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春潮。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详细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阅读的个性化。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阅读 生活化 教学手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这样表述:“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兴趣
1.努力营造语文个性化阅读环境,把生活引入课堂,让阅读生活化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个性化阅读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语文个性化阅读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鉴于此,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努力营造个性化阅读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语文教师要把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时时刻刻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生活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学生一旦被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吸引,学习的热情就会被点燃,主动性就会增强,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个性化阅读素养也会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祭十二郎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祭文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祭文和悼词,然后在全班展示并加以评论。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这类文章的写法,也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让学生通过访问去调查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对“孝”的看法,对老人赡养的情况,然后与李密进行对比并展开讨论,以提高他们对中华优良传统的认识,增强其发扬光大的责任感。在作文的教学中,更是注重引导学生广泛的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如组织学生观看每一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给学生们讲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并让他们收集身边一些平凡人的英雄壮举等。
2.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讲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讲究学生的参与和感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所教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可采用的教学方式很多,一般有:﹙1﹚竞赛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如学习古代诗词和散文,可采用诗歌朗诵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作文教学,可采用限时作文竞赛;另外,还有演讲比赛、语文个性化阅读知识抢答赛、书写比赛等。﹙2﹚讨论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所教课文的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相互解疑,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3﹚活动表演式。对于一些情节曲折,矛盾冲突强烈,场面描写细致、优美的小说和戏剧,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4﹚故事延伸式。个性化阅读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适当进行延伸拓展,穿插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要做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的工具比较简单,一般是一枝粉笔,一本书加上教师的一张嘴。在传统教学中加入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如电脑、录音机等,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在教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和《红楼梦》中相关的文章时,先播放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和配音,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氛围和意境,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音乐中进行学习。
二、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中学语文课多是文学篇章,而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中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作品中的某种生活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似或相通时,教师恰当一点拨,就会产生情感对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是从下面几点着手进行的:
1.抓住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内外联想,激发情感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教学中我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再回头品味艺术真实,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例如朱自清《背影》这篇散文,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我教这一课,就让学生带着对自己父亲真挚情感去体会父爱。我引导学生说,你们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说,父爱往往用行动而不用语言,作为子女的一般不易感受得到。我接着引导,你们感受到过深沉的父爱吗?比如送你们上学,半夜送你们上医院等等?这一问,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纷纷谈论起自己的父亲如何如何爱自己,不怕累不怕苦等。我再问,那么你对自己的父亲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又踊跃发言。然后我顺势转入课文,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在文中对父亲的感情是什么,以此达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2.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进行个性化阅读,从而深切体会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
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些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此境此地中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关于课间看电影的情景就很值得体验。我是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情景中的。我先抓住“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激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战胜俄国是自然的?学生很有兴趣的看书揣摩,然后纷纷说日本人自以为是强国,很狂妄自大,是作者对日本人的讽刺。我接着问围观枪毙中国人的镜头出现时喊“万岁”,拍掌欢呼的“他们”是指谁,“他们”拍掌欢呼表明什么?学生根据前文的情景很快明白,这个“他们”是前面认为“我”成绩及格不是自己的能力的所谓日本“爱国青年”,他们拍掌欢呼是嘲笑中国人。我顺势利用学生的生活情理引发学生说,假如你们也在那里看电影,听到这种拍掌欢呼声将会怎样?有什么感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要痛骂他们,有的说我站起来走掉,但也有的说不一定,说不定也会拍掌欢呼,因为那时我们也不一定有觉悟,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不是还留着辫子吗?不是还有中国人围观枪毙中国人并且喝彩了吗?我又说作者当时什么感觉,表明什么,学生说“感到刺耳”“从此意见变化了”,表明作者觉悟早,是个爱国者。
3.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诱导他们进行个性化阅读
在讲授《孔乙己》时,针对孔乙己一生置身于人们笑声中的性格悲剧,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导入对课文的讲析。我说,同学们,一个思维正常、精神健全的人一旦被人嘲弄时会恼羞成怒,当即还击。平时,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傻子、精神病人被人取笑逗乐时,他非但不恼怒,还说些令人发笑的话,这是他们精神上出了问题。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孔乙己,他精神上没有毛病,不疯也不傻,可是常被人耍笑戏弄,这是什么造成的?请大家看鲁迅是怎样揭示这一问题的,他笔下的孔乙己是个什么形象?这个新奇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听讲,思考。学生认识到,孔乙己这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读书人,落到被耍笑、被冷落、被侮辱的境地,完全是封建文化毒害了他,封建观念毁灭了他,科举制度摧残了他。他的一生是充满笑声的悲剧。这样用学生熟知的常理与课文的情理相沟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形势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文章中的情感打动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个性化阅读学习中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四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个性阅读 生活化 教学手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也这样表述:“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不能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所带来的差异。于是,呼唤个性化阅读,已成为一股异常强劲的带雨的春潮。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想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谈谈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兴趣
1.努力营造语文个性化阅读环境,把生活引入课堂,让阅读生活化
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个性化阅读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语文个性化阅读与生活血肉相连,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鉴于此,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努力营造个性化阅读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语文教师要把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时时刻刻注重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让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生活化”。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在进行个性化阅读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学生一旦被丰富多彩的生活所吸引,学习的热情就会被点燃,主动性就会增强,语文教学的效率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个性化阅读素养也会不断提升。例如,在教学《祭十二郎文》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祭文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让学生去收集生活中的祭文和悼词,然后在全班展示并加以评论。这样,学生既了解了这类文章的写法,也对亲情有了更深的感悟。在教学李密的《陈情表》时,让学生通过访问去调查了解现在的年轻人对“孝”的看法,对老人赡养的情况,然后与李密进行对比并展开讨论,以提高他们对中华优良传统的认识,增强其发扬光大的责任感。在作文的教学中,更是注重引导学生广泛的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如组织学生观看每一年度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给学生们讲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并让他们收集身边一些平凡人的英雄壮举等。
2.转变教学观念,使教学方式多样化
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讲究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讲究学生的参与和感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所教课文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使教学方式多样化。可采用的教学方式很多,一般有:﹙1﹚竞赛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如学习古代诗词和散文,可采用诗歌朗诵比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作文教学,可采用限时作文竞赛;另外,还有演讲比赛、语文个性化阅读知识抢答赛、书写比赛等。﹙2﹚讨论方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依据所教课文的相关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相互解疑,教师只作适当的点拨和引导。﹙3﹚活动表演式。对于一些情节曲折,矛盾冲突强烈,场面描写细致、优美的小说和戏剧,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或表演,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4﹚故事延伸式。个性化阅读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也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要适当进行延伸拓展,穿插与课文有关的故事,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要做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传统教学的工具比较简单,一般是一枝粉笔,一本书加上教师的一张嘴。在传统教学中加入一些现代化的设备,如电脑、录音机等,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我在教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和《红楼梦》中相关的文章时,先播放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和配音,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氛围和意境,让学生在充满诗意的音乐中进行学习。
二、运用以情激情,情感沟通的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引导学生扩展思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感受主动探究、领会课文,使课文的情感因素与学生的生活感受相沟通,撞击出思维的火花。中学语文课多是文学篇章,而文学是生活的反映,注入了作者的感情;而中学生也处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体会,当作品中的某种生活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相似或相通时,教师恰当一点拨,就会产生情感对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我是从下面几点着手进行的:
1.抓住人物形象引发学生内外联想,激发情感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生活中人物原型的艺术表现。教学中我利用艺术真实引发学生联想生活真实,再回头品味艺术真实,从而增强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例如朱自清《背影》这篇散文,表现的是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文章主要通过描写父亲的行动来刻画形象。我教这一课,就让学生带着对自己父亲真挚情感去体会父爱。我引导学生说,你们觉得文中哪些事情最能表现父亲的爱子之情?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学生思考了一会儿说,父爱往往用行动而不用语言,作为子女的一般不易感受得到。我接着引导,你们感受到过深沉的父爱吗?比如送你们上学,半夜送你们上医院等等?这一问,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了,纷纷谈论起自己的父亲如何如何爱自己,不怕累不怕苦等。我再问,那么你对自己的父亲是一种什么感情?学生又踊跃发言。然后我顺势转入课文,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在文中对父亲的感情是什么,以此达到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目的。
2.抓住课文中的典型环境,诱发学生去进行个性化阅读,从而深切体会文学作品中有不少艺术环境是作者精心描绘和有意安排的
这些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有些是作者亲身经历过的,凝聚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遇到这种情境,教师应把学生引入意境中去,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此境此地中作者的情感。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一文关于课间看电影的情景就很值得体验。我是这样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情景中的。我先抓住“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这句话中的“自然”一词激问学生:为什么日本战胜俄国是自然的?学生很有兴趣的看书揣摩,然后纷纷说日本人自以为是强国,很狂妄自大,是作者对日本人的讽刺。我接着问围观枪毙中国人的镜头出现时喊“万岁”,拍掌欢呼的“他们”是指谁,“他们”拍掌欢呼表明什么?学生根据前文的情景很快明白,这个“他们”是前面认为“我”成绩及格不是自己的能力的所谓日本“爱国青年”,他们拍掌欢呼是嘲笑中国人。我顺势利用学生的生活情理引发学生说,假如你们也在那里看电影,听到这种拍掌欢呼声将会怎样?有什么感受?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说我要痛骂他们,有的说我站起来走掉,但也有的说不一定,说不定也会拍掌欢呼,因为那时我们也不一定有觉悟,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不是还留着辫子吗?不是还有中国人围观枪毙中国人并且喝彩了吗?我又说作者当时什么感觉,表明什么,学生说“感到刺耳”“从此意见变化了”,表明作者觉悟早,是个爱国者。
3.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诱导他们进行个性化阅读
在讲授《孔乙己》时,针对孔乙己一生置身于人们笑声中的性格悲剧,我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导入对课文的讲析。我说,同学们,一个思维正常、精神健全的人一旦被人嘲弄时会恼羞成怒,当即还击。平时,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傻子、精神病人被人取笑逗乐时,他非但不恼怒,还说些令人发笑的话,这是他们精神上出了问题。今天我们所要认识的孔乙己,他精神上没有毛病,不疯也不傻,可是常被人耍笑戏弄,这是什么造成的?请大家看鲁迅是怎样揭示这一问题的,他笔下的孔乙己是个什么形象?这个新奇的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阅读,听讲,思考。学生认识到,孔乙己这个品行端正、心地善良的读书人,落到被耍笑、被冷落、被侮辱的境地,完全是封建文化毒害了他,封建观念毁灭了他,科举制度摧残了他。他的一生是充满笑声的悲剧。这样用学生熟知的常理与课文的情理相沟通,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形势下,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文章中的情感打动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个性化阅读学习中来。
★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