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非预设生成资源”的有效利用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为中心”教学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非预设生成资源,教师要善于把课堂上的节外生“枝”转化为节外生“姿”,要对课堂上的错误资源、意外资源、分歧资源进行有效运用,以此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化。
   【关键词】小学数学;非预设生成;有效利用
   “非预设生成”当前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很多课堂因为关注这一话题而成就了精彩的教学案例,并且在各大数学刊物中处处可见,似乎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只要有“非预设生成”,或者充分关注这一话题,就能够生成异彩纷呈的数学课堂。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很多数学课堂中,虽然教师也同样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却没有因此锦上添花,反而出现了很多“节外生枝”,出现了生成不当,甚至与原有预设相悖,究其根源,在于教师针对这些“节外生枝”不具备深刻理性认知以及不当处理。为此,教师就“非预设生成资源”在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错误资源——贵在利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年龄小,知识水平较低,而且思维能力相对薄弱,所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各种错误,这一点非常普遍也很正常。实际上,在很多数学课堂中,正是因为学生所出现的各种错误,才出现了各种意外枝节,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善于发现这些资源,灵活巧妙的应用,由此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运算”,一位教师为学生呈现了以下情境图:原有4只天鹅,飞来3只,又飞走2只,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这个图示列出算式;其次要求学生完成计算,和同桌之间展开交流,说一说具体的计算过程;最后指明一位同学进行回答。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学预设相符时,教师开始准备进入下一环节,此时响起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我在计算时,先加2,再减3。针对这一意外生成,教师并没有淡化处理,而是巧妙的利用,将萦绕于学生脑海深处的问题,直观地呈现于学生面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在改换了数字的顺序之后,得出了不同的算式和答案呢?看到学生茫然无措的表情,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关注情境图。学生在经过反馈、对比和观察之后,才发现两只天鹅是飞走的,所以是减2;3只天鹅是飞来的,所以是加3,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需要换位置,正确的算式应该是4-2+3。在经过认真的分析和调整之后,学生必然能够深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也能够为后续简便运算的深入学习埋下伏笔。
   上述教学片段中很显然出现了意外生成,而且教师既没有简单的否定,也没有放任自流,而是对学生所产生的错误以巧妙的方式呈现,带领学生深挖错误根源,虽然这只是学生在换位思考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和预设需要探讨的话题并不符,但是,这个偏差却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会对日后的简便计算的学习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可见,这是一个极其宝贵的生成,也需要教师提高个人能力以及教学智慧,不仅要冷静处理课堂中的各种意外,也要善于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以此带领学生合作探究,理解知识内涵,这样才能够将“节外生枝”成功的转化为“节外生姿”。
   二、意外资源——巧在引导
   对于现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必然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经常会出现各种教师预料之外的事件,而这些也都是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紧抓这些意外的想法,还要进行巧妙的引导,这样才能呈现精彩的课堂。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时,可以首先给出算式36-8,组织学生自主推导计算方法,然后在班级内进行交流和分享。
   生1:我使用的是学具小棒,首先将其中的一组10根拆开,去掉8根之后剩下2根,然后再将其余剩下的两组小棒和6根小棒合起来,就是28根了。
   师:谁能够重复这一过程或者提出不同的看法?
   学生们踊跃回答,教師提前预设的了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都在学生的回答中得到了验证。
   生2:需要从三组小棒中的一组中拿出2根小棒和6根小棒,这样就能合成8根,与8根相互抵消,这样就留下28根了。
   生3:可以将36根小棒分成两组,一组为20根,一组为16根,用16根的那组去掉8根,然后将留下的8根与之前的20根重新组合。
   对学生所给出的回答,教师一边表示肯定一边走上讲台,准备打开课本进入巩固环节,但是,正要对上述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梳理时,意外出现了,有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他说:用8-6=2,然后用30-2=28。经过他的验证,这种方法同样也能够得出上述结果。此时其他的孩子表示不屑,也有学生表示疑惑,还有的在小声嘀咕,明明被减数是36,怎么到他的手里被减数变成了8?
   当教师听到学生的不同见解时,没有过多强调其他同学的意见,反而说:他这种方法非常独特,和大家的都不同,首先使用的是减数8,然后减去被减数的个位,口算起来同样非常方便。那么,大家认为对于这种算法究竟是巧合还是存在一定的道理呢?接下来,我们先探讨这个问题。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将你的想法在组内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停的在小组间游走,倾听他们的想法。
   生4:我觉得这种算法是可取的,因为我尝试计算了一下 32-5,不仅结果相同而且还更加简单。
   生5:我也认为是正确的,我使用了学具小棒进行的验证,答案也是相同的。
   生6:我认为不对,昨天的算式是35-2,如果按照这种方法,2肯定就不能减5了。
   生7:其中应该是有规律的,如果在减法算式中,减数比被减数的个位大,这种算法是正确的;反过来这种算法就不正确了。
   师:(小结)大家回答的都非常正确,虽然这种方法既简单又便捷,但是却不能适用所有的算式。大家在日后计算的过程中,应当根据问题或者算式选择最佳方法。虽然刚才这位学生所提出的想法非常特别、而且很简单,但是只适用于退位减法的算式。
   上述教学案例中,具体的教学过程真正实现了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了充分的尊重,而且对教学预设进行了及时的调整,带领学生深挖这种算理以及算法。针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仅成功地给予了点拨和引导,也充分的利用这种宝贵的“节外生枝”,帮助学生习得了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学习效果,也使得“节外生枝”成功地转化为“节外生姿”。    三、分歧资源——智在互动
   在学生之间,不可忽视其中的个体差异,即使是相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理解、认知以及感悟。当学生们遭遇某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数学问题时,必然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实际探讨的过程中,也会形成发散性、创新性见解,甚至产生意见分歧。此时,我们应当改变教学预设,不仅要充分延时,还要带领学生展开探讨或者辩论,这样才能展开有意义、有价值的互动。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设计练习:有一个长方体,长和宽都为5厘米,高为10厘米,求其表面积。学生分别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法,(5×5+5×10+10×5)×2和5×10×4+5×5×2。针对上述回答,教师表示肯定,正当教师准备进入下一教学环节时,有学生提出不同的算法:5×10×5。针对这一回答,很多学生表示这并非是求表面积的准确算法,只有体积才会这么算。教师要求这位学生说一说具体的思维过程,他首先在黑板上画下了这个长方体,然后指出:其中这个侧面积为5×10,其中包含了有4个相同的侧面,也就是4个5×10;上下两个底面,其面积为两个5×5,由此也可以看成一个5×10,所以,在这个长方体中,其表面积一共包含了5个5×10,也就是5×10×5。
   针对这一回答,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原来他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是将两个底面积转化为一个侧面积,这种列式不但没有错,而且很有新意、很简单。在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带头为他鼓掌,并提出: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面对教师的期待,学生们情绪激昂,跃跃欲试,很快的就有学生提出了另外一种不同的方法:5×5×10。对于这一方法,他解释到:我借鉴了之前学生的方法,将侧面积转化为底面积,由此得出了这个算式。此时教室内又以此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教师也大为感叹,学生的创新潜能仅在于教师的一个质疑,而且他们的脑海中时刻充满了思维和创新的火花!
   对于数學知识的学习过程而言,难免会出现意见的分歧,而这种分歧也是一种极其宝贵的教学资源,当教师面对学生各种古怪离奇的答案时,不应该基于主观臆断或者简单评价,而应当真诚地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及与众不同的看法,或许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个性化火花也会因此而迸发,此时你会惊奇的发现,正是存在这些意外的生成,才给数学课堂带来了异样的光芒。正因为生生互动,才会出现精彩的生成,才促使了学生的深度思考,而这也会给教师带来灵感和启发,使得“节外生枝”成功地演变成为“节外生姿”。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会随机生成各种意外,节外生枝不可能完全避免,而这些非预设的生成却常常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是诱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引子,所以,需要教师合理利用,以此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学生可以在互动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军,李健.例谈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利用[J].新课程(教研版),2019,(04)
   [2]毛晏斌.数学课堂教学资源选用应注意的几个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9,(15)
   [3]黄德忠.有效利用数学教学中隐性的学生资源[J].小学教学研究,2018,(09)
其他文献
【摘 要】英语绘本作为英语教材的有效补充和延伸,如今正越来越深受广大师生们的喜爱,风靡校园。然而在现实绘本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细琐化、标签化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思维品质对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教师要以英语绘本为载体,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绘本教学;多模态;趣味性   时下英语绘本教学在各大小学校园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英语绘本图文并茂,里
调整播期可以改变水稻生长发育中的环境气候条件,对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调节水稻生育进程及提升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明确南方双季晚籼稻优质丰产与温光资源相适应的播种期,本研究选用万象优华占、象牙香珍和美香占2号等3个晚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6月10日、6月20日、6月30日共3个播期,研究播期对双季晚籼稻品种温光资源利用、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推迟,供试品种在不同生育阶段日均温度和有效积温、全生育期和齐穗至成熟期阶段的日照时数均呈递减趋势,而全生育期天数无明显变化;产量以6月20日播种
【摘 要】早期阅读是幼儿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他们认知世界和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对目前的幼儿园活动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本文主要研究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对策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推进过程中,虽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早期阅读活动形式单一、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提
【摘 要】在小学的教学过程中,不同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培育有着不同的教育作用,在当下强调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之下,对于学生的综合培养不再仅仅局限于单一的课程知识教学中,而是要适应教育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与多元化的教育活动,全面地推进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在此创新环境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也相应需要进一步的应用。   【关键词】创新环境;小学语文;自主学习   一、
暴露于环境危险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广泛,检测有效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评估人群暴露的健康风险。近年来,PIG-A基因突变测定被尝试用于评估人群暴露于环境因素的致突变效应。本文综述了健康人群中PIG-A基因突变测定方法、突变水平、影响因素以及应用现状的研究进展,发现目前PIG-A基因突变测定方法技术可行,但检测结果的个体间变异较大,多项研究发现PIG-A基因突变率与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关联并不一致,更多潜在的影响因素仍在探索中。今后有必要进行更大样本量的人群研究,获得人群的基线水平,明确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个体间
【摘 要】问题驱动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既是充满探究性的课堂,也是层次分明的课堂。问题驱动指在教学中要以“有层次、结构化、可扩展、能持续”的问题或问题系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数学教学提升到“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层面,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高阶思维能力,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深度学习;问题驱动;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
新冠疫情暴发,让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通过选择中国31个省份2010年~2018年相关数据构建面板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与城镇化质量之间的关系发现:(1)环境规制与城镇化质量存在“U型”曲线关系,二者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且二者互为格兰杰因果。(2)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可以有效地促进城镇化质量提高。(3)目前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并不能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根据这些结论,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摘 要】分层教学法是一种很有实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分层教学法是许多老师喜欢运用的教学方法。数学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本文就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加科学合理的分层教育策略,从而为后续教学活动的不断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
国有企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要在激发科技人才的创造性、制定有相对竞争力的激励制度方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建设“世界一流”之路。本文以中国西电集团为例,以调查问卷为基础,从职责、权限、利益分配体系设计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实践探索,对国有企业科技人员的激励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国有企业通过何种激励方式实现对科技人员的最佳激励,以促进科技人员创新能动性,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小学低年级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萌芽时期,针对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现状,本文着重分析了增强低年段趣味课堂的具体策略,采用了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延伸了鼓励学生趣味创作的教学模式,营造了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建立了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为美术课堂增添了一味“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