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胎膜早破的分娩时机及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取我院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破膜时间将其均分为对照组(破膜时间≥37周)与实验组(破膜时间<37周)各35例,观察两组孕产妇妊娠及新生儿结局并作统计学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后出血率、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可造成母婴并发症、难产、早产等严重后果,而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明显比非足月胎膜早破更优,因此临床应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时机,以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关键词:胎膜早破;母婴结局;分娩时机
在产科临床各类并发症中,胎膜早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诱因包括胎膜受损、发育不良、感染以及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胎膜早破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以及胎盘早剥等不良后果,导致难产风险概率升高[1]。基于此,本文探讨胎膜早破的分娩时机及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以为临床指导。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为单胎妊娠,头位,阴道流出大量液体,而且PH值>7.0,取样涂片烘干后残留有羊齿状结晶;阴道液沉渣镜检结果可见毳毛。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6.8±3.5)岁;体质量54~69kg,平均体质量(60.3±2.9)kg;孕周37~40周,平均为(38.8±0.3)周;
58例为初产妇,12例为经产妇。按照破膜时间将其均分为对照组(破膜时间≥37周)与实验组(破膜时间<37周)各35例,两组年龄、体质量、孕周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孕妇均保持卧床休息,并将臀部抬高,做好外阴部护理,并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密切监测胎心以及胎动;通过B超对羊水性状以及剩余羊水量进行监测。对于破膜时间>12h者应给予抗生素作预防性处理。对照组孕妇接受临床严密观察,评估其产程进展,若孕妇破膜12h仍未临产则注射缩宫素进行引产;实验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则应用宫缩抑制剂,最大限度延长孕周,并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加快胎肺成熟,同时临床应密切监测胎心以及胎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刻终止妊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其中新生儿窒息判定标准为出生后1min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分者;低体质量儿判定标准则为出生时体质量低于2500g。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孕产妇产后出血率、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死亡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对比(n,%)
组别 例数(n) 产后出血率 绒毛膜羊膜炎 剖宫产率 死亡率
对照组 35 1(2.9) 0(0.0) 3(8.6) 0(0.0)
实验组 35 8(22.9)① 8(22.9)① 11(31.4)① 0(0.0)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产儿死亡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结局对比(n,%)
组别 例数(n) 低体质量儿 新生儿窒息 围产儿死亡率
对照组 35 1(2.9) 1(2.9) 0(0)
实验组 35 11(31.4)① 11(31.4)① 0(0)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在产科并发症中,胎膜早破的危害性不容忽视,母婴健康均会受到胎膜早破的威胁,且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所上升。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胎膜早破发病机制,认为其与宫腔高压、胎膜受损、胎膜发育不良、宫颈机能不全、微量元素匮乏、胎位异常以及感染等因素相关[2~3]。胎膜早破后羊水大量外流,此种情况下胎儿以及子宫壁所受压力因羊水量较少而难以得到有效缓冲,胎体受宫腔壁紧裹,有较大几率发生宫内胎儿窘迫。同时,胎膜破裂后阴道内寄居的各类细菌易上行侵入子宫,由此导致一系列母婴并发症。
临床以往在治疗胎膜早破时多以尽快结束妊娠为主要方案,然而随着胎心监测技术的进步以及抗生素用药的逐步合理化与规范化,临床选择分娩时机也随之发生变化,而更倾向于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基础上选择期待疗法,尽量让产妇自然临产。对于非足月破膜孕妇而言,其孕周较短,因此期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则具有更高的宫腔感染几率以及早产率。而足月破膜孕妇在排除感染以及宫内窘迫的前提下可等待自发宫缩[4],仅对破膜时间>12h而尚未临产者预防性给予抗生素。而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产后出血率、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破膜孕周越大,则母婴结局越好。
综上所述,胎膜早破可造成母婴并发症、难产、早产等严重后果,而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明显比非足月胎膜早破更优,因此临床应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时机,以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张慧丽,刘叶花,何玉甜等.有无明显诱因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对比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2):129-132.
[2]陶贝贝,赵岚岚,张林东等.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和胎膜组织中ox-AAT、NE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290-292.
[3]李玲,吴金芝,李萍等.未足月胎膜早破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4):590-595.
[4]徐北兰.足月胎膜早破原因及分娩结局的分析[J].广西医学,2013,(9):1268-1269,1273.
关键词:胎膜早破;母婴结局;分娩时机
在产科临床各类并发症中,胎膜早破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其诱因包括胎膜受损、发育不良、感染以及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胎膜早破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脐带脱垂以及胎盘早剥等不良后果,导致难产风险概率升高[1]。基于此,本文探讨胎膜早破的分娩时机及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以为临床指导。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70例胎膜早破孕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病例均为单胎妊娠,头位,阴道流出大量液体,而且PH值>7.0,取样涂片烘干后残留有羊齿状结晶;阴道液沉渣镜检结果可见毳毛。年龄24~33岁,平均年龄(26.8±3.5)岁;体质量54~69kg,平均体质量(60.3±2.9)kg;孕周37~40周,平均为(38.8±0.3)周;
58例为初产妇,12例为经产妇。按照破膜时间将其均分为对照组(破膜时间≥37周)与实验组(破膜时间<37周)各35例,两组年龄、体质量、孕周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两组孕妇均保持卧床休息,并将臀部抬高,做好外阴部护理,并保持大便通畅,同时密切监测胎心以及胎动;通过B超对羊水性状以及剩余羊水量进行监测。对于破膜时间>12h者应给予抗生素作预防性处理。对照组孕妇接受临床严密观察,评估其产程进展,若孕妇破膜12h仍未临产则注射缩宫素进行引产;实验组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则应用宫缩抑制剂,最大限度延长孕周,并服用糖皮质激素以加快胎肺成熟,同时临床应密切监测胎心以及胎动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应立刻终止妊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产后出血率、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低体质量儿发生率。其中新生儿窒息判定标准为出生后1min新生儿Apgar评分低于7分者;低体质量儿判定标准则为出生时体质量低于2500g。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孕产妇产后出血率、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明显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死亡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孕产妇妊娠结局对比(n,%)
组别 例数(n) 产后出血率 绒毛膜羊膜炎 剖宫产率 死亡率
对照组 35 1(2.9) 0(0.0) 3(8.6) 0(0.0)
实验组 35 8(22.9)① 8(22.9)① 11(31.4)① 0(0.0)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新生儿结局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低体质量儿发生率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产儿死亡率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结局对比(n,%)
组别 例数(n) 低体质量儿 新生儿窒息 围产儿死亡率
对照组 35 1(2.9) 1(2.9) 0(0)
实验组 35 11(31.4)① 11(31.4)① 0(0)
注:①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在产科并发症中,胎膜早破的危害性不容忽视,母婴健康均会受到胎膜早破的威胁,且发病率在近年来有所上升。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胎膜早破发病机制,认为其与宫腔高压、胎膜受损、胎膜发育不良、宫颈机能不全、微量元素匮乏、胎位异常以及感染等因素相关[2~3]。胎膜早破后羊水大量外流,此种情况下胎儿以及子宫壁所受压力因羊水量较少而难以得到有效缓冲,胎体受宫腔壁紧裹,有较大几率发生宫内胎儿窘迫。同时,胎膜破裂后阴道内寄居的各类细菌易上行侵入子宫,由此导致一系列母婴并发症。
临床以往在治疗胎膜早破时多以尽快结束妊娠为主要方案,然而随着胎心监测技术的进步以及抗生素用药的逐步合理化与规范化,临床选择分娩时机也随之发生变化,而更倾向于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基础上选择期待疗法,尽量让产妇自然临产。对于非足月破膜孕妇而言,其孕周较短,因此期待治疗时间相对较长,则具有更高的宫腔感染几率以及早产率。而足月破膜孕妇在排除感染以及宫内窘迫的前提下可等待自发宫缩[4],仅对破膜时间>12h而尚未临产者预防性给予抗生素。而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产后出血率、绒毛膜羊膜炎、剖宫产率以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破膜孕周越大,则母婴结局越好。
综上所述,胎膜早破可造成母婴并发症、难产、早产等严重后果,而足月胎膜早破母婴结局明显比非足月胎膜早破更优,因此临床应合理选择分娩方式以及分娩时机,以有效改善母婴结局。
参考文献:
[1]张慧丽,刘叶花,何玉甜等.有无明显诱因致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临床对比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3,29(2):129-132.
[2]陶贝贝,赵岚岚,张林东等.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外周血、新生儿脐血和胎膜组织中ox-AAT、NE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的关系[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4,(4):290-292.
[3]李玲,吴金芝,李萍等.未足月胎膜早破潜伏期对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3,34(4):590-595.
[4]徐北兰.足月胎膜早破原因及分娩结局的分析[J].广西医学,2013,(9):1268-1269,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