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经历一轮实践,仍然普遍出现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的现象。许多学生在高一学过一阶段物理后就反映物理太难了,上课感觉能听懂,但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以至于有些学生就很难再坚持下来,过早地对物理没了兴趣,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从初中到高中对物理的适应,是我们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本人从事多年的物理教学,想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进行阐述。
关键词: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差异
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相比,大致有以下区别:
1. 从直观到抽象
如现实存在的物体——理想化模型质点。
2. 从简单到复杂
二力平衡——多力平衡;静止——运动。
3. 从无方向到有方向
如路程(无方向)——位移(有方向)。
4. 从定性到定量
如电阻的决定式的应用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简单直接。所表达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很多理论在日常中可以拿例子进行对比,与我们的切身感受是一致的。对于题目的计算也很少,一般只需定性的分析,在实验这一块也是团体活动,很有趣,很生动,而且得出的结论与理论总结是相符的,不会出现大的误差。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習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模仿,不习惯于创新;适应课堂大家一起回答问题,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大多数同学不用怎么思考,把题目给出的数据直接带入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也不用分析为何是这样的答案。
三、学生在解题运算方面能力欠佳
如在高中力学方面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异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基础知识偏差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已有的印象和实际理论的违背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看到的比如运动着的车怎么是匀加速运动,怎么在路上就看不出来,这个速度如何感受到是均匀变化的,这些到高中时发现在生活中找不到了,是不是研究的问题本身就不对,还是自己到高中就变得笨了。而初中的二力平衡、浮力问题,小灯泡的发光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在高中都不适用了,这是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抽象,只不过现在的现象与你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质点实际就是不存在的,那又怎么从生活中找到呢?这时就不能固守着那些想法,而要学会接受新的东西。有了变通,事物接受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五、学生对生活接触和观察的差别
生活的丰富,对那些对现象有很大观察欲的同学来说,学习物理无形中有很大的帮助,反之,对一些不太喜欢运动的同学来说,实际对物理的理解要慢些。另外即使日常活动多参加,但若不能够将想象与理论很好结合,也会阻碍物理学习。这样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若长时间见不到成绩,会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1. 注重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融合和衔接
融合是把刚接受的物理定义和物理规律连接到原有的思维方法模式之中,思维逻辑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方法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思维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定义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思维结构的模式所接受,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2. 强化形象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常建立理想化的模型,使平时难于理解的东西直观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难以想象。因此,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 改变上课方式,按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平稳过渡、降低要求,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这样能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
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当了解初中教材,清楚哪些教过哪些没教过。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比如在讲矢量时要先讲解向量方面的问题,这样有助于画图。再者在力的平衡这里会用到三角函数,而初中在这里有要求的不多,所以这里一定要认真给学生画图复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
关键词:物理学习;兴趣;学习方法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内容差异
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相比,大致有以下区别:
1. 从直观到抽象
如现实存在的物体——理想化模型质点。
2. 从简单到复杂
二力平衡——多力平衡;静止——运动。
3. 从无方向到有方向
如路程(无方向)——位移(有方向)。
4. 从定性到定量
如电阻的决定式的应用初中物理课本的内容形象生动、简单直接。所表达的思想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很多理论在日常中可以拿例子进行对比,与我们的切身感受是一致的。对于题目的计算也很少,一般只需定性的分析,在实验这一块也是团体活动,很有趣,很生动,而且得出的结论与理论总结是相符的,不会出现大的误差。
二、学生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
初中物理,由于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生动、具体、形象,容易理解,篇幅少,概念、公式少,容易记住。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易计算。因此,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简单。习惯于背,不習惯于推理、归纳、论证;习惯于简单的计算,不习惯于复杂计算(如万有引力、人造卫星等题目);习惯于模仿,不习惯于创新;适应课堂大家一起回答问题,不习惯于独立思考;大多数同学不用怎么思考,把题目给出的数据直接带入公式就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也不用分析为何是这样的答案。
三、学生在解题运算方面能力欠佳
如在高中力学方面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三角知识;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然而,许多学生就连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边角关系都似是而非,这里既有学生本身的数学知识差异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目的、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物理中来的数理结合能力差,这一特点基础知识偏差的学生更为突出。
四、学生已有的印象和实际理论的违背
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会接触、感受到许多物理学的现象,特别是力学现象。而在初中阶段,所看到的比如运动着的车怎么是匀加速运动,怎么在路上就看不出来,这个速度如何感受到是均匀变化的,这些到高中时发现在生活中找不到了,是不是研究的问题本身就不对,还是自己到高中就变得笨了。而初中的二力平衡、浮力问题,小灯泡的发光等,与他们的生活感受及生活经验绝大部分是吻合的、一致的。因此,他们有许多时候凭直观感受或主观想象,都能猜中正确的结论,在高中都不适用了,这是缺乏对生活的提炼和抽象,只不过现在的现象与你生活经验或者潜意识中存在的一些比较根深蒂固的观点与实际的物理规律相矛盾:质点实际就是不存在的,那又怎么从生活中找到呢?这时就不能固守着那些想法,而要学会接受新的东西。有了变通,事物接受起来就顺理成章了。
五、学生对生活接触和观察的差别
生活的丰富,对那些对现象有很大观察欲的同学来说,学习物理无形中有很大的帮助,反之,对一些不太喜欢运动的同学来说,实际对物理的理解要慢些。另外即使日常活动多参加,但若不能够将想象与理论很好结合,也会阻碍物理学习。这样遇到理论性较强的地方,就会感到枯燥乏味,逐渐产生厌烦心理和应付心理,加之到了高中,因生理、心理因素变化,易引起精力分散,产生一些莫名的焦虑和烦恼。日常活动少,好静厌动。这些对他们也会造成一种消极的影响,慢慢地对物理不感兴趣,逐渐失去信心。若长时间见不到成绩,会心灰意冷,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兴趣。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1. 注重初中与高中知识的融合和衔接
融合是把刚接受的物理定义和物理规律连接到原有的思维方法模式之中,思维逻辑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方法不发生根本的变化。顺应是思维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定义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思维结构的模式所接受,需要改变原有模式或另建新模式。
2. 强化形象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常建立理想化的模型,使平时难于理解的东西直观化。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往往感到模型抽象,难以想象。因此,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概念,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3. 改变上课方式,按学生情况适当调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 平稳过渡、降低要求,给学生一个缓冲适应阶段,这样能提高同学们的自信心
开始时,适当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新课的引入,尽量从初中的角度切入,注意新旧对比,前后联系,因此我们一定要适当了解初中教材,清楚哪些教过哪些没教过。另外,对教学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要作必要的复习与讲解。在进行例题分析时,不仅要分析清楚物理过程,也要对数学运算作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演析,比如在讲矢量时要先讲解向量方面的问题,这样有助于画图。再者在力的平衡这里会用到三角函数,而初中在这里有要求的不多,所以这里一定要认真给学生画图复习,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奉新县冶城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