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近日落幕的2011年上海天衡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弘一法师的“华严集联三百”以6095万元成交,刷新了其本人作品拍卖的最高记录。而从2011年的拍卖市场上来看,弘一法师的墨宝成交价一路走高,特别是带有其鲜明风格的作品,更是屡创佳绩。
诸艺俱废 惟书法不辍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近代著名高僧,擅长书法。其书风风格凝练、简淡,极具个性,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年他出家的时候,原本打算从此“诸艺俱废”,在俗所有笔砚碑帖、书籍书画、乐器都送给了朋友弟子。不过,他应范古农之请,另购笔墨纸砚,开始给人书写经偈。于是,“诸艺俱废”转为“诸艺俱废,惟书法不辍”。
弘一法师的书风总的特点可概括为“达于雄劲,转为平淡,形愈简而意愈繁,超忧喜,无得失,忘名利,无法而万法生,落笔不设计,无矫饰,真我立于字外,含蓄自然中见性情,是谓无态。”
弘一的书法,由魏碑脱化而来,早期形较方扁,转折提顿鲜明,很有视觉冲击力。大约在1930年以后,书风渐变,逐渐形成了形体修长,骨肉瘦硬,气韵清拔的个人风格,了无俗世烟火气息。其书法,表面上看似平常,不激不厉,形式也不复杂,但是却具有丰富的内涵。书法是最为直接的心灵艺术,书法之线条即书者心迹之流露。弘一法师书法的丰富内涵,源起自丰富的内心世界。欣赏大师书法,要有阅历和创造思维,以及辛勤的艺术准备。
在大量的书信中,弘一法师偶然也谈到过书法,早岁说过“七分章法,三分书法。”后来又有此变动,“十四、五时常学篆书,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弱冠以后兹事遂废。今老矣,随意信手挥写,不复有相可得,宁复计其工拙耶?”又谓“朽人于写字时,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摒除,决不用心揣摩,故朽人所写之字,作一图案观之则可矣。”
佛教讲究明心见性,直接写出自己本身的面目。弘一修了一门修行最苦的教派律宗,重新整理了这个教派的经典。作为禅人的书法,他的作品与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僧人比也毫不逊色。如八大的字受帖学的影响,圆劲而有力,看不出骨头。弘一的书法则是净气如不食人间烟火,秀气而耐看,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字一直备受追捧,很早以前就有人伪造他的书法作品。那些仿作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看字,往往没有那种精气神,那种秀气;二是看墨,弘一对墨很讲究,专门找了几块乾隆墨,字迹很黑,独一无二。
书法精品 拍场走俏
弘一法师的书法,从刘质平、夏尊旧藏到散佚于各居士之作品,从极早年的临《张猛龙碑》到绝笔“悲欣交集”,从集华严经句的对联到洋洋大观的《普贤行愿品赞》,历来是收藏界关注的焦点。而此次拍出天价的“华严集联三百”,为一套三本精裱册页,前有弘一自序,马一浮题识,卷末为刘质平庚午年(1930年)二月十五日、经亨颐是年九月跋文。诸公妙迹,汇为大观,实属难得,而因由书缘,一目了然。
此件书法名迹,1931年便由上海开明书店石印出版,后经“文革”浩劫,收藏者冒险保管,1989年1月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以《弘一大师书华严经集联》石印626部,已然成为孤品。1997年5月7日至25日,中国佛教协会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联合举办“弘一大师遗墨展”,《华严集联三百》和《佛说阿弥陀经》被中外佛教界誉为全世界的佛教珍品。两岸三地的佛教界、书画界和教育界纷纷组团前往新加坡观赏弘一大师的墨宝,盛况空前,这也是《华严集联三百》最后一次与公众见面。
1912年,弘一来到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执教而与夏尊结为挚友,两人意气相投、情同手足。在弘一出家之前,夏尊曾将日本杂志上一篇《断食的修养方法》介绍给他看,后弘一便在虎跑寺实行了断食,终于在1918年正月十五日皈依了佛教。连弘一自己都说:“我的出家,大半由于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后弘一于1942年临终前所写的遗嘱,一份写给弟子刘质平,一份即是给夏尊的。
在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中,一件弘一法师的楷书“安本分学吃亏”手卷拍出了1380万元的高价,其题跋中,夏尊讲出了书者其实正是弘一。此卷弘一引首“安本分学吃亏”六字“斜划紧接,平划宽结”,浩然正气一览无余。内文小楷同取北魏“张猛龙碑”笔意,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浑厚,用墨滋润,结构精绝,奇正相生,一派北魏风骨。题跋中既有国学大师马一浮、熊十力,又有弘一大师的挚友夏尊以及两位弟子丰子恺、刘质平等多人,如此多的文化名人墨迹汇于一卷,可谓集众美于一身,弥足珍贵。
提到弘一法师作品的拍卖,就不能不提到刘质平。作为弘一的学生,丰子恺与刘质平都是弘一未出家前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的得意门生。刘质平擅长音乐,弘一不仅自己每周课外单独指导他两次,还特意介绍他到当时在杭州的美籍鲍乃德夫人处学钢琴,并鼓励他去日本留学。刘质平自己说:“先师与余,名为师生,情深父子。”弘一大师生前将大量的书画作品赠予刘质平,并为他画了许多画。后在抗战逃难中,刘质平以性命保护这批作品而被传为佳话。
有资料显示,抗日战争胜利后,刘质平在上海举办弘一法师遗墨展时,时任国民党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出价500两黄金购买,后来孔祥熙又看上了弘一法师的精品《佛说阿弥陀经》16屏条,出价数百两黄金,但均被刘质平谢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弘一的作品每幅在五六十元。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艺术品拍卖兴起后,弘一法师的作品时常在拍卖会上露面,其价格大幅攀升。1993年,在朵云轩首届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的《楷书偈语》估价1.5万至2万元,经过激烈竞拍,最后以6.6万元成交;翌年拍卖其《楷书》对联,以7.04万元成交。此后,弘一法师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上居高不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朵云轩春季拍卖会上,朵云轩重点推出了刘质平居士旧藏的一批19件弘一法师书法精品,这批作品是弘一法师1904年到晚期1939年创作的,为世人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弘一法师书法创作的演变轨迹。最终全部拍出,总成交额高达380余万元,超过估价5倍之多。其中,1930年创作的《楷书普贤行愿品赞》51开册以143万元成交,不仅创下当时弘一法师作品的最高价,而且成为当时近现代名家书法的市场最高价。 绘画信札 拥趸众多
除了书法之外,弘一法师的绘画也是目前拍卖市场上关注的焦点。在2011年北京匡时的拍卖会上,弘一法师的《如来造像》镜心,估价950万至1100万元,成交价为1380万元。此幅为弘一法师作如来造像,淡墨写就,线条笔笔畅无阻滞。上题华严经偈,六朝笔意,端庄高古。于国画,大师所作绝少,1980年,此幅选入“弘一大师诞辰百周年书法金石音乐展”,为当时仅见的一幅国画作品。在2010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其成交价为924万元。
这幅绘画为杭州王式园“风雨楼”旧藏,左下角“徙蘅仙馆珍秘”即为其藏印。王氏为近代著名居士,大收藏家,收藏弘一书法最多。王式园1954年去世,后此幅辗转为沪上叶麟鎏(1929年至2009年)所得,叶氏为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
除了绘画之外,弘一法师的信札也是市场上的“宠儿”。 弘一法师平日常搜集佛学典籍以助研究,曾向日本采请古本多次,有一本《买书帖》即是当时买书的清单。著名文学家王伯祥收到弘一法师的《买书帖》后,喜不自胜,他嘱人另抄了一份寄往日本,而将弘一法师这一件装裱成了手卷。手卷制成后,王伯祥先是请叶圣陶在卷上题了“弘一上人买书帖”七字,后又请夏尊作了题记。此信于1942年冬曾制版刊于上海《觉有情》杂志《弘一大师纪念号》。该刊编者按语云:“大师平日,常搜佛学典籍,以助研究,于律部尤然。曾向日本采请古本多次。此为其第二次请经之书启及书目。”
在2011年北京诚轩的秋拍中,弘一致马东涵信札,估价80万至120万元,成交价达172.5万元。这件来自海盛堂主处征集到的信札,数次参加弘一重要书法展览,见刊于有关弘一法师诸多出版物。信中弘一法师向马东涵求其代为刻印,与其探讨篆刻及书法艺术问题,并首次道出了其书法篆刻的艺术追求。洋洋数百字,皆以蝇头小字写就,点画精妙,文辞谨然,并画有说明图示和标识,精彩绝伦,令人爱不释手。此信札所述之内容,为后世研究弘一法师者反复引用,因此该拍品亦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献史料价值。
朵云轩在2004年秋拍上,有一件写满蝇头文字的《四分含注戒本随讲别录》(下简称“《别录》”)。其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弘一法师1937年应青岛湛山寺邀请,为讲授《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而抄录1933年于“温陵万胜院”所编撰的《别录》正本;后一部分为《樊纲经菩萨戒本浅释》。《别录》誊于1937年,较书风渐进之20世纪30年代初,刚健尽去,若耄耋长者,随心所欲不逾矩。而弘一晚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积弱多病,书法便有力所不逮处,相较而言,《别录》中的书法,显得神完气足。同时,《别录》是为讲律而转录,不同于书法创作,因此,于一丝不苟之中,更有一股自然之气流露于字里行间,在当时的成交价就达到了187万元。
诸艺俱废 惟书法不辍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是近代著名高僧,擅长书法。其书风风格凝练、简淡,极具个性,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年他出家的时候,原本打算从此“诸艺俱废”,在俗所有笔砚碑帖、书籍书画、乐器都送给了朋友弟子。不过,他应范古农之请,另购笔墨纸砚,开始给人书写经偈。于是,“诸艺俱废”转为“诸艺俱废,惟书法不辍”。
弘一法师的书风总的特点可概括为“达于雄劲,转为平淡,形愈简而意愈繁,超忧喜,无得失,忘名利,无法而万法生,落笔不设计,无矫饰,真我立于字外,含蓄自然中见性情,是谓无态。”
弘一的书法,由魏碑脱化而来,早期形较方扁,转折提顿鲜明,很有视觉冲击力。大约在1930年以后,书风渐变,逐渐形成了形体修长,骨肉瘦硬,气韵清拔的个人风格,了无俗世烟火气息。其书法,表面上看似平常,不激不厉,形式也不复杂,但是却具有丰富的内涵。书法是最为直接的心灵艺术,书法之线条即书者心迹之流露。弘一法师书法的丰富内涵,源起自丰富的内心世界。欣赏大师书法,要有阅历和创造思维,以及辛勤的艺术准备。
在大量的书信中,弘一法师偶然也谈到过书法,早岁说过“七分章法,三分书法。”后来又有此变动,“十四、五时常学篆书,皆依西洋画图案之原则,弱冠以后兹事遂废。今老矣,随意信手挥写,不复有相可得,宁复计其工拙耶?”又谓“朽人于写字时,竭力配置调和全纸面之形状,于常人所注意之字画、笔法、笔力、结构、神韵,乃至某碑某帖某派,皆一致摒除,决不用心揣摩,故朽人所写之字,作一图案观之则可矣。”
佛教讲究明心见性,直接写出自己本身的面目。弘一修了一门修行最苦的教派律宗,重新整理了这个教派的经典。作为禅人的书法,他的作品与历史上一些著名的僧人比也毫不逊色。如八大的字受帖学的影响,圆劲而有力,看不出骨头。弘一的书法则是净气如不食人间烟火,秀气而耐看,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字一直备受追捧,很早以前就有人伪造他的书法作品。那些仿作可以从两个角度看:一是看字,往往没有那种精气神,那种秀气;二是看墨,弘一对墨很讲究,专门找了几块乾隆墨,字迹很黑,独一无二。
书法精品 拍场走俏
弘一法师的书法,从刘质平、夏尊旧藏到散佚于各居士之作品,从极早年的临《张猛龙碑》到绝笔“悲欣交集”,从集华严经句的对联到洋洋大观的《普贤行愿品赞》,历来是收藏界关注的焦点。而此次拍出天价的“华严集联三百”,为一套三本精裱册页,前有弘一自序,马一浮题识,卷末为刘质平庚午年(1930年)二月十五日、经亨颐是年九月跋文。诸公妙迹,汇为大观,实属难得,而因由书缘,一目了然。
此件书法名迹,1931年便由上海开明书店石印出版,后经“文革”浩劫,收藏者冒险保管,1989年1月又由上海书画出版社以《弘一大师书华严经集联》石印626部,已然成为孤品。1997年5月7日至25日,中国佛教协会和新加坡佛教居士林联合举办“弘一大师遗墨展”,《华严集联三百》和《佛说阿弥陀经》被中外佛教界誉为全世界的佛教珍品。两岸三地的佛教界、书画界和教育界纷纷组团前往新加坡观赏弘一大师的墨宝,盛况空前,这也是《华严集联三百》最后一次与公众见面。
1912年,弘一来到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执教而与夏尊结为挚友,两人意气相投、情同手足。在弘一出家之前,夏尊曾将日本杂志上一篇《断食的修养方法》介绍给他看,后弘一便在虎跑寺实行了断食,终于在1918年正月十五日皈依了佛教。连弘一自己都说:“我的出家,大半由于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后弘一于1942年临终前所写的遗嘱,一份写给弟子刘质平,一份即是给夏尊的。
在北京匡时2011年秋拍中,一件弘一法师的楷书“安本分学吃亏”手卷拍出了1380万元的高价,其题跋中,夏尊讲出了书者其实正是弘一。此卷弘一引首“安本分学吃亏”六字“斜划紧接,平划宽结”,浩然正气一览无余。内文小楷同取北魏“张猛龙碑”笔意,以方笔为主,兼施圆笔,结字中宫紧收,四面开张呈放射状。线条浑厚,用墨滋润,结构精绝,奇正相生,一派北魏风骨。题跋中既有国学大师马一浮、熊十力,又有弘一大师的挚友夏尊以及两位弟子丰子恺、刘质平等多人,如此多的文化名人墨迹汇于一卷,可谓集众美于一身,弥足珍贵。
提到弘一法师作品的拍卖,就不能不提到刘质平。作为弘一的学生,丰子恺与刘质平都是弘一未出家前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书时的得意门生。刘质平擅长音乐,弘一不仅自己每周课外单独指导他两次,还特意介绍他到当时在杭州的美籍鲍乃德夫人处学钢琴,并鼓励他去日本留学。刘质平自己说:“先师与余,名为师生,情深父子。”弘一大师生前将大量的书画作品赠予刘质平,并为他画了许多画。后在抗战逃难中,刘质平以性命保护这批作品而被传为佳话。
有资料显示,抗日战争胜利后,刘质平在上海举办弘一法师遗墨展时,时任国民党财政部长的孔祥熙曾出价500两黄金购买,后来孔祥熙又看上了弘一法师的精品《佛说阿弥陀经》16屏条,出价数百两黄金,但均被刘质平谢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弘一的作品每幅在五六十元。
上世纪90年代,我国艺术品拍卖兴起后,弘一法师的作品时常在拍卖会上露面,其价格大幅攀升。1993年,在朵云轩首届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的《楷书偈语》估价1.5万至2万元,经过激烈竞拍,最后以6.6万元成交;翌年拍卖其《楷书》对联,以7.04万元成交。此后,弘一法师的作品价格在市场上居高不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朵云轩春季拍卖会上,朵云轩重点推出了刘质平居士旧藏的一批19件弘一法师书法精品,这批作品是弘一法师1904年到晚期1939年创作的,为世人比较完整地展示了弘一法师书法创作的演变轨迹。最终全部拍出,总成交额高达380余万元,超过估价5倍之多。其中,1930年创作的《楷书普贤行愿品赞》51开册以143万元成交,不仅创下当时弘一法师作品的最高价,而且成为当时近现代名家书法的市场最高价。 绘画信札 拥趸众多
除了书法之外,弘一法师的绘画也是目前拍卖市场上关注的焦点。在2011年北京匡时的拍卖会上,弘一法师的《如来造像》镜心,估价950万至1100万元,成交价为1380万元。此幅为弘一法师作如来造像,淡墨写就,线条笔笔畅无阻滞。上题华严经偈,六朝笔意,端庄高古。于国画,大师所作绝少,1980年,此幅选入“弘一大师诞辰百周年书法金石音乐展”,为当时仅见的一幅国画作品。在2010年中国嘉德的秋拍中,其成交价为924万元。
这幅绘画为杭州王式园“风雨楼”旧藏,左下角“徙蘅仙馆珍秘”即为其藏印。王氏为近代著名居士,大收藏家,收藏弘一书法最多。王式园1954年去世,后此幅辗转为沪上叶麟鎏(1929年至2009年)所得,叶氏为著名英美文学翻译家。
除了绘画之外,弘一法师的信札也是市场上的“宠儿”。 弘一法师平日常搜集佛学典籍以助研究,曾向日本采请古本多次,有一本《买书帖》即是当时买书的清单。著名文学家王伯祥收到弘一法师的《买书帖》后,喜不自胜,他嘱人另抄了一份寄往日本,而将弘一法师这一件装裱成了手卷。手卷制成后,王伯祥先是请叶圣陶在卷上题了“弘一上人买书帖”七字,后又请夏尊作了题记。此信于1942年冬曾制版刊于上海《觉有情》杂志《弘一大师纪念号》。该刊编者按语云:“大师平日,常搜佛学典籍,以助研究,于律部尤然。曾向日本采请古本多次。此为其第二次请经之书启及书目。”
在2011年北京诚轩的秋拍中,弘一致马东涵信札,估价80万至120万元,成交价达172.5万元。这件来自海盛堂主处征集到的信札,数次参加弘一重要书法展览,见刊于有关弘一法师诸多出版物。信中弘一法师向马东涵求其代为刻印,与其探讨篆刻及书法艺术问题,并首次道出了其书法篆刻的艺术追求。洋洋数百字,皆以蝇头小字写就,点画精妙,文辞谨然,并画有说明图示和标识,精彩绝伦,令人爱不释手。此信札所述之内容,为后世研究弘一法师者反复引用,因此该拍品亦具有不可估量的文献史料价值。
朵云轩在2004年秋拍上,有一件写满蝇头文字的《四分含注戒本随讲别录》(下简称“《别录》”)。其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弘一法师1937年应青岛湛山寺邀请,为讲授《四分律比丘含注戒本》而抄录1933年于“温陵万胜院”所编撰的《别录》正本;后一部分为《樊纲经菩萨戒本浅释》。《别录》誊于1937年,较书风渐进之20世纪30年代初,刚健尽去,若耄耋长者,随心所欲不逾矩。而弘一晚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身体积弱多病,书法便有力所不逮处,相较而言,《别录》中的书法,显得神完气足。同时,《别录》是为讲律而转录,不同于书法创作,因此,于一丝不苟之中,更有一股自然之气流露于字里行间,在当时的成交价就达到了18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