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具有非常多养殖户的农业大国,尤其是鸡、鸭、猪,每年养殖量巨大。但在养殖中,鸡鸭猪时常犯病,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一些传染性病毒,它使鸡鸭猪成批患病甚至病死,进而给广大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该文就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进行探討。
关键词:鸡鸭猪;巴氏杆菌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1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27
0 引言
巴氏杆菌病是鸡鸭猪等禽类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病,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急性败血症,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是我国动物防疫法中的第二类动物疾病。目前,巴氏杆菌病对我国的家禽养殖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损失巨大。因此,研究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与价值。该文根据相关研究与实验,对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的主要症状进行阐述,且有针对性的提出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时相应的防治性措施。
1主要症状
经研究发现,鸡鸭猪感染巴氏杆菌病并不受季节的影响,几乎在全年都有可能感染.尤其是天气突变、十分寒冷或是极其炎热等极端天气,其发病率非常高[1]。
对于鸭类,感染巴氏杆菌病时发病状况发展极其迅速,发病后会快速爆发并迅速传播。另外,感染巴氏杆菌病的病鸭会使鸭群出现霍乱、鸭大肠杆菌病等病症,一旦出现这些病症,就会使鸭群的死亡率提高,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单一病症的鸭群。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鸭群基本上都是雏鸭,并且这些雏鸭嘴内、鼻腔内都流m黏状分泌物,眼睛周遭的容貌也会扭曲,并伴随咳嗽、食欲不振以及昏睡缩颈等不正常病症出现。甚至部分病鸭有瘫脚症状,间断性的痉挛或摇头点头,且食量也会明显减少,这就是病鸭会迅速消瘦的原因。
对于鸡类,鸡患病的症状与鸭相似,但其本身感染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低,若是与鸭猪共同养殖,其群体的患病几率增加。因此,养殖户应尽量避免鸡与鸭共同饲养,避免因鸭群感染巴氏杆菌,而使鸡群也被传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猪类,大部分猪在发病前就已感染巴氏杆菌病,大量的巴氏杆菌寄生在猪体内消化道、呼吸道内,若因为某些外界因素而使猪体内抵抗力降低时,巴氏杆菌趁机进入猪体内,进而引发巴氏杆菌感染的内源症状[2]。在感染巴氏杆菌病前期,病猪通常躁动不安,体温异常升高,精神状态萎靡不振,且食欲也不好,甚至有些病猪有泡沫出现在口、鼻的现象。在发病后期,病猪则出现不再进食,同时伴随行走摇摆与卧地不起的症状,甚至有的病猪还会有咳嗽、发烧、耳根与四肢以及腹部等部位皮肤出现红褐色斑点。感染巴氏杆菌的病猪通常是因为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这种症状有1周潜伏期,但大多数的病猪在2~3d死亡。
2防治措施
2.1 加大对家禽饲料的管理力度
要从根本上减少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家禽的管理力度。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从饲料配方着手,科学合理的饲料量能有效减少感染巴氏杆菌的发生。其次在日粮方面,要以大豆、小麦等饲料为主,并合理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最后,额外添加富含亚麻花生油能有效减缓巴氏杆菌的症状。因此,在家禽饲养中,发现家禽有巴氏杆菌现象出现的症状或倾向时,可以适当在其饲料中添加一定量亚麻花生油,进而使相应症状得到缓解。另外,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相应营养物质。有资料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肌醇、胆碱维生素B12、维生素E等物质都能有效防治与预防巴氏杆菌,但要注意在实际饲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添加[3]。另外,还要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工作,并且要适当控制光照时间,确保温度适合家禽的生长。在饲养前,要事先对饲料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就要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有效减少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2.2做好环境卫生,保护饲养环境
巴氏杆菌病的发病、传染与饲料家禽所在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家禽饲养中,必须要做好相关饲养场地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巴氏杆菌防范工作,尤其是当家禽患病后,更要对其所处环境与使用工具做好相应的环境卫生工作,进而从源头上遏制巴氏杆菌病的扩散,减少相关饲养人员的经济损失。由于饲养场地的杂乱、潮湿以及通风不良等现象也极其容易提高鸡鸭猪发病的几率,所以相关饲养人员需要做好对鸡鸭猪的清洁T作,并且定期清理家禽的粪便,同时还要时刻保证饲养场地良好的通风,以及保障好场地卫生的十净清洁,进而在保证鸡鸭猪能得以正常生长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这样不仅能使老百姓对于鸡鸭猪的食用更加放心,而且还能让饲养鸡鸭猪的工作人员获得更高的收益,也间接促进了我国农业养殖的发展。
2.3做好发病后的善后处理
当鸡鸭猪因感染巴氏杆菌而病死后,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工作,因为这类家禽病死后传染性几率较高。因此,每当饲养场中出现因感染巴氏杆菌而致死的家禽时,就需要根据国家对于动物防疫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传染源进行相应的处理。通常大部分病死的家禽需要运用深埋的方式进行善后处理,以减少病死家禽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对于因感染巴氏杆菌而病死的家禽,需要将其生活环境、舍圈及其使用过的各种工具等事物进行全面防疫性的消毒处理,使用具体对应的药物便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当选择相应药物作为消毒药剂时,要仔细阅读该药物的毒性以及副作用,才能进行消毒。在实际的消毒中,一旦家禽有感染巴氏杆菌的征兆以及迹象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处理,如采用5%氟苯尼考注射液,根据具体情况取适当的剂量,对患病家禽进行肌肉注射,1次/d,连续注射几天,而后观察患病家禽的状态,再决定后续的治疗方式,直至患病家禽痊愈。
3结束语
巴氏杆菌疾病不仅本身会对鸡鸭猪等家禽造成极为严重的病毒感染,且病原体本身还有致命性的微生物特性,使其在其他禽类间发生相应的交叉感染,进而使成群的家禽全部感染巴氏杆菌,这无疑给禽类养殖户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在实际饲养鸡鸭猪时,相关饲养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巴氏杆菌疾病在家禽中的发生,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巴氏杆菌的出现率,进而不断提高饲养家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科,陈细浩.猪伪狂犬野毒与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4):96-97
[2]李富祥,李华春.一株尿素酶影响隐性产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生物学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7,39(3):240-243.
[3]徐志新.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7,38 (9):94-95.
关键词:鸡鸭猪;巴氏杆菌病;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5.1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09.027
0 引言
巴氏杆菌病是鸡鸭猪等禽类感染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病,是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急性败血症,且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是我国动物防疫法中的第二类动物疾病。目前,巴氏杆菌病对我国的家禽养殖业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影响,尤其是经济方面损失巨大。因此,研究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防治措施,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与价值。该文根据相关研究与实验,对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的主要症状进行阐述,且有针对性的提出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时相应的防治性措施。
1主要症状
经研究发现,鸡鸭猪感染巴氏杆菌病并不受季节的影响,几乎在全年都有可能感染.尤其是天气突变、十分寒冷或是极其炎热等极端天气,其发病率非常高[1]。
对于鸭类,感染巴氏杆菌病时发病状况发展极其迅速,发病后会快速爆发并迅速传播。另外,感染巴氏杆菌病的病鸭会使鸭群出现霍乱、鸭大肠杆菌病等病症,一旦出现这些病症,就会使鸭群的死亡率提高,且死亡率明显高于单一病症的鸭群。感染巴氏杆菌病的鸭群基本上都是雏鸭,并且这些雏鸭嘴内、鼻腔内都流m黏状分泌物,眼睛周遭的容貌也会扭曲,并伴随咳嗽、食欲不振以及昏睡缩颈等不正常病症出现。甚至部分病鸭有瘫脚症状,间断性的痉挛或摇头点头,且食量也会明显减少,这就是病鸭会迅速消瘦的原因。
对于鸡类,鸡患病的症状与鸭相似,但其本身感染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低,若是与鸭猪共同养殖,其群体的患病几率增加。因此,养殖户应尽量避免鸡与鸭共同饲养,避免因鸭群感染巴氏杆菌,而使鸡群也被传染,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对于猪类,大部分猪在发病前就已感染巴氏杆菌病,大量的巴氏杆菌寄生在猪体内消化道、呼吸道内,若因为某些外界因素而使猪体内抵抗力降低时,巴氏杆菌趁机进入猪体内,进而引发巴氏杆菌感染的内源症状[2]。在感染巴氏杆菌病前期,病猪通常躁动不安,体温异常升高,精神状态萎靡不振,且食欲也不好,甚至有些病猪有泡沫出现在口、鼻的现象。在发病后期,病猪则出现不再进食,同时伴随行走摇摆与卧地不起的症状,甚至有的病猪还会有咳嗽、发烧、耳根与四肢以及腹部等部位皮肤出现红褐色斑点。感染巴氏杆菌的病猪通常是因为呼吸困难而窒息死亡,这种症状有1周潜伏期,但大多数的病猪在2~3d死亡。
2防治措施
2.1 加大对家禽饲料的管理力度
要从根本上减少鸡鸭猪同时感染巴氏杆菌的发生,需要加强对家禽的管理力度。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首先要从饲料配方着手,科学合理的饲料量能有效减少感染巴氏杆菌的发生。其次在日粮方面,要以大豆、小麦等饲料为主,并合理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最后,额外添加富含亚麻花生油能有效减缓巴氏杆菌的症状。因此,在家禽饲养中,发现家禽有巴氏杆菌现象出现的症状或倾向时,可以适当在其饲料中添加一定量亚麻花生油,进而使相应症状得到缓解。另外,可以在饲料中适当添加相应营养物质。有资料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肌醇、胆碱维生素B12、维生素E等物质都能有效防治与预防巴氏杆菌,但要注意在实际饲养中,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添加[3]。另外,还要加强对饲料的管理工作,并且要适当控制光照时间,确保温度适合家禽的生长。在饲养前,要事先对饲料进行观察,一旦出现发霉变质的现象,就要及时处理,尽可能减少其他因素的影响,进而有效减少巴氏杆菌病的发生。
2.2做好环境卫生,保护饲养环境
巴氏杆菌病的发病、传染与饲料家禽所在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在实际家禽饲养中,必须要做好相关饲养场地以及周边环境的保护工作,并且做好相应的巴氏杆菌防范工作,尤其是当家禽患病后,更要对其所处环境与使用工具做好相应的环境卫生工作,进而从源头上遏制巴氏杆菌病的扩散,减少相关饲养人员的经济损失。由于饲养场地的杂乱、潮湿以及通风不良等现象也极其容易提高鸡鸭猪发病的几率,所以相关饲养人员需要做好对鸡鸭猪的清洁T作,并且定期清理家禽的粪便,同时还要时刻保证饲养场地良好的通风,以及保障好场地卫生的十净清洁,进而在保证鸡鸭猪能得以正常生长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巴氏杆菌病的发生率。这样不仅能使老百姓对于鸡鸭猪的食用更加放心,而且还能让饲养鸡鸭猪的工作人员获得更高的收益,也间接促进了我国农业养殖的发展。
2.3做好发病后的善后处理
当鸡鸭猪因感染巴氏杆菌而病死后,需要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工作,因为这类家禽病死后传染性几率较高。因此,每当饲养场中出现因感染巴氏杆菌而致死的家禽时,就需要根据国家对于动物防疫的相关法律法规,对传染源进行相应的处理。通常大部分病死的家禽需要运用深埋的方式进行善后处理,以减少病死家禽污染源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对于因感染巴氏杆菌而病死的家禽,需要将其生活环境、舍圈及其使用过的各种工具等事物进行全面防疫性的消毒处理,使用具体对应的药物便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当选择相应药物作为消毒药剂时,要仔细阅读该药物的毒性以及副作用,才能进行消毒。在实际的消毒中,一旦家禽有感染巴氏杆菌的征兆以及迹象时,就需要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处理,如采用5%氟苯尼考注射液,根据具体情况取适当的剂量,对患病家禽进行肌肉注射,1次/d,连续注射几天,而后观察患病家禽的状态,再决定后续的治疗方式,直至患病家禽痊愈。
3结束语
巴氏杆菌疾病不仅本身会对鸡鸭猪等家禽造成极为严重的病毒感染,且病原体本身还有致命性的微生物特性,使其在其他禽类间发生相应的交叉感染,进而使成群的家禽全部感染巴氏杆菌,这无疑给禽类养殖户造成了巨大损失。因此,在实际饲养鸡鸭猪时,相关饲养人员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最大程度的减少巴氏杆菌疾病在家禽中的发生,并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从根本上减少巴氏杆菌的出现率,进而不断提高饲养家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刘科,陈细浩.猪伪狂犬野毒与丹毒、多杀性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断与综合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 (4):96-97
[2]李富祥,李华春.一株尿素酶影响隐性产气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生物学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17,39(3):240-243.
[3]徐志新.猪巴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山东畜牧兽医,2017,38 (9):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