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五十周年祭等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ui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来源:《书屋》
  
   给中国社会、民族和人民带来重大灾难的“大跃进”已经过去整整五十年了,而以解散“人民公社”、实行“联产承包制”为先导的改革开放至今也已整整三十年了。在这样的时刻,重新审视“大跃进”确有意义。
  首先,当然是民主 ——无论是党外民主还是党内民主——的缺乏。经过“反右”之后,党外人士已难提不同意见,这时,党内民主便至关重要。从“大跃进”的历程可以看出,在发动 前有周恩来、陈云等的反对,其后有彭德怀的批评,但以他们的地位、威望之高不仅未能阻拦灾难的发生,反遭到不同程度的批评甚至批判。其次,与不民主相关的 便是信息完全被“领导意图”掌控,只有符合领导意图的信息才能发送,最后是越来越多的虚假信息使最高领导自己也被虚假信息误导。那时达到顶峰的用形式主 义、弄虚作假以应付领导的检查似已形成“文化”,至今仍屡见不鲜。事实再一次说明,不许反映真实的信息自由、公开地流动,最终会酿成大祸。再次,各级领导 干部之所以在各种指标上“层层加码”最后互相攀比到荒谬地步,还是干部评价、升迁标准所致,如果这种以“唯上”作为干部评价的标准不变,此类事便难以禁绝。最后但最重要的是,“大跃进”的巨大悲剧说明了如果人为地制造一个“乌托邦”将带来何等可怕的结果。当“社会”消失,人们连在哪里吃饭的自由都没有, 不仅不能有“自留地”甚至连锅碗瓢勺都不许拥有时,后果肯定是灾难性的。如果农民能保有一小块“自留地”,如果拥有最低限度的“人权”——任何人无权任意到农民家里搜尽最后一粒米、拿净锅碗瓢勺——怎么也不会有以“千万”为单位的人饿毙。财产权、人权,确实是公民的“命根子”。
  
  
  质疑“两炮”论
  ■作者:朱维铮 来源:《金融时报》中文网
  
   半世纪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总是这样描述“近代”与“现代”两个历史开端:
   一曰,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依仗“船坚炮利”,把封闭的中国打得门户洞穿,迫使清朝签订丧权辱国的江宁合约,从此中国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
   二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人醒悟了,决心“走俄国人的路”。
   按照“两炮论”,没有英国炮舰打遍中国万里海疆无对手,满清道光皇帝岂肯同意白下之盟吗?没有“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陈独秀、李大钊等岂能在苏俄特使指导下建党吗?据此逻辑,中国进入“近代”,当然是被英国大炮“轰入”的,而中国能够进入“现代”,当然也是遥远的阿芙罗尔号大炮轰出苏俄的回应。
   单看逻辑,都可通。问题在于逻辑应与历史相应。中国开始告别中世纪,是自行“走出”,还是被外来侵略者“轰出”?一字之差,却涉及中华民族的内在精神。1840年的清英鸦片战争,满清的万里海疆,居然被区区数十艘英国桅帆船,其船也不坚,炮未必利,打得没有招架之力,难道可证中国没有能力自行走出中世纪吗?中外历史早已表明,那次战争中国的失败,不败在军事,不败在技术,败在哪里?败在满清专制体制的腐朽,尤其败在满清道光帝的“遥制”,于前敌无所知而坐在紫禁城中瞎指挥。以后清法、清日战争惨败,直到挟植义和团而导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罪魁祸首必定要追究到慈禧太后,历史理由也正在于体制的彻底腐败。
   至于“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是否将中国“轰出”近代,那是别一问题。从历史来看,由1917年到1949年,那三十多年的内外战争史,便不可能令人相信“轰出”论。
   清末的中国疆域,历经沙俄、日本的侵夺,已较康熙时代的大一统帝国疆域缩小很多,但仍比斯大林强夺外蒙及唐努乌梁海以后的民国疆域大得多。那以后中华民族,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汉族虽属人数最多的民族,但如周恩来所谓,非汉族的边疆民族,分布区域实占今日中国面积的百分之六十。而我们的近代史或现代史,常将非汉族置诸度外,这合理吗?
   作为如今全球最大的民族复合体,中华民族早就在走自己的道路。论民族或族群的数量,中国或不及印度或苏俄,但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何“近代”中国没有如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为何“现代”中国没有如苏联那样膨胀而突然解体?当然是全球史研究的最大悬案。
  
  三十年前的政治和解
  ■作者:崔卫平来源:《南方都市报》
  
   回溯三十年前社会转型的起点,有一个维度被抑止了下去,但是它并非不存在,这就是政治的维度。可以说,转型之初的第一步,是从政治上的松动开始的,是以政治面向来带动其他面向的。政治实际上发挥着一个引擎的作用。
  这个最早的起点可以称之为“政治和解”。这场“和解”最初的和最重要的一个举措,是邓小平本人获得重新工作。当然没有邓小平,便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但是如果没有人坚持排除障碍,及时将邓小平从被污名与软禁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便没有后来的整个局面,至少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实际上,在经过1976年天安门广场上的“四五运动”之后,又一次被打倒的邓小平同时也成为全社会的某个象征,代表着中国是否要走现代化道路,以及是否通过此项努力使得国家再度强大起来。因而几乎社会各界人们都在翘首以待——邓小平能否再度出山,成了这个国家能否出现新转机的一个试金石。在这件事情上,一些如今被人们淡忘的名字如叶剑英功不可没。
  而在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重新确立了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位置之后,那些与邓小平“同难”的1976年天安门广场“四五运动”的参与者,他们的政治身份及处境,却仍然晦暗不明。直至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决定,撤销中央发出的有关天安门事件的错误文件,在这之前可以说存在着一个为“四五运动”正名的小小运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教研组16名教师(署名“童怀周”)自发搜集并以油印的方式传播“天安门诗抄”、上海工人宗福先写作了《于无声处》的剧本并在上海、北京上演、《中国青年》杂志复刊第一期上刊登北京青年工人韩志雄在“四五运动”中的事迹(很快被汪东兴严厉批评、该杂志被收回)等。完全可以说,“四五运动”得到正名,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努力争取。王思睿先生这样的说法应该是十分中肯的:“严格地说,为四五运动平反才是争取民主的运动。”
  如果说,这两件互相关联的事情得到解决,打开了中国社会通向未来的前景(现代化与民主),那么,由当时的中组部部长胡耀邦亲手督办的一系列“平反冤假错案”,则进一步释放了这个社会中有关人权及正义的能量。那些从年青起就投身中国民主进步事业的人们,大多出生入死,当他们被非法取缔工作及遭到非法人身监禁之时,也是这个国家的人权状态全面瘫痪之日。当身处高位的人们不能保护自己,那种混乱失序的状态客观上不能使任何人得到切实保障。
  从政治上恢复公民平等身份的努力,也体现在1977年恢复高考上面。因为家庭出身而将年轻人拦在大学门外,这在文革之前就开始了。当年龄参差不齐的77级、78级进入学校,高校的教学秩序渐渐得以恢复,学校里教师和知识的尊严也得以建立。1978年春天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令人感到那真是一个解冻时期的来临,知识分子可以将自己的专长和国家建设这个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原来不敢想象的事情成了现实。与知识分子之间的和解,可以说是在“政治和解”的带动之下,与整个社会进行和解的重要一步。
  1978年10月,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决定,停止上山下乡运动并妥善安置知青的回城和就业问题,也可以看作与千万个破碎的家庭和解,与那些儿女失散多年的父母们和解。此举背后,或许还意味着多年的革命及运动,愿意在家庭的日常生活面前低下头来,愿意承认亲情与家庭伦理的合理性,这是与人们自己身上的人性和解。
  包括“真理标准的讨论”,包括在平反中不能不遇到的历史真相,都帮助促成了那样一种与真理、与真相和解的气氛。如此一系列新的举措,几乎涉及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不同的人们在不同的方面感到解放和受益。人人感到从此往后可以大口地呼吸,感到压在自己身上多年的符咒被解除,感到回到社会和人群中来,可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于是社会的善意被空前地激发出来,沉睡多年的能量得到释放。
  这就是被称之为“共识”的那个时期。种种“和解”不仅没有造成社会的混乱,而且给当时的政权提供了合法性,增强了它的说服力,拓宽了其统治的基础,同时无疑提高了全民的凝聚力,造成了全国上下团结一致的那种珍贵氛围。
  而曾经做过的事情,正是开启了当下的道路;曾经拥有的起点,正是可以用来打造今天的空间。
其他文献
这是一部文面风平浪静、笔底却暗潮汹涌的小说。作者陈舜臣祖籍中国台北,生于日本神户,以创作侦探推理和历史类题材小说风靡亚洲,四十多年笔耕不缀,著作等身,而这部描摹孙中山的书,为陈舜臣晚年所著,更见厚积薄发之力度。  本书时间跨度为清末民初,诸多人物如慈禧、光绪、李鸿章、袁世凯、康有为、梁启超等曾经站立于风口浪尖上的人物依次出场,即便是一个小细节,作者也试图攫取个人与国家、瞬间与过程之间的联系;本书空
期刊
土洋结合,洋为中用。一件新事物要想为人们接受是要经过斗争的。  ——网易网友xjliu04对《延安革命时期的交际舞》的评论    那个时代的“恋之风景”。  ——网易网友zhomgju对《延安革命时期的交际舞》的评论    溥仪的一生很不幸,他就像是一本书的最后一页,最精彩的内容已经过去,而他只是结尾而已。这是大势所趋,是历史的必然结局。只是他很不幸,他无法也不能选择另外一个人生。  ——网易陕西
期刊
除非你已预先找好自己的位置,  否则再想寻欢作乐就为时已晚。  命运很多时候都是凑巧,  因为街上有醒着的窗户。  祈求万能的主、并料想不太可能,  摊上便壶的份儿。  ——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    去英伦,伦敦桥是必到之地。在中世纪,桥上有138户居民,“身居高位”的他们临空方便,使桥下船只屡屡“中弹”,故此在英语中对桥有一个别致的定义:桥是“造来给聪明人在其上走,而蠢人从其下过”。 
期刊
编译/彭华    1962年,为了“往美国人的裤子里塞一只刺猬”,赫鲁晓夫决定在古巴部署中程导弹。这次被命名为“阿纳德尔”的行动,在美国人的眼皮底下,将一支军队,大量的武器弹药、空军装备、装甲设备,当然还包括导弹,从一个半球运往另一个半球。伊万·西多罗夫,作为苏联导弹团团长,亲历了这一惊心动魄的旅程。    45年前,即1962年秋,因苏联中程弹道导弹入驻古巴,导致国际形势急剧恶化。为将苏联导弹运
期刊
儿童笔下的艺术,总充满不可思议,闪烁着奇异的光芒。那种天真迷人而又忧伤的童稚美感,在一种童话般的梦幻中,呼唤起人们内心幽邃深沉的某些遥远的成长秘密。而读罢《像自由一样美丽——犹太人集中营遗存的儿童画作》,除却童稚的美感,更多的是惊心动魄。  集中营的犹太儿童,关押时有一万五千余个,结果仅一百多个活了下来,其余全部遭到纳粹屠杀。这些孩子留给这个世界的遗产,就是这些稍显稚嫩的作品。  在捷克首都布拉格
期刊
程朱理学的产生与科学精神的建立  文/杜车别   来源:天涯社区煮酒论史  程朱理学中所说存天理灭人欲,并非是禁欲主义,而只是说把人的欲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而在程朱理学创始者那里,存天理,灭人欲的矛头更多的是统治阶层的人员。  理学思想家在承认事物发展变化乃是大自然固有本性所决定的,并非受鬼神的支配,更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同时,甚至把揭示事物的道理上升到一种使命感责任感的高度。所以我
期刊
美科学家发现5.5亿年前水母化石    近日,科学家在美国犹他州发现世界上最古老的水母化石。美国堪萨斯州大学研究成员布鲁斯·利伯曼说:“化石很难保存像水母这样的软体动物。这块化石为我们研究距今5.4亿年前寒武纪种群爆发时期物种快速多样性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堪萨斯州大学研究成员波利恩·卡特赖特称,通过这块化石,可以看清5亿年前水母的钟表外形、细长触须、收缩肌痕、甚至还有生殖腺。依据这块水母化
期刊
阿房宫是否建成?  阿房宫考古队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毓芳研究员日前在湖南龙山县举行的一次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说,考古队经过5年艰苦而细致的考古,没有发现传说中的阿房宫。  最新考古表明,除了没有完工的前殿建筑外,阿房宫并没有其他建筑建成。考古队对前殿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工作。考古表明,夯土台基面的东、西、北三面有墙,南面无墙。三面墙所围区域内没有秦代堆积层,没有宫殿建筑遗迹,也没有
期刊
《图坦卡蒙最后的守护者》  《今日历史》2007.11  那些声名狼藉的诅咒也许就是幻想而已,但是年轻的法老王确已毋庸置疑地俘获了人们的思想并改变了生活。有一个人自称,在当年霍华德·卡特考察图坦卡蒙墓的时候,他住在墓中并担任守护达七年之久。  1968年圣诞节的前一天,一个来访者被领进了我在《每日邮报》的办公室。那是个脑袋圆圆、长满白头发的小个子男人,七十岁上下,穿一身破旧衣服。他说他刚从查尔斯王
期刊
翻译/张和声    在20世纪30年代末上海城市战的腥风血雨中,特工们继承侠士遗风,通过历史的传奇,扮演了领袖、信徒、对手、英雄、叛徒这形形色色的角色。    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尽管人们渴望公共租界依然能为所有逃避日本占领军残酷统治的人提供一片安身的乐土,但孤岛还是成了动乱之地。前上海工部局属下的英美行政当局已根本无法抵御日军的苛求,日本军队行将进入并占领公共租界。在爱国情绪的激励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