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油田开发步入中后期,综合含水不断升高,油相润滑作用越来越小。在出砂、结蜡、油稠、高含水、低渗透等恶劣的地质条件下,深泵挂、高液、高冲次等复杂的工况条件下,油井作业频次不断升高。如何有效的控制作业频次已经逐渐成为油田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检泵周期;油田开发;作业频次;延长对策
1 躺井概况
抽油泵采油是油田采用最普遍的采油方式,但是,由于抽油杆与油管间的偏磨问题、深泵挂带来的抽油杆疲劳、油井结垢和腐蚀等问题,造成油井停井问题日趋严重,由于油井频繁作业,造成资源浪费、作业占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油田产量稳定、作业系统提质提效。由于检泵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偏磨、腐蚀或者结垢等,绝大部分都是多个作业因素并存,因此,对于研究如何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并不能分开讨论,必须综合考虑地面、井筒、地层、工况等多个方面。本文从分析油井躺井因素入手,从注水、管理及技术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应用,起到较好的效果,对解决中后期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高躺井率问题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大斜度井、复杂分支井、侧钻井等复杂井筒越来越多,井身轨迹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抽油机在往复运动中,抽油杆、油管间发生偏磨造成抽油杆偏磨断、油管偏磨漏等问题;注入水的水质、配伍性等原因造成的腐蚀、结垢等问题造成抽油杆腐蚀断、油管腐蚀漏、抽油泵垢卡等问题;随着地层能量的亏空,油井动液面不断下降,被迫实施加深泵挂的措施,深泵挂导致抽油杆在往复运动中承受交变载荷大,抽油杆疲劳断时有发生。为此,本文通过从系统详细分析油井检泵原因入手,并针对性提出延长油井检泵周期的主要做法,对主要做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介绍,为开发中后期油田延长油井检泵周期提供理论支撑。
2、油井躺井影响因素
油井躺井因素种类多,且相互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具体来说,包括源头的注水问题、井身轨迹引起的偏磨问题、细菌等腐蚀问题、产出液结垢问题及结蜡等的影响。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中后期,油井举升系统各种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对油田开采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下来,面临着举升环境逐步恶化的严峻形势。统计发现2012-2017年五年含水增加2个百分点,动液面加深292m,平均矿化度高达44118mg/l。这些条件变化导致偏磨、腐蚀、结垢问题频发。
2.1 注水问题
1)引起抽油杆、油管断脱
油井沉没度小易产生“液击”现象,所谓的“液击”现象是指当油井供液不足时,柱塞在随抽油杆下行过程中,悬点载荷迅速降低,泵筒内无缓冲流体,导致柱塞和液面接触的瞬间产生明显的冲击力,这种现象称为“液击”现象。在示功图上可以明显观察出波浪线显示。“液击”的冲击随泵径的增大而增大,这种“液击”的冲击力极易造成抽油杆、油管断脱。
2)引起抽油杆、油管偏磨
抽油杆在上下往复运动中,必然要与油管发生接触而产生偏磨,抽油杆接箍与油管频繁摩擦造成抽油杆断或者油管磨漏。当油井沉没度很小时,“液击”的冲击力会导致下部抽油杆柱弯曲、油管失稳(如图1所示),加剧偏磨。
2.2 偏磨問题
在抽油机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受井身条件和抽油杆弯曲变形影响,抽油杆会与油管发生摩擦作用,随着这种摩擦作用的积累,摩擦点处的油管和抽油杆不断变薄,当超过钢体材料的承受极限后,就会发生油管偏磨漏失或抽油杆偏磨断躺井
随着油井含水的上升,这种摩擦作用会更加明显,原因是原油对钢材有较好的润滑作用,当油井含水小于60%时,油井采出液以油包水型乳状液为主,油包水乳状液油为外相,因此在抽油杆与油管间形成较好的润滑作用,偏磨躺井率低,而当油井含水超过60%时,采出液以水包油乳状液为主,这种水包油乳状液的外相为水,润滑作用比较差,油管和抽油杆间的摩擦作用加强,随着采出液含水率的增加,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系数和钢体的磨损率增加。
3 延长油井检泵周期主要做法
为延长油井生产寿命,打造长寿井,促进作业系统提质提效,为油田稳产工作奠定基础,结合躺井因素分析及现场施工经验,在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推广优良做法,延长油井检泵。
3.1 加强管理
1)“一井一策”个性化管理
油田从基础工作着手,积极实施“一井一策”个性化管理,推行躺井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油井地面、井筒的管理措施。实施躺井预警机制。在频繁作业井运行管理上,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作业3次以上为一级预警,作业3次为二级预警,作业2次为三级预警。各采油单位根据“一井一策”管理办法、作业描述等资料,讨论制定了频繁作业井的躺井预案。油田对频繁作业井数量超过警戒线的单位进行警示,采油单位重点监控。
同时,对每一口作业井建立躺井原因分析报告,总结作业原因,针对作业现场描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与班组加强交流沟通,使班组明白各单井管理重点,为班组日常管理提供指导。通过扶躺井的经验,总结出“四步六对比”不正常井分析,有效的控制无功作业。
2)油井地面“五化”管理模式
油田在采油地面管理上,全面推行“五化”管理模式,即“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环境清洁化、考核指标化”。围绕培育长寿井、提高系统效率,认真开展工况分析。利用Peoffice软件,规范了工况分析程序,每月各管理区根据各区块生产情况按照标准进行工况分析,对工况不合理的油井及时进行参数调整,有效提高了工况合格率,减少了躺井。2015年实施调参576井次,实施油井间开104井次,不断提高工况合格率,有效降低了躺井率。
3.2 技术优化
1)配套特色技术
油田坚持油藏、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根据油井生产和管理的特点,抓好系统优化,形成了适合低渗透油藏特点的防躺井配套技术。防偏磨配套技术。针对近年来因偏磨导致的躺井井数不断上升的现状,油田加大了偏磨井治理力度,并对偏磨严重井进行陀螺测斜,为偏磨治理提供依据。①对一般偏磨井分段治理,使用碳纤维扶正器及抗磨接箍局部对应治理模式。②对年度三次、当年二次及5吨以上生产井纳入重点治理,全井采取内衬管+抗磨接箍治理模式。2015年以来,采用上提泵挂21口,改用小电泵12口,均达到了治理目的。2016年利用旧内衬管治理偏磨井64口次,使用内衬管4.6万米,效果明显。防腐防垢配套技术。主要采用加药阻垢、物理方法阻垢、酸洗清垢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应用地层挤入防垢工艺6井次,获得成功。应用小剂量酸洗技术,有效解除了井筒及近井地带结垢。
防结蜡技术。对结蜡严重井使用空心杆洗井技术;稠油井使用三寸油管加管中管加热技术,减少油管结蜡。
2)防垢卡抽油泵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油田结垢井多而且分布广,在油田都有结垢严重井出现,低含水区块也出现结垢严重井。结合结垢井现状,立项研究,先后改变图纸十几次,设计完成了规格、型号不同的防垢卡抽油泵,形成适合油田采油工具系列产品,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垢等污物对抽油泵的危害,节约了大量管杆泵材料费用及作业劳务费用,累计投入使用防垢卡泵67口井,未出现一口活塞卡井,作业过程减少新管投入3万余米,减少油管投入费用、锅炉车刺管杆及转运车辆费用200余万元;减少躺井作业及洗井费用40万元;减少作业占产增油72吨,合计创造效益276余万元。该类防垢卡抽油泵已经在现场推广应用,成为比较成熟的采油工具,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l]刘桂林、陈伟平等《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钻采工艺2015.11
关键词:检泵周期;油田开发;作业频次;延长对策
1 躺井概况
抽油泵采油是油田采用最普遍的采油方式,但是,由于抽油杆与油管间的偏磨问题、深泵挂带来的抽油杆疲劳、油井结垢和腐蚀等问题,造成油井停井问题日趋严重,由于油井频繁作业,造成资源浪费、作业占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油田产量稳定、作业系统提质提效。由于检泵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偏磨、腐蚀或者结垢等,绝大部分都是多个作业因素并存,因此,对于研究如何延长油井检泵周期并不能分开讨论,必须综合考虑地面、井筒、地层、工况等多个方面。本文从分析油井躺井因素入手,从注水、管理及技术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应用,起到较好的效果,对解决中后期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高躺井率问题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大斜度井、复杂分支井、侧钻井等复杂井筒越来越多,井身轨迹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抽油机在往复运动中,抽油杆、油管间发生偏磨造成抽油杆偏磨断、油管偏磨漏等问题;注入水的水质、配伍性等原因造成的腐蚀、结垢等问题造成抽油杆腐蚀断、油管腐蚀漏、抽油泵垢卡等问题;随着地层能量的亏空,油井动液面不断下降,被迫实施加深泵挂的措施,深泵挂导致抽油杆在往复运动中承受交变载荷大,抽油杆疲劳断时有发生。为此,本文通过从系统详细分析油井检泵原因入手,并针对性提出延长油井检泵周期的主要做法,对主要做法的应用效果进行简单介绍,为开发中后期油田延长油井检泵周期提供理论支撑。
2、油井躺井影响因素
油井躺井因素种类多,且相互之间产生协同作用,具体来说,包括源头的注水问题、井身轨迹引起的偏磨问题、细菌等腐蚀问题、产出液结垢问题及结蜡等的影响。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开发中后期,油井举升系统各种矛盾十分突出。通过对油田开采数据进行分析,归纳下来,面临着举升环境逐步恶化的严峻形势。统计发现2012-2017年五年含水增加2个百分点,动液面加深292m,平均矿化度高达44118mg/l。这些条件变化导致偏磨、腐蚀、结垢问题频发。
2.1 注水问题
1)引起抽油杆、油管断脱
油井沉没度小易产生“液击”现象,所谓的“液击”现象是指当油井供液不足时,柱塞在随抽油杆下行过程中,悬点载荷迅速降低,泵筒内无缓冲流体,导致柱塞和液面接触的瞬间产生明显的冲击力,这种现象称为“液击”现象。在示功图上可以明显观察出波浪线显示。“液击”的冲击随泵径的增大而增大,这种“液击”的冲击力极易造成抽油杆、油管断脱。
2)引起抽油杆、油管偏磨
抽油杆在上下往复运动中,必然要与油管发生接触而产生偏磨,抽油杆接箍与油管频繁摩擦造成抽油杆断或者油管磨漏。当油井沉没度很小时,“液击”的冲击力会导致下部抽油杆柱弯曲、油管失稳(如图1所示),加剧偏磨。
2.2 偏磨問题
在抽油机上下往复运动过程中,受井身条件和抽油杆弯曲变形影响,抽油杆会与油管发生摩擦作用,随着这种摩擦作用的积累,摩擦点处的油管和抽油杆不断变薄,当超过钢体材料的承受极限后,就会发生油管偏磨漏失或抽油杆偏磨断躺井
随着油井含水的上升,这种摩擦作用会更加明显,原因是原油对钢材有较好的润滑作用,当油井含水小于60%时,油井采出液以油包水型乳状液为主,油包水乳状液油为外相,因此在抽油杆与油管间形成较好的润滑作用,偏磨躺井率低,而当油井含水超过60%时,采出液以水包油乳状液为主,这种水包油乳状液的外相为水,润滑作用比较差,油管和抽油杆间的摩擦作用加强,随着采出液含水率的增加,抽油杆与油管的摩擦系数和钢体的磨损率增加。
3 延长油井检泵周期主要做法
为延长油井生产寿命,打造长寿井,促进作业系统提质提效,为油田稳产工作奠定基础,结合躺井因素分析及现场施工经验,在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入手,积极推广优良做法,延长油井检泵。
3.1 加强管理
1)“一井一策”个性化管理
油田从基础工作着手,积极实施“一井一策”个性化管理,推行躺井预警机制,不断完善油井地面、井筒的管理措施。实施躺井预警机制。在频繁作业井运行管理上,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作业3次以上为一级预警,作业3次为二级预警,作业2次为三级预警。各采油单位根据“一井一策”管理办法、作业描述等资料,讨论制定了频繁作业井的躺井预案。油田对频繁作业井数量超过警戒线的单位进行警示,采油单位重点监控。
同时,对每一口作业井建立躺井原因分析报告,总结作业原因,针对作业现场描述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并与班组加强交流沟通,使班组明白各单井管理重点,为班组日常管理提供指导。通过扶躺井的经验,总结出“四步六对比”不正常井分析,有效的控制无功作业。
2)油井地面“五化”管理模式
油田在采油地面管理上,全面推行“五化”管理模式,即“工作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环境清洁化、考核指标化”。围绕培育长寿井、提高系统效率,认真开展工况分析。利用Peoffice软件,规范了工况分析程序,每月各管理区根据各区块生产情况按照标准进行工况分析,对工况不合理的油井及时进行参数调整,有效提高了工况合格率,减少了躺井。2015年实施调参576井次,实施油井间开104井次,不断提高工况合格率,有效降低了躺井率。
3.2 技术优化
1)配套特色技术
油田坚持油藏、井筒、地面“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根据油井生产和管理的特点,抓好系统优化,形成了适合低渗透油藏特点的防躺井配套技术。防偏磨配套技术。针对近年来因偏磨导致的躺井井数不断上升的现状,油田加大了偏磨井治理力度,并对偏磨严重井进行陀螺测斜,为偏磨治理提供依据。①对一般偏磨井分段治理,使用碳纤维扶正器及抗磨接箍局部对应治理模式。②对年度三次、当年二次及5吨以上生产井纳入重点治理,全井采取内衬管+抗磨接箍治理模式。2015年以来,采用上提泵挂21口,改用小电泵12口,均达到了治理目的。2016年利用旧内衬管治理偏磨井64口次,使用内衬管4.6万米,效果明显。防腐防垢配套技术。主要采用加药阻垢、物理方法阻垢、酸洗清垢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应用地层挤入防垢工艺6井次,获得成功。应用小剂量酸洗技术,有效解除了井筒及近井地带结垢。
防结蜡技术。对结蜡严重井使用空心杆洗井技术;稠油井使用三寸油管加管中管加热技术,减少油管结蜡。
2)防垢卡抽油泵的研发与应用
目前油田结垢井多而且分布广,在油田都有结垢严重井出现,低含水区块也出现结垢严重井。结合结垢井现状,立项研究,先后改变图纸十几次,设计完成了规格、型号不同的防垢卡抽油泵,形成适合油田采油工具系列产品,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垢等污物对抽油泵的危害,节约了大量管杆泵材料费用及作业劳务费用,累计投入使用防垢卡泵67口井,未出现一口活塞卡井,作业过程减少新管投入3万余米,减少油管投入费用、锅炉车刺管杆及转运车辆费用200余万元;减少躺井作业及洗井费用40万元;减少作业占产增油72吨,合计创造效益276余万元。该类防垢卡抽油泵已经在现场推广应用,成为比较成熟的采油工具,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l]刘桂林、陈伟平等《抽油机井杆管偏磨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钻采工艺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