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民居院落空间的“垂直再生”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cufo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层住宅的设计需要结合当地居民人文、风俗等精神层面的因素,从而达到适居性的目的。对比高层住宅在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古代徽州传统民居的院落空间在整个民居中可以起到贯彻、连续的作用,使整个民居空间更为灵活。徽州民居的院落空间在高层住宅的垂直再生能满足当代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能更自然有效地创建和谐的人居环境。
  关键词:徽州民居;院落空间;高层住宅
  院落空间的“垂直再生”有两层含义,首先它是表象的,是形式上的再生产;第二,再生是什么?它不只是对形式的再生,还是精神层面的,是文化上的再生,是对文脉的延续。当今高层建筑的功能不仅是单纯强调空间功能划分为人提供居住场所的“盒子”,还应解决人能住得好的问题,要适合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所以高层住宅也应体现出对文脉的传承。
  中国传统徽州民居空间的模式是院落型住宅,将人、建筑、自然三者完美融合在了一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私密与公共在木构架空间中有合理的过渡,连续性、通透性强,富含生活经验。因此,将其对空间的物质与精神的营造方式作合理的归纳可以对当今的高层住宅设计起到良好的借鉴作用。
  一、徽州民居:人文性的通透流畅空间
  古代徽州民居空间大多数以三合院空间为原型,因地狭人多通常设有二至三层楼,若对居住空间有更多需求则会在三合院的基础上采用复制和并制的方式扩大民居规模。在规模纵横扩展之后,新旧单元之间的灵活相接、规律的延续使空间不因主轴的控制而显得呆板,空间组织富有层次感,形成了一个流动性空间,也具有私密性。每一进院落都是按照严格的宗法礼制制定使用规范,按长幼尊卑等确定房间位置及空间使用权限。这种具有较好的灵活性与礼仪规制的居住空间,能满足各个区域在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上的需求,是人文性的居住空间。
  传统徽州民居一般采用木构架的形式,在梁与柱的交织中构造出通透流畅的生活空间。木构架是主要的结构材料,可以就地取材,节省开支,作为一种“有生命”的材料,又使人与自然环境相融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抬梁式结构的空间中,着重于在水平界面中对屋顶的抬起,梁下空间开阔且柱子较少。而穿斗式结构是在垂直方向上对空间的划分,空间被较多排列的柱子划分,形成了连续、相互贯通的节奏性空间,人们可在柱子间做半遮掩或不遮掩。木构架的结构空间具有通透空间的特性,在通透的空间中对空间的灵活利用又体现了一种务实的思想,以有限的手段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以物质生活折射出人们的生活态度。徽州民居能在闭合的围墙空间中保持空间的交融和连续,使人的生活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徽州民居反映当地人的生活,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法国学者布尔迪厄的“象征资本理论”分析徽州民居空间在文化层面的意涵及其对居住空间的决定性作用,从而使人重新认识“徽州民居”。徽州民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决定于人最本质的思想观念,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是人们最基本的深层文化心理,在物化并彰显到徽州民居的具体建筑形式中,这些社会文化是决定性因子。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中提到,资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是最物质化的层次,徽州人因环境限制无法满足生存需求,多远走他乡经商,代代相传的经商天分满足了他们物质层面的需求。而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是文化、涵养的积累。徽州多名仕,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在社会空间层面中,精神层面的积累提升了人们文化层次的高度,决定人的学问水平、身份地位,影响到人的行为,在特定的文化范围中以特有的属性在其所在的空间形成了自身的场域。优秀的文化修养作为文化资本,作用于古代徽州人民,乡间都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宗法礼制,人们恪守礼仪规范的具体行为也影响了民居空间的营造,这些空间的具体规划符合人们的文化要求,形成了特有的场域。“在这个空间里,场域的效果得以发挥,并且,由于这种效果的存在,对任何与这个空间有所关联的对象,都不能仅凭所研究对象的内在特质予以解释。①”场域小至每户,大至县、州,相似场域之间既各自独立存在又相互交融影响,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是相互关联的。
  徽州人文民居空间影响着建筑形式、建筑空间,体现出重要的文化资本价值。在今天,社会文化资本愈显重要,从此处着手分析并借鉴到如今的高层住宅设计当中,更有利于提升当今人文居住环境的整体质量。
  二、高层住宅空间面临的文化问题
  高层住宅的推广可以有效应对城市居住压力,同时,高层住宅的集约化发展也使其本质问题——文化问题愈加凸显出重要性。
  大多高层住宅的外表样式单一形象缺少文化性。每户的居住空间的设计大部分还停留在单纯的标准化户型空间设计阶段,过于强调物质功能。在空间营造中,“有法”的营建是基础②,但只是“有法”的营建会使得空间结构过于理性,需要“无法”的注入使得空间符合传统聚落规划设计的辩证思维。聚落的集合都是由小的居住单位组合构成一个整体的场域空间,“‘每一个子场域都具有自身的逻辑、规则和常规。’换而言之,场域不是一个地理空间,亦不是一个虚空的感性的存在,而是作为‘社会的微观世界’的、相对独立的、具有开放性的社会空间③。”高层住宅空间所缺乏的“无法”即是由人的地位、资本、价值观念、生活品味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内容。
  高层住宅在垂直方向上的发展使人与自然的距离不断增大,人们长时间生活在高密度、“高海拔”的建筑盒子里,脱离了自然的气息。古代徽州人民与自然环境和谐生存的生态环境观使得他们在营造传统建筑空间的时候遵循着“道法自然”的营建理念,力求人的生活环境能与自然生态环境达到较高的融合度,这是一种健康的、有益于人与自然的观念。
  高层住宅内部空间设计缺乏情感关怀。高层住宅可以看成是一个大的“聚落”,而在经济、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下,高层住宅内部空间的设计往往过于单一,缺乏可交流性。与古代人们以讲究情感交流与沟通的院落设计背道而驰,不利于强化邻里之间的亲和力,缺乏人文内涵。   高层住宅的普及使得人与地面在垂直的方向上拉大了距离,这种新的住宅形式与以前的居住形式所形成的反差给人们带来的文化缺失现象与不适应感也会将人们的需求扩大化,高层住宅空间的设计也需要作出相应对策。
  三、院落的垂直再生
  (一)水平与垂直空间的文脉延续
  传统徽州民居与高层住宅同为人居住、生活的空间,在一些特征上也是相统一、相契合的,将两者放到一起作出分析比较,可挖掘出徽州传统民居的有利价值,取徽州民居精华之处弥补高层住宅的不足。
  徽州民居空间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以庭院为整个民居的中心区域,整个空间呈现向内汇聚的形态,外实内虚的设计方式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高层住宅同样也是对内部进行空间的划分,但更需要的是丰富的空间体验,丰富的情感体验。徽州民居的设计既符合人们对功能的需求,也能让空间充满连续的流动感,这种设计特点可以融入到高层住宅的设计中。
  民居建筑的使用者是人,人的聚居使建筑更多时候承载着一个群体的氛围,形成一定的场域。家庭作为一个小的单位会有自己的生活品味,而相邻生活的人在时间磨合后在某些方面也会有相同的文化底蕴,从而构成一个大的场域空间。场域的形成会带动人所存在的空间产生质的改变,提升人的生活质量,丰富生活文化内涵。对居住空间的设计做相应的设计,既能符合人对生活价值、个人品味的需求,又能逐渐提升居住群体的整体文化素质。
  每个居住空间都是亲情的聚居地,而多个居住空间的集合则是众多邻里人情的交集处。徽州民居的建筑特点是能将家族有序、有力的融合,在封闭的外墙围合之外,邻里串巷之间又能和谐交往,当今高层住宅其实也具备这些特征,但缺乏变化,不能达到传统民居的效果。借鉴古代徽州民居的空间形式糅和注入到高层住宅的垂直空间中,用对个别小空间的调节达到对人情交往的需求,创造富有人文内涵的高层住宅空间。
  (二)水平与垂直上的空间建构
  古代徽州民居空间对当今的高层住宅空间设计有良好的可借鉴性,可做到院落空间在垂直方向上的再生。
  1.高层住宅内部通透的公共交流空间
  在高层住宅的走廊等公共空间都过于狭窄闭塞,不能为邻里提供交流、休闲娱乐的空间,居住文化需要在连续的空间中有一个施展的平台。以每层楼的平面中轴线为基准,在两侧各设一个小型的娱乐空间,设计成具有自然气息的院落空间。而在每家每户的门前可作小型的门前庭院设计,将户主的私人活动从室内转移一部分到室外,增添生活气息,邻里间交流机会也会增多,层与层之间可以设置一个架空两层的大型公共院落空间。由微型院落节点相互连接,聚集于每层较大的小型院落区域,再到垂直方向上的大型院落空间,点与点之间连成线,再在纵向的空间中相联系,整体的通透连贯性有效地改变和丰富了空间,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
  2.裸露结构对空间节奏的丰富作用
  在传统空间中,人们对木构架的框架结构不做过多的掩盖,各个由木构架构成部位都是以最朴素的姿态呈现在人的眼前。这些裸露的建筑结构与内部的装饰构件、家具互相呼应,朴素大方与精致细腻相互穿插,丰富了空间内容,体现了独特的节奏韵律,既通透开阔,又灵活多变。高层住宅空间平整简洁,忽视了结构对空间的丰富性。可借鉴传统民居对建筑营建的方法,设计中裸露部分可被裸露的结构再稍加雕琢,使内部空间具有节奏感、灵活性,避免近代砖结构产生的模式化、单一化。
  3.在对立中寻求现代与传统的共生
  人的价值观、社会观、历史观在各个时期都是不同的,贸然地对当今住宅空间做出改变会引起人的不适与排斥。王澍先生的实验性建筑“钱江时代”就是一个例证。“钱江时代”是一栋六层带院子的垂直院宅周边的住户都直称为“奇怪的建筑”。我国古徽州的民居空间在长期的营建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营建理念和策略,妥善处理好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使院落空间在高层住宅的再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渡,让人们逐渐适应这种真正符合人居住的高层住宅空间。
  四、结语
  徽州古民居院落空间经过历史的考验而流传至今,富有变化的空间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在无形中也体现了人们的文化内涵、价值观念,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提升文化水平,满足人们对人情交往的需求,是一种适居的空间形式。以“天井”这一基本元素为出发点,融入当代高层住宅空间的设计中,可设计出满足物质功能、精神功能的当代住宅空间。与此同时,设计师光借鉴、发扬传统是不够的,怎样避免过于回顾过去而停滞不前?改变等同于不断在实践,亦或是“实验”,开发商对利益的追求可能会阻碍新型空间的发展,人们在选择住宅的时候可能会因新型的高层住宅过大的公摊面积而却步。面对未知的结果,设计师需要合理调节各种因素之间的平衡,逐步为实现宜居的中国式居住空间做出推力。
  注释:
  ①[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38.
  ②王小斌.徽州民居营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3:127.
  ③[法]皮埃尔·布尔迪厄,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142.
  参考文献:
  [1]陈卫政.探讨建筑设计中通透设计手法的运用[J].中华民居,2013,(11):24.
  [2]汪虹.浅谈庭院空间在高层住宅中的运用[J].住宅科技,2008,(12):39-43.
  [3]李程骅.公共空间与私有空间:城市住宅空间的社会学思考[J].江海学刊,2003,(01):107-112.
  [4]周仪.水平和垂直木构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空间表现性[J].时代建筑,2014,(03):40-43.
  [5]吴永发,徐震.论徽州民居的人文精神[J].中国名城.2010,(07):28-34.
  [6]翁冰莹.欧洲哲学的“空间转向”与布尔迪厄的“场域”存在论[J].东南学术,2015,(04):30-35.
  作者简介:
  宿晶晶,长春工业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朱华,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文化社会学在读博士,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史、设计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飞速发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人们的购物观念也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变化着,尤其是进入了21世纪,互联网功能的日益壮大,网络消费以便捷、物美价廉、选择多样以及便于反馈等诸多优势成为大势,商场便相应地趋于冷清。人们对购物环境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如何创造一个舒适的、高品质的购物环境来促进消费也因此而具有非常现实的意
期刊
◇摘 要 :以江苏无锡梁塘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展开作业,根据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结合当地的地域特色,与多种元素相互交融,力求打造一个温馨、宜居、亲民的生态环境。湿地公园作为一个大型的设计项目,不仅要重视其功能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更要传达出景觀设计的艺术效果。多种符号的塑造可以丰富地域文化的内涵,使之与经济、政治、文化高速发展的城市相碰撞,彰显别样的整体公园景观效果。  关键
期刊
摘 要:运用沉浸式VR技术可以对商业公共空间的情感化设计进行评价实验与分析,能够有效地在商业公共空间情感化元素设计过程中分析不足和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和优化。文章以“日式合气道空手道馆”空间模型为例,通过沉浸式VR评价实验,提出相应的情感化设计意见,为商业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在沉浸式VR技术的辅助下更好地研究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商业公共空间;情感化设计;设计评价;沉浸式VR技术  [基金项
期刊
摘 要:浙江省宁波市保国寺,始建于东汉,唐代被毁,后重修并赐名保国寺。保国寺是江南最早的木构架建筑,并且较为完整地保留了宋代木结构遗存。为后世的复原研究以及古代木构架建筑的探究有着重要意义。可是在现代技术发展的今天,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互联网产业的蓬勃发展,虚拟现实行业在全球迅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被广泛运用于教育、工业、旅游、城市规划、军事仿真、展览展示等领域,然而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法保存下来对
期刊
摘 要:历史经验表明,过重的刑罚对于抑制犯罪没有实际效用,还会造成恶劣的后果。有“人道主义刑法学家”之称的贝卡利亚,尽管是一位举足轻重的法学家,但他的刑罚宽和思想是有社会理论作为前提的。他认为,社会公正需要以“罪责相应”为基本要求,过重和过轻的刑罚都是不合法的。此外,一些对于古代案例的研究,有其特殊的优势,但是对于当今的法治与公正经常束手无策,因而以历史的视角再次审视启蒙思想仍然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摘 要:以蒲花河风景区内濯水镇为例,探讨耦合空间中的小城镇规划与风景区资源保护协调共赢的思路与对策,以期对类似小城镇规划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耦合;策略  一、规划思路  濯水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蒲花河、乌江支流阿蓬江穿越腹心,渝湘高速、国道319线、渝怀铁路纵贯全境,伍佛岭山脉和麒麟山脉东西对峙,形成了独特的“一江一河一线两山”地形地貌。全镇约有60%的面积在蒲花河风景区内
期刊
摘 要:“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是观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这段出自李泽厚先生的话总是在让我们思考关于人性的东西。当所有人都想要去追求第一张床的时候,第二张床和第三张床不断地交叉重合,以至在现今这样的社会里,并不能轻易找到存粹的第二张和第三张的存在。而真正存在真理的第一张床,因为远离人们真正的生存空间,让现实的人们,越来越疏远,只是还没有忘记
期刊
摘 要: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结合时代特点,被赋予新的生命和价值,弘扬长征精神有利于从高尚思想理念、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方面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调研数据的研究,探索当代大学生弘扬并践行长征精神的现状,并对长征精神在大学生中的弘扬路径进行创新。  关键词:长征精神;大学生;弘扬  长征胜利距今已有80余年,那段峥嵘岁月已逝,但20余万红军将士及中国共产党人
期刊
摘 要:二战后,城市发展加快,各国环境运动兴起,公民开始参与到改善环境和保护历史传统的社会活动中,进而影响了政策以及规划的发展。在日本,社区营造是公众参与社区规划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改善本地环境的活动,能因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化,来应对地域环境出现的特有问题。本文对日本地域传统景观保护的发展过程进行梳理,并讨论社区营造如何作用于地域景观保护与促进景观立法。  关键词:社区营造;市民参与;
期刊
摘 要:在不同地区内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往往会形成独特的文化心理结构,并表现在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活动中。基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资源、历史文化、生活方式、审美情趣,形成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艺术表现形式。研究不同地区陶艺家的创作思维、创作形式,对陶艺工作者们来说同等重要。在陶艺创作过程中,如果具有了独特的创作思维方式以及独特个性气息的传达技巧,属于作品本身意义上的地域特质就能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