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1917年到1923年是一个异乎寻常的时期。在此之前,社会停滞、百年屈辱,在经历李鸿章时代的器具(洋务)努力、以及孙中山时代的政制(共和)革命之后,两场复辟不仅宣告了共和制度的挫折,也宣告了中国近代史的终结;在此之后,主义与刺刀的结合、一个准军事化国家的出现……如果说,百余年来,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主题词的话,那么,1917年到1923年的主题词,是思想、精神与心灵。
不仅如此。这个时期还有另一个主题词,“青年”。
历史上,以思想为主题的年代,异常罕见;而以青年为主要人群的时代,更近乎绝无仅有。如果说,在春秋时期和魏晋时代,当那种最强大的传统、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一去不再复返时,这两个时代的思想者也或号哭、或倾诉、或憧憬、或抒发,并且他们的声音也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的话,那么,民国初期的历史色彩更加黯淡,也更显绚烂:春秋以公侯为主角,魏晋以士族为支柱,而民国初期,那些最有权势的人,皇帝、官僚、军人、绅士、职业革命家……纷纷束手无策。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知识青年踏上舞台,成为历史的主体。两个异端性的历史现象因此叠合了,这不能不说是历史鬼斧神工般的杰作。
这短暂的几年,可以称为“少年中国”时期。它深远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不仅是“五四”,也不仅是陈独秀、鲁迅、蔡元培、胡适……
“少年中国”的几千名中国少年,后来成为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主角。众多研究者已经发现,这一期间毛泽东接受的“新村主义”,不仅影响到他个人思想的形成,更因此改写了此后数十年间中国历史的走向。至于邓小平,这个最后的世纪伟人,正是在“少年中国”的尾声,踏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轮船……
在这一组文章里,我们试图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主角,兼顾“新民学会”、“少年贵州会”等地方性青年社团,勾勒出“少年中国运动”的大致面貌;
我们试图通过“少年中国运动”的几个关键性台阶,背景、兴起、发展、转折、分化与衰亡,来折射那个时期的中国表情;
我们试图以这样的书写,叩问二十世纪中国的深处灵魂。
不仅如此。这个时期还有另一个主题词,“青年”。
历史上,以思想为主题的年代,异常罕见;而以青年为主要人群的时代,更近乎绝无仅有。如果说,在春秋时期和魏晋时代,当那种最强大的传统、最古老的生活方式一去不再复返时,这两个时代的思想者也或号哭、或倾诉、或憧憬、或抒发,并且他们的声音也成为时代的最强音的话,那么,民国初期的历史色彩更加黯淡,也更显绚烂:春秋以公侯为主角,魏晋以士族为支柱,而民国初期,那些最有权势的人,皇帝、官僚、军人、绅士、职业革命家……纷纷束手无策。正是在这个背景下,知识青年踏上舞台,成为历史的主体。两个异端性的历史现象因此叠合了,这不能不说是历史鬼斧神工般的杰作。
这短暂的几年,可以称为“少年中国”时期。它深远地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不仅是“五四”,也不仅是陈独秀、鲁迅、蔡元培、胡适……
“少年中国”的几千名中国少年,后来成为整整一个世纪的历史主角。众多研究者已经发现,这一期间毛泽东接受的“新村主义”,不仅影响到他个人思想的形成,更因此改写了此后数十年间中国历史的走向。至于邓小平,这个最后的世纪伟人,正是在“少年中国”的尾声,踏上了一艘开往法国的轮船……
在这一组文章里,我们试图以“少年中国学会”为主角,兼顾“新民学会”、“少年贵州会”等地方性青年社团,勾勒出“少年中国运动”的大致面貌;
我们试图通过“少年中国运动”的几个关键性台阶,背景、兴起、发展、转折、分化与衰亡,来折射那个时期的中国表情;
我们试图以这样的书写,叩问二十世纪中国的深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