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天然地适合信息技术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使用微课,可以非常有效地解决目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增加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容量,极大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对于提升学生整体信息素养、关照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地问题解决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等都有着极大的优势。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模式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标准》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关照全体学生,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随着微课进入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教师们对其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的效果越来越好,使《标准》的落实也越来越有力。
一、现状分析
(1)信息技术学科课时有限。随着高考方案的不断调整,目前笔者所在地信息技术学科每周仅有1课时,一学年也就只有30多个课时,学生还要在学年末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一般情况下只能进行常规的重复性的操作训练;
(2)学生初始能力差异极大,而且从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
(3)师生比例太悬殊,课堂辅导难度极大。其实不光笔者所在地,全国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现状,师生比例一般都在1 ﹕45到1 ﹕70之间,短短的40分钟课堂,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讲授完成之后,很难面面俱到地将学生的问题全部解决,更谈不上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微课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优势与必然
按照胡铁生老师的理解,“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有其独特的优势。
1.微课内容少而精,针对性强
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经过信息技术教师精心设计制作而成,教学环境完全能满足学习者对设备的需求,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信息技术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兼备技术与教学设计双重优势
无论是设计、录制还是编辑制作,每一个环节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都不存在困难,尤其是在组内相互支持与协作下,更是轻松。教师将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可以大大提升教师上课的效率,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微课进入课堂之后,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解放
对学生而言,一个模块的学习可以不受课堂时间、形式等的约束,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走得很快,并且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计完成各个阶段的作品;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进度。对教师而言,避免重复率极高的繁重劳动,并且由班内能力强的同学分担很大一部分辅导任务。这样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关照全体学生,又能让同学之间彼此协作、交流,激发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有益氛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三、微课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研究
考虑到笔者所在地区学生特点、当地信息技术教学特征以及微课的优势,我们将微课直接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之中,而不是做翻转课堂的实践,因为这里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持续的课前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所有的内容及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实现,不给学生留课下任务。因为留也是白留,基本没有学生配合去做。现将笔者及笔者所在教研組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略作归纳,总结并提出这种实践之可行教学模式。
1.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当地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基础内容规划为以下几个版块: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信息获取,文本信息加工,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2.微课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准备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现实情况,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研究,精心备课,将教学内容规划到每一课时,设计并制作每个版块所需的微课,预测并准备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教学时间:每节课40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每班学生人数:40~67人不等。
4.微课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所需的各种素材要在开课前发放到每一台学生机,以备课上使用。根据学生需求,有不同要求的学生将给予他所需的素材。尽可能地关注每个个体需求。
在熟悉了这种上课方式之后,一上课学生将进入有序的学习状态,首先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要求,之后学生将会带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花费10~15分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与周边同伴协作,学习新的知识,建构独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基本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之后,尝试根据任务要求来设计自己的作品(如果是相对复杂的任务则可以同伴互助完成),时间大概需要15~20分钟。
利用5分钟进行典型作品展示,有特别好的也有问题较多的,展示的同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指出它们的优缺点。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展示欲望,哪怕他做得并不是很完美。
展示完之后,学生将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悟完善自己的作品并提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问题解决者。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学生能力很强,每节课都会涌现出一些学生学习得特别快,这些学生就是教師辅导的小助手,帮助分担更多的辅导任务,在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出现时,教师会第一时间给予指导。
这种模式优势很多,笔者及笔者所在教研组的全体老师们现在正在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将这些经验分享出来,以期同行们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也或许会对大家有一些帮助,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4):36-39.
[2] 艾元元.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3] 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37-40.
[4] 王国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11月上第31期(总第325期).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
【关键词】微课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模式
2003年教育部颁发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标准》提出信息技术课程的理念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关照全体学生,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的培养。
随着微课进入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教师们对其研究与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的效果越来越好,使《标准》的落实也越来越有力。
一、现状分析
(1)信息技术学科课时有限。随着高考方案的不断调整,目前笔者所在地信息技术学科每周仅有1课时,一学年也就只有30多个课时,学生还要在学年末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一般情况下只能进行常规的重复性的操作训练;
(2)学生初始能力差异极大,而且从思想上缺乏足够的重视;
(3)师生比例太悬殊,课堂辅导难度极大。其实不光笔者所在地,全国基本上都是这样的现状,师生比例一般都在1 ﹕45到1 ﹕70之间,短短的40分钟课堂,如果按照传统的授课方式,讲授完成之后,很难面面俱到地将学生的问题全部解决,更谈不上对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微课进入信息技术课堂的优势与必然
按照胡铁生老师的理解,“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微课有其独特的优势。
1.微课内容少而精,针对性强
长度一般不超过10分钟,经过信息技术教师精心设计制作而成,教学环境完全能满足学习者对设备的需求,因而,在信息技术课上使用微课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
2.信息技术教师在录制微课时兼备技术与教学设计双重优势
无论是设计、录制还是编辑制作,每一个环节对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都不存在困难,尤其是在组内相互支持与协作下,更是轻松。教师将最精彩的讲解过程,制作成一个个微课,可以大大提升教师上课的效率,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微课进入课堂之后,对学生和教师都是一种解放
对学生而言,一个模块的学习可以不受课堂时间、形式等的约束,能力强的同学可以走得很快,并且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设计完成各个阶段的作品;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进度。对教师而言,避免重复率极高的繁重劳动,并且由班内能力强的同学分担很大一部分辅导任务。这样既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关照全体学生,又能让同学之间彼此协作、交流,激发学生之间你追我赶的有益氛围,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三、微课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践模式研究
考虑到笔者所在地区学生特点、当地信息技术教学特征以及微课的优势,我们将微课直接融入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环节之中,而不是做翻转课堂的实践,因为这里的学生基本上没有时间进行持续的课前学习,信息技术学科所有的内容及目标必须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实现,不给学生留课下任务。因为留也是白留,基本没有学生配合去做。现将笔者及笔者所在教研組全体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略作归纳,总结并提出这种实践之可行教学模式。
1.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教学内容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及当地学业水平测试要求,我们将信息技术基础内容规划为以下几个版块:信息技术相关的基本概念与理论,信息获取,文本信息加工,表格信息加工,多媒体信息加工,信息资源管理,等等。
2.微课及其他教学资源的准备
依据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现实情况,教研组全体教师集体研究,精心备课,将教学内容规划到每一课时,设计并制作每个版块所需的微课,预测并准备各个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可能用到的各种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教学时间:每节课40分钟。
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
每班学生人数:40~67人不等。
4.微课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模式
经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所需的各种素材要在开课前发放到每一台学生机,以备课上使用。根据学生需求,有不同要求的学生将给予他所需的素材。尽可能地关注每个个体需求。
在熟悉了这种上课方式之后,一上课学生将进入有序的学习状态,首先了解本课的学习目标及任务要求,之后学生将会带着强烈的探求欲望,花费10~15分钟,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与周边同伴协作,学习新的知识,建构独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
在基本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之后,尝试根据任务要求来设计自己的作品(如果是相对复杂的任务则可以同伴互助完成),时间大概需要15~20分钟。
利用5分钟进行典型作品展示,有特别好的也有问题较多的,展示的同时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指出它们的优缺点。绝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展示欲望,哪怕他做得并不是很完美。
展示完之后,学生将根据自己的观察与感悟完善自己的作品并提交。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都是课堂的组织者、管理者、问题解决者。每个班都会有一些学生能力很强,每节课都会涌现出一些学生学习得特别快,这些学生就是教師辅导的小助手,帮助分担更多的辅导任务,在他们解决不了的问题出现时,教师会第一时间给予指导。
这种模式优势很多,笔者及笔者所在教研组的全体老师们现在正在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将这些经验分享出来,以期同行们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持。也或许会对大家有一些帮助,那将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2013(4):36-39.
[2] 艾元元.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技能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3] 吴晓茜.利用微课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3(7):37-40.
[4] 王国辉.微课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浅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年11月上第31期(总第325期).
[5]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