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而言,乐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其自理论层面对音乐创作及音乐表演初级理论进行了总结,对于学生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音乐旋律内涵特征,对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旋律的分析展开探讨,旨在为促进乐理教学的顺利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乐理教学;音乐作品;旋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之所以优美,离不开旋律的重要支撑,旋律可通过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将音乐作品思想内涵表达出来。和音乐作品中其他音乐表现手法相比,旋律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基本乐理要素,进而可对基本音乐语法予以充分体现。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乐理教学中,要求对音乐作品的旋律开展深入分析。由此可見,对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旋律概述
作为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旋律不仅是音乐作品的重要前提,还是基础音乐语法在音乐作品中的表达手段。对于一部音乐作品而言,其优秀与否受旋律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旋律亦属于音乐作品的核心灵魂。在一部音乐作品中,旋律所扮演的是音乐形象塑造及音乐内涵表达的媒介角色。而对于旋律而言,其涵盖了多种不同的基本音乐运输,因而也是音乐理论在实践中开展音乐的一大体现,特别是很好地彰显了音乐语法在音乐作品中的表达与应用。
二、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旋律的分析
(一)通过旋律分析,推进乐理知识学习
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旋律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评定音乐风格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方式,旋律最显著的特点是旋律的形态,即为旋律的进行。经由对各式各样旋律形态开展分析,对乐理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提炼,掌握旋律形态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在旋律形态中如何实现乐理要素的有效运用。
举例而言,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分析,可提高对节奏与节拍的有效认识。结合旋律形态及其表现手法,可将节奏比作为音乐的连接架构,与旋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浮动、松弛的旋律往往可通过时值相对短的紧凑且短促的节奏进行表现;宽广、激昂的旋律则往往通过时值相对长的辽阔的结构进行表现。除此之外,结合旋律分析,旋律的表现还受到节拍很大程度的约束。浮动、松弛的旋律往往可通过二拍子进行表现;宽广、激昂的旋律则往往通过四拍子进行表现。基于此,可总结出各式各样节拍的强弱规律及表现特征。又好比,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分析,可提高对调式、调性的有效认识。在对大小调音乐作品旋律开展处理过程中,不难发现,在乐理相关重要节奏部位常常会引入I级、III级、V级等调式音,而乐句结构中常引入II级、IV级、VI级等调式音来推动音乐的发展。由此表明,I级、III级、V级音属于大小调式中的稳定音级,II级、IV级、VI级音属于大小调式中的不稳定音级。除此之外,结合调式旋律分析而言,一般情况下,辽阔、舒展的旋律大多通过大调调式进行表现,而轻柔、幽暗的旋律大多通过小调调性进行表现。由此可发现,大小调旋律中的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可划分成大三度、小三度,进一步可得出大三度明朗的色彩所产生的大三度音程可充分表现大调式亮丽的色彩;小三度灰暗的色彩所产生的小三度音程可充分表现小调式轻柔的色彩[2]。
经由对旋律形态及其表现手法的分析,对其中相关乐理要素进行充分挖掘,推进乐理教学与音乐作品的有效相融,依托旋律分析提高对乐理知识的有效认识,引导学生经由旋律分析,提高对乐理知识的深刻认识,真正意义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二)依托乐理知识,对旋律展开分析
乐理要素是音乐作品中旋律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且各式各样的乐理要素在旋律表现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掌握的乐理要素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展开分析,是推进乐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依托乐理要素对旋律形态及其表现手法展开分析,一方面可提高对乐理要素的有效认识,一方面可切实从音乐本体认知层面,对旋律形态及其表现展开剖析,进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举例而言,已知音程是旋律中必不可少的乐理要素,学生在音程学习中逐步掌握了音程结构、音程特征、音程性质等乐理知识。与此同时,也领略了各式各样音程可形成的各种音响效果,用所掌握的音程知识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开展分析,由此可发现,旋律中时常可见到音程有序的推进,其可创造出平稳的音响效果,彰显旋律的流畅性、稳定性以及歌唱性。其中,上行级进过程中,可产生强劲的推动力,特别是旋律选取不间断的上行级进,于此期间旋律不断增强,形成激昂的表现力;下行级进过程中,旋律表现相对柔缓,预测期间旋律慢慢减弱,形成缓和的表现力。音程的稳定性、协调性,音程的色彩、高低均可对旋律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式各样的音程表现可为受众创造丰富的音乐体验[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乐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其自理论层面对音乐创作及音乐表演初级理论进行了总结,对于学生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大研究力度,提高对音乐旋律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乐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结合音乐作品实际情况,“通过旋律分析,推进乐理知识学习”“依托乐理知识,对旋律展开分析”等,积极促进乐理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许潇尹.谈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J].艺术教育,2015,13(10):130.
[2]丁岚,李蜀果.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J].音乐时空,2014,21(01):138-139.
[3]王竹.浅谈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J].黄河之声,2014,09(08):99.
作者简介:齐丽青(1974—),女,汉,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本科,高校讲师,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高职高专院校音乐理论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乐理教学;音乐作品;旋律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音乐之所以优美,离不开旋律的重要支撑,旋律可通过对音乐形象的刻画,将音乐作品思想内涵表达出来。和音乐作品中其他音乐表现手法相比,旋律涵盖了各式各样的基本乐理要素,进而可对基本音乐语法予以充分体现。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乐理教学中,要求对音乐作品的旋律开展深入分析。由此可見,对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音乐旋律概述
作为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旋律不仅是音乐作品的重要前提,还是基础音乐语法在音乐作品中的表达手段。对于一部音乐作品而言,其优秀与否受旋律很大程度的影响,所以旋律亦属于音乐作品的核心灵魂。在一部音乐作品中,旋律所扮演的是音乐形象塑造及音乐内涵表达的媒介角色。而对于旋律而言,其涵盖了多种不同的基本音乐运输,因而也是音乐理论在实践中开展音乐的一大体现,特别是很好地彰显了音乐语法在音乐作品中的表达与应用。
二、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旋律的分析
(一)通过旋律分析,推进乐理知识学习
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旋律分析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是评定音乐风格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音乐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表现方式,旋律最显著的特点是旋律的形态,即为旋律的进行。经由对各式各样旋律形态开展分析,对乐理中有价值的内容进行提炼,掌握旋律形态与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在旋律形态中如何实现乐理要素的有效运用。
举例而言,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分析,可提高对节奏与节拍的有效认识。结合旋律形态及其表现手法,可将节奏比作为音乐的连接架构,与旋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浮动、松弛的旋律往往可通过时值相对短的紧凑且短促的节奏进行表现;宽广、激昂的旋律则往往通过时值相对长的辽阔的结构进行表现。除此之外,结合旋律分析,旋律的表现还受到节拍很大程度的约束。浮动、松弛的旋律往往可通过二拍子进行表现;宽广、激昂的旋律则往往通过四拍子进行表现。基于此,可总结出各式各样节拍的强弱规律及表现特征。又好比,通过对音乐作品中旋律的分析,可提高对调式、调性的有效认识。在对大小调音乐作品旋律开展处理过程中,不难发现,在乐理相关重要节奏部位常常会引入I级、III级、V级等调式音,而乐句结构中常引入II级、IV级、VI级等调式音来推动音乐的发展。由此表明,I级、III级、V级音属于大小调式中的稳定音级,II级、IV级、VI级音属于大小调式中的不稳定音级。除此之外,结合调式旋律分析而言,一般情况下,辽阔、舒展的旋律大多通过大调调式进行表现,而轻柔、幽暗的旋律大多通过小调调性进行表现。由此可发现,大小调旋律中的主音与其上方三度音可划分成大三度、小三度,进一步可得出大三度明朗的色彩所产生的大三度音程可充分表现大调式亮丽的色彩;小三度灰暗的色彩所产生的小三度音程可充分表现小调式轻柔的色彩[2]。
经由对旋律形态及其表现手法的分析,对其中相关乐理要素进行充分挖掘,推进乐理教学与音乐作品的有效相融,依托旋律分析提高对乐理知识的有效认识,引导学生经由旋律分析,提高对乐理知识的深刻认识,真正意义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二)依托乐理知识,对旋律展开分析
乐理要素是音乐作品中旋律的重要组成成分,并且各式各样的乐理要素在旋律表现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结合掌握的乐理要素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展开分析,是推进乐理教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依托乐理要素对旋律形态及其表现手法展开分析,一方面可提高对乐理要素的有效认识,一方面可切实从音乐本体认知层面,对旋律形态及其表现展开剖析,进而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音乐感知能力。
举例而言,已知音程是旋律中必不可少的乐理要素,学生在音程学习中逐步掌握了音程结构、音程特征、音程性质等乐理知识。与此同时,也领略了各式各样音程可形成的各种音响效果,用所掌握的音程知识对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开展分析,由此可发现,旋律中时常可见到音程有序的推进,其可创造出平稳的音响效果,彰显旋律的流畅性、稳定性以及歌唱性。其中,上行级进过程中,可产生强劲的推动力,特别是旋律选取不间断的上行级进,于此期间旋律不断增强,形成激昂的表现力;下行级进过程中,旋律表现相对柔缓,预测期间旋律慢慢减弱,形成缓和的表现力。音程的稳定性、协调性,音程的色彩、高低均可对旋律的发展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式各样的音程表现可为受众创造丰富的音乐体验[3]。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乐理是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其自理论层面对音乐创作及音乐表演初级理论进行了总结,对于学生音乐认知能力的培养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大研究力度,提高对音乐旋律内涵特征的有效认识,强化对乐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全面分析,结合音乐作品实际情况,“通过旋律分析,推进乐理知识学习”“依托乐理知识,对旋律展开分析”等,积极促进乐理教学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许潇尹.谈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J].艺术教育,2015,13(10):130.
[2]丁岚,李蜀果.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J].音乐时空,2014,21(01):138-139.
[3]王竹.浅谈乐理教学中音乐作品的旋律分析[J].黄河之声,2014,09(08):99.
作者简介:齐丽青(1974—),女,汉,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本科,高校讲师,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高职高专院校音乐理论教学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