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高速运转,心理学的教育作用越来越明显,心理学教学也越发重要,时代的快速发展对心理学的教学形式与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社会高技术、高质量的人才输送基地,更应该顺时代潮流,满足时代发展要求,全方位多途径的对心理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本文主要分析现阶段职业技术学校中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弊端,结合核心教学理念,提出建议,推进高职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
高职院校 心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0
我国目前使用的心理学教学方法,都存在课程内容过于统一、教学形式过于枯燥僵化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心理学的教育作用,使其带给学生更积极更广泛的影响,高职院校中心理学改革创新刻不容缓,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甚至教学内容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与认知,从而实现培养高质量、高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
1.现阶段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心理学课程内容过于统一
高职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为必修科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心理学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系统繁杂等特点,内容枯燥。高职学校开展心理学教育时,大部分课程理论知识为中心,许多高职学校更是将心理学这门课程采取“大锅饭”、“一刀砍”的形式进行统一教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同一种教材,同一种教学方法,缺乏专业针对性,即无目的性,也没有层次感,涉及心理健康范畴的内容极少,学生无法从专业健康视角进行学习。
(2)心理学教学形式僵化枯燥
在心理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课堂的表现形式受心理学学科内容的影响,导致其课堂教育形式死板缺乏灵活性,尤其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的“三段论”教育模式屡屡出現。据了解大部分高职心理学课堂依然坚持采用“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得不到有效的沟通,缺乏适当的互动,不仅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低,而且因为授课的应试性较强,形式枯燥单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心理学师资未有效利用
许多心理学教师,既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又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由于高校对心理学教师的定位不够准确,所以许多心理学教师只向学生传递心理知识,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教师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心理学教学改革建议与创新
(1)针对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内容及教材,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不同的专业课程,分门别类的进行编制发放。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其对心理学的书本知识要求不高,主要是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即可,所以针对其所推出的教材就可以是“重实践型”教材;而针对师范类、教育类的学生,对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要求就比较高,所推出的教材不仅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还应结合教育学的特点,所以针对其所推出的教材应是“重理论型”教材。
不仅教材需要进行及针对性的改变,学校也应鼓励不同专业心理学教师开展交流互动活动,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企业员工的心理发展,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的进行心理教学。这样既能够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教育,结合了学生自身的专业性特点,又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发展的需要。
(2)寓教于新的教学形式
除了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育模式外,学校可采取师生能够共同参与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开展心理话剧表演、心理沙龙等“第二课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媒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助开展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既能加强学生的正面引导,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一举三得。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利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充当着传授者的角色,还充当着启发者的角色。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提升个人教学能力与心理知识水平上,通过教材研究、调研活动、专业培训等方式,全方面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向更专业心理教师的转型。不仅能够教授学生心理学知识,更能够通过开设学校心理咨询室等途径,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倾听者、疏导者。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高职心理学教学改革创新应尽快提上日程,通过对教材的针对性改变,将心理学知识难易结合融会贯通到学生的专业领域中去,通过多方面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完善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环节,顺应时代潮流,寓教于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挥心理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管理提升,找准定位,使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切实的提升心理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全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山西青年,2018(24):12-15.
[2]黄晓月.现代高校心理学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52.
高职院校 心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5-8877(2018)33-0000-00
我国目前使用的心理学教学方法,都存在课程内容过于统一、教学形式过于枯燥僵化等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心理学的教育作用,使其带给学生更积极更广泛的影响,高职院校中心理学改革创新刻不容缓,通过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甚至教学内容的创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的进行学习与认知,从而实现培养高质量、高技术人才的教学目标。
1.现阶段心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心理学课程内容过于统一
高职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被越来越多的学校纳为必修科目。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心理学因其知识点多、知识系统繁杂等特点,内容枯燥。高职学校开展心理学教育时,大部分课程理论知识为中心,许多高职学校更是将心理学这门课程采取“大锅饭”、“一刀砍”的形式进行统一教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同一种教材,同一种教学方法,缺乏专业针对性,即无目的性,也没有层次感,涉及心理健康范畴的内容极少,学生无法从专业健康视角进行学习。
(2)心理学教学形式僵化枯燥
在心理学教学的实际开展中,课堂的表现形式受心理学学科内容的影响,导致其课堂教育形式死板缺乏灵活性,尤其是以理论教育为主的“三段论”教育模式屡屡出現。据了解大部分高职心理学课堂依然坚持采用“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老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得不到有效的沟通,缺乏适当的互动,不仅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低,而且因为授课的应试性较强,形式枯燥单一,使得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3)心理学师资未有效利用
许多心理学教师,既有心理健康教育资格证书,又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既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又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由于高校对心理学教师的定位不够准确,所以许多心理学教师只向学生传递心理知识,而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教师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
2.心理学教学改革建议与创新
(1)针对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的心理学课程内容及教材,应根据不同的学生类型、不同的专业课程,分门别类的进行编制发放。对于工科专业的学生,其对心理学的书本知识要求不高,主要是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应用即可,所以针对其所推出的教材就可以是“重实践型”教材;而针对师范类、教育类的学生,对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要求就比较高,所推出的教材不仅要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还应结合教育学的特点,所以针对其所推出的教材应是“重理论型”教材。
不仅教材需要进行及针对性的改变,学校也应鼓励不同专业心理学教师开展交流互动活动,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以及企业员工的心理发展,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的进行心理教学。这样既能够使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教育,结合了学生自身的专业性特点,又能够适应不同行业发展的需要。
(2)寓教于新的教学形式
除了传统的“师讲生听”的教育模式外,学校可采取师生能够共同参与的形式进行课程开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开展心理话剧表演、心理沙龙等“第二课堂”,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媒介,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辅助开展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将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既能加强学生的正面引导,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增进师生感情,一举三得。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利用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充当着传授者的角色,还充当着启发者的角色。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应将重点放在提升个人教学能力与心理知识水平上,通过教材研究、调研活动、专业培训等方式,全方面多途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向更专业心理教师的转型。不仅能够教授学生心理学知识,更能够通过开设学校心理咨询室等途径,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倾听者、疏导者。
总之,随着社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高职心理学教学改革创新应尽快提上日程,通过对教材的针对性改变,将心理学知识难易结合融会贯通到学生的专业领域中去,通过多方面多层次有针对性的教学课程,完善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环节,顺应时代潮流,寓教于新,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发挥心理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学的积极性,加强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管理提升,找准定位,使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切实的提升心理学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左全顺.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山西青年,2018(24):12-15.
[2]黄晓月.现代高校心理学改革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7(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