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的高考,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难以想象长达三年的高中时光会被不过数月时间的大学生活冲刷得恍若隔世。
但是我仍记得高一开学时的自我介绍。站在讲台上的我一边喊出了“大器晚成”这个成语,一边将右手的讲稿配合地挥舞着。果不其然,大家很快就记住了我。似乎就这样埋下了一个伏笔,“大器”并非“大器”,而“晚”是真的“晚”。所幸当年的我并不知情。
2016年中考,那个普通的分数果然没能让我跻身全市最好的高中。一时冲动之下,准文科生的我竟待在理科生的预习班上与《必刷题》死磕了整整一个暑假。所以,开学的第一场考试我便挤进了全班前10名。那是“专业中等生16年”的我第一次体验到当“尖子生”的甜头,之后我便开始像小孩子牢牢地攥着糖果一样守着这个名次,直到高二的开学考试我拿了一次全年级前10名,全班第1名。
整个世界似乎都因此变得温柔起来。“属于中等生的春天终于到来了。”我盯着象牙塔的海报喃喃自语。
然而,瓶颈期还是如约而至。整个高三,我的模考排名折线图宛如一片平静的水面,波澜不惊。那段时间,班里紧张的气氛,好友的冷淡,老师的责问,对敏感的我来说,差不多是招招“致命”。我的情绪波动忽然变化很大,一到家还没说几句就会红了眼眶。难以忘记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躲在雨披里的我坐在电瓶车后座上瑟瑟发抖,只为了从城南的补习班赶回城北的出租房上九点半开始的网课。夜深人静,淋得湿漉漉的我好想大哭一场,我一遍遍地自问自答——难道中等生就不配拥有春天吗?会来的!只不过属于我们的春天姗姗来迟罢了。
也就是那段瓶颈期,让我真正明白与自己为友是多么重要。我重新拾起写日记的习惯,尽管每篇日记皆是以哭诉始,以笑纳终;我开始把剪贴数学错题当乐趣;将政治选择题当作放松……唯有深夜入睡前,我才会小心翼翼地拿起床头的《高考季》看上一篇,然后一边想象着自己是逆袭成功的主人公,一边“如愿以偿”地进入梦乡。
我不知道自己该表现出来的是满足还是失落。因为无论是考生人数的浮动,还是试卷难易程度的切换,我的名次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老师们看到我稳定的成绩表示很放心,同学们说我没有经历过山车式的名次波动应该知足,亲戚们得知我的成绩皆过了一本线便安慰我说:“稳住就不错咯。”其实,我有一点不甘心。也不是没有想过高考成绩出来的画面,有狂喜地拥抱父母的场景,也有缩在被窝里抽泣的镜头。然而有一天,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这样的画面:查分屏幕上出现的数字不高也不低,查询到成绩的自己不悲也不喜,然后我平平淡淡地进入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开始了普普通通的人生……我现在仍然记得当时自己疯狂地摇了摇头,然后拼命地从幻想中挣脱出来,继续做数学压轴题。由此可见当时的我是多么不甘于平庸。然而,那时的我真的猜对了。我还是来到了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学,但是我又没有猜对,因为我这么多年来不敢想象的目标,竟然都在大学里一一做到了,我的人生好像又不普通了。
仍记得大一军训练站姿的时候,我常望着远处高矮不一的树发呆,感受着灼热的风从操场的一边吹到另一边。我在树叶摇摆的沙沙声中一遍遍地逼问自己:“这是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转折也由此开始了。我因为“眼神飘忽”而被有趣的教官记住了名字,极高的被点名率也让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认识了我,以至于我后来竞选班委竟然获得全票通过;想挑战一下从未接触过的剧本大赛,竟然拿了校一等奖;我跟着别人一起加入了学生会,在校园官网发了几篇有模有样的通讯稿,接触了单反,还去拍了比赛照片;我奇迹般地进了院刊的编辑部,见证了一本文学杂志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然后去参加新书发布会,圆了当年想尝试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梦;我还不顾众人阻拦去了纪律严明、竞争激烈的校级组织,跌跌撞撞地从200多人跻身于最终的“30强”,然后一个人包揽文案、图片及排版,最终也能以学校的名义发QQ和微信公众平台的推文;后来我还误打误撞地进了校情校史馆的讲解员队伍,最后咬牙坚持拿了个三等奖,所幸没有人知道,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连当众说话都会脸红的女孩;我还跑去学校档案馆勤工俭学,将课余时间几乎全放在了那里,挣了800块钱。当时身边的朋友都劝我放弃,说是钱不多还浪费时间,但是我觉得学了不少技能,也算是辅修了一门秘书学专业。
我惊喜地发现——我高一的野心被激活了,它并没有被时光淹没,它还在。
可是,没有人知道一帆风顺的背后是我努力把它改造成了我想象的样子。没有人知道我的手机备忘录里提前写好了每一次的面试发言稿;没有人知道我的通讯稿在学长学姐或是老师的建议下改了多少遍;没有人知道我每天牺牲晚饭时间去操场训练文学院的开幕式方阵;没有人知道我为了克服紧张忘词,每天起床、睡前、跑步甚至淋浴的时候都要一遍遍地背诵校史;没有人知道反应缓慢的我是如何逼着自己一遍遍地学会技能并应用于后来的档案整理……
我真的很努力地在通过一个不是那么完美的平台去完成当年未尽的梦想。事到如今,才惊觉哪有什么我不可以?这都是当年面对未知而搪塞的借口,自欺欺人罢了。只要你肯逼自己一把,还是有希望的,哪怕你现在不行,也并不代表你可以否认未来的自己!
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绽放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有的在小学,有的在初中,大部分会在高考中竞相绽放。而有一批似乎总是被忽略的人,被大家定义成“中等生”,他们后知后觉,好不容易赶上大部队却刚好错过了理论上最佳的绽放时间。但是他们不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因为他们坚信绽放的时间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我现在将高一说的那句“轰动全班”的话,分享给每一个静待花开的你——只要你繼续努力,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
但是我仍记得高一开学时的自我介绍。站在讲台上的我一边喊出了“大器晚成”这个成语,一边将右手的讲稿配合地挥舞着。果不其然,大家很快就记住了我。似乎就这样埋下了一个伏笔,“大器”并非“大器”,而“晚”是真的“晚”。所幸当年的我并不知情。
2016年中考,那个普通的分数果然没能让我跻身全市最好的高中。一时冲动之下,准文科生的我竟待在理科生的预习班上与《必刷题》死磕了整整一个暑假。所以,开学的第一场考试我便挤进了全班前10名。那是“专业中等生16年”的我第一次体验到当“尖子生”的甜头,之后我便开始像小孩子牢牢地攥着糖果一样守着这个名次,直到高二的开学考试我拿了一次全年级前10名,全班第1名。
整个世界似乎都因此变得温柔起来。“属于中等生的春天终于到来了。”我盯着象牙塔的海报喃喃自语。
然而,瓶颈期还是如约而至。整个高三,我的模考排名折线图宛如一片平静的水面,波澜不惊。那段时间,班里紧张的气氛,好友的冷淡,老师的责问,对敏感的我来说,差不多是招招“致命”。我的情绪波动忽然变化很大,一到家还没说几句就会红了眼眶。难以忘记那个电闪雷鸣的夜晚,躲在雨披里的我坐在电瓶车后座上瑟瑟发抖,只为了从城南的补习班赶回城北的出租房上九点半开始的网课。夜深人静,淋得湿漉漉的我好想大哭一场,我一遍遍地自问自答——难道中等生就不配拥有春天吗?会来的!只不过属于我们的春天姗姗来迟罢了。
也就是那段瓶颈期,让我真正明白与自己为友是多么重要。我重新拾起写日记的习惯,尽管每篇日记皆是以哭诉始,以笑纳终;我开始把剪贴数学错题当乐趣;将政治选择题当作放松……唯有深夜入睡前,我才会小心翼翼地拿起床头的《高考季》看上一篇,然后一边想象着自己是逆袭成功的主人公,一边“如愿以偿”地进入梦乡。
我不知道自己该表现出来的是满足还是失落。因为无论是考生人数的浮动,还是试卷难易程度的切换,我的名次就在那里,不增不减。老师们看到我稳定的成绩表示很放心,同学们说我没有经历过山车式的名次波动应该知足,亲戚们得知我的成绩皆过了一本线便安慰我说:“稳住就不错咯。”其实,我有一点不甘心。也不是没有想过高考成绩出来的画面,有狂喜地拥抱父母的场景,也有缩在被窝里抽泣的镜头。然而有一天,我的脑海里忽然冒出了这样的画面:查分屏幕上出现的数字不高也不低,查询到成绩的自己不悲也不喜,然后我平平淡淡地进入了一所普普通通的大学,开始了普普通通的人生……我现在仍然记得当时自己疯狂地摇了摇头,然后拼命地从幻想中挣脱出来,继续做数学压轴题。由此可见当时的我是多么不甘于平庸。然而,那时的我真的猜对了。我还是来到了一所普通的一本大学,但是我又没有猜对,因为我这么多年来不敢想象的目标,竟然都在大学里一一做到了,我的人生好像又不普通了。
仍记得大一军训练站姿的时候,我常望着远处高矮不一的树发呆,感受着灼热的风从操场的一边吹到另一边。我在树叶摇摆的沙沙声中一遍遍地逼问自己:“这是你想象中的大学生活吗?”答案是否定的,但是转折也由此开始了。我因为“眼神飘忽”而被有趣的教官记住了名字,极高的被点名率也让全班同学以最快的速度认识了我,以至于我后来竞选班委竟然获得全票通过;想挑战一下从未接触过的剧本大赛,竟然拿了校一等奖;我跟着别人一起加入了学生会,在校园官网发了几篇有模有样的通讯稿,接触了单反,还去拍了比赛照片;我奇迹般地进了院刊的编辑部,见证了一本文学杂志从无到有的全过程,然后去参加新书发布会,圆了当年想尝试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梦;我还不顾众人阻拦去了纪律严明、竞争激烈的校级组织,跌跌撞撞地从200多人跻身于最终的“30强”,然后一个人包揽文案、图片及排版,最终也能以学校的名义发QQ和微信公众平台的推文;后来我还误打误撞地进了校情校史馆的讲解员队伍,最后咬牙坚持拿了个三等奖,所幸没有人知道,很久以前我还是一个连当众说话都会脸红的女孩;我还跑去学校档案馆勤工俭学,将课余时间几乎全放在了那里,挣了800块钱。当时身边的朋友都劝我放弃,说是钱不多还浪费时间,但是我觉得学了不少技能,也算是辅修了一门秘书学专业。
我惊喜地发现——我高一的野心被激活了,它并没有被时光淹没,它还在。
可是,没有人知道一帆风顺的背后是我努力把它改造成了我想象的样子。没有人知道我的手机备忘录里提前写好了每一次的面试发言稿;没有人知道我的通讯稿在学长学姐或是老师的建议下改了多少遍;没有人知道我每天牺牲晚饭时间去操场训练文学院的开幕式方阵;没有人知道我为了克服紧张忘词,每天起床、睡前、跑步甚至淋浴的时候都要一遍遍地背诵校史;没有人知道反应缓慢的我是如何逼着自己一遍遍地学会技能并应用于后来的档案整理……
我真的很努力地在通过一个不是那么完美的平台去完成当年未尽的梦想。事到如今,才惊觉哪有什么我不可以?这都是当年面对未知而搪塞的借口,自欺欺人罢了。只要你肯逼自己一把,还是有希望的,哪怕你现在不行,也并不代表你可以否认未来的自己!
也许每个人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绽放的时间都不尽相同,有的在小学,有的在初中,大部分会在高考中竞相绽放。而有一批似乎总是被忽略的人,被大家定义成“中等生”,他们后知后觉,好不容易赶上大部队却刚好错过了理论上最佳的绽放时间。但是他们不放弃,反而更加努力。因为他们坚信绽放的时间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我现在将高一说的那句“轰动全班”的话,分享给每一个静待花开的你——只要你繼续努力,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