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后进生工作重在预防,地方工科高校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个体、环境、教师、课程等多重因素。构建地方工科高校后进生预防机制,需要完善教師评价体系、重视提高师德水平、开展教学团队建设、提高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关键词]地方工科高校 后进生 预防机制 教师评价 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孙伶俐(1982- ),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资助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罗泽如(1970- ),男,江苏盱眙人,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3-0106-02
当下,我国高校后进生教育具有新的时代特点: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使得地方高校学生不再是精英群体;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应试教育过多关注升学目标,爱心乏力、责任淡漠、价值迷茫等现象十分普遍;移动互联网让学生随时随地面临诱惑。以往偏向于将后进生看成问题学生,强调严格管理和督促,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不够重视,导致教育转化的效果十分有限。本文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针对地方工科高校特点,认为运用积极心理学构建后进生预防机制十分重要。
一、地方工科高校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一)个体因素
后进生形成的个体因素包括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和生涯目标等。个性品质方面,同班学生的智力因素大致相同,但是意志品质、理想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存在巨大差异,学生的责任、担当和追求大不相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往往沉迷于游戏之中,学业荒废,逐渐成为后进生,这也是后进生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学习方法方面,不少大学新生仍然停留在被动学习上,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加上课堂容量远远超出中学阶段,如果不能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上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生涯目标方面,学生进入大学后急需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后进生往往生涯目标模糊,得过且过,空虚无聊。
(二)环境因素
后进生形成的环境因素有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网络环境等。社会环境方面,很多家长将孩子考上大学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很少关注孩子的大学学习。高中阶段学业负担过重,教师为了劝导学生努力学习,将大学描绘成自由的天堂。而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一些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习困难程度远远超出心理预期,挂科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挫败感。学习环境方面,校园、班级、宿舍的学习风气对后进生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等条件下,学风优良的班级、宿舍,成员之间相互激励,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很难出现后进生。反之,一个经常逃课、玩网络游戏的宿舍,后进生会形成扎堆效应。网络环境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使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游戏、聊天、微博让生活丰富多彩,如果不加节制,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虚拟世界的娱乐,则会荒废学习。
(三)教师因素
高校教师有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的专任教师和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工教师。目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让专任教师更多地看重科研硬指标,很多人不愿意在教学方面下功夫,满足于过得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和答疑,同时忽视自己的育人职责,教学管理要求不严,对学生玩手机、打瞌睡、抄作业视而不见。一些学工教师奉献精神不足,对学风建设重视不够,对与后进学生谈心缺乏兴趣,满足于不出事。
(四)课程因素
工科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如果基础课程没有学好,后续课程则很难学好。少数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抱着享受生活的心态,低年级时基础课程出现挂科,到了中高年级即使醒悟过来,也难以及时补救。有少数课程对于不同学生学习难度有别,如工程制图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数字电路、单片机、程序设计等需要学生的数字思维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这些能力,又没有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这些课程则很容易成为学习上的障碍。
二、地方工科高校后进生预防机制探索
(一)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现代大学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综合了这四个方面的任务,不过由于科研评价容易量化,事实上形成了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为了职称评定,将大量时间用于申报项目、发表论文上,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谈不上提高授课艺术,甚至出现少数教师让研究生代替上课的现象。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需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引入双轨制教师评价制度,即教学和科研两套体系,提高教学在教师评价中的地位。地方工科高校不同于以科学研究为主的重点大学,应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既要提高教学评价在教师评价中的地位,推动教师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教学研究上,也要提高学生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促进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感和教学水平。
(二)重视提高师德水准
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水平,其评判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教师职业领域的具体化,体现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具体要求。预防后进生的产生需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让教师不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同时还会主动担负起育人职责,关心、爱护、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教师师德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心尊重学生。大学生内心期望得到成人化的待遇,教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担当起良师和益友双重角色,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是后进生预防最重要的条件。二是热爱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教师对知识的热爱、教学过程迸发的激情,能极大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活动在双向互动中充满吸引力。三是完善个性品质。教师完善的个性品质可以获得学生内心深处的尊重和爱戴,起到言传身教的良好效果。对此,学校需要大力弘扬良好师德的典型,充分宣传,提高其影响和示范作用。 (三)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很多后进生的形成是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使得学生针对课程学习的难度加大。開展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减少青年教师成长付出的代价,弥补个体知识、能力、经验的不足,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战略性举措。高校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动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意见》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师德建设;资源整合,鼓励跨学科、跨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团队水平整体提升。教学团队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减少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带来的教学缺憾,对于后进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完善学生导师制度,发挥优秀学长的榜样力量。学生导师简称“导生”,新生刚进入大学时会面临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班主任辅导员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更多的是“面”上的教育管理,“点”上的教育引导力量不足。聘请高年级品学兼优、热心助人、具有良好人际亲和力的学生担任新生导师,不仅可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而且同辈文化更有教育效果。应对导生进行朋辈辅导培训,让他们学会倾听、理解、信任、欣赏等朋辈辅导技能,从迎接新生时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导生的工作会让关爱充满校园,榜样的力量更容易帮助新生转变观念,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由接受学习转向研究性学习。导生一般从大三年级选拔,1名导生带5~7名新生,从日常生活、学习方法、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助,让新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减少后进生的产生。
2.将积极价值观融入生涯辅导,充分运用目标导向的激励力量。目标管理在教育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首要条件是尽早明确奋斗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都将考上大学作为明确的奋斗目标,进入大学之后,少数同学没有确立新的生涯目标,缺少努力方向,沉迷于游戏之中,很容易成为后进生。生涯辅导不仅是职业生涯辅导,还需要将积极价值观融入其中,让学生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要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在勤奋学习、实践创新、友爱互助、健康生活、修养礼仪等方面发展综合素质。可以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公共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职业生涯目标。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沙龙座谈进行交流,形成浓厚的氛围,利用目标导向的激励力量引导后进生。
3.建设优良的班集体,强化群体氛围的塑造力量。预防后进生出现,还需要良好的群体氛围。群体氛围包括班风、学风、宿舍文化等。应选拔品学兼优、积极阳光的学生担任主要班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公寓文化活动,营造积极温暖的群体氛围。可以在班级内成立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提醒、督促,利用群体氛围的塑造力量预防后进生的产生,激发集体荣誉感,以集体目标帮助个体抵制不良诱惑。也可以发动全体学生设计班徽、班训、班旗,用积极的班级符号提升班级凝聚力。另外,还要做好互联网时代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作,开展虚拟和现实的良好互动,教育引导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
4.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帮助力量。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如果学生出现了成绩严重下滑、心理行为异常(如上网成瘾)、人际关系障碍时,则需要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注意在辅导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开放包容地倾听,同感共情地理解,相互袒露内心的困惑,分享优点和进步。如此,运用教师的激励力量和群体的动力帮助学生,避免其发展成为自暴自弃的后进生。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冯晓玲.大学教师评价的双轨制[J].辽宁教育研究,2008(6).
[2]韩泽春,王秋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3]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罗泽如.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后进生预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6]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意见[EB/OL].(2007-09-05)[2011-01-14].http://mstd.bnu.edu.cn/yxjxtdjsxm/gzdt/32353.htm.
[关键词]地方工科高校 后进生 预防机制 教师评价 学生管理
[作者简介]孙伶俐(1982- ),女,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资助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罗泽如(1970- ),男,江苏盱眙人,淮阴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教育哲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6)13-0106-02
当下,我国高校后进生教育具有新的时代特点: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使得地方高校学生不再是精英群体;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父母对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应试教育过多关注升学目标,爱心乏力、责任淡漠、价值迷茫等现象十分普遍;移动互联网让学生随时随地面临诱惑。以往偏向于将后进生看成问题学生,强调严格管理和督促,对于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能量不够重视,导致教育转化的效果十分有限。本文借鉴中医“治未病”的预防理念,针对地方工科高校特点,认为运用积极心理学构建后进生预防机制十分重要。
一、地方工科高校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一)个体因素
后进生形成的个体因素包括个性品质、学习方法和生涯目标等。个性品质方面,同班学生的智力因素大致相同,但是意志品质、理想信念、世界观等非智力因素存在巨大差异,学生的责任、担当和追求大不相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学生往往沉迷于游戏之中,学业荒废,逐渐成为后进生,这也是后进生形成的最重要因素。学习方法方面,不少大学新生仍然停留在被动学习上,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加上课堂容量远远超出中学阶段,如果不能自主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上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生涯目标方面,学生进入大学后急需确立新的奋斗目标,后进生往往生涯目标模糊,得过且过,空虚无聊。
(二)环境因素
后进生形成的环境因素有社会环境、学习环境、网络环境等。社会环境方面,很多家长将孩子考上大学作为教育成功的标志,很少关注孩子的大学学习。高中阶段学业负担过重,教师为了劝导学生努力学习,将大学描绘成自由的天堂。而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一些专业,尤其是理工科专业的学习困难程度远远超出心理预期,挂科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挫败感。学习环境方面,校园、班级、宿舍的学习风气对后进生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同等条件下,学风优良的班级、宿舍,成员之间相互激励,形成比学赶超的氛围,很难出现后进生。反之,一个经常逃课、玩网络游戏的宿舍,后进生会形成扎堆效应。网络环境方面,移动互联网时代使学生获取信息更加便捷,游戏、聊天、微博让生活丰富多彩,如果不加节制,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虚拟世界的娱乐,则会荒废学习。
(三)教师因素
高校教师有主要从事教学科研的专任教师和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工教师。目前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让专任教师更多地看重科研硬指标,很多人不愿意在教学方面下功夫,满足于过得去,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课后的辅导和答疑,同时忽视自己的育人职责,教学管理要求不严,对学生玩手机、打瞌睡、抄作业视而不见。一些学工教师奉献精神不足,对学风建设重视不够,对与后进学生谈心缺乏兴趣,满足于不出事。
(四)课程因素
工科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如果基础课程没有学好,后续课程则很难学好。少数学生在刚进入大学时抱着享受生活的心态,低年级时基础课程出现挂科,到了中高年级即使醒悟过来,也难以及时补救。有少数课程对于不同学生学习难度有别,如工程制图需要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数字电路、单片机、程序设计等需要学生的数字思维能力,如果学生缺乏这些能力,又没有教师和同学的帮助,这些课程则很容易成为学习上的障碍。
二、地方工科高校后进生预防机制探索
(一)完善教师评价体系
现代大学具有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综合了这四个方面的任务,不过由于科研评价容易量化,事实上形成了高校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为了职称评定,将大量时间用于申报项目、发表论文上,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更谈不上提高授课艺术,甚至出现少数教师让研究生代替上课的现象。激发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需要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引入双轨制教师评价制度,即教学和科研两套体系,提高教学在教师评价中的地位。地方工科高校不同于以科学研究为主的重点大学,应以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既要提高教学评价在教师评价中的地位,推动教师将更多的精力花在教学研究上,也要提高学生评价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促进提升教师的职业价值感和教学水平。
(二)重视提高师德水准
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师德就是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水平,其评判标准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社会道德规范在教师职业领域的具体化,体现着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具体要求。预防后进生的产生需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让教师不仅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同时还会主动担负起育人职责,关心、爱护、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教师师德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关心尊重学生。大学生内心期望得到成人化的待遇,教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担当起良师和益友双重角色,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是后进生预防最重要的条件。二是热爱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教师对知识的热爱、教学过程迸发的激情,能极大地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活动在双向互动中充满吸引力。三是完善个性品质。教师完善的个性品质可以获得学生内心深处的尊重和爱戴,起到言传身教的良好效果。对此,学校需要大力弘扬良好师德的典型,充分宣传,提高其影响和示范作用。 (三)开展教学团队建设
很多后进生的形成是由于教师教学经验不足,使得学生针对课程学习的难度加大。開展教学团队建设能够减少青年教师成长付出的代价,弥补个体知识、能力、经验的不足,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战略性举措。高校推进教学团队建设,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建立教学团队的合作机制,进一步加强教学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开发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动教学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优化、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最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意见》提出了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即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团队建设与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相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注重师德建设;资源整合,鼓励跨学科、跨校建设优秀教学团队,开展多种模式的教学改革实践;团队水平整体提升。教学团队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教学的科学化水平,减少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带来的教学缺憾,对于后进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四)提高学生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1.完善学生导师制度,发挥优秀学长的榜样力量。学生导师简称“导生”,新生刚进入大学时会面临生活、学习、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问题,班主任辅导员面对的学生人数众多,更多的是“面”上的教育管理,“点”上的教育引导力量不足。聘请高年级品学兼优、热心助人、具有良好人际亲和力的学生担任新生导师,不仅可以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而且同辈文化更有教育效果。应对导生进行朋辈辅导培训,让他们学会倾听、理解、信任、欣赏等朋辈辅导技能,从迎接新生时就开始进入工作状态,导生的工作会让关爱充满校园,榜样的力量更容易帮助新生转变观念,由被动学习转向自主学习,由个体学习转向合作学习,由接受学习转向研究性学习。导生一般从大三年级选拔,1名导生带5~7名新生,从日常生活、学习方法、心理健康、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助,让新生尽快适应专业学习,减少后进生的产生。
2.将积极价值观融入生涯辅导,充分运用目标导向的激励力量。目标管理在教育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大学生要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首要条件是尽早明确奋斗目标。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和家长都将考上大学作为明确的奋斗目标,进入大学之后,少数同学没有确立新的生涯目标,缺少努力方向,沉迷于游戏之中,很容易成为后进生。生涯辅导不仅是职业生涯辅导,还需要将积极价值观融入其中,让学生找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要大力弘扬优良传统文化,引导大学生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在勤奋学习、实践创新、友爱互助、健康生活、修养礼仪等方面发展综合素质。可以利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公共基础课程,帮助学生制定短期、中期、长期职业生涯目标。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沙龙座谈进行交流,形成浓厚的氛围,利用目标导向的激励力量引导后进生。
3.建设优良的班集体,强化群体氛围的塑造力量。预防后进生出现,还需要良好的群体氛围。群体氛围包括班风、学风、宿舍文化等。应选拔品学兼优、积极阳光的学生担任主要班委,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和公寓文化活动,营造积极温暖的群体氛围。可以在班级内成立若干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鼓励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提醒、督促,利用群体氛围的塑造力量预防后进生的产生,激发集体荣誉感,以集体目标帮助个体抵制不良诱惑。也可以发动全体学生设计班徽、班训、班旗,用积极的班级符号提升班级凝聚力。另外,还要做好互联网时代对非正式群体的引导工作,开展虚拟和现实的良好互动,教育引导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
4.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提高教师专业化的帮助力量。后进生的形成原因各不相同,如果学生出现了成绩严重下滑、心理行为异常(如上网成瘾)、人际关系障碍时,则需要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注意在辅导中融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开放包容地倾听,同感共情地理解,相互袒露内心的困惑,分享优点和进步。如此,运用教师的激励力量和群体的动力帮助学生,避免其发展成为自暴自弃的后进生。
[参考文献]
[1]付八军,冯晓玲.大学教师评价的双轨制[J].辽宁教育研究,2008(6).
[2]韩泽春,王秋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3]罗国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4]周中之.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5]罗泽如.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后进生预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6).
[6]王正斌,汪涛.高校教学团队的内涵及其建设策略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11(3).
[7]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的原则意见[EB/OL].(2007-09-05)[2011-01-14].http://mstd.bnu.edu.cn/yxjxtdjsxm/gzdt/323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