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的教学模式。对《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教学模块设计、课程实施要求、考核实绩等进行了论述。
[关 键 词] 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28-02
经过近些年对高职院校《养猪与猪病防治》课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项目化、模块化,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生产实践,但是依然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训基地实践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沿袭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模式。当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上课没有集中精力听课或不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理论原理的学生,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在课堂上刚讲过的课程内容,在实践中遇到时运用得也不是很熟练,这样不仅会形成盲目实践的状态,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技能学习时间。而对于平时理论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来说,很多实践内容过于简单,他们往往很快就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因为无事可做,也把很多时间都浪费了。这样就导致了部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基本的技能水平不高,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课程教学,能力、水平没有得到更大的提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宝贵时间。
一、《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校课改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其目的就是要一改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将理论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实践操作的教育现象。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因而作为一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的“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教育家一致认同,将做中学、在教中悟、在学中知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程设计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精神和“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来确定“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经验,探讨得出《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理论依据、内涵、特点、实施路径等。在此基础上,选取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和相关企业开展“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依据上述分析,本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尝试建立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通过对养猪企业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岗位调查,对养猪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需求、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标准,将课程内容以养猪生产过程为主线,把原来课程内容的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种猪引种、猪饲料生产与加工、种猪的繁育、猪的饲养管理、猪场经营管理、猪场消毒与猪群保健、常见猪病防治8个项目进行整合。整合后课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养猪部分和猪病防治部分。授课过程中由于一个猪场不可能有所有的常见猪病,并且一个班在猪场上课时间有限,有限时间内猪病可遇不可求,所以,将常见猪病防治内容单独在学校授课,其余内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基地教学中根据猪场的岗位让学生结合岗位学习,分为产房组(产房母猪生产和哺乳仔猪生产)、种猪组(种公猪生产、空怀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及种猪繁育)、保育育肥组(后备猪选育、保育猪生产和育肥猪生产),把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猪饲料生产与加工、猪场消毒与猪群保健等课程整合,完全融入生产的各个阶段,让学生结合实际岗位学习各个阶段的设备设施、饲料配制及消毒保健等内容。这种整合原则不是对教学内容简单的合并,而是根据养猪生产流程及学生学习的特点,与生产实践环节紧密衔接,通过“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岗位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现代化养猪的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工作情境、工作岗位。实践中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员工身份参与到养猪生产各个环节,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其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是一致的。由企业教师(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指导,“教学做合一”,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真正做到学习过程工作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转变成能力。
四、课程实施要求
(一)课程实施场地要求
教學实施要和现代化养猪对生物防控的要求相一致,所以,所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在一个猪场内完成,因此,对实施场地具有一定的要求。(1)教学实施需要在具有相当规模的养猪场实施,要求规模化猪场具有完整的“种猪—母猪—仔猪—肥猪”生产流程,猪场生产母猪规模不小于500头,保证每周都有分娩、配种、断奶、转栏等工作操作内容。(2)养猪场具有容纳完整(一半)教学班级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一般以一个班级为教学单位,学校配备班级教师,班级不能拆得太散,太散的班级教学学校无力配备足够多的教师跟入猪场教学,单纯依靠猪场技术人员无法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3)养猪场具有容纳学生生活、住宿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养猪场普遍采用全封闭式养殖,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出,学生学习期间势必要在养猪场住宿,养殖场需要提供住宿、餐饮等场所。
(二)课程实施教师要求
课程教师分为学校课程教师和养猪场技术人员。对学校课程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养猪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相关教师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养猪企业实践经历。 养猪场技术人员是做好工作的保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跟着技术员做、跟着技术员学,所以,对养猪场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要求。猪场授课技术教师需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乐于并能够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三)课程实施学生要求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实施场地和实施的方法具有特殊性,教学场地不同于學校,所以,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只有在猪舍中沉得住,才能学到养猪的技能和知识。同时课程教学过程特殊,要求学生必须在做前有预习、做中有学习、做后有思考,通过做中教、教中学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五、课程考核设计
在考核中,不能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考核内容、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强调过程考核和多层次考核。课程成绩评定由学生实习日记及课程总结成绩、过程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企业技术人员评定成绩四部分组成。
学生须每天写实习日记,课程完成后还要写一篇高质量的课程总结,教师根据其实习日记和课程总结的完成情况及认真程度进行成绩评定。教学过程中,技术教师每完成一个工作项目都要根据学生对工作项目的理解及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课程完成后,教师需要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技能考核,也可以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课程完成后,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六、教学模式的评析
这种由学生动手参与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高职院校的《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养猪知识的掌握速度。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单纯的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操作,在养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再通过教师指导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切、清晰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运用当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发现学生在实际动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为学生真正掌握养猪各个工作岗位技能和知识打下基础。但是养猪课程具有特殊性,无法把活猪一头头放到教室或实训室里去教学,所以把教师实训室搬到猪场里,这样更加适合高职学生进行养猪课程的教学。“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讲在猪舍里,有效地迎合了高职畜牧兽医学生对操作技能实践充满兴趣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健.论“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的整合[J].职教论坛,2014(3):15-18.
[2]朱淑斌,张君胜,周春宝,等.基于微信网络的《养猪与猪病防治》辅助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16(5):54-55.
[3]刘素梅.《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开发与设计[J].畜牧兽医,2015(12):184.
[4]王小芬.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5]刘燕,蒋明琴.提高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农业,2011(4X).
[关 键 词] 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模式;教学做合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9-0128-02
经过近些年对高职院校《养猪与猪病防治》课教学内容上进行了项目化、模块化,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生产实践,但是依然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训基地实践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传统教学方式沿袭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理论与实践分开的模式。当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上课没有集中精力听课或不能理解教师讲解的理论原理的学生,特别是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理论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还有待提高。有时候在课堂上刚讲过的课程内容,在实践中遇到时运用得也不是很熟练,这样不仅会形成盲目实践的状态,而且也浪费了宝贵的技能学习时间。而对于平时理论知识掌握牢固的学生来说,很多实践内容过于简单,他们往往很快就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剩下的时间因为无事可做,也把很多时间都浪费了。这样就导致了部分理论知识掌握不牢的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基本的技能水平不高,基础好的学生通过课程教学,能力、水平没有得到更大的提高,浪费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宝贵时间。
一、《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改革刻不容缓,高校课改作为一个重要的领域,其目的就是要一改现阶段课程教学中将理论作为教学重点而忽视实践操作的教育现象。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作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因而作为一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和特色的“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得到教育家一致认同,将做中学、在教中悟、在学中知三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课程设计依据《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精神和“教学做合一”教学理论,来确定“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理论依据,结合国内实施“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经验,探讨得出《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做合一”教学的理论依据、内涵、特点、实施路径等。在此基础上,选取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和相关企业开展“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依据上述分析,本课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尝试建立具有畜牧兽医专业特色的《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课程教学模块设计
通过对养猪企业进行深入的社会调查和岗位调查,对养猪企业的岗位需求、专业需求、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标准,将课程内容以养猪生产过程为主线,把原来课程内容的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种猪引种、猪饲料生产与加工、种猪的繁育、猪的饲养管理、猪场经营管理、猪场消毒与猪群保健、常见猪病防治8个项目进行整合。整合后课程内容分为两个部分,养猪部分和猪病防治部分。授课过程中由于一个猪场不可能有所有的常见猪病,并且一个班在猪场上课时间有限,有限时间内猪病可遇不可求,所以,将常见猪病防治内容单独在学校授课,其余内容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基地教学中根据猪场的岗位让学生结合岗位学习,分为产房组(产房母猪生产和哺乳仔猪生产)、种猪组(种公猪生产、空怀母猪生产、妊娠母猪生产及种猪繁育)、保育育肥组(后备猪选育、保育猪生产和育肥猪生产),把猪场建设与环境控制、猪饲料生产与加工、猪场消毒与猪群保健等课程整合,完全融入生产的各个阶段,让学生结合实际岗位学习各个阶段的设备设施、饲料配制及消毒保健等内容。这种整合原则不是对教学内容简单的合并,而是根据养猪生产流程及学生学习的特点,与生产实践环节紧密衔接,通过“教学做合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形成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工作过程为主线的岗位化课程体系。
三、教学模式
“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现代化养猪的岗位工作任务,设计工作情境、工作岗位。实践中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以员工身份参与到养猪生产各个环节,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其学习内容和工作岗位是一致的。由企业教师(现场技术人员)负责现场指导,“教学做合一”,让学生边实践边学习,真正做到学习过程工作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转变成能力。
四、课程实施要求
(一)课程实施场地要求
教學实施要和现代化养猪对生物防控的要求相一致,所以,所有的教学内容需要在一个猪场内完成,因此,对实施场地具有一定的要求。(1)教学实施需要在具有相当规模的养猪场实施,要求规模化猪场具有完整的“种猪—母猪—仔猪—肥猪”生产流程,猪场生产母猪规模不小于500头,保证每周都有分娩、配种、断奶、转栏等工作操作内容。(2)养猪场具有容纳完整(一半)教学班级的能力,教学过程中一般以一个班级为教学单位,学校配备班级教师,班级不能拆得太散,太散的班级教学学校无力配备足够多的教师跟入猪场教学,单纯依靠猪场技术人员无法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的需求。(3)养猪场具有容纳学生生活、住宿的能力。目前,我国的养猪场普遍采用全封闭式养殖,外来人员不能随意进出,学生学习期间势必要在养猪场住宿,养殖场需要提供住宿、餐饮等场所。
(二)课程实施教师要求
课程教师分为学校课程教师和养猪场技术人员。对学校课程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养猪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相关教师至少有一年以上的养猪企业实践经历。 养猪场技术人员是做好工作的保障,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跟着技术员做、跟着技术员学,所以,对养猪场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要求。猪场授课技术教师需要具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乐于并能够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学生。
(三)课程实施学生要求
《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教学做合一”教学实施场地和实施的方法具有特殊性,教学场地不同于學校,所以,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学生只有在猪舍中沉得住,才能学到养猪的技能和知识。同时课程教学过程特殊,要求学生必须在做前有预习、做中有学习、做后有思考,通过做中教、教中学更好地掌握技能和知识。
五、课程考核设计
在考核中,不能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考核内容、课程采用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相结合,强调过程考核和多层次考核。课程成绩评定由学生实习日记及课程总结成绩、过程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企业技术人员评定成绩四部分组成。
学生须每天写实习日记,课程完成后还要写一篇高质量的课程总结,教师根据其实习日记和课程总结的完成情况及认真程度进行成绩评定。教学过程中,技术教师每完成一个工作项目都要根据学生对工作项目的理解及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课程完成后,教师需要集中对每个学生进行技能考核,也可以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对学生进行考核。课程完成后,企业技术人员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
六、教学模式的评析
这种由学生动手参与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高职院校的《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养猪知识的掌握速度。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单纯的理论学习兴趣不高,但是学生动手能力强,可以让学生首先进行操作,在养殖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然后再通过教师指导解决问题,这样学生能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真切、清晰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际的运用当中。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很好地发现学生在实际动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为学生真正掌握养猪各个工作岗位技能和知识打下基础。但是养猪课程具有特殊性,无法把活猪一头头放到教室或实训室里去教学,所以把教师实训室搬到猪场里,这样更加适合高职学生进行养猪课程的教学。“教学做合一”一体化教学模式,将课程讲在猪舍里,有效地迎合了高职畜牧兽医学生对操作技能实践充满兴趣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健.论“做学教合一”课程模式的整合[J].职教论坛,2014(3):15-18.
[2]朱淑斌,张君胜,周春宝,等.基于微信网络的《养猪与猪病防治》辅助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16(5):54-55.
[3]刘素梅.《养猪与猪病防治》课程开发与设计[J].畜牧兽医,2015(12):184.
[4]王小芬.高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做一体化的改革与实践[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5]刘燕,蒋明琴.提高养猪与猪病防治教学效果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农业,2011(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