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

来源 :中国经贸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l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所做重要讲话中,再次出现了“中国方案”,不同的是,这次提出的“中国方案”与以往相比有了不同的意义和内涵。
  一、“中国方案”:对人类贡献的新高度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中国方案”的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从2014年访问德国期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要“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到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围绕全球气候治理问题再次提出“中国方案”,以及2015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提出构建网络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直至建党95周年讲话中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方案”逐步从具体领域,上升到了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层面,完成了质的飞跃。
  1956年,毛泽东同志指出:进入21世纪,中国的面目要大变,中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毛泽东的愿望在50年后变成了现实。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近些年,很多学者研究总结“中国模式”,认为中国的崛起创造了一个有别于西方的发展模式,甚至超越了西方。对此,中国一直保持了谨慎,并没有在正式场合引用“中国模式”一词。“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的提出,用“中国方案”代替“中国模式”,突破了“中国模式”所涵盖的范畴,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人类的贡献已经从经济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就是通过“中国方案”对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借鉴和支撑,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二、“中国方案”:意蕴丰富而深刻
  如前文所述,“中国方案”已经超越了具体领域,进入到人类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制度的层面。它既可以绘制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蓝图,也可以应对整个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方案”是一个涵盖了中国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及价值目标等诸多方面的系统概念,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思想,坚持“四个自信”,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顶层社会制度设计方案。
  (一)“中国方案”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指明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中国方案”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苦历程中经受住考验、战胜挫折,就在于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義理论作为行动指南。与此同时,我们党又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了这一理论的中国化。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使之在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首次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同时,面对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马克思主义也面临着进一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问题。……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在这一思想引领下,我们党从理论创新、从实践积累中,逐渐总结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既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实践,又注重联系实际对其予以继承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方案”作为更好的社会制度设计的理论源泉与保障。
  (二)“中国方案”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重要讲话中讲道:“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过艰辛探索最终选择的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开辟出来的道路。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由少数人的意志来决定的,而是社会客观发展的历史必然取向,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交出了出色的答卷。”
  党的十八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了完整的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三)“中国方案”是开放的,发展的,与时俱进的
  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的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和实践,这决定了它将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完善。
  邓小平曾说:“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和完善现有制度,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提供更加有效的制度保障。”
  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升级到“五大发展理念”,从“三个自信”升级到“四个自信”。同时,根据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阶段性目标;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现阶段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由对具体某一领域的发展方案上升到关乎社会制度的层面,这些都表明“中国方案”始终在与时俱进,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中国方案”注重中国的发展,同时也注重世界的发展,积极为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探索新的发展方案。“中国方案”扎根于中国,继承并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益的成果;同时,“中国方案”关注世界文明前進的步伐,遵循和平发展的规律,积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整体价值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0多次提到“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和平愿望,是中国执政党关于当今国际关系和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理解与期望,是中国为人类共存之道提出的“中国方案”。
  三、“中国方案”:“历史终结论”的终结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再次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性质之后强调:“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这是对美国新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家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终结论”的正面回应。
  “历史终结论”出自日裔美国学者福山,提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其核心论点是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之争,以西方自由民主“成为普世性的人类政府的最终形式”而告终。“历史终结论”反映了“西方中心论”的思维方式,是对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方案”的神化。
  福山“历史终结论”发表时正值柏林墙倒塌前几个月,“民主转型的浪潮正在东欧、拉美、亚洲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进行得如火如荼”,苏东剧变似乎验证了自由民主制度即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这一“历史终结论”的正确。但事实又是如何!在福山的“历史总结论”中,他错误地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等同于社会主义,因而错误地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崩溃看成是社会主义的终结。事实上,苏东剧变后,社会主义并没有“终结”,一些国家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 世纪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生机和活力有目共睹,反之则是西方国家推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所造成的乱象丛生。这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这一马克思主义新论断的有力佐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提出的、涵盖了中国发展的道路、理论、制度及价值目标等诸多方面的“中国方案”这一系统概念是从社会制度层面对“历史终结论”的有力反驳。“中国方案”的提出突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迸发出新的生命力。它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是我们坚定不移的、正确的道路选择,是中国通过自身探索获得的通向更好的社会制度的“方案”,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有效“方案”。 它就是对“历史不可能终结”的最好说明。
  社会制度的“中国方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现实体现,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历史性统一。它的提出显示出了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不仅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丰富了世界政治文明,完善了人类发展方式。◆
  (作者单位: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
其他文献
现如今,电子信息科技广泛运用于机电控制系统中,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先概述目前我国机电控制系统中电子信息科技的应用状况,接下来对机电控制系统中电子信息科技的应用研究进
“四化”彰显报告特点突出个性化。涉外送养中,体检、入院表、公告等说明的是生理特征、事件经过、法律事实,不能说明儿童的个性特征,而成长报告是反映儿童个性的唯一文字载
本文通过对海外工程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的研究总结,得出一个适用于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模式,风险管理一直是项目管理研究的热点,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带动,海外工程承包已经成
期刊
该教研管理系统是一个服务于大学教学,对教研项目及团队进行管理的高效信息化网络平台.教研部门可以在此平台发布最新的教研信息并实现对教研团队的审核、管理,以及资源共享
【摘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的完善,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但是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受到传统工程项目模式的影响,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项目管理是整个工程中的关键工作,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完成施工质量,还提高了施工质量水平。本文主要阐述总承包模式下的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性,提高总承包模式下对外工程项目管理的措施。  【关键词】总承包模式;工程项目
为优质高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青岛四方区委办公室把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作为机关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强化优质服务为核心,不断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服务机制,完善服务
【摘要】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提升,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建筑行业管理要求越来越严格。其中建筑工程在管理过程中,管理内容较为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管理模式依然较为传统,易出现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行业的经济发展。另外,对建筑工程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是建筑行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必经之路,并通过信息化管理模式来提升工程管理水平,以提高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本文主要探讨建筑
期刊
目前,我国酒店个性化服务已经突破了传统酒店标准化管理服务的限制,真正体现了“客人至上”的服务理念,既能提现酒店特有的服务能力,又可以展现酒店独特的服务文化.因此,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