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我小时候能记事起,那把竹椅就在灶台那里了。寂静、内敛,没人触碰时安静得没有一丝声响。
在灶台鲜艳的火焰映照下,坐在竹椅上不停地往火塘里添柴的老祖母,这是在我家老宅厨房里最常见到的一个画面。安静、平和却又温暖异常。
记得祖母曾说过,那把竹椅买来之初和所有的竹椅一样:湿重,还有许多毛刺,坐在上面也没有嘎吱的声响,很普通,也很平凡。后来是火塘的热量把它烤得暗红,加之坐得太多,便磨得很光滑。再后来,它的身上被拴着许多铁丝,钉着许多的钉子,一坐上去就嘎吱嘎吱作响,即使是这样,祖母依然稳稳当当地坐在上面许多年了。
小时候放学走进厨房,每每会看见祖母围着灶台做饭,一会儿坐在竹椅上给灶台加柴火,一会儿又站起来,掀起锅盖,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祖母的世界很小,除了窄窄的一方灶台,还有种着很大的一架葡萄以及有着许多花花草草的小院子之外,就是她不时会徒步远行去的那座寺庙。祖母安静的生命中,鲜有人理解她此前以及往后,那些关乎她一生的信仰和坚守,还有那把竹椅和祖母所有的故事。
祖母不允许任何人随便更换那把竹椅,说是祖父以前坐过,上面有他的痕迹。祖父以前总是安静地坐在竹椅上给火塘加柴,祖母就在灶台前一边做饭,一边唠叨。那把竹椅曾经坐过与祖母走过大半生的人,听过她大半生对那人的唠叨,也看见过她与那人最后的生离死别。祖母坐在它上面哭过很多次,而竹椅也不止一次听见过祖母一边添柴,一边对着火塘自语:“死老头子,不等我就走了”。
有的陪伴,一生也显得短暂,就像祖父。
有的陪伴,一刻或许就有一生的长度,就像那把竹椅。
祖母常常会在闲暇之余把竹椅搬到院子外面,静静地坐在院子门口缝缝补补,一言不发地看院子外的人来人往。记得有一次,一位流浪汉突然睡在我们院子外面就不走了。年少的我们出于对陌生人的害怕和恐惧,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睡在院子外面都害怕得嚎啕大哭起来。我们的哭泣,引起了祖母的关注和心疼。祖母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几句简单的话跟那个流浪汉进行交流。她给了那流浪汉一些旧衣服,还为他做了一些吃的,搬出竹椅让那流浪汉坐在上面安安心心地吃了一顿饱饭。流浪汉一边吃,祖母就一边对他说:“多吃一点,吃完就走吧,别再吓到我的孙儿们了。”这之后的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就再没有见那流浪汉睡在院子外面了。院子里又恢复了如常的状况:老祖母安静地坐在那把竹椅上,头顶上是一片绿油油的葡萄架,不远的天际还有一抹红艳艳的晚霞,夕阳把祖母和竹椅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
祖母很像她的那把竹椅一般,宽厚和仁慈,任人来人往于她的生命之中,无论贫贱富贵,落地生根亦或是居无定所之人,依旧声色不改,一如平常,安然待之。
十年前,一辆非法载客的三轮车翻倒在了我家老宅厨房的外墙脚,受到冲击的土夯泥墙瞬间就倒塌了。也就在那面墙倒塌的前几分钟,祖母刚离开灶台。倒塌的外墙恰好把灶台和竹椅压在了下面,声响巨大。据祖母说,比她小时候听到的鬼子扔的炸弹爆炸声还大。惊魂未定的祖母打算出门找那个肇事司机算账,但是一出门就看见一车受伤的乘客。慈悲、善良的祖母用悲悯之心替换了不满和气愤。她喊回了父亲,让父亲和那个肇事司机安置好所有的乘客,处理好该处理的事情。祖母不让父亲骂那个司机,还劝解父亲说:“都是开车的,就不要为难人家了!”
事过几天后,厨房的外墙修好了,但是灶台前的竹椅却断了两条腿,祖母心疼不已。祖母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把竹椅丢了,反而是叮嘱父亲一定要修好那把竹椅。后来,那把竹椅上又多了许多的铁钉与铁丝,嘎吱嘎吱的声响越发大了起来。竹椅修好之后,祖母则一如既往地坐在那里,做饭、添柴,安静无声,唯有竹椅嘎吱嘎吱的声响让人知道祖母的忙碌与辛劳。
家乡有一个习俗,新宅落成,或者新修房屋和院墙,都要蒸年糕,意寓居住者步步高升、平安健康。记得外墙修好的那个午夜,祖母就开始蒸年糕,坐在那把竹椅上,不停地往火塘里添柴,忙碌了整整一夜,彻夜未眠。按风俗,年糕应是那肇事司机蒸好送到我们家来的。祖母了解到那司机自己也是负伤在身,行动也不太利索,更别说蒸年糕了。祖母便动了一丝恻隐之心,自己蒸好了年糕,四处打听那司机的住所,然后亲自送了过去,再嘱咐他选择良时送到我们家里。祖母的行为让她的八个儿女们费解不已。只有我知道,在笃信佛教的祖母心里是没有仇恨和罪恶的,她的悲悯是关照着所有曾和她生命有过交集的任何人。而每一个人在祖母的身上都可以寻找到安稳和平顺,以及没有波澜与危机,一如往常我们坐在那把结实的竹椅上一般,能给予所有疲惫的人以休憩。
事后,那位肇事司机特意到家拜访了祖母,买了许多水果和礼品来向祖母道谢,祖母没有对那位司机有过多的责备,倒是打趣地说:“以后开车再别撞我家房子了,我这身子骨已经经不起你再来撞一下了!”
半年后,祖母病重,很多家务活已经没有办法做了,她常常会对着我念叨:“是那竹椅换了我半条老命,现在是时候了!”或许祖母不太明白,她的病是因了她这一生的操劳,不是突然而来,而是积劳成疾!她毫无怨言地为自己的满堂子孙奉献了一生的精神和气力,却从来没有想到过索取与回报,却信了那冥冥中的定数。
祖母病重的那两年,偶尔会自己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灶台前的那把竹椅上,连吃饭也没有离开竹椅。我问她为什么喜欢坐在那把竹椅上,她只是淡淡地说:“这灶台热乎乎的,很舒服。”然后便是喃喃自语而至悄无声息地默默离开。肺癌的病痛折磨了祖母很久很久,她的脾气也远不如从前那样平顺,遇事不顺就常会愤愤怒骂,而我们挨骂之后也觉得奇怪,以往安静、平和的祖母怎么就突然变了性情,但是想到或许是病痛折磨所致,我们便不敢回应。后来据父亲说,那时祖母是不懂自己病情,她担心自己得的是肺痨,害怕自己的病会传染给子孙,就用骂声让她爱的子孙们远离她,毕竟子孙们的幸福成长一直都是她的愿望和梦想。为了这一切,她甘心自己一个人忍受着病痛的煎熬与孤独。如今想想,那时却也真的难为了祖母,她常常要抑制住真实的情感,然后要假装生气,有着无人理解的隐忍与艰难。
记得有一天,祖母坐在竹椅上痴痴地望着火塘发愣,然后突然回头问了父亲一句话:“我死了,火化的时候是不是也像这样烧着,然后从下面接骨灰?”我看见祖母说这句的时候那眼神中掠过对生命的无奈与悲伤,冷冷的,映着灶台跳跃的热焰……祖母的遗憾或许就是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陪伴着我们这群儿孙走下去了,无法再数年如一日地照顾着我们的饮食起居,这份遗憾将一直持续到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每一把竹椅都会老去,从嘎吱嘎吱作响直至被磨损到崩塌,再无力承担起负担,就像祖母的竹椅……
多年之后,老宅被翻修了一遍,那个厨房的灶台基本废弃不用了,院子的花草也枯败殆尽了。我悄悄藏起了那把竹椅,很久都没有人再在上面坐过。而今那把竹椅已经尘迹斑斑,椅面也没了一丝光泽,只有那暗红的色彩,还有嘎吱嘎吱的声响不变,这一切也让人忆起曾经在其上发生的一幕幕往事。而我的眼前,再也没有了绿油油的葡萄架,再也没有了被夕阳静静拉长的竹椅的影子,我开始明白物是人非的苍凉与无奈……
祖母的竹椅,仿佛记录了关于祖母的一切……
责任编辑 杨泽文
在灶台鲜艳的火焰映照下,坐在竹椅上不停地往火塘里添柴的老祖母,这是在我家老宅厨房里最常见到的一个画面。安静、平和却又温暖异常。
记得祖母曾说过,那把竹椅买来之初和所有的竹椅一样:湿重,还有许多毛刺,坐在上面也没有嘎吱的声响,很普通,也很平凡。后来是火塘的热量把它烤得暗红,加之坐得太多,便磨得很光滑。再后来,它的身上被拴着许多铁丝,钉着许多的钉子,一坐上去就嘎吱嘎吱作响,即使是这样,祖母依然稳稳当当地坐在上面许多年了。
小时候放学走进厨房,每每会看见祖母围着灶台做饭,一会儿坐在竹椅上给灶台加柴火,一会儿又站起来,掀起锅盖,端出热气腾腾的饭菜。祖母的世界很小,除了窄窄的一方灶台,还有种着很大的一架葡萄以及有着许多花花草草的小院子之外,就是她不时会徒步远行去的那座寺庙。祖母安静的生命中,鲜有人理解她此前以及往后,那些关乎她一生的信仰和坚守,还有那把竹椅和祖母所有的故事。
祖母不允许任何人随便更换那把竹椅,说是祖父以前坐过,上面有他的痕迹。祖父以前总是安静地坐在竹椅上给火塘加柴,祖母就在灶台前一边做饭,一边唠叨。那把竹椅曾经坐过与祖母走过大半生的人,听过她大半生对那人的唠叨,也看见过她与那人最后的生离死别。祖母坐在它上面哭过很多次,而竹椅也不止一次听见过祖母一边添柴,一边对着火塘自语:“死老头子,不等我就走了”。
有的陪伴,一生也显得短暂,就像祖父。
有的陪伴,一刻或许就有一生的长度,就像那把竹椅。
祖母常常会在闲暇之余把竹椅搬到院子外面,静静地坐在院子门口缝缝补补,一言不发地看院子外的人来人往。记得有一次,一位流浪汉突然睡在我们院子外面就不走了。年少的我们出于对陌生人的害怕和恐惧,看见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睡在院子外面都害怕得嚎啕大哭起来。我们的哭泣,引起了祖母的关注和心疼。祖母开始用一些简单的动作和几句简单的话跟那个流浪汉进行交流。她给了那流浪汉一些旧衣服,还为他做了一些吃的,搬出竹椅让那流浪汉坐在上面安安心心地吃了一顿饱饭。流浪汉一边吃,祖母就一边对他说:“多吃一点,吃完就走吧,别再吓到我的孙儿们了。”这之后的第二天,我们几个小孩就再没有见那流浪汉睡在院子外面了。院子里又恢复了如常的状况:老祖母安静地坐在那把竹椅上,头顶上是一片绿油油的葡萄架,不远的天际还有一抹红艳艳的晚霞,夕阳把祖母和竹椅的背影拉得很长很长……
祖母很像她的那把竹椅一般,宽厚和仁慈,任人来人往于她的生命之中,无论贫贱富贵,落地生根亦或是居无定所之人,依旧声色不改,一如平常,安然待之。
十年前,一辆非法载客的三轮车翻倒在了我家老宅厨房的外墙脚,受到冲击的土夯泥墙瞬间就倒塌了。也就在那面墙倒塌的前几分钟,祖母刚离开灶台。倒塌的外墙恰好把灶台和竹椅压在了下面,声响巨大。据祖母说,比她小时候听到的鬼子扔的炸弹爆炸声还大。惊魂未定的祖母打算出门找那个肇事司机算账,但是一出门就看见一车受伤的乘客。慈悲、善良的祖母用悲悯之心替换了不满和气愤。她喊回了父亲,让父亲和那个肇事司机安置好所有的乘客,处理好该处理的事情。祖母不让父亲骂那个司机,还劝解父亲说:“都是开车的,就不要为难人家了!”
事过几天后,厨房的外墙修好了,但是灶台前的竹椅却断了两条腿,祖母心疼不已。祖母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把竹椅丢了,反而是叮嘱父亲一定要修好那把竹椅。后来,那把竹椅上又多了许多的铁钉与铁丝,嘎吱嘎吱的声响越发大了起来。竹椅修好之后,祖母则一如既往地坐在那里,做饭、添柴,安静无声,唯有竹椅嘎吱嘎吱的声响让人知道祖母的忙碌与辛劳。
家乡有一个习俗,新宅落成,或者新修房屋和院墙,都要蒸年糕,意寓居住者步步高升、平安健康。记得外墙修好的那个午夜,祖母就开始蒸年糕,坐在那把竹椅上,不停地往火塘里添柴,忙碌了整整一夜,彻夜未眠。按风俗,年糕应是那肇事司机蒸好送到我们家来的。祖母了解到那司机自己也是负伤在身,行动也不太利索,更别说蒸年糕了。祖母便动了一丝恻隐之心,自己蒸好了年糕,四处打听那司机的住所,然后亲自送了过去,再嘱咐他选择良时送到我们家里。祖母的行为让她的八个儿女们费解不已。只有我知道,在笃信佛教的祖母心里是没有仇恨和罪恶的,她的悲悯是关照着所有曾和她生命有过交集的任何人。而每一个人在祖母的身上都可以寻找到安稳和平顺,以及没有波澜与危机,一如往常我们坐在那把结实的竹椅上一般,能给予所有疲惫的人以休憩。
事后,那位肇事司机特意到家拜访了祖母,买了许多水果和礼品来向祖母道谢,祖母没有对那位司机有过多的责备,倒是打趣地说:“以后开车再别撞我家房子了,我这身子骨已经经不起你再来撞一下了!”
半年后,祖母病重,很多家务活已经没有办法做了,她常常会对着我念叨:“是那竹椅换了我半条老命,现在是时候了!”或许祖母不太明白,她的病是因了她这一生的操劳,不是突然而来,而是积劳成疾!她毫无怨言地为自己的满堂子孙奉献了一生的精神和气力,却从来没有想到过索取与回报,却信了那冥冥中的定数。
祖母病重的那两年,偶尔会自己一个人呆呆地坐在灶台前的那把竹椅上,连吃饭也没有离开竹椅。我问她为什么喜欢坐在那把竹椅上,她只是淡淡地说:“这灶台热乎乎的,很舒服。”然后便是喃喃自语而至悄无声息地默默离开。肺癌的病痛折磨了祖母很久很久,她的脾气也远不如从前那样平顺,遇事不顺就常会愤愤怒骂,而我们挨骂之后也觉得奇怪,以往安静、平和的祖母怎么就突然变了性情,但是想到或许是病痛折磨所致,我们便不敢回应。后来据父亲说,那时祖母是不懂自己病情,她担心自己得的是肺痨,害怕自己的病会传染给子孙,就用骂声让她爱的子孙们远离她,毕竟子孙们的幸福成长一直都是她的愿望和梦想。为了这一切,她甘心自己一个人忍受着病痛的煎熬与孤独。如今想想,那时却也真的难为了祖母,她常常要抑制住真实的情感,然后要假装生气,有着无人理解的隐忍与艰难。
记得有一天,祖母坐在竹椅上痴痴地望着火塘发愣,然后突然回头问了父亲一句话:“我死了,火化的时候是不是也像这样烧着,然后从下面接骨灰?”我看见祖母说这句的时候那眼神中掠过对生命的无奈与悲伤,冷冷的,映着灶台跳跃的热焰……祖母的遗憾或许就是知道自己再也无法陪伴着我们这群儿孙走下去了,无法再数年如一日地照顾着我们的饮食起居,这份遗憾将一直持续到她生命终结的那一刻……
每一把竹椅都会老去,从嘎吱嘎吱作响直至被磨损到崩塌,再无力承担起负担,就像祖母的竹椅……
多年之后,老宅被翻修了一遍,那个厨房的灶台基本废弃不用了,院子的花草也枯败殆尽了。我悄悄藏起了那把竹椅,很久都没有人再在上面坐过。而今那把竹椅已经尘迹斑斑,椅面也没了一丝光泽,只有那暗红的色彩,还有嘎吱嘎吱的声响不变,这一切也让人忆起曾经在其上发生的一幕幕往事。而我的眼前,再也没有了绿油油的葡萄架,再也没有了被夕阳静静拉长的竹椅的影子,我开始明白物是人非的苍凉与无奈……
祖母的竹椅,仿佛记录了关于祖母的一切……
责任编辑 杨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