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学研究的一个硕果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人学研究正在悄悄地"热"起来。已有人预言,人学将成为21世纪的显学。21世纪尚未到来,这一预言还有待于时间的验证,然而,临近世纪之交,人学研究逐步升温的趋势却已相当明显。在人学领域耕耘有年的韩庆祥同志新著《马克思人学思想研究》一书的出版,就是一
其他文献
本文对土地公有制、土地利用结构、地租、土地产权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城市土地市场、农用土地流转、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等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改革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对策:统一规划、统一房政与地政、土地管理应实行垂直领导体制。
<正> 对马克思社会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宝藏进行挖掘和提炼,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常向群著《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论稿》的出版,是在这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该书不仅凝聚了著者个人的心血,也汇集了我国几代有志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者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当前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研究的水平。全书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抓住“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能否成为一门学科”这一问题展开,论述了把社会看作一个过程,以现实的人为其社会分析的逻辑起点,以社会经济形态为其基本分析模型,以唯物史观为其主要分析工具,以人与社
本文对以王梵志诗和寒山诗为代表的唐代通俗诗进行了综合性的考查。作者认为,唐代通俗诗从封建社会既定等级制度和封建传统文化的边缘和缝隙中分化出来,与居于社会中心地位的传统文人诗及其背后的政治和意识形态相对抗,试图以说教的形式教导民众、拯救现世。唐代通俗诗虽然采取并归属于宗教意识形态,但它通过对人生的说明和求解脱途径的独特探索,暴露了佛教思想固有的内在矛盾,并以“生不如死”、“死而平等”的“骇俗”观,体现了当时下层人民最普遍的人生感受。唐代通俗诗摒弃了诗歌传统创作规范,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的反修辞美学,它主要采用佛
<正> 黄明理同志的《现代科学的大历史观——唯物史观的现代形态》,从题目就可以看出,是要发展唯物史观,而且不是在某些原理上局部发展,而是在总结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基础上提供一个完整的现代形态。这是一个极其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作者的大胆和理论勇气、严肃认真的态度、巧妙的构思和严密的论证都是值得赞许的。且不论作者的观点能否成立,就是这种创造性的探索本身就值得哲学界重视和评说。
镇物以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由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克服各种莫名的困惑或恐惧。镇物是文化象征的产物,是巫术神话的外化,是宗教的通灵法物,也是风俗传习的符号。至今仍存在的镇物现象说明,对它的研究任务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为了实现对农村人口的有效控制,关于农民为什么要生育的解释是一种前提性认识。已有的解释如“效用最大化”、“风险最小化”以及“社会—文化”等解释均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局限。作者从人不仅是“经济人”、“社会人”,也有对于终极价值追求的认识出发提出,农民的生育需求是一个有着一定内在层次组合的结构化动机体系,如果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由内隐到外显的顺序,它们依次为终极意义需求、情感需求、继嗣需求、社会性需求、生存性需求。篇末,作者还就工业化引起的农村社会变迁对这些需求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正> 如果我们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经济改革的历程进行系统回顾与科学反思,就会发现:1984年以前的第一步改革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其重要的动力源来自于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适度分离,及由此出现的以农户家庭承包经营为中心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的适时变革与适度创新;而1985年以来农村第二步改革之所以陷入波动、徘徊的困境之中,究其主要根源又恰恰在于
<正> 全国高校第八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于1994年9月21日至25日在山西经济管理学院召开。来自全国45所大专院校和11个企业的专家学者与实际工作者,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一、关于加强我国市场经济条 件下宏观调控的问题 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内容、目标和体系等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与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 1.关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客观依据 第一种意见认为,加强宏观调控的根本原因在于市场存在自身不能克服的缺点,即所谓“市场失灵”,建立宏观调控体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阐释了1978—1991年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转变的基本特征和内在关系,揭示了农村工业化在农村经济结构变动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文章的分析表明,改革以来,我国农村产值结构变动主要体现在农村工业与农业产值份额的对应变化上,农村劳动力结构变动则集中表现为农业劳动力份额的下降,但农村产值结构变动比劳动力结构变动更为剧烈,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离,反映了我国农村工业化过程中的要素配置失衡现象。
本文以股份公司中投资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中心,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多侧面、多视角地探讨了法人治理结构的一般性问题,据此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改制、改组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难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