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围绕数学分析教学的难点分析,总结了数学分析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探讨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数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22-01
数学分析是大学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各类后续课程的关键。相对大学数学分析课程而言,中学的数学知识更多的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但是数学分析课程,经过近三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严密、抽象、形式化,以及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因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数学分析课程通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不仅要由常量数学转变为变量数学,后更重要的是静态思维要转变为动态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技巧、思想和方法,是大多数担任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师经常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数学分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数学语言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概念多且较集中,深刻理解基本概念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数学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莫过于极限。而连续、导数、定积分、级数等微积分学中关键的概念都是通过极限来定义的。可以说,数学分析的大厦建立在极限概念之上。因此,充分理解极限的本质是学好微积分的必要条件。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各类实例引入,逐步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例如极限的“ε一N”定義的学习,就是循序渐进最经典的体现。二是数形结合的原则,结合几何以及物理学意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比如导数的概念,结合切线斜率、瞬时速度等不同背景,理解其本质是函数的变化率。
其次,符号语言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征,它使数学思维过程更加简明、准确。“ε一N”语言定义极限更是“人类思想的伟大胜利”。数学分析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和图形。在数学分析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和数学图形,用数学符号、图形来表达和思考问题。当学生能够顺利地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一个新知识,就接近于掌握了。
二、重视计算能力和软件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注重推理的过程中,重视计算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与过去非常强调逻辑、证明相比,现在的数学分析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软件使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利用软件进行教学,可是教学过程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定积分概念中“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过程,如果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教学,就显得生动、明了。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更是目前数学专业学生需解决的短板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逐步课堂渗透和专题讲座的办法,使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一方面,在课堂知识点学习过程中,演示软件的用法,同时在练习册中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另一方面,每学期举办2-3次专题讲座,集中介绍Matlab软件在数学分析各个知识模块中的应用。进一步,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软件知识,我们修改了数学分析的过程化考核大纲,其中软件学习占了成绩的5%,通过设计机考试题,组织学生上机考试获得成绩。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学生的计算和软件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突出知识应用性
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应用性的体现,回归数学为解决问题的本源。为此,除了知识引用尽量使用实力引入外,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的教学举例。如:讲解级数得的概念,我们讨论了药物在身体内的浓度变化和残留量;海岸线的测量等实际问题的模型;在讲解导数定义、中值定理的时候,我们加入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测量、测不准原理的讨论、边际函数(成本、收入)的应用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应用案例的教学,一方面,我们正在将实例编纂整理,形成讲义和书稿。另一方便,为了使师生重视应用,我们规定,每一次考试必须设计相应的应用题,且占比逐渐提高。通过几个学期的实施,同学老师对这个形式都逐步理解和认同,由一开始的应用题得分很低,到现在大部分学生不再害怕应用题,得分比逐步提高。同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饶有兴致的讨论应用问题。后续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研究应用案例,并将其作为教学需完成的项目纳入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考核体系。
四、领会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分析的内容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目前,应用型潮流之下,似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地位下降了。“够用、会用”成为标准,似乎数学的思想方法可以不去追求了。然而,“没有思想的数学等于废了武功”,张莫宙老师指出:“微积分教学应该怎样做呢?揭示数学的思想当然是第一位。”数学分析的内容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同时,微积分就是在应用过程中诞生与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微积分的诞生,世界才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脱离了思想方法而只谈应用,就脱离了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用的对,用得好。不知根源的应用是走不远,挖不深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强调基本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尽可能揭示各种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比如,级数的本质是无穷和。无穷和是否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追根溯源,它是有限和的发展,根本上都要依赖于极限的定义。有了这个思想,级数的概念、收敛发散的依据都比较容易理解了。学习基本的数学分析思想方法是形成和发展数学分析能力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极限一基本定义,基本思想,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感受数学之美
在数学分析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优美无暇。极限所反映的辩证思想,体现出数学的哲学之美。各种积分之间的转换体现了世界的和谐之美。级数基础上的分形图形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慨叹,自然之鬼斧神工,高深莫测。复数的出现,看似奇异,但确实给数学分析带来了另一重天地,复分析。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加强。让人不由地相信,数学就是宇宙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挖掘这些体现数学之美的素材,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和感受,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综上所述,数学分析的教与学,都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希望能够借助教育改革的东风,让数学分析这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年, 本科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3, (1)::19-21.
[2]温瑞平,王文霞等. 关于数学分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尝试[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6):19-22.
[3]陈顺清,数学分析教学改革谈[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9(2):73-76.
[4]陈翠芳. 谈数学分析中哲学思想的渗透[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 13(8):98-99.
[5] 唐玉萍. 数学分析中关于审美能力的培养[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27(2):155-156.
[6] 邵为爽, 李晓红, 韩旸,等. 基于微课的高师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 高师理科学刊, 2016, 36(4):50-52.
[7] 敏志奇. 数学分析入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甘肃高师学报, 2003, 8(5):82-83.
[8]Walter Rudin.数学分析原理(中文版·原书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资助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10110T171014.
【关键词】数学分析;教学方法;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2-0022-01
数学分析是大学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进一步学习各类后续课程的关键。相对大学数学分析课程而言,中学的数学知识更多的具有直观性,可操作性。但是数学分析课程,经过近三百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套严密、抽象、形式化,以及逻辑性很强的理论体系。因此,对大学一年级新生来说,学习数学分析课程通常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不仅要由常量数学转变为变量数学,后更重要的是静态思维要转变为动态思维。因此,教师应该如何教,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门课程的知识、技巧、思想和方法,是大多数担任数学分析课程教学的教师经常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总结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给出了数学分析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深刻理解基本概念,熟练掌握数学语言
在数学分析教学中,概念多且较集中,深刻理解基本概念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数学分析中最重要的概念,莫过于极限。而连续、导数、定积分、级数等微积分学中关键的概念都是通过极限来定义的。可以说,数学分析的大厦建立在极限概念之上。因此,充分理解极限的本质是学好微积分的必要条件。概念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两大原则,一是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各类实例引入,逐步由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例如极限的“ε一N”定義的学习,就是循序渐进最经典的体现。二是数形结合的原则,结合几何以及物理学意义,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比如导数的概念,结合切线斜率、瞬时速度等不同背景,理解其本质是函数的变化率。
其次,符号语言是数学语言的重要特征,它使数学思维过程更加简明、准确。“ε一N”语言定义极限更是“人类思想的伟大胜利”。数学分析语言包括文字、符号和图形。在数学分析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符号和数学图形,用数学符号、图形来表达和思考问题。当学生能够顺利地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一个新知识,就接近于掌握了。
二、重视计算能力和软件运用能力的培养。
在注重推理的过程中,重视计算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教学的需要,与过去非常强调逻辑、证明相比,现在的数学分析教学过程中应强调软件使用能力和计算能力。利用软件进行教学,可是教学过程体现出解决问题的过程。比如,定积分概念中“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的过程,如果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教学,就显得生动、明了。计算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更是目前数学专业学生需解决的短板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逐步课堂渗透和专题讲座的办法,使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一方面,在课堂知识点学习过程中,演示软件的用法,同时在练习册中设计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另一方面,每学期举办2-3次专题讲座,集中介绍Matlab软件在数学分析各个知识模块中的应用。进一步,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软件知识,我们修改了数学分析的过程化考核大纲,其中软件学习占了成绩的5%,通过设计机考试题,组织学生上机考试获得成绩。通过这几方面的努力,学生的计算和软件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突出知识应用性
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应用性的体现,回归数学为解决问题的本源。为此,除了知识引用尽量使用实力引入外,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入了大量的实际应用的教学举例。如:讲解级数得的概念,我们讨论了药物在身体内的浓度变化和残留量;海岸线的测量等实际问题的模型;在讲解导数定义、中值定理的时候,我们加入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测量、测不准原理的讨论、边际函数(成本、收入)的应用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突出应用案例的教学,一方面,我们正在将实例编纂整理,形成讲义和书稿。另一方便,为了使师生重视应用,我们规定,每一次考试必须设计相应的应用题,且占比逐渐提高。通过几个学期的实施,同学老师对这个形式都逐步理解和认同,由一开始的应用题得分很低,到现在大部分学生不再害怕应用题,得分比逐步提高。同时,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饶有兴致的讨论应用问题。后续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研究应用案例,并将其作为教学需完成的项目纳入数学分析这门课程的考核体系。
四、领会数学思想与方法
数学分析的内容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目前,应用型潮流之下,似乎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地位下降了。“够用、会用”成为标准,似乎数学的思想方法可以不去追求了。然而,“没有思想的数学等于废了武功”,张莫宙老师指出:“微积分教学应该怎样做呢?揭示数学的思想当然是第一位。”数学分析的内容蕴涵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既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同时,微积分就是在应用过程中诞生与发展起来的,正是由于微积分的诞生,世界才进入了工业革命时代。脱离了思想方法而只谈应用,就脱离了根本,就不可能真正用的对,用得好。不知根源的应用是走不远,挖不深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仍然强调基本思想方法的重要意义,尽可能揭示各种现象背后的数学本质。比如,级数的本质是无穷和。无穷和是否存在?存在的条件是什么?追根溯源,它是有限和的发展,根本上都要依赖于极限的定义。有了这个思想,级数的概念、收敛发散的依据都比较容易理解了。学习基本的数学分析思想方法是形成和发展数学分析能力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紧紧抓住极限一基本定义,基本思想,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五、感受数学之美
在数学分析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和学生一起感受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优美无暇。极限所反映的辩证思想,体现出数学的哲学之美。各种积分之间的转换体现了世界的和谐之美。级数基础上的分形图形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慨叹,自然之鬼斧神工,高深莫测。复数的出现,看似奇异,但确实给数学分析带来了另一重天地,复分析。使得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进一步加强。让人不由地相信,数学就是宇宙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挖掘这些体现数学之美的素材,经常和学生一起分享和感受,久而久之,学生的心理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综上所述,数学分析的教与学,都应该从上述几个方面不断地探索和改进。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希望能够借助教育改革的东风,让数学分析这门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方面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伟年, 本科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 2003, (1)::19-21.
[2]温瑞平,王文霞等. 关于数学分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尝试[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 2007, (06):19-22.
[3]陈顺清,数学分析教学改革谈[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9(2):73-76.
[4]陈翠芳. 谈数学分析中哲学思想的渗透[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01, 13(8):98-99.
[5] 唐玉萍. 数学分析中关于审美能力的培养[J]. 怀化学院学报, 2008,27(2):155-156.
[6] 邵为爽, 李晓红, 韩旸,等. 基于微课的高师数学专业常微分方程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 高师理科学刊, 2016, 36(4):50-52.
[7] 敏志奇. 数学分析入门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甘肃高师学报, 2003, 8(5):82-83.
[8]Walter Rudin.数学分析原理(中文版·原书第3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9]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上、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资助项目: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10110T1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