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教育与初中化学教学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w12345678901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正确发挥激励性教育的作用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教育。如:双氧水制氧气的探究实验是一个典型的对比实验,通过在双氧水中加氧化铜和二氧化锰、6%的双氧水和15%的双氧水,不加热和水浴加热双氧水的对比分别说明催化剂、浓度、温度等条件对该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设计充分体现出了探究性,但实验内容多,学生必须通过合理的安排才能把实验有条不紊地完成。许多操作中的问题是教师在事前很难估计到的,即使将估计到的情况跟学生强调之后,很多学生在动手操作时早把老师的叮咛抛诸脑后,操作起来不免手忙脚乱,到处出错,这对得出准确结论是很不利的。
  二、正确把握好激励的时机
  开展激励性教育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及时的鼓励,“雨”要下得恰当,既不能是久旱后点点甘露,也不应是水漫金山时漫天巨浪。
  1、瞬时激励,捕捉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要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激励,还要引导学生善于捕捉、把握时机,进行对话交流评价,促进师生、生生心灵沟通。课堂上的激励性话语要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更重要的一点,激励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接受,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激发。
  初三化学是中学化学的启蒙教学,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新学期开学时,化学教师就可以先向班主任了解情况,哪些学生基础较差,哪些学生有厌学情绪,哪些学生学习较好,哪些学生存在文理偏差。在刚开学的课上,将刚接触的一些简单内容设计成问题提问那些基础差的学生,这些问题他们肯定能顺利回答出来,老师就立即抓住机会,表扬他回答得很好,让其他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让以前听惯批评的他们觉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优点,谁说自己是差生呢?他们感觉自己也能抬起头,挺起胸,充满了自信,慢慢消除厌学情绪,慢慢喜欢你这位化学老师,同时也就喜欢化学这门功课。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在表扬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提问他们,让听惯表扬的他们正视自己,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自己还需要努力。这种因人而异的激励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同学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向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2、延缓激励,给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课堂上激励学生有时也需要延缓一定的时间,就是说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一定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是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这样的延缓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拓展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化学教材将原有教材上的许多演示实验改成了由学生亲自动手的探究实验,要让学生从自己的探究过程中抽象出理论知识。
  三、正确运用激励性教育的方法
  1、奖励式授课
  在教授新知识之前要让学生学会先预习,在预习过程遇到的问题以提问的形式记录下来,对提问多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敢于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提问的学生进行奖励。奖励的方式多种多样:对答对者进行口头表扬,对敢于向老师提问的学生不仅要口头表扬,还可以进行实质性奖励,如奖励他们小小的礼物或者奖励他们去实验室做趣味实验。目的是抓住他们爱动手的特点,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并且可以带动其他学生也参与进来,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渐进式提问
  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来说,也是功不可没的。如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经常提问得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小看他。因此,提问时应掌握一个度。如在做加热火柴使橡皮塞弹出实验中,可以设计这样一连串问题,先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回答“火柴燃烧,橡皮塞弹出”,追问“为什么弹出”……这时候教师马上表扬该学生并且引出“许多化学变化过程中会释放能量”的新知识。这种由浅入深,步步追问的提问,让学生顺着教师引导的思路积极思考,他们既不会觉得是小看他们,又激起了学习的兴趣。而在追问的过程中也可以突然提问其他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高度集中注意力,不敢有半点马虎。这种从提问过程中自然得出道理的方法比灌输式教育效果好得多,课堂质量也有保证。
  3、赞许式评价
  无论在哪些方面,尽量去挖掘学生们身上的优点,鼓励他们的信心,并给以赞许式的肯定。我在课堂上就运用了“闪光卡”,它记录着每一位学生的优点,使每个学生看到了老师与身边同学的评价,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还有这么多本事没有发挥出来,我一定能行。如对学习特别差、纪律特别差的困难生也可以用这样的话来激励他:“学习成绩差,不一定代表你笨、没有创造力。记得吗?常见的元素你不是默写得很好吗?实验室里你的操作能力不是数一数二吗?你纪律不好,为什么不尝试一下换位思想呢?老师、同学相信你,你一定能克服,大家盼着你的捷报早日传来。”正是这样赞许式的评价使他信心倍增。从此,化学课上他坐得端正了,笔记记得认真了,作业本不再缺交了,下课后问问题的学生中有他的身影了,你能说这不是教师激励性教育发挥的作用吗?
其他文献
一、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不要为了盲目追求课堂纪律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充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们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自然就
期刊
语文教学特别是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要求学生多读。“熟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是脍炙人口的古训。它就道出了“读”的重要性。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阅读。  “读书”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读就是对某一篇文章,经精心揣摩研究,体会其味,理出文章的脉络,把捏作者的思路,透彻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广义的读就是指一切与眼中所见的文字、人、事、物有关的视觉与大脑中枢神经的反应,带有一定的思辨性。如读文
期刊
语文是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笔者认为读写能力的培养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切实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读写能力呢?现就个人的教学实际,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不当之处,诚望批评指正。  一、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诵读。要提高学生
期刊
文本细读是20世纪40年代英美新批评流派对文学作品的一种鉴赏方法。 “文本”是一种编织体,是书面语言的表现形式。文本与课文不同。文本更强调“原生价值”,而“课文”是因为入选教材、适应教学,被改编了甚至是被删减了的“文本”——强调的是其“教学价值”。  若求教学的精益求精,教材的文本解读应当率先做到全面细致,以对其“原生价值”的充分领悟奠定把握文本基调的底气,以对其“教学价值”的充分挖掘实现教学内容
期刊
记叙文是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中心思想的一种文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所选的通讯、传记、回忆录、散文、小说等都归属于记叙文。阅读记叙文,必须注意把握文章的基本要素,理清记叙的顺序以及线索,准确理解记叙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把握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仅从四个方面介绍阅读记叙文的常用方法的粗浅看法。  一、要把握记
期刊
"后进生"问题一直是备受教育部门及单位重视和关心的问题。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向纵深推进,"后进生"问题逐渐凸显出来,这一问题的存在严重地阻碍和影响着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为此,应从实际出发,切实解决后进生问题,保证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本文试从相关角度,对 “后进生”问题作一探讨。  一、后进生的成因  1、智力型。在一定的学生群体中,个别学生在智力上存在着先天性缺陷或后天的病理性缺陷。无论在思维和新事物
期刊
教师讲课的过程犹如作“口头文章”,需要语言生动、活泼,收放自如。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各种知识积累和联想能力,还要有把自己知识素养从自己身上感染到学生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绝对不能够出现“肚有千点墨,张嘴无一字”的尴尬现象。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把自己的知识口若悬河,顺其自然的表达出来,在以教学内容为核心纵横驰骋的基础上,让课堂趣味横生,让学生经久不忘。  贫嘴,意指爱说废话或开玩笑的话。“耍贫嘴
期刊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此可见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教书是传授知识,而育人的方式则很多。然而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育人。因此,各学科教师都应当自觉承担起育人的责任。对此,语文教师更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因为语文学科在塑造建全人格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首先,语文学习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全过程,可以长期一贯地发挥其潜移默化的作用。其次,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密不可分。课本所
期刊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有的学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有的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只是应付老师,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增加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呢?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
期刊
我们一般认为,数学的能力,分为两种水平:一种是独立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数学新成果的能力;一种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的能力。中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数学能力呢?无疑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因为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毕竟是将来学习数学,运用数学,以及进行数学创新的基础,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的传统教学,特别重视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方法是“满堂灌”──让学生多听一点;教出的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