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与生活实践密切相关,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相关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形成实践意识,在创设教学情景中培养实践能力,在构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中培养实践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是劳动人民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科学家的实践成果,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产物。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只靠我们熟悉的接受性学习,数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基础观点,应直接指向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独立主动地在课内外获取各种信息的实践,把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创设实践情景、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形成实践意识
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是學生参与实践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学的全过程要始终贯穿着“实践意识”,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确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形成的重要性,就要找准培养学生实践意识的时机。那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的最佳时间段,应如何选择?
1.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往往是在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这节课的重难点,这一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要牢固掌握有一定难度,知识应用起来就更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互相探讨、总结规律、得出结果,在动手割拼过程中去近距离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知识延伸处实践意识的培养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生活化。例如在学过《小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到实践中收集小数,可让学生去各商店收集有关商品用小数标出的单位,并写出各小数的意义,加深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使课本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在创设教学情景中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知识形成的主要途径,也能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我们平常的情景创设,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我国传统的教育,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为主打单色调,然而,实践情景的创设正好为这单色调增加色彩,使其变得多姿多彩,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完五年级《小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恰遇一位学生得病住院治疗,我先建议学生自愿捐款,由班长进行登记管理,再创设以下情景: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献出了爱心,下面请班长说出每一笔捐款数,要求同学们用“元”作单位进行记录,并算出全班一共捐了多少元?平均每人捐多少元?(学生都急于要知道这个结果,积极参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联系实际解答较复杂的小数求和应用题及除法应用题),最后根据学生建议让学生讨论用这些钱要买什么营养品去探望,各种营养品又分别买多少?同学们畅所欲言,报出各种营养品的单价,并自觉进行计算,确定各种营养品的数量。这样既在实践中解决了买商品的数学问题,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这样在情景创设中,学生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掌握的知识情况出发,让知识点融合在情景创设过程中,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既达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能把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互相联系,并解决问题。
三、在构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中培养实践能力
在当今社会,数学不再是仅扮演一种实用性的技术或者是辅助性工具,而在我们的方方面面中,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已经起到关键性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数学的社会,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的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显然很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去挖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内涵,并通过引导处理,使生活与数学更直接地联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学会自觉地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去解决实际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不但源于生活,而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我们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教学实例,并能使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如《土地的测量》这节课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教学,把学生带出教室,去实践,去感受,去动手测量,不要一味地停留在课本题目的解答,让我们的课本题目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把课堂知识带到日常生活中,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通过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无形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如果能很好地把课堂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也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和创造之美。
2.在现实生活中提升数学思维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每时每处都渗透着数学思想。例如每个家庭的日常开支分配,每个学生学习时间的科学合理安排等等。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练习、游戏、课外活动等,使学生体会和认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等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信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表达和交流。这些数学思维的训练,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也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蓓.以动诱思 以思促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20(17):124.
[2]赵多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2):77-78.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是劳动人民不断实践总结经验的过程,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是科学家的实践成果,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产物。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只靠我们熟悉的接受性学习,数学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基础观点,应直接指向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投入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独立主动地在课内外获取各种信息的实践,把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创设实践情景、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一、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形成实践意识
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是學生参与实践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学的全过程要始终贯穿着“实践意识”,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我们在教学中要使学生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让学生明确在学习过程中知识形成的重要性,就要找准培养学生实践意识的时机。那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的最佳时间段,应如何选择?
1.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
学生实践意识的培养,往往是在当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是这节课的重难点,这一部分知识较为抽象,学生要牢固掌握有一定难度,知识应用起来就更难,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互相探讨、总结规律、得出结果,在动手割拼过程中去近距离掌握知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实践意识,又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在知识延伸处实践意识的培养
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应用,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认识数学、了解数学,使数学生活化。例如在学过《小数的意义》之后,让学生到实践中收集小数,可让学生去各商店收集有关商品用小数标出的单位,并写出各小数的意义,加深对小数的意义的理解,使课本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在创设教学情景中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知识形成的主要途径,也能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我们平常的情景创设,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意识,我国传统的教育,大多以“教师为中心”为主打单色调,然而,实践情景的创设正好为这单色调增加色彩,使其变得多姿多彩,从而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完五年级《小数乘除法应用题》时恰遇一位学生得病住院治疗,我先建议学生自愿捐款,由班长进行登记管理,再创设以下情景: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都献出了爱心,下面请班长说出每一笔捐款数,要求同学们用“元”作单位进行记录,并算出全班一共捐了多少元?平均每人捐多少元?(学生都急于要知道这个结果,积极参与,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联系实际解答较复杂的小数求和应用题及除法应用题),最后根据学生建议让学生讨论用这些钱要买什么营养品去探望,各种营养品又分别买多少?同学们畅所欲言,报出各种营养品的单价,并自觉进行计算,确定各种营养品的数量。这样既在实践中解决了买商品的数学问题,理解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这样在情景创设中,学生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掌握的知识情况出发,让知识点融合在情景创设过程中,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既达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又能把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互相联系,并解决问题。
三、在构建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中培养实践能力
在当今社会,数学不再是仅扮演一种实用性的技术或者是辅助性工具,而在我们的方方面面中,对重大问题的解决已经起到关键性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数学的社会,作为一个数学教师,我们的教学的任务和目的显然很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去挖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内涵,并通过引导处理,使生活与数学更直接地联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使学生学会自觉地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去解决实际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
数学不但源于生活,而且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我们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在平常的生活中发现教学实例,并能使学习联系生活实际,如《土地的测量》这节课知识的教学,教师可以打破常规教学,把学生带出教室,去实践,去感受,去动手测量,不要一味地停留在课本题目的解答,让我们的课本题目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把课堂知识带到日常生活中,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同时也通过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际的动手操作过程中,无形也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的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随之得到培养。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如果能很好地把课堂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也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和创造之美。
2.在现实生活中提升数学思维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每时每处都渗透着数学思想。例如每个家庭的日常开支分配,每个学生学习时间的科学合理安排等等。因此,教师应多设计一些练习、游戏、课外活动等,使学生体会和认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等的过程,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树立信心、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学会表达和交流。这些数学思维的训练,是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质,也是新世纪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刘蓓.以动诱思 以思促动——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甘肃教育,2020(17):124.
[2]赵多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及能力之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2):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