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理论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内容的必然要求;在实践上,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然要求。理论和实践都要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 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龚彬(1970- ),男,四川达县人,内江师范学院人事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内江 64111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6-0061-02
为适应国际思想多元化和国内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战略任务。高校既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育人的全过程之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方向。因此,高校系统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理论要求和实践需要的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观,则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价值意识。在宏观上,它属于社会文化体系,在微观上,它属于人们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在我国经济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武装头脑、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它的自身内容必然决定了它必须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从而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目标、内涵进行科学定位,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②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这四个方面内容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占领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教育方面,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③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干部和群众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与侵袭。”④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中,“有理想”是最重要的一点。在1986年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以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都强调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
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包括娃娃都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尊心,这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密切相连的。”⑥江泽民同志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⑦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
我党历来十分倡导改革创新精神,把它作为推动革命和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险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
在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⑨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⑩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具体体现。因此,它必然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主阵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实践上,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1.迎接现代各种社会思潮挑战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在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而带来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竣的挑战。有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产生了道德信仰危机;有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坚定,错误地认为,我们也在搞资本主义;有的学生道德观念错位,对违纪、舞弊等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导致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价值体系出现了偏差。面对这种影响,高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在政治方向上,坚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发学习的意识,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精神动力上,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道德观念上,坚持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树立爱国、守法、艰苦奋斗、勤奋向上、诚信友爱的道德观念,培養健康的人格。
2.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必然要求。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西方社会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书籍、影视作品等广泛传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在“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什么”和“实现什么”等问题上,缺乏正确的真假、善恶、美丑、义利的判断,从而导致多种意识形态定向,产生正确与谬误、文明与愚昧、进步与落后等各种思想观念的激荡和斗争,从而在学生思想上产生了三个层面的对立:一是不同思想流派的对立。学生由于信奉不同的思想流派,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甚至对立,形成思想观念上的冲突。二是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对立。不同的群体产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与差距,有的甚至针锋相对,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三是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主要表现为社会对思想意识的引导与个人思想意识的差异,从而产生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要消除这些对立、化解这些矛盾,就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形成共同的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来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整合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夯实学生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为学生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
3.适应国内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影响。为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我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正本清源、创建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思想保证。因此,在高校校园内倡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二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三是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挑战。面对挑战,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必然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注释]
①中央編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06.
②本书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纲领性文件: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版)[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23.
③⑧⑩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368,3.
④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6.
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
⑥冷溶.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02.
⑦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
09-29.
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1.
江泽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78.
[参考文献]
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关键词]核心价值 体系教育 必然要求
[作者简介]龚彬(1970- ),男,四川达县人,内江师范学院人事处,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四川内江 641112)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06-0061-02
为适应国际思想多元化和国内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情况,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的战略任务。高校既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融入育人的全过程之中,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新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方向。因此,高校系统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理论要求和实践需要的必然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①价值观,则是一种价值意识,是对价值关系的反映,是指导人们思想行为的根本价值意识。在宏观上,它属于社会文化体系,在微观上,它属于人们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它是社会意识的本质体现,决定了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根本性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定、要求和目标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党在思想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成果,是在我国经济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武装头脑、凝聚力量、鼓舞斗志、引领风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它的自身内容必然决定了它必须占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从而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目标、内涵进行科学定位,从根本上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②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了有机的整体。这四个方面内容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占领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教育方面,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③江泽民同志2000年6月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科学生动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引导干部和群众不断克服和抵制错误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的影响与侵袭。”④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方面,邓小平同志提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其中,“有理想”是最重要的一点。在1986年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就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在以后党的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都强调中国特色的共同理想。
在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方面。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⑤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国家的每个人包括娃娃都要有爱国主义精神,有民族自尊心,这与实现四个现代化是密切相连的。”⑥江泽民同志指出:“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⑦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宣传思想战线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下,倡导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人心凝聚的思想和精神。
我党历来十分倡导改革创新精神,把它作为推动革命和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险的精神,就干不出新的事业。”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把民族精神教育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
在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面。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⑨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⑩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在全党和全社会大力提倡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艰苦奋斗、勤俭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奢侈挥霍为耻。”2006年3月,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了“八荣八耻”,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内容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具体体现。因此,它必然要求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主阵地,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思想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是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实践上,是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的现实需要和必然要求。
1.迎接现代各种社会思潮挑战的必然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确立,我国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在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进而带来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竣的挑战。有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坚定,产生了道德信仰危机;有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不坚定,错误地认为,我们也在搞资本主义;有的学生道德观念错位,对违纪、舞弊等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导致违反校规校纪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现象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缺乏正确的是非判断,价值体系出现了偏差。面对这种影响,高校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思想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在政治方向上,坚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发学习的意识,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精神动力上,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帮助学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在道德观念上,坚持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学生的思想行为,树立爱国、守法、艰苦奋斗、勤奋向上、诚信友爱的道德观念,培養健康的人格。
2.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影响的必然要求。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西方社会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书籍、影视作品等广泛传入大学校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有的学生在“信什么”“要什么”“坚持追求什么”和“实现什么”等问题上,缺乏正确的真假、善恶、美丑、义利的判断,从而导致多种意识形态定向,产生正确与谬误、文明与愚昧、进步与落后等各种思想观念的激荡和斗争,从而在学生思想上产生了三个层面的对立:一是不同思想流派的对立。学生由于信奉不同的思想流派,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产生了分歧甚至对立,形成思想观念上的冲突。二是不同的学生群体之间的对立。不同的群体产生对问题的不同认识与差距,有的甚至针锋相对,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三是个人与社会的对立。主要表现为社会对思想意识的引导与个人思想意识的差异,从而产生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要消除这些对立、化解这些矛盾,就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形成共同的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来统一学生的思想认识,整合学生的价值取向,从而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达成共识,夯实学生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为学生成长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思想动力。
3.适应国内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利益格局的调整、社会结构的变动、生活方式的变化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影响。为减少不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我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正本清源、创建和谐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和思想保证。因此,在高校校园内倡导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理想和“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念和信心,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思想保证。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上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挑战,二是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三是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挑战。面对挑战,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必然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注释]
①中央編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406.
②本书编写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纲领性文件:学习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第一版)[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23.
③⑧⑩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368,3.
④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6.
⑤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
⑥冷溶.邓小平年谱(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802.
⑦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98-
09-29.
⑨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01.
江泽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78.
[参考文献]
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第1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