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倡合作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思想。提高全体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课标的要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间的发展协作,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成绩。
合作学习新课标课程改革一、引言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际间的依赖和联系也日益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团结协作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对教育界提出的新要求。合作小组给学生提供了真正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合作和竞争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合作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初级中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概述
1.合作学习的理论内涵
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理论内涵从各个角度发展得极为丰富,并日渐明晰了合作学习小组完善的内部机制。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的,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认可。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灌输式、相对于学生间不相互合作与启迪的“单兵作战”式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它能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的学习愿望,是一种小组学习者之间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以总成绩为评估依据,由教师预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预设教学流程,各个小组在单位时间内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初中新课标理念实践的典范。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实践为依托,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团体成绩为评估标准,不但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合作学习系统地利用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不仅对于课堂教学有革新意义,而且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合作学习的分类及实践运用流程
合作学习是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形式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好课堂设计;使学生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交流、竞争,以获得个体的学习成就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不断发展,增强小组凝聚力、竞争力,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关怀和优势互补,从而打造高效教学的方法。
合作学习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四大类:指导型,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指导作用;过程型,即强调完整的学习过程和社交技能的发展过程;结构型,即在多种结构的基础上,再派生出若干具体策略以供合作学习小组使用;探究型,即强调对复杂问题的小组集结、分工、调查。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这种动态因素间的互动关系,以达到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的宗旨。
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如下:提出教学目标——课堂集体讲授——小组合作研究——考核——评估——奖励。其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既是学术性目标,也是合作技能目标。不应仅停留在认知领域,还应深入到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德育教学目标(如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荣辱与共等)和增强适应社会能力的教学目标(如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合作学习教学实践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的差异,遵循“组际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个人责任必须明确落实;小组成员个体要分工协作,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展开组际竞争,各个角色间相互依赖,也有利于达到小组合作的优势互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责任应切实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的头上,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实践研究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合作态度,使学生习得社会交往的技能。
2.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及评估
合作学习的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在组织讨论前必须布置明确的讨论任务,根据“创设情景呈现目标——集体讲授引导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组际交流多元评估——归纳点评迁移发展的学科合作学习流程”、教师“精讲——点播——归结”、学生“积极思考——合作研究——实验交流——组际竞争——汇报总结”的流程,选取具有一定深度、趣味性、可合作性,可评估性的内容,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落实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合作互赖机制。重视反馈,不断反思教学中的瑕疵,以改进教学。
评估要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对有效合作、积极主动的小组成员应给予表扬,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阻碍合作学习推广与实践的现实因素。首先,从教育者方面看,部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落实,缺乏深厚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一些教师还留于形式,为了开示范课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与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但容易造成混乱局面,影响教师的教学节奏和课堂密度;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往往由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发言。我们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切实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以期达到合作学习理论效度的最优化。
四、结语
合作学习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但合作学习还需教师广泛关注弱势群体,做好教学设计和评估工作,继续深入地探索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合作学习新道路,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虹.学习者自主与教材建构[J].外语界2009,(2).
[2]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3]杜玉坤.关于“合作学习”内涵的再思考[J].广西教育,2007,(1).
合作学习新课标课程改革一、引言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人际间的依赖和联系也日益加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品质,团结协作是当今世界的发展对教育界提出的新要求。合作小组给学生提供了真正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在合作和竞争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合作理念,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是目前初级中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合作学习概述
1.合作学习的理论内涵
合作学习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它的理论内涵从各个角度发展得极为丰富,并日渐明晰了合作学习小组完善的内部机制。合作学习是以现代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的,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备受国内外教育界的认可。
合作学习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的灌输式、相对于学生间不相互合作与启迪的“单兵作战”式学习而言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异质学习小组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它能激发全体学习者共同的学习愿望,是一种小组学习者之间的互助性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以总成绩为评估依据,由教师预先设置问题、分配学习任务,预设教学流程,各个小组在单位时间内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而展开的合作学习活动。合作学习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初中新课标理念实践的典范。它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育实践为依托,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以团体成绩为评估标准,不但培养了合作学习的精神,还培养了竞争意识,合作学习系统地利用了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合作学习不仅对于课堂教学有革新意义,而且对于整个教育体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合作学习的分类及实践运用流程
合作学习是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中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形式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努力做好课堂设计;使学生个体探究和小组合作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地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交流、竞争,以获得个体的学习成就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不断发展,增强小组凝聚力、竞争力,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关怀和优势互补,从而打造高效教学的方法。
合作学习通常可以分为如下四大类:指导型,即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中心地位和指导作用;过程型,即强调完整的学习过程和社交技能的发展过程;结构型,即在多种结构的基础上,再派生出若干具体策略以供合作学习小组使用;探究型,即强调对复杂问题的小组集结、分工、调查。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注重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地利用教学中的这种动态因素间的互动关系,以达到新课标中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学习的宗旨。
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如下:提出教学目标——课堂集体讲授——小组合作研究——考核——评估——奖励。其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既是学术性目标,也是合作技能目标。不应仅停留在认知领域,还应深入到情感领域,培养学生的德育教学目标(如相互尊重、相互帮助、荣辱与共等)和增强适应社会能力的教学目标(如人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合作学习教学实践
1.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等的差异,遵循“组际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对全体学生进行分组。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合作学习小组成员间的个人责任必须明确落实;小组成员个体要分工协作,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展开组际竞争,各个角色间相互依赖,也有利于达到小组合作的优势互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责任应切实落实到每个小组成员的头上,以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能真正地参与到实践研究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合作态度,使学生习得社会交往的技能。
2.合作学习实施策略及评估
合作学习的时机应选择在学生个人探索有困难、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教师在组织讨论前必须布置明确的讨论任务,根据“创设情景呈现目标——集体讲授引导合作——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组际交流多元评估——归纳点评迁移发展的学科合作学习流程”、教师“精讲——点播——归结”、学生“积极思考——合作研究——实验交流——组际竞争——汇报总结”的流程,选取具有一定深度、趣味性、可合作性,可评估性的内容,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落实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合作互赖机制。重视反馈,不断反思教学中的瑕疵,以改进教学。
评估要以激励为主,强化学生有效的合作学习行为,对有效合作、积极主动的小组成员应给予表扬,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阻碍合作学习推广与实践的现实因素。首先,从教育者方面看,部分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还没有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真正的落实,缺乏深厚的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一些教师还留于形式,为了开示范课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忽视了合作学习的真正内涵。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与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其次,从学生角度看,合作学习课堂气氛活跃,但容易造成混乱局面,影响教师的教学节奏和课堂密度;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往往由少数成绩较好的学生发言。我们希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可以切实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以期达到合作学习理论效度的最优化。
四、结语
合作学习理论的丰富内涵和实践价值,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但合作学习还需教师广泛关注弱势群体,做好教学设计和评估工作,继续深入地探索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合作学习新道路,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杨虹.学习者自主与教材建构[J].外语界2009,(2).
[2]马红亮.合作学习的内涵、要素和意义[J].外国教育研究,2003,(5).
[3]杜玉坤.关于“合作学习”内涵的再思考[J].广西教育,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