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料被称为是“用眼睛吃的美食”,日本被称为“用眼睛吃饭的民族”,美学设计在日本普及之高也是為人称叹的。日本建筑设计大师隈研吾也常用“由小及大,油然而生”来形容他的设计理念,日本所及的任何事物,都有由小及大的层次美学。作为日本本土企业的日产,也很好的沿袭这一传统美学,将其带入到日产Ariya上。
永恒的日式未来主义
提起人们对日产Ariya的期待,要追溯到2019年的东京车展上,那时日产Ariya的概念车就展现出了充满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与平常看到的纯电动汽车有很大不同。充满柔美、灵动气息的造型被设计师称为“永恒的日式未来主义”。
就像枯山水景观不追求过于繁盛的植株,插花并不讲究花材的数量和花的华丽,在古代和现代的一些茶室里,只插上一枝白梅或一轮向日葵等简单的花草就能营造一种幽雅、返朴归真的氛围。
日产Ariya的设计师主张“Less is more”删繁就简的日式美学精髓,通过摒除冗余元素,打造“余白丰盈”的极简造型,通过极致细微的光线变化,赋予汽车鲜活的生命感。
内部空间以驾驶者为中轴的对称布局打造出层次分明、凝神驾驶的理想驾舱。简洁、美观、精致的设计,精细到每个按钮的位置和触感都经过精心的考量,令驾驶更加舒适与安全。另外,内饰中触感高级的真皮方向盘等及换挡杆把手等细节方面的处理,也处处体现了个性、格调与气质。
如日产汽车公司全球设计高级副总裁阿方索·阿尔拜萨所表达的:“我们希望日产Ariya带有独特的日式基因,是日产汽车翻开品牌新篇章的标志之一,尤其代表了我们如何用一种非常艺术的方式去诠释新技术。我希望设计师们不是去单纯地追求潮流,而是找到如何在复杂的因素中寻求和谐,以此来赋予日产Ariya平滑、无缝、锋利而又张力十足的设计。”
针对Ariya“永恒的日式未来主义”的设计理念,日产执行设计总监田井悟认为这意味着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思维。“这是一个基础,对于设计电动车也非常有利。所以在设计电动汽车时,我就想到我们可以把日式思维融入其中,不仅去表达日本的传统主题,也把这种思维模式融入其中。”
中国市场深入布局
对于许多车迷和消费者来说,日产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承载着太多传奇的故事。
《湾岸》动漫主角车Fairlady Z、越野之神途乐、可塑性极强的VQ系列发动机以及无数男人的dream car GT-R等等,这些往日里的荣耀之作,也是NEW NISSAN新篇章得以成功开启的基石。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提到日产可能会联想到舒适、性价比高、省油。这些是支撑日产汽车此前高速发展的基因,经过多年的传播,用户对于日产似乎已经形成某种定式思维后,往往很难改变。但这些“刻板”印象并不适合中国汽车市场未来的发展。正如日产汽车公司首席运营官古普塔所说,中国消费者对于选车有了新的追求,越来越以产品所搭载的技术为导向。
“在了解每个市场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日产汽车会持续将先进技术以及日产DNA提供给消费者。当我们看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每天都在发生快速变化,我们需要确保我们的产品和日产DNA不断提供给消费者。我们所有的核心市场都要求制订适合当地的发展计划以获得长远持续的发展和业务增长。”
基于此7月1 5日,日产发布了“Nissan NEXT”企业转型计划开始实施后的首款战略车型——日产Ariya,同时也标志着日产将开启下一个电动化时代。为了凸显中国市场的“优先和重点”,日产在第一时间将这款全球战略车型带到了中国。
对于日产来说,Ariya这款车型承担了其抢占电动化市场的全部“野望”。如果聆风代表的是日产电动化的上一个十年,那么刚刚发布的日产Ariya将开启日产电动化的下一个十年。
内田诚曾在2018年4月任职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对于中国市场有着深刻的认知。他提出,中国消费者需求变化的速度很快,为了满足这样的需求,持续提供日产汽车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适时投入产品”和“为市场定制产品”。
内田诚还特别强调,在电动化、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领域,中国无疑是世界领先的市场之一。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日产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化的作用,进行产品企划、开发和生产。这是日产至今为止的始终在中国坚持的发展策略。
对此,阿方索也表示“日产中国设计中心是日产汽车在全球最大的设计中心,如果没有中国的技术革新,那么全新的日产Ariya不会落地实现。”
据悉,到2022年,日产将在中国投放7款新车型,这些新车不仅会在第一时间来到中国,同时也会做很多本地化的工作。到2025年,日产将投放9款电动化车型,日产将会把日产汽车独有的技术和独特价值提供给中国的消费者。透过这些举动也足以看出日产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写在最后
Ariya的诞生是日产汽车打破用户固有印象的一次非常重要的尝试,将未来汽车的“主战场”定位在电动化和智能化,也是日产汽车开启品牌新篇章的具体产品表现。日产Ariya也让现代工业设计在传统日式美学辉映下,呈现出超越冰冷机械本身而存在的生命律动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