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格里拉,一个人间天堂和世外桃源的代名词
香格里拉,一个宁静、祥和、永恒的人间仙境
香格里拉,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和人间乐土
她的巍峨雪山和壮丽的峡谷、纯净的湖泊和碧草花海
她的寺庙神祗、经幡教堂玛尼堆、僧侣香客酥油灯
她的青稞架与牦牛、酥油茶与糌粑、牧人与藏犬
这就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横断山脉东部、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的香格里拉,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的主要枢纽。因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神秘的风俗民情和神奇隽永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华夏,是众多中外游客梦寐以求的神往之地。今年8月,我和几个朋友有幸踏上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虽然只是两天的停留,没有饱览闻名中外的虎跳峡、举世无双的“长江第一湾”、被誉为华泉奇观的白水台、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松赞林寺、神秘的哈巴雪山等名川胜地,却感受到了香格里拉古朴淳厚的民风民情、自然天成的湖光山色、浩如烟海的宗教种类和宗教现象、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立体气候。
日游碧塔海
高原湖泊的佼佼者,当数碧塔海,它坐落在香格里拉县城东25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内。从县城坐车约有半个多小时,便来到了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如今的碧塔海已经是一个管理规范、无人居住和干扰、注重生态旅游的保护区。所有旅游的机动车辆不允许进入区内,必须停放在距保护区入口——双桥约200米处的指定位置。刚到山下,便可望见山脉起伏多姿,树木林立,听到山泉河流哗哗哗的流水声,闻到花草树木所散发出来的缕缕清香。踏上双桥,看着桥下清澈见底、水花四溅的流水,不知不觉便走到双桥的尽头,映入眼帘的是四五辆排列整齐、整装待发的电力环保车。坐上环保车,沿着崎岖环绕的山路驶向碧塔海的途中,便可领略到峭壁的惊险、山谷的幽深、树木的高大、山体的雄伟,使游人不自觉地融于大自然的杰作中。一路上,原始森林覆盖全山,20多米高的百年松杉树随处可见,有遮天蔽日之趋势,其下杂草灌木丛生。行程约20分钟,走到路的尽头,这里已是海拔3700多米处,而脚下的空旷之地,就是碧塔海的大体位置。走下百层石砌台阶,踏上保护草甸和森林表土的人造栈道,穿过大片的草甸湿地和树林灌丛,便可近观碧塔海。
碧塔海,藏语俗称“碧塔德错”,意思是“像牛毛毯一样柔软的海”,它是云南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泊。湖面海拔3538米,东西长3公里,南北平均宽0.3公里,水域面积159公顷,湖水淡棕色,平均水深20米左右,最深处约40米。湖形宛如一只活泼的小鹿,弓腰跳跃。湖中有一保持原始状态的小岛,高出水面30米,其上长满高大的云杉、冷杉、栎树和杜鹃,使小岛变成一顶绿色的礼帽点缀在湖面上,构成了碧塔海又一特色景观。湖畔四周众山环抱,苍松古栎遮天蔽日,此时,高山临湖,湖映山影,山光水色,融为一半。于是便有“半湖青山半湖水”这种独具神韵的自然美。
夜逛古城
历史上古城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日月城,它由两个古城堡联结而成,古城曾经是石垒之城,也曾经是土筑之城,从历史的交替中瓯脱而来,现已成为香格里拉县政府所在地。由于县城的不断扩建,因此,古城指的是县城的旧址——老城区。
漫步在石砌的小巷路上,借着两旁几家商店里透射过来的缕缕灯光,我们可以欣赏到具有藏式碉房与纳西井干式木板层结合的典型建筑特色。这类建筑用材粗大,尤以中柱为最,直径皆在1米左右,它们一般是三楹或四楹两层楼房,正前方是走廊通道,楼房前檐双层斗拱,绘有双层吉祥图案,藏式朱门油漆彩绘,其建筑雄伟美观。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喧闹,更没有小商小贩的高声叫卖,只有三五成群的过往游客和零星的几家营业商店,店里摆满了藏族居民特有的金银首饰、玉器宝石和衣物用具。这种环境让人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安逸。
龟山寺是古城的另一奇观,寺址在古城大龟山之巅,这里也是当地很多信教居民常来之地。一条宽大的柏油路绕山而过,路灯明亮。山脚下有一井泉,泉水清澈,常年流淌,四季不断,且冬暖夏凉,有奇泉之称。井泉周围有大石砌成的小水池,用以贮存新鲜的泉水,据说,此井泉水质极好,不用煮沸便可直接饮用,且对身体有益无害。绕过井泉后面的石砌栏杆,便可踏上两旁有巨大石狮把守的、直通寺门的石砌台阶。登上百层台阶,站在龟山寺门前,古城夜景尽收眼底:周围群山环绕,右侧居民区的房屋建筑依稀可见,灯火点点,或疏或密,随地势或高或低,虽没有灯火辉煌之美景,但也有万家灯之感受;左侧商业区的街灯明亮,在山脚下,被五彩灯光装饰得异常壮观的楼式寺院尤其引人注目,那就是城内最主要的标志性建筑——藏经楼,红军长征时的指挥部曾设在这里。龟山寺规模不大,占地约500多平方米,楼阁式寺门、庭院式结构,飞檐式屋顶,砖石筑成的院墙。因为是夜晚,木制的寺院大门早已关闭,山上无路灯设施,一片昏暗,故不能看清其细微构造。据说,寺内的正殿中央有一高大的佛像,衣甲神态纤悉毕现,殿内摆有历代达赖、班禅的画像或塑像并藏有许多珍贵的经书,白天到此拜佛的居民和游客极多。龟山寺左侧有一巨大的转经筒,高有20多米,直径约六七米,铜皮包裹,其上刻有花纹图案。在灯光照耀下,转经筒金光四射,在周围树木的掩映下,给人一种神秘、壮观之感。到此转经的人络绎不绝,既有中外游客,又有当地居民,他们虔诚的神态和举动足以说明对佛教的信仰与忠诚。据说,转经筒内装有大量经书,人推动转经筒随之顺时针转动一周,就相当于转筒人把筒内的经书通读一遍,每次转动不得少于三圈,多者不限。
体验藏民生活
在向导齐里龙布的盛情邀请下,我和几个朋友有幸到他家做客。生平第一次见到藏民村落的房屋建筑、喝到酥油茶、吃到糌粑、领略藏犬的凶悍与狂暴;同时,也被藏胞的质朴淳厚、诚挚待客的品质所感动。
齐里龙布家坐落在地势平坦的纳帕海附近,此处的农家住房多数是土木式结构的三楹两层楼房。房子的左右及后边三面为土墙,大约70~80厘米厚,能保持冬暖夏凉,其他结构基本都是木料构成,例如,用粗大的树木(直径约有1米)做成的中柱,木制的檩、椽、楼楞、门窗、楼梯和楼板等。楼房的正前方是通道走廊,前檐是双层木斗拱,绘有双层吉祥图案,每根大插头上都有龙头雕刻。房顶多半是用木头劈成的厚木板覆盖,俗称“木瓦”,上压鹅卵石,房顶上有五彩经幡。楼上住人,中间是灶房兼客房,旁边有卧室、仓库、佛龛等,藏民平时待客、用餐、休息多围在火塘周围。楼下是畜厩,供积肥、储藏饲料用。整个楼房恰似现代城市的别墅。
酥油茶是藏胞待客必有的佳品,它有消除疲劳、增加体温、抗寒防寒、振奋精神等功效。酥油茶的制作是用砖茶放入土罐里熬成黄色的浓液,然后将酥油、食盐一并盛入专用的酥油木桶(藏语称之为“酥拉”)内加工而成的混合乳液,香郁可口,富于营养;如在酥油茶中适当加入一些核桃、麻子、花生等磨成的作料,使酥油茶的色更香、味更浓。酥油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品,其色香味佳之美名从唐宋以来的茶马古道时就开始流传。糌粑的制作是将青稞在滚水里煮洗后,滤在另一口锅里,捂上一昼夜,再用火焙熟,加上少许花椒、黄果皮等香料,用石磨磨成面即成。吃糌粑时,和以酥油茶,手指拌匀捏成团而食,色黄味香,脍炙人口。
感受纳帕美景
纳帕海位于香格里拉城7公里处,总面积6201.1公顷,是香格里拉县最大的季节性高原湖泊,现已被列为《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时逢8月丰水期,踏上这块海拔3260米的高原,便可感受到另一番美景。远处群岭起伏,云雾缭绕,东、西、北三面的高山将纳帕海环抱于其中,山上松杉林立,杂草丛生。触手可及的白云与湖泊草原相应成趣,湖盆内东面带状分布的绿色草甸与西面条状分布的白色河流水体平行排列,一直延伸到湖泊的最深处——西北角的落水洞。
纳帕海的草原多,主要有依拉草原、达拉草原、纳帕草原和归青草原,这些草原时断时续的连成一片,共同组成了湖盆中的大草原,面积有2500多公顷;纳帕海的河流多,有纳齿河、奶子河、乃日河、共比河、达浪河、龙潭河等,这些河流蜿蜒曲折,交错汇合,将大草原进行随意地剪裁与分割;纳帕海的泉多,有神泉、春宗泉、达拉泉、依拉泉等十几个泉眼,泉水径流形成的沟渠像粗大的血管一样穿插于草原之中。草原上百花盛开,五颜六色,成群的牛羊、零星的村落、成片的庄稼、直立的青稞架点缀其间,还有那从远处传来的牧人的阵阵歌声,这种人与自然融于一体的景观,让人体会到了“世外桃源”的真正含义。
在离开香格里拉的车上,电视里播放的一曲《美丽的香格里拉》凝集了我两天来的亲身感受:“香格里拉”不愧为藏语中之含义——“心中的日月”。
(编辑:鲁菲)
旅游小贴士:
别把高山反应当回事
克服高原反应的关键是在精神上克服内心的自我恐惧。
如果产生了一定的高原反应,只要处理得当,很快就会适应,这些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并消失。就算暂产生了头疼、呼吸困难的症状也不用紧张,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放松放松,多喝水、多吃糖、多睡觉,就能恢复。
与高山反应正相反,千万不要忽略防晒,时刻要把防晒记心间。
高原气候干燥,嘴唇很容易干裂,最好准备有防紫外线功能的润唇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出门在外,饮食是千万马虎不得的。
初入高原的人应多吃米食,尤其是加糖的甜粥可以抑制恶心、呕吐。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巧克力糖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高热能的食物。糌粑和酥油茶是高原补充体力的最好食品,如果你实在无法适应它们的味道,也不用担心,四川人开的汉餐馆遍布每一个小镇,你在哪里都能吃到回锅肉和麻婆豆腐。
女性出门,若是正赶上特殊时期比较麻烦,所以贴身细软的物品,像卫生巾、护垫、内裤等要备足。
T恤衫和羽绒服都是背包里的主角,千万不要嫌麻烦。
路线选择很重要:
目前进藏路线主要有三条:火车、汽车、飞机。
香格里拉,一个宁静、祥和、永恒的人间仙境
香格里拉,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和人间乐土
她的巍峨雪山和壮丽的峡谷、纯净的湖泊和碧草花海
她的寺庙神祗、经幡教堂玛尼堆、僧侣香客酥油灯
她的青稞架与牦牛、酥油茶与糌粑、牧人与藏犬
这就是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横断山脉东部、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的香格里拉,历史上这里曾经是“茶马古道”的主要枢纽。因其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浓郁、神秘的风俗民情和神奇隽永的人文景观而闻名于华夏,是众多中外游客梦寐以求的神往之地。今年8月,我和几个朋友有幸踏上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虽然只是两天的停留,没有饱览闻名中外的虎跳峡、举世无双的“长江第一湾”、被誉为华泉奇观的白水台、历史悠久的藏传佛教寺院——松赞林寺、神秘的哈巴雪山等名川胜地,却感受到了香格里拉古朴淳厚的民风民情、自然天成的湖光山色、浩如烟海的宗教种类和宗教现象、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立体气候。
日游碧塔海
高原湖泊的佼佼者,当数碧塔海,它坐落在香格里拉县城东25公里的自然保护区内。从县城坐车约有半个多小时,便来到了碧塔海自然保护区。如今的碧塔海已经是一个管理规范、无人居住和干扰、注重生态旅游的保护区。所有旅游的机动车辆不允许进入区内,必须停放在距保护区入口——双桥约200米处的指定位置。刚到山下,便可望见山脉起伏多姿,树木林立,听到山泉河流哗哗哗的流水声,闻到花草树木所散发出来的缕缕清香。踏上双桥,看着桥下清澈见底、水花四溅的流水,不知不觉便走到双桥的尽头,映入眼帘的是四五辆排列整齐、整装待发的电力环保车。坐上环保车,沿着崎岖环绕的山路驶向碧塔海的途中,便可领略到峭壁的惊险、山谷的幽深、树木的高大、山体的雄伟,使游人不自觉地融于大自然的杰作中。一路上,原始森林覆盖全山,20多米高的百年松杉树随处可见,有遮天蔽日之趋势,其下杂草灌木丛生。行程约20分钟,走到路的尽头,这里已是海拔3700多米处,而脚下的空旷之地,就是碧塔海的大体位置。走下百层石砌台阶,踏上保护草甸和森林表土的人造栈道,穿过大片的草甸湿地和树林灌丛,便可近观碧塔海。
碧塔海,藏语俗称“碧塔德错”,意思是“像牛毛毯一样柔软的海”,它是云南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泊。湖面海拔3538米,东西长3公里,南北平均宽0.3公里,水域面积159公顷,湖水淡棕色,平均水深20米左右,最深处约40米。湖形宛如一只活泼的小鹿,弓腰跳跃。湖中有一保持原始状态的小岛,高出水面30米,其上长满高大的云杉、冷杉、栎树和杜鹃,使小岛变成一顶绿色的礼帽点缀在湖面上,构成了碧塔海又一特色景观。湖畔四周众山环抱,苍松古栎遮天蔽日,此时,高山临湖,湖映山影,山光水色,融为一半。于是便有“半湖青山半湖水”这种独具神韵的自然美。
夜逛古城
历史上古城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日月城,它由两个古城堡联结而成,古城曾经是石垒之城,也曾经是土筑之城,从历史的交替中瓯脱而来,现已成为香格里拉县政府所在地。由于县城的不断扩建,因此,古城指的是县城的旧址——老城区。
漫步在石砌的小巷路上,借着两旁几家商店里透射过来的缕缕灯光,我们可以欣赏到具有藏式碉房与纳西井干式木板层结合的典型建筑特色。这类建筑用材粗大,尤以中柱为最,直径皆在1米左右,它们一般是三楹或四楹两层楼房,正前方是走廊通道,楼房前檐双层斗拱,绘有双层吉祥图案,藏式朱门油漆彩绘,其建筑雄伟美观。这里没有现代都市的喧闹,更没有小商小贩的高声叫卖,只有三五成群的过往游客和零星的几家营业商店,店里摆满了藏族居民特有的金银首饰、玉器宝石和衣物用具。这种环境让人感受到了夜晚的宁静与安逸。
龟山寺是古城的另一奇观,寺址在古城大龟山之巅,这里也是当地很多信教居民常来之地。一条宽大的柏油路绕山而过,路灯明亮。山脚下有一井泉,泉水清澈,常年流淌,四季不断,且冬暖夏凉,有奇泉之称。井泉周围有大石砌成的小水池,用以贮存新鲜的泉水,据说,此井泉水质极好,不用煮沸便可直接饮用,且对身体有益无害。绕过井泉后面的石砌栏杆,便可踏上两旁有巨大石狮把守的、直通寺门的石砌台阶。登上百层台阶,站在龟山寺门前,古城夜景尽收眼底:周围群山环绕,右侧居民区的房屋建筑依稀可见,灯火点点,或疏或密,随地势或高或低,虽没有灯火辉煌之美景,但也有万家灯之感受;左侧商业区的街灯明亮,在山脚下,被五彩灯光装饰得异常壮观的楼式寺院尤其引人注目,那就是城内最主要的标志性建筑——藏经楼,红军长征时的指挥部曾设在这里。龟山寺规模不大,占地约500多平方米,楼阁式寺门、庭院式结构,飞檐式屋顶,砖石筑成的院墙。因为是夜晚,木制的寺院大门早已关闭,山上无路灯设施,一片昏暗,故不能看清其细微构造。据说,寺内的正殿中央有一高大的佛像,衣甲神态纤悉毕现,殿内摆有历代达赖、班禅的画像或塑像并藏有许多珍贵的经书,白天到此拜佛的居民和游客极多。龟山寺左侧有一巨大的转经筒,高有20多米,直径约六七米,铜皮包裹,其上刻有花纹图案。在灯光照耀下,转经筒金光四射,在周围树木的掩映下,给人一种神秘、壮观之感。到此转经的人络绎不绝,既有中外游客,又有当地居民,他们虔诚的神态和举动足以说明对佛教的信仰与忠诚。据说,转经筒内装有大量经书,人推动转经筒随之顺时针转动一周,就相当于转筒人把筒内的经书通读一遍,每次转动不得少于三圈,多者不限。
体验藏民生活
在向导齐里龙布的盛情邀请下,我和几个朋友有幸到他家做客。生平第一次见到藏民村落的房屋建筑、喝到酥油茶、吃到糌粑、领略藏犬的凶悍与狂暴;同时,也被藏胞的质朴淳厚、诚挚待客的品质所感动。
齐里龙布家坐落在地势平坦的纳帕海附近,此处的农家住房多数是土木式结构的三楹两层楼房。房子的左右及后边三面为土墙,大约70~80厘米厚,能保持冬暖夏凉,其他结构基本都是木料构成,例如,用粗大的树木(直径约有1米)做成的中柱,木制的檩、椽、楼楞、门窗、楼梯和楼板等。楼房的正前方是通道走廊,前檐是双层木斗拱,绘有双层吉祥图案,每根大插头上都有龙头雕刻。房顶多半是用木头劈成的厚木板覆盖,俗称“木瓦”,上压鹅卵石,房顶上有五彩经幡。楼上住人,中间是灶房兼客房,旁边有卧室、仓库、佛龛等,藏民平时待客、用餐、休息多围在火塘周围。楼下是畜厩,供积肥、储藏饲料用。整个楼房恰似现代城市的别墅。
酥油茶是藏胞待客必有的佳品,它有消除疲劳、增加体温、抗寒防寒、振奋精神等功效。酥油茶的制作是用砖茶放入土罐里熬成黄色的浓液,然后将酥油、食盐一并盛入专用的酥油木桶(藏语称之为“酥拉”)内加工而成的混合乳液,香郁可口,富于营养;如在酥油茶中适当加入一些核桃、麻子、花生等磨成的作料,使酥油茶的色更香、味更浓。酥油糌粑是藏族人的主要食品,其色香味佳之美名从唐宋以来的茶马古道时就开始流传。糌粑的制作是将青稞在滚水里煮洗后,滤在另一口锅里,捂上一昼夜,再用火焙熟,加上少许花椒、黄果皮等香料,用石磨磨成面即成。吃糌粑时,和以酥油茶,手指拌匀捏成团而食,色黄味香,脍炙人口。
感受纳帕美景
纳帕海位于香格里拉城7公里处,总面积6201.1公顷,是香格里拉县最大的季节性高原湖泊,现已被列为《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时逢8月丰水期,踏上这块海拔3260米的高原,便可感受到另一番美景。远处群岭起伏,云雾缭绕,东、西、北三面的高山将纳帕海环抱于其中,山上松杉林立,杂草丛生。触手可及的白云与湖泊草原相应成趣,湖盆内东面带状分布的绿色草甸与西面条状分布的白色河流水体平行排列,一直延伸到湖泊的最深处——西北角的落水洞。
纳帕海的草原多,主要有依拉草原、达拉草原、纳帕草原和归青草原,这些草原时断时续的连成一片,共同组成了湖盆中的大草原,面积有2500多公顷;纳帕海的河流多,有纳齿河、奶子河、乃日河、共比河、达浪河、龙潭河等,这些河流蜿蜒曲折,交错汇合,将大草原进行随意地剪裁与分割;纳帕海的泉多,有神泉、春宗泉、达拉泉、依拉泉等十几个泉眼,泉水径流形成的沟渠像粗大的血管一样穿插于草原之中。草原上百花盛开,五颜六色,成群的牛羊、零星的村落、成片的庄稼、直立的青稞架点缀其间,还有那从远处传来的牧人的阵阵歌声,这种人与自然融于一体的景观,让人体会到了“世外桃源”的真正含义。
在离开香格里拉的车上,电视里播放的一曲《美丽的香格里拉》凝集了我两天来的亲身感受:“香格里拉”不愧为藏语中之含义——“心中的日月”。
(编辑:鲁菲)
旅游小贴士:
别把高山反应当回事
克服高原反应的关键是在精神上克服内心的自我恐惧。
如果产生了一定的高原反应,只要处理得当,很快就会适应,这些症状也会逐渐减轻并消失。就算暂产生了头疼、呼吸困难的症状也不用紧张,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放松放松,多喝水、多吃糖、多睡觉,就能恢复。
与高山反应正相反,千万不要忽略防晒,时刻要把防晒记心间。
高原气候干燥,嘴唇很容易干裂,最好准备有防紫外线功能的润唇膏。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出门在外,饮食是千万马虎不得的。
初入高原的人应多吃米食,尤其是加糖的甜粥可以抑制恶心、呕吐。还应多吃蔬菜、水果、瘦肉、巧克力糖等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高热能的食物。糌粑和酥油茶是高原补充体力的最好食品,如果你实在无法适应它们的味道,也不用担心,四川人开的汉餐馆遍布每一个小镇,你在哪里都能吃到回锅肉和麻婆豆腐。
女性出门,若是正赶上特殊时期比较麻烦,所以贴身细软的物品,像卫生巾、护垫、内裤等要备足。
T恤衫和羽绒服都是背包里的主角,千万不要嫌麻烦。
路线选择很重要:
目前进藏路线主要有三条:火车、汽车、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