则确定,这时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指出右手定则的局限性,接着告诉学生本节课就是要寻求一种比较普遍的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如果知道了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就可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实验分析
通过上面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上来了,这时进行实验(最好让学生亲手做)并让学生在实验的同时完成下列表格。
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当磁铁插入线圈时(表中1,3两种情况)穿过绕圈的磁通量都要增加,而这种情形下,磁铁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方向相反,当然铁远离线圈时(表中2,4两种情形),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都要减小,而这种情况下,磁铁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就像一个小气的人,当朋友来时,它不欢迎,但朋友走时它又假意阻留。分析到这里,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磁通量增加,两磁场方向相反,磁通量减少,两磁场方向相同”这么一个印象。这时再让学生观察磁铁在线圈中静止不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发现指针无偏转,说明此时电路中并无电流,因而也就无感应电流的磁场,由此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不变化,就谈不上什么相同或相反。
三、总结规律,强化理解
在分析到上述步骤时,归纳分析的结果:
由磁通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新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加,表现为感应出的新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对磁通量的增加有削弱的作用。
由磁通量的减少而引起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新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少,表现为感应出的新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对原磁场的磁通量减少有补偿作用。
接着阐述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并介绍科学家探索这一定律的曲折过程。
为了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再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延伸。
(1)关于定律的应用,举例说明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是统一的,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2)定律中的“阻碍”不是“阻止”,虽然一字之差,但内涵不一样。(3)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不是磁通量,磁通量不变化,无阻碍可言。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来看,电磁感应产生的效果要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磁铁靠近线圈时(表中1,3两种情形)被排斥,磁铁远离线圈时(表中2,4两种情形)被吸引。(4)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电路中的电能是外力克服磁场力的做功时,把其他形式的能力转化为电能。
采用上述的方式讲授本节课,学生对新课的引入易于接受,整个课堂中也始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思维也始终被老师所驾驭,通过实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5(A)—0051—01
教材中对于楞次定律的表述,学生常常不能正确理解其含义,读起来觉得不通顺,理解上更感到苦涩。通过几年的课堂教学,我体会到要上好这一节课,从三个方面做好课堂教学的设计,即引导启发、实验分析、总结延伸。
一、承前启后,导出新课,指引思路
为联系前面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求知欲,比较自然地引入新课,在进行新课之前,先提出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是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是什么?当学生回答了上述问题后,通过下列问题引入新课。
问题2:我们通过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确定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但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部分学生会提出用右手定则确定,这时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指出右手定则的局限性,接着告诉学生本节课就是要寻求一种比较普遍的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方法,如果知道了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利用安培定则就可以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二、实验分析
通过上面的启发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如何确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上来了,这时进行实验(最好让学生亲手做)并让学生在实验的同时完成下列表格。
完成表格内容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当磁铁插入线圈时(表中1,3两种情况)穿过绕圈的磁通量都要增加,而这种情形下,磁铁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方向相反,当然铁远离线圈时(表中2,4两种情形),穿过线圈的磁通量都要减小,而这种情况下,磁铁磁场与感应电流磁场方向相同。感应电流的磁场就像一个小气的人,当朋友来时,它不欢迎,但朋友走时它又假意阻留。分析到这里,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形成了“磁通量增加,两磁场方向相反,磁通量减少,两磁场方向相同”这么一个印象。这时再让学生观察磁铁在线圈中静止不动时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情况,发现指针无偏转,说明此时电路中并无电流,因而也就无感应电流的磁场,由此指出: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场的磁通量发生变化,磁通量不变化,就谈不上什么相同或相反。
三、总结规律,强化理解
在分析到上述步骤时,归纳分析的结果:
由磁通量的增加而引起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新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增加,表现为感应出的新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对磁通量的增加有削弱的作用。
由磁通量的减少而引起的感应电流产生的新磁场阻碍原磁通量的减少,表现为感应出的新磁场的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对原磁场的磁通量减少有补偿作用。
接着阐述楞次定律的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并介绍科学家探索这一定律的曲折过程。
为了加深对定律的理解,拓宽学生的思路,再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讲解延伸。
(1)关于定律的应用,举例说明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是统一的,右手定则是楞次定律在特殊情况下的应用。(2)定律中的“阻碍”不是“阻止”,虽然一字之差,但内涵不一样。(3)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不是磁通量,磁通量不变化,无阻碍可言。
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来看,电磁感应产生的效果要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磁铁靠近线圈时(表中1,3两种情形)被排斥,磁铁远离线圈时(表中2,4两种情形)被吸引。(4)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电路中的电能是外力克服磁场力的做功时,把其他形式的能力转化为电能。
采用上述的方式讲授本节课,学生对新课的引入易于接受,整个课堂中也始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思维也始终被老师所驾驭,通过实验,充分地调动了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