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语文教育都是以知识、技能教学为主,以实用文章教学为主要内容,逐渐演变为一种功利性教育。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推进,语文教学实用性、技巧性、多元性也越来越突出,同时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日益成为教学的弱点、难点。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将新课程改的精髓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规律,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品质。
  关键词:新课程 语文 阅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长期沿用“教师讲、学生背、考试考”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结论灌输给学生。在课堂上,无非是分析思想内容,分析艺术形式,讲解背景、主题、人物、语言、结构、手法等等,而有的“改革”也只是停留在课堂热闹的假像当中,课堂的合作只是一种表面上的、程序化的合作(过程十分流畅,教师从容应对,学生对答如流)。这样的教学没有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生的阅读是低效率的。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探究的问题。
  一、我们先得明晰新课改对语文阅读的指导和要求
  要弄清阅读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带有更大的个人色彩,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阅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教学的指导意见。强调的是教师鼓励学生对文学作出个性化的解读,以及学生发现和建构作品意义的过程。因此,语文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经验去对作品作个性化的解读,去感受去感悟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的东西交给学生,不能用我们对知识的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学生接受它的理由,更不能无视学生的预先经验。学生只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的背景来分析知识的合理性,来决定自己的学习的取舍性与取舍度。由此阅读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学”,让他们通过感知、领悟、联想、想象等手段完全融进作品之中,进而完成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的解读,教师的作用就是帮助这种建构的完成。
  要明白新课改的核心与要求。新课程主张学生成为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学习者,而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创设有现实意义、对学生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问题的愿望,激发学生追求问题解决的心向和思维的积极性。也就是说教师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动手、自己表述,合作学习。同时教师应及时审视教学,调控学生的情绪,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发展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不断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和体验成功感,使学生情感、态度、审美、价值观等诸方面同步发展。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可改变传统的给出问题为学生自己设置问题(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可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探究(加大阅读教学的丰富性、生动性),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寻问题(扩大阅读的范围和实用性),要改变归纳总结为师生合作整理(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二、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新课改的背景中开展阅读教学呢?
  就课堂阅读而言:第一要设计好阅读教学的过程。阅读不同于字词类的基础教学,它是集听、说、读、写于一体的整合过程,安排好阅读教学的各个步骤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前提。首先吃透教材,清晰掌握阅读的内容。例如高二的《短文两篇》,教师必须明确文章的论证结构和方法是阅读的重点,而教育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则是阅读的激发点和引申,这样就能确定阅读的目标。其次是在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好阅读的思路。尽管学生是阅读的主体,但并不是意味着让学生想读什么就是什么,阅读的合理控制(方向、重点)是不可忽视的,它直接影响到阅读的效果和教学的效率。思路的安排在于解决让学生以什么方式來读,突出哪些重点,以及阅读时间的把握等问题。第二要强调读的方法。比如利用默读勾画文章的重点词句,利用朗读体味文章的语言和情蕴,利用精读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利用范读加深对课文的感受和理解。语言的美感能带领学生进入文字作品的佳境,去领略文字作品的意味,追求语言表达的完美。第三要给学生充分的表达空间。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讨论、回答反馈阅读的效果,教师针对理解的程度加以调整,逐步引导学生完成理解。第四要及时检查成效。阅读结束后要利用“写”或“议”的手段丰富学生的理解,例如加入一些课外的材料进行比较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诗歌的描写手法等)。第五适当运用多媒体课件。名家对名作的朗读可以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视听结合的形象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成功的开始,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使用对帮助阅读教学的开展意义非凡(诗词单元的教学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就课外阅读而言:首先重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的结合。语文学习强调的是能力学习,阅读不能局限于教材,要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就得注重学习的迁移和运用。课堂的对比阅读毕竟时间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选取适当的文章来进一步开展阅读训练。可选择文体相同的文章掌握创作手法和技巧(《守财奴》与《威尼斯商人》),选择题材相近的文章练习把握主题思想(《祭十二郎文》与《祭妹文》),选择风格流派类似的作家作品加强鉴赏的训练(苏轼与辛弃疾),选择与教材出现的作家相关的文章(优美的文学评论)丰富课内的理解和认知。为了不加重学生的学业,这样的训练一周可以训练一到两次。其次重视课外阅读的积累。学生在做阅读题中常常出现答不准,答偏题甚至答不出的现象,这与阅读量少不无关系。积累阅读的重点就是掌握更多的素材,用以帮助学生打开阅读的思路,加强阅读的理解能力。学生的积累着重放在名人典故,精妙文句,经典文段等几个方面的摘抄上,而且这样的整理要要求学生写出学习心得。再次是突出课外的研究性阅读。研究性阅读是把研究性学习和网络结合起来进行阅读的典型方式。立于教材的重难点开展研究性阅读教学,既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又能在合作学习模式中形成思考问题的合力,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提供足够的阅读交流空间。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交流仅局限与课堂上的几十分钟,这就要求有更多更大的空间来满足学生阅读经验和成果的交流,个人认为可以采用网络的形式来解决,组建文学阅读群或阅读帖吧,让学生在网络上收集整理,把研究阅读的内容放在网上,既方便学生阅读评论,又方便教师批阅(不用担心作业本的丢失),还可以邀请其他班级的同学来参与讨论,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此外,开展阅读教学还不能忽视两个问题:
  (一)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冲突。“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应该是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是读者与作品与作者对话的过程。一方面阅读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尤为重要。语文课本不仅仅是教本,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对课文的接受过程就是阅读的再创造过程。作为阅读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在阅读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上多花心思,激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答案,在阅读活动中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专注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教师也是学生阅读的指导者和促进者。教师应成为学生阅读的导师,应该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要引导他们掌握阅读的方法,并在研究方题目、研究方向上给予明确的指导。当学生的研究走入误区时更应当加以点拨,教师不能一味放任学生的“个性化”解读,不能让学生不顾事实依据任性发挥,要及时改正断章取义,牵强附会的言论。否则阅读教学不但没有实效,还会走上相反的方向,成为贻害学生的方式。总之只有在两者不冲突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充分感悟,潜心咀嚼作品,而不至于停于肤浅浮躁的阅读,进而迷失于教师哗众取宠、虚假热闹,游离文本的阅读。
  (二)不容忽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很多经一定指导和训练的学生,阅读能力、书面的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仍不见明显提高,甚至更差。所以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掌握呆板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的是努力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良好的阅读品质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也是促成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結合的重要因素。那么良好的阅读品质包括什么呢?一是阅读的勤奋:怕读文章,怕读文字多的文章,怕读议论型哲理型的文章是目前很多学生的缺点,阅读的前提就是多读,只有读得多才能找到阅读的感觉和悟性。二是阅读的专注:许多学生在做题时不好好阅读文段,总觉得可以凭借经验找出主干答题,其实真正的阅读能力体现在“细”字上,整体观察细致推敲才是根本。三是阅读的持久:高一的学生多数对阅读兴致高昂,每周都能认真完成摘抄和周记,到了高二、高三,课外阅读的作业就开始有“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味道。但阅读的经验和答题技巧哪里是一蹴而就的事,非要“寒窗苦读”不可。四是阅读的反馈:作为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反馈来提高教学的效度。阅读教学可利用读说结合与读写结合的反馈来及时检验学习的状态和效果。在说和写的自查、自纠和自省中,学生会自觉养成自我矫正、自我完善的阅读习惯,还能因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促进自我激励。所以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会使他们终身受用。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认真贯彻课改的精神,把主体形象交还给学生,坚守主导角色,使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一抹风景。
其他文献
为了使教学模式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针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所表现出的目标导向不强、面向全体不够、教法优化不足、学法指导不力等偏颇现象进行了深入地反思,逐渐探索和尝试了以突出目标意识和主体意识为特点的目标导学式课堂教学模式。  一、定标明确学习方向  定标,即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对教和学的活动起着指导作用,并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期刊
数学是我们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初中数学包括代数,平面几何,简单的三角学及统计与概率。而传统的教育对教师要求更多的是研究教法,而忽视了对学生学法的研究。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初中数学教学,简单谈点肤浅看法。  一、学生学习中存在困扰的成因  我们的学生由于从小学过渡到中学,学生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增多了,不但知识的难点加大了,其内容也拓展了,而此时的数学从静止的状态发展了动态,从
期刊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府苑新村37幢1单元402室 310000 13185719022  初中阶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以及学生良好数学习惯的养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作为初中数学老师,我们要掌握一定有效的培养方法,以便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解题以及培养数学思维的必要途径。我们必须及时总结相关的培养方法,引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
期刊
汉字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正是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我们对历史才有所考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加突出了汉字的优越性。《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课程性质与地位时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工具性”这一点,作为构成这一工具中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当属汉字。  由于汉字的数量多、形体复杂,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再加之识字教育主要是针对低年段的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知识水平都还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