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雷德·吉本斯:创业者必须学会应变

来源 :创业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2150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硅谷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又是众多技术创新的策源地。这里诞生了众多传奇的创业者和CEO,正是他们不断推动着相关产业向前发展。作为《Entrepreneur》杂志的中国独家授权合作伙伴,《创业邦》杂志从一开始就确立了全球视野,利用自身的独特资源优势,将最前沿的资讯带给中国的创业者。我们将持续寻访硅谷的著名创业者及CEO,呈现出他们的思想精华。本期我们专访了SPC公司创始人弗雷德·吉本斯(Fred Gibbons),他也是雅虎最早的投资人,下期将邀请风险投资公司Venrock的合伙人理查德·莫兰(RICHARD MORAN)。
  
  许多创业者都面临类似的挑战,那就是最初有很成功的商业创意,但后来慢慢蒙上了自己的眼睛,不愿意看到周围的变化。
  对于素有创业传统的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系的学生来说,每周二、周三上午8点~9点50的商业管理课是绝对不能错过的。在斯坦福大学2008~2009春季的教学评估总结表上,这门课获得了4,73的高分(满分5分)。一些喜欢这门课程的2007级研究生,在课程的网页上留下诸如“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中的精华”、“这门课让我确信自己确实应该去创业,”、“我在斯坦福课堂上听过的最好的一门课”等之类的评价。
  开这门课的弗雷德·吉本斯(Fred Gibbons)是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研究院的顾问教授。该课程如此受欢迎与他之前的职业背景不无相关:他是软件行业的先驱之一,在1980年代,和微软的盖茨、苹果公司的乔布斯是同样极负盛名的企业家;1970年代在惠普公司工作时,他就参与开发了PFS软件,后来这款软件以帮助苹果电脑用户管理各种应用而闻名于世;他1981年创立的Software Publishing Corporation(下称“SPC”)更是全球最早出现的软件供应商之一,成立3年后便实现上市,是硅谷最早一批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之一,比微软还要早。
  1995年,吉本斯从公司退休后,成为斯坦福大学电机工程研究院的讲师,后来创立雅虎的杨致远、创立Google的拉里·佩吉、创立Hotmail的沙比尔·巴迪亚(Sabeer Bhatia)均在创业之前聆听过他的教导。1999年,钱伯斯离开校园,全心经营其此前创立的投资公司Venture-Concept。2006年,他再度回到斯坦福大学,成为最高级别的顾问教授。
  吉本斯的投资业绩同样不菲,而且寓于传奇色彩。他是雅虎最早的投资人,这家公司曾经一度是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而当自己的中外一个学生拉里·佩吉来找其投资时,他却拒绝了,而这家公司已众所周知足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Google。
  作为成功的创业者和投资人,吉本斯现在很享受做“创业导师”的乐趣。《创业邦》杂志近期采访了吉本斯教授,分享其多年来的心得体会,并一起探讨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IT行业的巨变
  
  《创业邦》:您在1981年创立的SPC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您觉得要想在软件行业做出成就,有哪些关键要素?
  吉本斯:我认为首先要有洞察力,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在那个时候,PC是很新鲜的事物,人们希望使用它,但是需要花时间来熟悉,所以软件厂商要保证产品简单易用。我一直向团队强调这一点。
  当然在营销方面要有一些举措。对于软件行业来说,零售商很重要,有了好创意,生产出好产品,还要有渠道把产品卖出去。我们曾经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不过后来遇到一些挑战,因为微软的Windows系统起来,当时我们没有及时做出转变,市场份额受到影响,再做改变就很困难了。我觉得创业者应该要有灵活性,紧紧抓住新趋势。
  《创业邦》:微软现在也面临巨大的压力,那么一些跟微软相关联的硬件设备公司会受到什么影响?
  吉本斯:我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天才,我从中学会的道理是,有一些战争必须要打,有一些则应该避免。如果顾客都转向互联网,那么你也不应该只忠诚于微软,应该更忠诚于用户,这样才可能赢得机会。这些硬件公司将面临巨大挑战,但要生存下去,就应该做出转变。其实可以看到,苹果公司也在改变,从一家计算机公司变成消费电子产品公司。而微软正处在艰难时刻,必须做些新的事情。
  《创业邦》:雅虎近年来也遇到了很多麻烦,您怎么看?
  吉本斯:我觉得必须现实一点,虽然这家公司的CEO几经更迭,但我觉得很难再重显辉煌,或许乔布斯可以做到。任何一个想要挽救雅虎的CEO都面临挑战,因为公司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转变,市场状况也不同了。雅虎是一家门户网站,又提供搜索,它跟Google的模式完全不一样。许多创业者都面临类似的挑战,那就是最初有很成功的商业创意,但后来慢慢蒙上了自己的眼睛,不愿意看到周围的变化,可我们必须要变化。
  《创业邦》:回顾软件行业的发展历史,您会得出什么结论?
  吉本斯:一定要快速应对变化。微软将产品从DOS升级为Windows,后来又介入各种应用软件业务,这都是在变化。眼下软件应用正在从PC向互联网应用转变,一些公司并不关注这些趋势,没有及时做出反应。Google就很敏锐,推出了很多创新产品,也一直在改变。如果想知道将来会怎么样,你应该回望过去。
  《创业邦》:您是软件行业起伏的见证者,如何看待这个行业的未来?
  吉本斯:和过去相比,软件行业的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很多种类的应用软件,但微软暂时还控制着整个局势。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是,软件行业的竞争战场开始集中在互联网上,Salesforce.com就是一个例子。Google正在挑战微软,它提出应用均是免费的,所以微软很担忧自己的商业模式。当顾客都转向网络应用时,这家公司要想活下去,就必须转型。
  《创业邦》:那您认为哪家公司将成为软件和互联网领域的下一个领导者?
  吉本斯:微软已经做了30年领导者,Google可能会做20年的领跑者,下一个可能是Facebook,也可能是MySpace,这很难确定。但我相信,未来10年这样的公司也可能会在全球其他地方出现。
  
  创业者成功四要素
  
  《创业邦》:您认为硅谷仍然能保持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吗?
  吉本斯:短期内我看不到变化的迹象,当然其他创新区域也在发展。但我们必须看到硅谷有很长的历史积累,惠普创立时,硅谷就有了,已经有70年的历史了。我觉得一个创新中心的形成,并不是短期内一些资源的简单汇集,其他地区还需要一些时间积累和沉淀。
  《创业邦》:1980年代初您就曾和盖茨与乔布斯一起同台讨论软件的未来,对这两个人的 印象如何?
  吉本斯:我很早就认识他们。乔布斯是一个执着于产品的技术天才,关注产品体验。以ipod为例,他并没有发明mp3,但是ipod的外形设计和用户界面很好,非常注重细节,所以产品成功了。盖茨则是一个伟大的商人,善于洞察产业,有能力打造出一项规模巨大的国际化的业务,是一个很有视野的、充满智慧的商人。他们都富有伟大的远见,是伟大的思考者,都希望改变世界。
  《创业邦》:在过去的几十年,为什么斯坦福大学能诞生那么多成功创业者?
  吉本斯:很早的时候,斯坦福大学就有一些成功创业者的榜样,后来的学生就知道有人在这里成功创业了,所以他们就会去了解如何创业并获得成功,投资人和律师等资源也慢慢汇集于此。就像纽约成为金融之城、洛杉矶有好莱坞一样,每个城市都有特色。现在斯坦福大学的人几乎都想创业,校方也很支持。如果你去波士顿,虽然有那里有麻省理工和哈佛大学,但会发现氛围和斯坦福大学截然不同。
  《创业邦》:对于还在路上的创业公司,您觉得要想取得成功,应该怎么做?
  吉本斯:很多聪明的技术人员都了解技术趋势,有很棒的创意,但其中一些可能并没有市场需求。这就涉及到时机的问题,有时候必须耐心等待机会成熟。比如PDA是个很好的产品,很早就有人在做,结果没做大,其实到今天这个市场才算真正出现。甚至Google公司也是一个超前的创意,但他们一直在等待,等待到了风险投资,当然最后等到了市场机会。Facebook就是一个抓住合适时机的好例子,当互联网上的每个人都需要加强联系时,它出现了,正好满足了需求。
  领导人和领导力在不同的阶段应该要有改变,比如我的公司从小公司成为一家公众公司,肯定需要变化,我可能就不再是最合适的领导人。作为公司领导者,要不断学习,也要允许别人指出错误,该退出时候就应该退下来。盖茨就从来没想过要控制微软,他选择鲍尔默接替自己,他非常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需要找一个人来帮助他运营公司。
  第三点是,随着公司成长,要注意出现的变化,市场和技术都在改变,你的能力必须随之提升,以跟上这种变化趋势。Salesforce.com为了应对Oracle的竞争,开始在网络上提供数据库软件,微软也一直在应对Google的竞争。
  最后一点是,还要意识到自己需要伙伴的帮助,没有一个人能掌握所有必需的技能,公司的核心团队中应该要有2~3人。不要担心有伙伴进来会将公司分裂,公司要变得强大,必须要更多的伙伴,伙伴关系一定要坚固,要常常从伙伴的角度进行思考。
  《创业邦》:您既是教授,又是投资人,还是很成功的创业者,您如何理解成功?
  吉本斯:对我来说,成功就是做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这样你就会与众不同,感觉到快乐。我现在很喜欢读书、写作、思考。发现自己擅长做的事情,投入你的创意,享受每一天。
其他文献
部分创业者幸运地获得了经济刺激计划的援助,他们是怎么成功的,这一切又是否值得?    美国政府的经济刺激计划在大规模实施,资金还不少,有兴趣的创业企业快去争取吧。  中小企业普遍认为官方对经济刺激的说明听起来都是陈词滥调,让人抓不住重点。很多人说自己一分钱都没见到,当然从来也没指望过自己能有机会。不过,还是有些人从中尝到了甜头。  奇普·威尔逊是360 Solutions公司的创始人兼CEO,该公
期刊
“我从来没有考虑过钱,没有考虑过要控制公司,没有冲动的要去冒风险。作为创始人,就是在今天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这样。”    今年已经60岁的吉本斯每个周末都会去旧金山的郊区绘油画。自诩为“街头画家”、有15年业余画家资历的吉本斯其实早已算得上登堂入室了,他的很多作品已经被加州的太平洋艺术联盟所收藏。他如此看待艺术创作和创业之间的关联:“你看到一个场景或一群人,但必须知道什么可以画,什么不能画,需要从
期刊
WB20毫无疑问已经被证明是成功的网络应用,但怎样才能做成成功的生意?    WEB2.0这个概念在过去5年中一直是创业者和相关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作为网络应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另一方面作为商业模式,则充满了艰辛。作为全球业内风向标的四大WEB2.0公司:Myspace、Facebook、YouTube和Twitter的创始人们虽然都名利双收,但企业本身和投资者至今未有突破性收获。  首先,
期刊
胡祥把干细胞治疗看作是中国领先世界的一次机会,北科生物的目标就是打造干细胞领域的默克、辉瑞。    胡祥是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专业的高才生,曾在瑞典哥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这种背景使得胡祥对干细胞治疗的前景一直有着朦胧的想法。从1999年开始,他便不断往返于中国和加拿大,以验证这种想法的可行性,直到2001年他开始资助郑州大学实验室的干细胞研究。  这一
期刊
企业的转型不是物质意义上的零部件锻造,而是公司内部的一次文化革新。    在经济困难时期,很多创业者往往会采取财务导向的模式,而放弃营销导向的健康运作方案。我一向认为:“财务导向的公司往往追求表面的业绩,而忽略一个根本问题一公司的收入到底从哪里来。”  “一切收入均来自我们的客户。”这是我的公司一直恪守的准则。近几年来,我总是鼓励创业者增加推广费用。而不是缩减这方面的开支,在经济不景气时尤其应该如
期刊
创业公司在起步阶段如何借助外力为自己铺路,微软和Google都做出了极好的示范,分别借IBM和雅虎成长起来。它们并非简单的“幸运儿”。    众所周知,微软当年便是借助IBM才打开了局面。在美国有这样一个流传广泛的故事:经盖茨的推荐,IBM找到了1974年开发出世界第一个计算机操作系统CP/M、并创立了Digital Research公司的加里·基尔代尔(Gary Kildall)谈授权合作,但是
期刊
“惠普之道”体现的是对员工的尊重,培育了一支忠诚奉献的员工队伍,发展出一家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    长期以来,惠普公司(HP)都是“高科技”及“创新”等的代名词,自1939年成立至今,每一次的技术突破,都为这家公司的成长保驾护航。但惠普飞速发展的原动力并非技术,而是一种理想的经营及管理模式。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及大卫·帕卡德(David Packard)这两位创始人,不
期刊
搜索引擎的流量获取是为了奠定品牌,而流量分配才是真正的商业能力。这中间考验的是搜索引擎本身的系统组织能力。    在简洁、平静的搜索框之后,每天都上演着新鲜动荡,甚至是惊心动魄的商业争斗。在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每天部有数十万的企业将总额为1,400万元的费用直接交给百度、Google或其他搜索引擎,为的只是在某个关键词的搜索中,自己的网页能排在搜索结果的显眼位置。这在搜索业界被称为搜索引擎营销(S
期刊
如何保证“大联想”机制上的长治久安,是柳传志在真正退休之前需要解决的“大事件”。    2009年8月初,联想集团(HK 0992)公布了最新季报,亏损额比上一季度大幅收窄。这并未引起更多关注,外界的注意力已集中于联想集团母公司——联想控股的股权变动事件上。  国科控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发布公告称,拟将所持有的联想控股29%股权挂牌转让,并对意向受让方列出了非常具体的限制条件。目前国科控股共持有65
期刊
已统治PC时代近30年的微软明显加快了变化的步伐,创立不过11年的Google则根本看不出创业公司的稚嫩。这两代霸主正努力将战火烧到对方最核心的业务领域,其间展示出高超的商业智慧,成为正在上演的活生生的商战经典案例。    2009年7月8日,在Chrome浏览器突破3,000万用户后,Google宣布将推出基于PC的Chrome OS操作系统,让所有的应用程序都可在网络浏览器内运行。之后,“激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