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名师简介】王筱兵,中学高级教师,现为杭州学军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曾获“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多年任教高三,多次开设政治学科高考复习专题讲座,深受好评。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新部署
【热点点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议提出,勇闯历史关口,以更大力度解决产能过剩等顽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十个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实施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进行资源配置、扩大对外开放。“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财政,宏观调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生活与哲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认识的上升性、无限性,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规律的客观性,系统优化方法,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人民群众。
【试题猜想】
1.面对新形势,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通盘考虑多方面工作的重点转变;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的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材料表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为更好地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地提高财政赤字率。专家分析,当前我国进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适当地提高财政赤字率,有助于保障民生支出,开拓减税空间,为企业降低成本。当前,提高财政赤字率仍有一定的空间,但阶段性强调的是要把握力度,避免引发财政风险。
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阶段性地提高财政赤字率有助于保障民生支出,开拓减税空间,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时,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阶段性地提高财政赤字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实行的表现,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助力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阶段性强调要把握力度,避免过高的赤字率,避免引发财政风险,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名师点拨】
1.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②正确;经济发展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④入选;①表述本身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2.本题设问的限定范围较小,考生首先要熟练地掌握课本中关于财政作用的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涉及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试题进行分析。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热点点击】
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各部委正在抓紧落实,一些措施已经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全面发力。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企业与劳动者,国家财政,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生活与哲学》:系统优化方法,寻觅社会的真谛。
【试题猜想】
1.按照财政部部署,2016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并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坚决遏制各类乱收费。此外,适当调低财政收入的增长预期,坚决不收“过头税”(收税时间过度提早或幅度过大)。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营改增”短期内可能使试点企业纳税下降
②“营改增”短期内将减缓财政补贴支出压力
③ 不收“过头税”给企业和市场主体留有更多的可用资金
④ 不收“过头税”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增加财政收入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和重大创新。针对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债务高企、企业成本上升等问题,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用新供给创造新消费,新消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生产要满足消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
1.A 2.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生产入手,改革供给结构,扩大优质产品及服务的供给,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它往往能带动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新消费能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名师点拨】
1.考生要正确理解“营改增”的影响。一方面,对企业而言,减负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减负会使地方的财政收入短期内减少,加大财政补贴支出的压力。因此,①③正确。
2.对于此题的解答,考生要注意两点。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考生要了解其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二,考生要注意设问的特点,运用好《经济生活》第二、第四单元中的知识点。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热点点击】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为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技术支撑。“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大力发展生产力,劳动和就业,市场调节,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治生活》:政府的职能,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的否定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
【试题猜想】
1.习近平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该战略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在某些方面的深化和具体化。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①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②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为深化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即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建议指出,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同时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从而真正建立起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材料中“十三五”规划关于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建议是如何体现对立统一观点的?
【参考答案】
1.D 2.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实行耕地轮作休耕,重点在生态环境退化或污染严重等区域开展试点,安排休耕耕地,给予农民补助。②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重点对一定地区试点的同时,还要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做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了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在各种情况的地区进行试点,从中国现阶段的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供给情况出发,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拨】
1.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要把握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依靠农业技术,故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
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作为哲学命题中的一种典型的“如何体现”类试题,考生首先要了解对立统一观点的丰富内涵,其次,要仔细研读材料,找出符合这一哲学思想的内容,经过必要的取舍后,逐一予以表述。
走进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产业
【热点点击】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为实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众多省份都不约而同地瞄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将其视为弯道超车、加速发展的新蓝海。大数据作为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焦点,正在引发深刻的技术与商业变革,亦在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中释放出令人欣喜的新动能。目前,我国大数据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市场秩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治生活》:政府的性质与职能,国际关系。
3.《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科技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的影响。
4.《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系统优化方法,辩证法的发展观。
【试题猜想】
1.“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十三五”期间,大数据领域必将迎来建设的高峰和投资的良机。面对这一发展机遇,我国企业要()
①调整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②增强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品牌优势
③完善政策环境,聚集创业创新资源
④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身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2.伴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崛起,一些内陆省份不约而同地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视为弯道超车、加快发展的新蓝海。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已成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生态系统,一方面,数据加快集聚,旅游、交通、食品安全、工商等领域已开展跨部门数据交换;另一方面,大数据还带动了就业创业。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经济意义。 【参考答案】
1.A 2. ①大数据产业对于推动所在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加快集聚,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数据时代,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促使企业调整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企业的成长;大数据产业还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创业热情,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③一些内陆省份不约而同地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视为弯道超车、加快发展的新蓝海,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名师点拨】
1.面对“互联网+”、大数据等趋势,作为企业应该抓住机遇,①②表述正确;③主体不对,是政府应做之事;④中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应是面对这一机遇的应有之举,故排除。
2.此题的设问范围广泛,内容涉及整个《经济生活》,考生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经济意义的思考方面,考生可以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出发,结合材料逐一分析。
返乡创业推进中西部产业升级
【热点点击】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转型、产业的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崛起,重庆、湖南、四川等传统劳动力输出地,正在迎来人民返乡创业的热潮。创业者怀着浓浓的乡情,抓住家乡发展的大好机遇,带着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回乡打拼。返乡创业正在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成为新趋势。这一趋势方兴未艾,它给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也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新时代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执政为民。
3.《文化生活》:感受文化影响。
4.《生活与哲学》:联系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人生价值观。
【试题猜想】
1.为更好地对接和满足 人民返乡创业的需求,“创业云”等一些服务于人民返乡创业的互动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平台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精准发布政策信息的功能。这主要表明()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B.科技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C.科技提供了快捷的传播工具
D.互联网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
2.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降低他们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农民工等人员的返乡创业,打开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一些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返乡创业正在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理由。
【参考答案】
1.A 2.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国务院出台政策,通过降低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实现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返乡创业有利于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城乡一体化。
【名师点拨】
1.选择题中题干的内容非常丰富,考生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其主题,只有A最符合题意,其他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主题,故排除。
2.此题的答题范围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第四单元,考生要注意其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内容上要有所取舍。仔细阅读材料后,考生可选取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等相关知识展开分析。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点点击】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城乡发展一体化。
2.《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执政为民。
3.《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社会发展的规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人生价值观。
【试题猜想】
1.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M省政府聚焦脱贫攻坚,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梳理总结经验,研究出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级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着力构建扶贫财政资金整合使用的长效机制。 这表明( )
①党坚持科学执政,在扶贫工作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②M省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③M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追求共同富裕
④让人民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表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程的实施。
【参考答案】
1.D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发展成果真正由人民共享。②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是党中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的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人民福祉,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正是党中央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表现。
【名师点拨】
1.主体不符,题干没有涉及党;贫困地区未必是少数民族地区,③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不符合主题。材料中M省政府的举措表明要坚持科学决策,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也体现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④正确。
2.此题的设问很容易让考生误以为是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解答试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属于《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的知识,考生可选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予以作答。
中国—东盟:拓展“一带一路”新景观
【热点点击】
我国和东盟国家在自然上山水相连,在人文上血脉相亲。新形势下,我国正携手东盟国家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本地区的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2015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全面实施之年,也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为主题,重点推动中国和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举办地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伴随着互利、合作、共赢的坚实脚步,双方必将收获更丰硕的成果。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治生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3.《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
4.《生活与哲学》: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
【试题猜想】
1.新形势下,我国正携手东盟建设成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本地区的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这表明( )
A.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东盟共同面临发展的问题
C.中国积极展现大国姿态,主导中国—东盟这一命运共同体
D.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东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沿线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推动更公平、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分工体系,以及搭建更广泛、灵活、务实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平台,从而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开拓战略机遇。不过,中国—东盟合作面临的战略互信缺失、国家治理乏力、多元文化冲突等结构性难题,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发展瓶颈,因而有必要加强交互式、滚动式、浸润式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完善。
请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东盟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答案】
1.B 2.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东盟的区域发展机遇大于挑战。②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在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东盟国家的影响时,既要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构造公平高效的分工体系和搭建人文交流平台的巨大机遇,又要看到“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结构性难题,统筹兼顾。坚持重点论,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新时期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完善。
【名师点拨】
1.A不符合题意,C中“主导”表述错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D错误;B符合题意,入选。
2.从设问上看,考生要对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结合材料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注意整理结合。
一步一个脚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热点点击】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在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习主席多次提到新型大国关系,进一步提出了“增进互信,把握方向”“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平等互利,深化合作”“着眼民众,加深友谊”四个方面的具体看法和主张,宣示了中国领导人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决心打破大国之间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政治生活》:主权国家,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3.《文化生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我们的民族精神。
4.《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试题猜想】
40年前中美要做的是管控好眼前的威胁,而现在中美要做的是如何影响整个国际体系,避免不同地区出现的危机和冲突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些话旨在表明()
A.中美两国外交政策趋于一致
B.中美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C.中美两国合作的全球影响力
D.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参考答案】C
【名师点拨】
此题的解答不仅需要考生对《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把握,还需要考生熟悉一些时政背景知识。A、B表述错误,D不符合题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些话旨在强调中美作为两个大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一些国际性的问题,C符合题意,入选。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央经济新部署
【热点点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部署2016年经济工作,重点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会议提出,勇闯历史关口,以更大力度解决产能过剩等顽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十个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稳定经济增长、实施宏观调控、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促进区域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改善民生、进行资源配置、扩大对外开放。“五大政策支柱”: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财政,宏观调控,企业的经营与发展。
2.《政治生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3.《生活与哲学》:实践与认识的辩证统一,认识的上升性、无限性,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规律的客观性,系统优化方法,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人民群众。
【试题猜想】
1.面对新形势,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通盘考虑多方面工作的重点转变;实施宏观调控,要更加注重引导市场行为和社会心理预期;调整产业结构,要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的均衡;保护生态环境,要更加注重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材料表明()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②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
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5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为更好地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在财政政策方面,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实行减税政策,阶段性地提高财政赤字率。专家分析,当前我国进入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适当地提高财政赤字率,有助于保障民生支出,开拓减税空间,为企业降低成本。当前,提高财政赤字率仍有一定的空间,但阶段性强调的是要把握力度,避免引发财政风险。
结合材料,运用财政作用的知识,分析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的意义。
【参考答案】
1.D 2.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物质保障,具有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财政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阶段性地提高财政赤字率有助于保障民生支出,开拓减税空间,保障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在经济增长滞缓时,可以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经济增长。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阶段性地提高财政赤字率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力度实行的表现,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助力企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阶段性强调要把握力度,避免过高的赤字率,避免引发财政风险,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
【名师点拨】
1.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②正确;经济发展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④入选;①表述本身错误;③不符合题意。
2.本题设问的限定范围较小,考生首先要熟练地掌握课本中关于财政作用的知识;其次,要结合材料涉及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对试题进行分析。
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
【热点点击】
2016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战略上要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各部委正在抓紧落实,一些措施已经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全面发力。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企业与劳动者,国家财政,税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3.《生活与哲学》:系统优化方法,寻觅社会的真谛。
【试题猜想】
1.按照财政部部署,2016年将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并全面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坚决遏制各类乱收费。此外,适当调低财政收入的增长预期,坚决不收“过头税”(收税时间过度提早或幅度过大)。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营改增”短期内可能使试点企业纳税下降
②“营改增”短期内将减缓财政补贴支出压力
③ 不收“过头税”给企业和市场主体留有更多的可用资金
④ 不收“过头税”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增加财政收入
A .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和重大创新。针对我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产能过剩、楼市库存、债务高企、企业成本上升等问题,必须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用新供给创造新消费,新消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实现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生产要满足消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当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
1.A 2.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的方式、消费的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生产入手,改革供给结构,扩大优质产品及服务的供给,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消费所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它往往能带动新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新消费能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名师点拨】
1.考生要正确理解“营改增”的影响。一方面,对企业而言,减负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另一方面,减负会使地方的财政收入短期内减少,加大财政补贴支出的压力。因此,①③正确。
2.对于此题的解答,考生要注意两点。第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八项重点工作之一,考生要了解其相关的背景知识;第二,考生要注意设问的特点,运用好《经济生活》第二、第四单元中的知识点。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热点点击】
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为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需要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技术支撑。“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大力发展生产力,劳动和就业,市场调节,宏观调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治生活》:政府的职能,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3.《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的否定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社会发展的规律。
【试题猜想】
1.习近平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十三五”规划提出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该战略是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在某些方面的深化和具体化。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①更好地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②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为深化我国的粮食安全战略,“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地”即利用现阶段国内外市场粮食供给宽裕的时机,在部分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建议指出,根据财力和粮食供求状况,重点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安排一定面积的耕地用于休耕,对休耕农民给予必要的粮食或现金补助,同时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从而真正建立起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
材料中“十三五”规划关于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的建议是如何体现对立统一观点的?
【参考答案】
1.D 2.①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实行耕地轮作休耕,重点在生态环境退化或污染严重等区域开展试点,安排休耕耕地,给予农民补助。②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重点对一定地区试点的同时,还要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做到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了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在各种情况的地区进行试点,从中国现阶段的国内外粮食市场的供给情况出发,把握了矛盾的特殊性。
【名师点拨】
1.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要把握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依靠农业技术,故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
2.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作为哲学命题中的一种典型的“如何体现”类试题,考生首先要了解对立统一观点的丰富内涵,其次,要仔细研读材料,找出符合这一哲学思想的内容,经过必要的取舍后,逐一予以表述。
走进大数据时代,发展大数据产业
【热点点击】
2015年9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为实现结构调整、动能转换,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众多省份都不约而同地瞄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将其视为弯道超车、加速发展的新蓝海。大数据作为国家间、企业间的竞争焦点,正在引发深刻的技术与商业变革,亦在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中释放出令人欣喜的新动能。目前,我国大数据的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面对和解决。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生产与消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市场秩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治生活》:政府的性质与职能,国际关系。
3.《文化生活》:文化的作用,科技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的影响。
4.《生活与哲学》: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系统优化方法,辩证法的发展观。
【试题猜想】
1.“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十三五”期间,大数据领域必将迎来建设的高峰和投资的良机。面对这一发展机遇,我国企业要()
①调整经营战略,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
②增强创新能力,形成自主品牌优势
③完善政策环境,聚集创业创新资源
④产业转型升级,增强自身企业的规模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2.伴随着大数据产业的崛起,一些内陆省份不约而同地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视为弯道超车、加快发展的新蓝海。作为全国首个省级政府数据云计算平台,“云上贵州”已成为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的生态系统,一方面,数据加快集聚,旅游、交通、食品安全、工商等领域已开展跨部门数据交换;另一方面,大数据还带动了就业创业。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简要分析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经济意义。 【参考答案】
1.A 2. ①大数据产业对于推动所在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加快集聚,极大地推动了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大数据时代,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促使企业调整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企业的成长;大数据产业还有利于激发人民的创业热情,有利于扩大就业,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②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③一些内陆省份不约而同地将大数据这一信息技术前沿视为弯道超车、加快发展的新蓝海,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名师点拨】
1.面对“互联网+”、大数据等趋势,作为企业应该抓住机遇,①②表述正确;③主体不对,是政府应做之事;④中企业规模的扩大不应是面对这一机遇的应有之举,故排除。
2.此题的设问范围广泛,内容涉及整个《经济生活》,考生要注意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在经济意义的思考方面,考生可以从国家、企业、个人三个不同的层面出发,结合材料逐一分析。
返乡创业推进中西部产业升级
【热点点击】
随着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转型、产业的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崛起,重庆、湖南、四川等传统劳动力输出地,正在迎来人民返乡创业的热潮。创业者怀着浓浓的乡情,抓住家乡发展的大好机遇,带着资金、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回乡打拼。返乡创业正在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品牌化、高端化、集群化成为新趋势。这一趋势方兴未艾,它给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工业化带来了强劲的动力,也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版图。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企业的经营与发展,新时代的劳动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执政为民。
3.《文化生活》:感受文化影响。
4.《生活与哲学》:联系的观点,辩证的否定观,人生价值观。
【试题猜想】
1.为更好地对接和满足 人民返乡创业的需求,“创业云”等一些服务于人民返乡创业的互动平台应运而生,这些平台充分发挥了多媒体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精准发布政策信息的功能。这主要表明()
A.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B.科技促进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
C.科技提供了快捷的传播工具
D.互联网具有双向互动的特点
2.201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降低他们返乡创业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返乡创业支持政策,强化返乡农民工等人员创业培训工作。农民工等人员的返乡创业,打开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一些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返乡创业正在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理由。
【参考答案】
1.A 2.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需要科学的宏观调控。国务院出台政策,通过降低门槛,落实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政策,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运用经济、行政等手段实施宏观调控,实现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返乡创业有利于打开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的新局面,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城乡一体化。
【名师点拨】
1.选择题中题干的内容非常丰富,考生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握其主题,只有A最符合题意,其他的表述正确,但不符合主题,故排除。
2.此题的答题范围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内容涉及《经济生活》第四单元,考生要注意其与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内容上要有所取舍。仔细阅读材料后,考生可选取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等相关知识展开分析。
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热点点击】
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脱贫攻坚工程,是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财政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发展观,城乡发展一体化。
2.《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执政为民。
3.《文化生活》:文化与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社会发展的规律,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人生价值观。
【试题猜想】
1.全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直接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M省政府聚焦脱贫攻坚,出实招、下实功、见实效,梳理总结经验,研究出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省级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着力构建扶贫财政资金整合使用的长效机制。 这表明( )
①党坚持科学执政,在扶贫工作中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
②M省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③M省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追求共同富裕
④让人民共享改革的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2.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表示,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的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党中央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扶贫攻坚工程的实施。
【参考答案】
1.D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力实施扶贫攻坚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发展成果真正由人民共享。②价值观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高度重视扶贫工作,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是党中央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的体现;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人民福祉,实施扶贫攻坚工程正是党中央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利益,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表现。
【名师点拨】
1.主体不符,题干没有涉及党;贫困地区未必是少数民族地区,③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不符合主题。材料中M省政府的举措表明要坚持科学决策,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这也体现了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④正确。
2.此题的设问很容易让考生误以为是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解答试题,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属于《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的知识,考生可选取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等相关知识,结合材料予以作答。
中国—东盟:拓展“一带一路”新景观
【热点点击】
我国和东盟国家在自然上山水相连,在人文上血脉相亲。新形势下,我国正携手东盟国家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本地区的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2015年是“一带一路”构想全面实施之年,也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创海洋合作美好蓝图”为主题,重点推动中国和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国—东盟信息港等重大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举办地广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伴随着互利、合作、共赢的坚实脚步,双方必将收获更丰硕的成果。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政治生活》: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国际竞争的实质,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3.《文化生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
4.《生活与哲学》:意识的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
【试题猜想】
1.新形势下,我国正携手东盟建设成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为本地区的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这表明( )
A.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东盟共同面临发展的问题
C.中国积极展现大国姿态,主导中国—东盟这一命运共同体
D.维护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一带一路”建设将为中国—东盟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促进沿线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助于推动更公平、合理、高效的地区产业分工体系,以及搭建更广泛、灵活、务实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平台,从而为进一步深化中国—东盟合作开拓战略机遇。不过,中国—东盟合作面临的战略互信缺失、国家治理乏力、多元文化冲突等结构性难题,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发展瓶颈,因而有必要加强交互式、滚动式、浸润式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完善。
请用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如何看待“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东盟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参考答案】
1.B 2.①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东盟的区域发展机遇大于挑战。②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在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给中国—东盟国家的影响时,既要看到“一带一路”建设支持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构造公平高效的分工体系和搭建人文交流平台的巨大机遇,又要看到“一带一路”建设面临的结构性难题,统筹兼顾。坚持重点论,认识事物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发展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推动新时期发展路径的探索与完善。
【名师点拨】
1.A不符合题意,C中“主导”表述错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国家利益,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D错误;B符合题意,入选。
2.从设问上看,考生要对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结合材料从世界观与方法论两个层面展开分析,注意整理结合。
一步一个脚印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热点点击】
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访美期间,习近平主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双方就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各领域的务实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等方面达成了重要共识。在出席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的致辞中,习主席多次提到新型大国关系,进一步提出了“增进互信,把握方向”“相互尊重,聚同化异”“平等互利,深化合作”“着眼民众,加深友谊”四个方面的具体看法和主张,宣示了中国领导人从历史和现实出发所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决心打破大国之间冲突对抗的传统规律,开创大国关系发展新模式的政治担当。
【知识链接】
1.《经济生活》: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2.《政治生活》:主权国家,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3.《文化生活》: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传播,我们的民族精神。
4.《生活与哲学》: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
【试题猜想】
40年前中美要做的是管控好眼前的威胁,而现在中美要做的是如何影响整个国际体系,避免不同地区出现的危机和冲突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地步。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些话旨在表明()
A.中美两国外交政策趋于一致
B.中美两国有着共同的国家利益
C.中美两国合作的全球影响力
D.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参考答案】C
【名师点拨】
此题的解答不仅需要考生对《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把握,还需要考生熟悉一些时政背景知识。A、B表述错误,D不符合题意,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这些话旨在强调中美作为两个大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一些国际性的问题,C符合题意,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