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对于来自台湾那片土地的散文总有一种仿佛源于血液的特殊喜爱。从林清玄平淡隽永却满含哲理的小文,到三毛或热烈洒脱或满含深情的散记,再到龙应台甘爽似水的母子情,那些保留了中国温文尔雅的散文传统的文字总能在无数个午后如一股温暖的泉涌直冲心头,将我深深打动。
初读《孩子,你慢慢来》是在一个满地暖阳的午后——我总认为满地暖阳的午后是最适合读书的——我独自一人来到安静的图书馆。馆内略带潮湿的阴凉与馆外灿烂的暖阳形成鲜明对比,立即就有一种让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心头倍感娴静。我徘徊于一列列书架之间,因为之前看过龙应台的《目送》以及《亲爱的安德烈》,所以当看到瘦瘦的书脊上印着“龙应台”三个字时便随手将它抽了出来。
在满地金黄落叶的道路上,一个胖嘟嘟的十分可爱的孩子正认真地盯着地面蹒跚学步。这温暖的封面立即就将我吸引住了。尽管我的理性告诉我仅从书本的装帧设计上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是不对的,但是因为“龙应台”这个名字以及那实在让人倍觉温暖的封面,让我不得不捧着它找一个僻静的位置开始静静品读起里面的一字一词,就如独自坐在满地黄叶的树林子里品味着一杯温热的香茗。
此书中的龙应台与我所读过的她的另外两本书一样,作者也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出现在文中,用她特有的细腻的文笔描绘一个个孩子成长中的故事。与其他描写母子之情的文章不同,《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二十篇小文没有一篇是刻意歌颂母爱的。文中的龙应台仅仅只是个观察者,她所记录的是她所看到的以及所感受到的。正因为没有刻意赞颂,母爱的内涵才越加从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不矫柔,不造作。从中所感受到的母爱就如一股深山流出的清泉,清甜爽口,给人以酣畅舒爽之感。而不像一些被刻意歌颂过的母爱那般,虽然也甜,但总有种甜过了头的腻。
也许当已为人父母的大人们品读这本书时,想到的会是曾经与孩子所共同走过的一幅幅温暖画面。就如本书中的一些精彩插图那样,让多年后的父母看到倍感温馨。
但我还只是个孩子,由于当初年龄幼小的我记忆中没有印刻下那些短暂而温暖的瞬间。阅读此书时,我所能做的,只是顺着“龙应台与孩子”这条缆绳,一下一下地爬到我的童年乃至幼年,去探寻我与母亲所发生的种种故事。
当安安(龙应台的大儿子)第一次开口说话将“bird(鸟)”说成“啵”时,龙应台从最初的迷惑不解到后来的兴奋异常让我看到一个多么可爱的母亲;当龙应台因为安安的一次放学回家太晚而被吓得丢了魂时,我看到了一个多么“胆小”的母亲;当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尽管恋恋不舍但也不得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时,一个伟大的妈妈跃然于我眼前……
就是在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故事时,我也不自觉地开始想像当初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妈妈是怎样的。我的妈妈也会那样可爱地因为我会说某个字了而高兴得跟个得胜而归的将军似的吗?当贪玩的我在外面久久未归时我的妈妈是不是也会心急如焚呢?当我终于长大,得离家求学时,母亲是否也是强忍着眼中的泪与心中的痛让我放心去飞?
当初的情景我当然不知或者忘却。但是,联想到平日在家时母亲的殷切关怀与絮絮叨语,我不得不说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母亲不视孩子如自己的命一般珍贵?哪个母亲不是在以同样的一股深谷清泉般的爱浇灌着自己的孩子?
作者将书名定为《孩子,你慢慢来》,也许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得慢一点儿,这样就能多享受一下付出母爱的惬意与美好;也许“孩子,你慢慢来”就是一句关切的话语,就如当我们在蹒跚学步时母亲担心孩子会摔倒而一再提醒说“慢点儿,走慢点儿”;也许书名的含义是前两种的综合。无论何种,这简单的一句话在饱含了母亲浓浓爱意的同时,也略带了一些无奈吧。毕竟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毕竟孩子的成长不是母亲能够左右的。“孩子,你慢慢来”只能母亲在心里默默喊着,而做孩子的却少有听到。
当某天我们终于忙完手中的种种,是否会转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母亲,看看那个曾经在内心一遍遍呼喊:“孩子,你慢慢来”的母亲?我们的内心是否也会无奈地呼唤:“妈妈,你慢慢来。等我长大,等我成人,等我好好孝顺你”呢?
妈妈,你等等。
初读《孩子,你慢慢来》是在一个满地暖阳的午后——我总认为满地暖阳的午后是最适合读书的——我独自一人来到安静的图书馆。馆内略带潮湿的阴凉与馆外灿烂的暖阳形成鲜明对比,立即就有一种让人神清气爽的感觉,心头倍感娴静。我徘徊于一列列书架之间,因为之前看过龙应台的《目送》以及《亲爱的安德烈》,所以当看到瘦瘦的书脊上印着“龙应台”三个字时便随手将它抽了出来。
在满地金黄落叶的道路上,一个胖嘟嘟的十分可爱的孩子正认真地盯着地面蹒跚学步。这温暖的封面立即就将我吸引住了。尽管我的理性告诉我仅从书本的装帧设计上判断一本书值不值得读是不对的,但是因为“龙应台”这个名字以及那实在让人倍觉温暖的封面,让我不得不捧着它找一个僻静的位置开始静静品读起里面的一字一词,就如独自坐在满地黄叶的树林子里品味着一杯温热的香茗。
此书中的龙应台与我所读过的她的另外两本书一样,作者也是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出现在文中,用她特有的细腻的文笔描绘一个个孩子成长中的故事。与其他描写母子之情的文章不同,《孩子,你慢慢来》中的二十篇小文没有一篇是刻意歌颂母爱的。文中的龙应台仅仅只是个观察者,她所记录的是她所看到的以及所感受到的。正因为没有刻意赞颂,母爱的内涵才越加从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不矫柔,不造作。从中所感受到的母爱就如一股深山流出的清泉,清甜爽口,给人以酣畅舒爽之感。而不像一些被刻意歌颂过的母爱那般,虽然也甜,但总有种甜过了头的腻。
也许当已为人父母的大人们品读这本书时,想到的会是曾经与孩子所共同走过的一幅幅温暖画面。就如本书中的一些精彩插图那样,让多年后的父母看到倍感温馨。
但我还只是个孩子,由于当初年龄幼小的我记忆中没有印刻下那些短暂而温暖的瞬间。阅读此书时,我所能做的,只是顺着“龙应台与孩子”这条缆绳,一下一下地爬到我的童年乃至幼年,去探寻我与母亲所发生的种种故事。
当安安(龙应台的大儿子)第一次开口说话将“bird(鸟)”说成“啵”时,龙应台从最初的迷惑不解到后来的兴奋异常让我看到一个多么可爱的母亲;当龙应台因为安安的一次放学回家太晚而被吓得丢了魂时,我看到了一个多么“胆小”的母亲;当孩子们都已经长大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尽管恋恋不舍但也不得不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飞时,一个伟大的妈妈跃然于我眼前……
就是在看着这样的一个个故事时,我也不自觉地开始想像当初我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妈妈是怎样的。我的妈妈也会那样可爱地因为我会说某个字了而高兴得跟个得胜而归的将军似的吗?当贪玩的我在外面久久未归时我的妈妈是不是也会心急如焚呢?当我终于长大,得离家求学时,母亲是否也是强忍着眼中的泪与心中的痛让我放心去飞?
当初的情景我当然不知或者忘却。但是,联想到平日在家时母亲的殷切关怀与絮絮叨语,我不得不说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哪个母亲不视孩子如自己的命一般珍贵?哪个母亲不是在以同样的一股深谷清泉般的爱浇灌着自己的孩子?
作者将书名定为《孩子,你慢慢来》,也许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得慢一点儿,这样就能多享受一下付出母爱的惬意与美好;也许“孩子,你慢慢来”就是一句关切的话语,就如当我们在蹒跚学步时母亲担心孩子会摔倒而一再提醒说“慢点儿,走慢点儿”;也许书名的含义是前两种的综合。无论何种,这简单的一句话在饱含了母亲浓浓爱意的同时,也略带了一些无奈吧。毕竟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毕竟孩子的成长不是母亲能够左右的。“孩子,你慢慢来”只能母亲在心里默默喊着,而做孩子的却少有听到。
当某天我们终于忙完手中的种种,是否会转过头来看看自己的母亲,看看那个曾经在内心一遍遍呼喊:“孩子,你慢慢来”的母亲?我们的内心是否也会无奈地呼唤:“妈妈,你慢慢来。等我长大,等我成人,等我好好孝顺你”呢?
妈妈,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