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曲径能探幽

来源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mingming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说
  记叙文写作,是初中生写作学习的重中之重。如何叙写好一件事,《聊斋志异》中的《狼》给我们很多启发。
  有人说,《聊斋志异》“描写委曲,叙次井然”,也有人说,《聊斋志异》“文思幽折”。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七年级上册的经典篇目《狼》就是“描写委曲,叙次井然”“文思幽折”的代表,对于我们学习叙事的艺术颇有启发。教材所选是《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NO.1《狼》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小说开篇“一屠晚归”四个字,就交代了三个要素——
  时间要素:“晚”;
  人物要素:“屠”;
  隐含的地点要素:归家的路上。
  有小说理论家说,故事所能够做的,就是叙述时间中的生活。其实,故事也是叙述空间中的生活。没有了时间与空间,故事是无从发生,也无处发生的。我们在记叙文的写作中,一定要交代清楚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故事在什么时间发生,在什么地方发生。具体完整的交代,让后面故事的发生,合情合理,符合逻辑。
  NO.2《狼》叙述了一个符合逻辑的故事
  只有符合逻辑的故事,才会让读者感觉到这个故事是“真实”的。著名小说家毕飞宇曾经分析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他认为施耐庵的叙事非常讲究逻辑,情节发生的因果关系严密,环环相扣,让人拍案叫绝。如果说故事是对一系列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事件的叙述,那么情节就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叙述,更是对事件因果关系的揭示。
  因果关系①
  《狼》开篇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晚”,正因为“晚”,屠夫才要“归”,因为生活中的人们,尤其是农耕时代的人们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也正因为“晚”,经过了一天的营销,才可能“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而“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又让下文“投以骨”“复投之”成为可能。当然,也可能担中还有剩下的肉,第一则故事《狼》中就有“担上肉”,到了第二则中就不能再有“担上肉”了,否则,故事就没有了新鲜感。
  因果关系②
  小说中的“狼”是“黠”——狡猾的,并且作者在结尾以嘲弄的口吻讥讽了狼。狼的“黠”在现实中是真实的,在小说中也是符合逻辑的。面对屠夫的诱惑——“骨”,两只狼不是内讧,不是为这两根骨头相互厮杀,而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即使屠夫“复投之”,两只狼也是不为所动,而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当屠夫奔倚场中的“积薪”之下,两只狼更是分工合作,一只狼假寐诱敌,另一只狼转到积薪后面,钻洞攻击屠夫。
  有人曾戏称,“国王死了,后来王后也死了”,这是事件;“国王死了,后来王后因为伤心过度,不思饮食,也死了”,这是情节。因为前者只叙述了一件客观事实,后者,关注了事件中的“因果关系”,这个因果关系,也就是叙事的“逻辑”。
  NO.3《狼》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故事情节的跌宕,是叙事比较高级的要求。它一方面指情节的一波三折,另一方面指人物内心情感的跌宕起伏。
  《狼》的情节是一波三折的。故事从平静开始叙述。天色将“晚”,大自然应该是一片寂靜的,卖完了肉的屠夫肩上的担子是轻松的,归家的脚步也应该是轻快的;如果没有意外,屠夫归家的脚步一直是轻快的,他此时的愿望就是早点到家,吃饭休息,享受生活。
  然而事与愿违,两只狼的出现打破了“晚”的宁静,也打破了屠夫心中的平静。屠夫归家的愿望被“两只狼”这个“障碍”阻断了。
  为了实现“归”家的愿望,屠夫一定想了若干种办法——孤身战两狼,如武松打虎一般,或者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快跑远离两狼等等,但最后都否定了。他又找到了“投以骨”这个办法,幻想狼得到骨头以后会放过他,让他完成“归”家的愿望。但是这个愿望也因为骨头用完而破灭了。此时“骨已尽矣”又成为了“归”家的障碍。
  就在似乎山穷水尽之时,屠夫又找到了办法。他看到“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于是又产生了希望,赶忙“奔倚其下”“弛担持刀”,趁着“一狼径去”,另一只狼“目似瞑”,砍死了面前的那一只狼。
  创意写作研究者认为,一个好的故事,就是产生了愿望,而愿望的实现却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障碍。但是障碍并不能阻挡愿望的实现,在障碍面前,要找到克服障碍的办法。一个障碍克服了,新的障碍又产生了,如此循环往复,克服了若干个障碍,最终实现愿望。这就是故事的一波三折。前人说《聊斋志异》“描写委曲”“文思幽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狼》中人物内心情感是跌宕起伏的。这种跌宕起伏,有时候隐藏在叙事中,有时候直接由作者说出来。
  初踏上归家的路,屠夫内心应该是喜悦的,他的脚步应该是轻快的。
  然而好景不长,有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知道,狼是狡猾的,一定在寻找或者等待机会。此时屠夫的内心十分“惧”怕。
  当骨头扔完了,狼依旧紧跟,更有可能前后夹击的时候,屠夫感到无计可施,甚至是绝望、“大窘”。
  当他环顾四周,看到一块空地,空地上堆着草堆的时候,希望从心里升起,一个“奔”字既写出了屠夫奔跑速度之快,也暗写屠夫捞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时的急切。
  杀死了两只狼,屠夫的内心一定是死里逃生后的高兴,一个“乃悟”很好地刻画了屠夫的形象——在困难面前,既有惧怕,又有几分勇敢,更有几分智慧。
  一波三折的情节,跌宕起伏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美好的体验,读的时候先是充满期待,后是欲罢不能,读完以后则是回味无穷。我们在写作中,就是要学会用曲折生动的故事来引读者“入胜”。
  NO.4《狼》有层次有重点地叙述了故事
  叙述故事要逐层展开。《狼》就是按照时间顺序逐层展开了一个人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
  小说以时间为明线,以屠夫的内心情感变化为暗线,层次分明地叙述了人与狼生死决战的全过程。
  在平时的写作中,写作的顺序,不一定等同于故事发生的顺序。蒲松龄是把故事发生的顺序当作写作顺序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后面的事情,比如屠夫杀死了两只狼,或者屠夫四下张望、寻找逃生的机会,或者投骨给狼等情节放在前面。这就是常说的倒叙或者插叙的记叙顺序。倒叙或者插叙有助于设置悬念,进一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但也容易带来层次不清的问题,这就要求写作时注意不同时间情节的衔接,埋好伏笔,做好过渡和照应。
  唐代常建曾有诗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话不仅可以描写破山寺后禅院,对于我们记叙文的写作也是很好的启迪。
其他文献
诗集的第一页只有一句话:有了爱便有了一切。  诗中,冰心奶奶常常提起:美丽的春夏秋冬、纯洁的雪花、快乐的孩子……由此我们不难读出冰心奶奶的心灵美。冰心奶奶在《繁星·春水》中把我们比喻成凡间的精灵,让我觉得世界真美好!尤其当我读到“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时,我觉得冰心奶奶也有一颗童心,所以才懂我们,才能在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修饰词时,用如此生动形象的描述,直击我们
期刊
第三章 拯 救  封城这天,武汉大大小小的医院取代了春运时期的火车站,成为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  刘星下了夜班还没来得及换下防护服,就被管床护士叫走:“加32床田勇,突发血压上升,呼吸困难,血氧降到80,体温39度,生命体征非常不稳定!”  许依依赶紧戴上口罩跟上去帮忙。  田勇就是许依依几天前在急诊收治的那位大爷。田大爷看起来极其痛苦,许依依不免心惊——这病毒够厉害的,病程推进很快。来探望的田大
期刊
关于作者——  1.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乳名莹哥,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短篇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寄小读者》《归来之后》《樱花赞》《小桔灯》《关于男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小说散文选》等。  2. 1919年,在发表白话小说《两个家庭》时,谢婉莹第一次使用了“冰心”这个笔名,取自唐
期刊
十字路口传出打鼓的声音,“砰、砰、砰”。走近一看,原来是个楚国人在卖矛和盾。  这是一个大汉,身材魁梧,穿着青裤白褂。他把鼓敲得好似快要裂开了,见到围了许多观众,这才把鼓锤往后一扔,耍起了他的矛。  只见他把矛往上一扔,矛尖落下时,轻松地插进了鼓里,鼓被戳出了一个大窟窿,引得观众一阵叫好!大家纷纷拿出银子,朝大汉身边扔去。  大汉见时机成熟了,便夸耀起来:“要说我这矛呀,来历可不寻常。这是我爷爷的
期刊
一间禅房,静坐于古寺后方  感受著不变中的万变  清晨微凉,风携着比往日微少的水汽  太阳升起,树叶享受到提前一刻的温暖  第一缕阳光穿透层层密林时  它瞬间清醒  青山明媚起来,欢悦了休憩一整晚的飞鸟  花木重重,间隔着前方的香火与叩拜  总有人眼明心净,顺着蜿蜒小道  寻到那心神交流之处  在到达之前  潭水清澈如斯,望上一眼  便已够洗净凡念  那间禅房,静坐于古寺后方  钟磬的洪音响起  
期刊
还记得上一期我们提到的那个重要的笔记本吗?这次我们不再讲它收集和记录信息的作用了,我们要正式着手制作读书笔记了。  相信很多同学都做过读书笔记,少年时代的书虫也做过,那是一次很失败的体验。  第一个失败之处,是我选择了《红楼梦》作为阅读的对象。上次我跟同学们说过,如果想要培养阅读的兴趣或者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请从一本薄一点儿、容易一点儿的书开始,其教训就是来源于此。  第二个失败之处,是我决定抄录《
期刊
前几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千百年来,中国人民勤劳与智慧、勇敢与坚韧的品格造就了中国璀璨的饮食文化。  可是,今年年初,武汉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似乎也与“吃”有关。中国人有“吃”的文化,但有些人还保留着“吃”的陋习。或是贪婪,或是为了追求新奇,人们捕杀野生动物,吃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最终,人类的愚蠢与贪婪酿成了大祸,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孔子怎么吃?  遥想春秋时期,食物并不充足,
期刊
曾经,当孩子们问:“为什么要读书、学习?”  “为了将来找份好工作,为了能过上富足的生活,为了……”我们的答案都显得那么苍白,而这次“武汉疫情”却给了孩子们最好的答案。  当各大媒体把“武汉疫情”公布于众的时候,我们开始慌张,家家户户大门紧闭,昔日喧闹的街道变得冷冷清清。  孩子们巴望着窗外,渴望着早日结束寒假,早日开学,早日走出家门。  这样的时刻,电影明星、歌星、网红都显得那么的暗淡无光,电视
期刊
有这样一群人,如群星般闪耀,在中华大地被广为传颂。  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他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  他们立足平凡、追求崇高;他们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  他们用自己坚定无悔的选择,让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深厚的道德积淀在新时代再次焕发光彩;他们的先进事迹,充分诠释了“爱国、敬业”的价值准则。  他们的身上,闪耀着全国各族人民追求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他们,无愧为当今中国的“最美奋斗者”
期刊
春雨绵绵润大地,  万物苏醒显生机。  迎春花儿一串串,  小小草儿绿新衣。  玉兰花开婷婷立,  櫻花桃花朵朵起。  杨花柳絮随风舞,  天然春色浓浓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