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要求是通过有效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转变,培养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敢于表现和表达自我,积极竞争、
争先,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和激发。在毕业复习的阶段,很多学生在复习上存在“历史只要多记多背就可以学好”的观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所学内容的不断累积增多,学生对能学好历史的把握性也越来越弱,以致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为此,笔者就九年级(初三)历史课的复习提出了如下思考:
1.针对中考对历史考试的要求进行有效复习
九年级阶段的历史复习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中考,为此,从中考对历史考试的要求入手,明确考试的内容、重点、难点、题型、方向等,进而对其指导思想、意图和命题原则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做到教师对复习有效指导,学生对复习有的放矢。总结起来,中考历史试题具有三大基本特性:
①在历史考题的出题上,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即,考题的语言表达方式灵活,考题的情境创设非常巧妙,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理解能力;②考题具有开放性特点,注重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这就给予了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充分的发挥空间,答案不具有标准性和唯一性,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③考试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侧重考核学生同类或同性质历史知识和线索的归纳、整理和比较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将历史考试进行细致的揣摩、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复习进行有效教学,指导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题型,并发现学习历史的方法。
2.以考试大纲为基础依据,对历史课复习进行有效的备课
教师课前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能使历史课复习的教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的要求,
将历史复习课中所要教授的知识点进行确定、整理并区分等级层次上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对教材哪些知识点需要识记,哪些知识点需要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又需要学会运用到实际中这些进行有效的备课。②要重视教材中正文史实内容、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要求学生进行掌握,一些必要的拓展探究题也要分层要求学生进行掌握。③在备课中,将所要考的教材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板块,并使它们之间形成逻辑和时间上的链接关系,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复习更加深入系统地对划分的每个板块内容进行再学习和再掌握,还能对所考的整体内容建立系统的历史顺序与历史逻辑顺序。
3.突出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有效复习的重心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上的有限性,充分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时间,就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式方法,让学生不再被动授课,而是让其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为此,笔者认为需要指导学生在历史课的复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首先,应当指导学生依照老师的课堂要求对一些知识进行自主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其次,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气氛活跃的问答形式——在师生与生生间,以此达到对掌握知识的检验、强化;再次,经过合作交流问答后,老师需要对学生问答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再进行深入点拨,触类旁通地对问题再思考、解释,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进一步深化;最后,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指出让学生课后重点再进行联系和复习的内容。
4.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上加强培养,在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是实现有效复习的终极目标
历史课的复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硬性叠加记忆,对基本历史真实内容的学习,而是应当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会运用历史的方法去服务于现代的生活、学习、工作,使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历史教育教学应当实现的终极目标。首先,
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授之以渔,让他们从方法中培养并形成历史思维。其次,教给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跨时代的总结、归类和比较的思考方法,对同一性质、类似事件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纵横向的梳理分析,如对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等中外历史事件进行横向比较,对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统一国家不同时期进行纵向比较。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插入和布置一些趣味性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九年级历史课的复习应当以新课改的思想和要求、中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基本依据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三个目标的相互统一,从而真正实现历史课堂复习教学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孙向红.浅谈初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Z1).
争先,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和激发。在毕业复习的阶段,很多学生在复习上存在“历史只要多记多背就可以学好”的观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所学内容的不断累积增多,学生对能学好历史的把握性也越来越弱,以致学习成绩受到影响。为此,笔者就九年级(初三)历史课的复习提出了如下思考:
1.针对中考对历史考试的要求进行有效复习
九年级阶段的历史复习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中考,为此,从中考对历史考试的要求入手,明确考试的内容、重点、难点、题型、方向等,进而对其指导思想、意图和命题原则等进行一定程度的解读,做到教师对复习有效指导,学生对复习有的放矢。总结起来,中考历史试题具有三大基本特性:
①在历史考题的出题上,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即,考题的语言表达方式灵活,考题的情境创设非常巧妙,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理解能力;②考题具有开放性特点,注重将历史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这就给予了学生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充分的发挥空间,答案不具有标准性和唯一性,目的是考查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③考试内容具有综合性的特点,侧重考核学生同类或同性质历史知识和线索的归纳、整理和比较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将历史考试进行细致的揣摩、分析,才能真正做到对学生的复习进行有效教学,指导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题型,并发现学习历史的方法。
2.以考试大纲为基础依据,对历史课复习进行有效的备课
教师课前充分地做好备课工作,能使历史课复习的教育教学事半功倍。教师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应当从以下三方面着手:①认真研读考试大纲的要求,
将历史复习课中所要教授的知识点进行确定、整理并区分等级层次上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对教材哪些知识点需要识记,哪些知识点需要理解掌握,哪些知识点又需要学会运用到实际中这些进行有效的备课。②要重视教材中正文史实内容、历史图片、文献资料,要求学生进行掌握,一些必要的拓展探究题也要分层要求学生进行掌握。③在备课中,将所要考的教材内容划分成若干个板块,并使它们之间形成逻辑和时间上的链接关系,使学生不仅能够通过复习更加深入系统地对划分的每个板块内容进行再学习和再掌握,还能对所考的整体内容建立系统的历史顺序与历史逻辑顺序。
3.突出新课改的教育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实施有效复习的重心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上的有限性,充分利用好短暂的课堂时间,就需要教师改变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方式方法,让学生不再被动授课,而是让其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到充分体现,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为此,笔者认为需要指导学生在历史课的复习中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首先,应当指导学生依照老师的课堂要求对一些知识进行自主的识记、理解和掌握;其次,通过分组合作的形式,在课堂中开展有效的、气氛活跃的问答形式——在师生与生生间,以此达到对掌握知识的检验、强化;再次,经过合作交流问答后,老师需要对学生问答中的一些重点问题再进行深入点拨,触类旁通地对问题再思考、解释,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又进一步深化;最后,对本节课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并指出让学生课后重点再进行联系和复习的内容。
4.在学生的思维方式上加强培养,在学习方法上加强指导,是实现有效复习的终极目标
历史课的复习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硬性叠加记忆,对基本历史真实内容的学习,而是应当通过历史学习,培养学生历史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会运用历史的方法去服务于现代的生活、学习、工作,使他们终身受益,这也是我们历史教育教学应当实现的终极目标。首先,
教师应教给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授之以渔,让他们从方法中培养并形成历史思维。其次,教给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跨时代的总结、归类和比较的思考方法,对同一性质、类似事件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历史知识进行纵横向的梳理分析,如对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等中外历史事件进行横向比较,对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统一国家不同时期进行纵向比较。最后,教师可以适当地插入和布置一些趣味性的课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九年级历史课的复习应当以新课改的思想和要求、中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为基本依据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以实现学生知识、能力和思维三个目标的相互统一,从而真正实现历史课堂复习教学的有效化。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孙向红.浅谈初三历史复习课的有效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