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经籍志》中书籍的依附

来源 :四川图书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lp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以降,四分法一直居于古代图书分类的主导地位.《隋书·经籍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经、史、子、集之称谓来命名四部的目录学著作.四分法始创时期,该书类目设置不尽完善造成大量书籍依附现象,并对书籍的隶类及书目背后的学术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近年来西方对现代性问题的重新审视,日本学界也开始对本国的现代主义文学与现代性的关系展开了全新的探讨.本文在对日本的现代主义文学再认识中出现的现代性与传统、无产阶级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关系等问题深度阐释基础上,以井东宪的侦探小说式的无产阶级文学试作《上海夜话》为例,阐明上海都市空间体验为越境的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重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空间语境,日本作家的上海书写丰富和拓展了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内涵和外延.
文章以南通市图书馆特色分馆建设为例,提出图书馆主题分馆可引进社会资源共建,以弥补图书馆资金和资源的不足.分馆建设应以注重特色、资金保障、共享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选择合适的共建模式、执行统一的建设标准、开展互联互通并提供长期的跟踪服务,真正实现主题分馆的价值.
文章概述国内外儿童分级阅读情况,将东莞图书馆编制的《心灵成长图画书导读》与台湾大学陈书梅教授的《儿童情绪疗愈绘本解题书目》对比,分析其书目体例和书目内容的新意和特色,以及其中包含的分级阅读与亲子阅读理念,提出对于公共图书馆发挥图画书推荐书目功能、专业少儿服务馆员培养、图画书推荐书目更新的一点思考.
文章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通过对法律文本及数据文献的规范分析,对乡村图书馆的法治化转型进行了研究.乡村图书馆的实践困境表明,其建设与发展存在法治化转型需求.为确保实现乡村图书馆的法治转型,应从立法规范及法律实施等多方面着手,加快乡村图书馆立法规范供给,有机整合法律规范,完善立法内容,细化法律规定,科学设计法律规则,破除法律实施障碍,进而为乡村图书馆持续、稳定地参与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在促进全民阅读的大背景下,文章围绕朱永新的“阅读三问”,即“阅读为什么重要”“中国人应该读什么”以及“今天我们应该怎么读书”,剖析了朱永新“新阅读观”的人文内涵;并就《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一书涉及的全民阅读理念基础和阅读话题,探讨了名著阅读的深度与国民素质的文化高度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以全民阅读的深化提升国民素质水准、以中外名著的深阅读建构文化自信、以共读—分享方式提升学习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观点.
文章针对新冠疫情实际发展特点改进危机管理双周期曲线,设计出较为完善的图书馆应急服务体系,对四川省内图书馆应急服务进行调查,验证其与应急服务体系的贴合度,再引入黄金分割理论对各图书馆进行应急服务水平分级,最后针对不同等级图书馆提出建议:第一等级图书馆需提高预警意识做好馆内风险应对;第二等级图书馆需创新服务内容,并完善应急服务机制;第三等级图书馆需树立应急意识,并建立完整应对程序.旨在将危机管理双周期曲线运用到图书馆应急服务中,为图书馆应急服务提供理论参考和工作建议.
借助区块链技术对数字图书馆数字版权进行全链条管理,不仅有助于增强馆方数字资源服务的公正性、经济性与合法性,还可持续提高数字版权主体收益.清华大学数字图书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版权管理实践,在管理理念、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创建基于分布式存储技术的版权确权机制,确保数字版权利益相关者权责利对等;应用基于一致性哈希算法的收益分配模式,促进数字版权资源优化配置;打造基于智能合约的数字版权众包式监管平台,有效规制数字版权侵权行为.该做法对提升数字图书馆数字版权区块链管理效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借鉴国内外图书馆地域文化推广实践经验,从图书馆作为“建筑景观”“资源建设者”“社交场所”“活动组织者”等多种角色出发,聚焦地域文化传承与弘扬,以“基础支撑—角色定位—核心服务—职能发挥”的逻辑思路,构建公共图书馆地域文化推广服务模式,并提出服务路径.
文章从行为过程导向、认知效果导向和行为体验导向三个角度解读美国《儿童与家庭阅读报告》(第7版)的内容,总结美国儿童与家庭阅读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国儿童与家庭阅读提供可借鉴之处.
首先从公共图书馆利用教育的相关研究谈起,介绍了国内外相关探索与实践,再以四川省图书馆“TTBOOK小书虫”活动为例,通过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对幼儿进行图书馆利用教育,目的是使幼儿有寻找及使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从小培养他们的图书馆意识,并带动老师和家长共同关注幼儿阅读习惯、阅读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