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国著名政治家布克·塔·华盛顿没有直接出现在拉夫尔·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中,但笔者认为小说中有三种形式的布克·塔·华盛顿,并对小说主人公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三种形式分别是领袖布克·塔·华盛顿、奠基人雕像和大学校长。通过对这三种形式的比较,笔者发现,他们之间彼此相关,给叙述人带来了希望和生活的方向,但他们又各不相同,最终让叙述人陷入了新的困惑。
关键词:布克·塔·华盛顿 困惑
拉夫尔·艾里森一生中唯一出版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从自我寻求的角度表达了叙述人对政治思想的思考。虽然著名美国政治家布克·塔·华盛顿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小说中,但他对小说中的叙述人却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小说中出现了三种形式的布克·塔·华盛顿:第一位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布克·塔·华盛顿。他著名的亚特兰大演讲被小说中的叙述人引用作为高中毕业的演讲。叙述人把这位历史上杰出但又备受争议的领袖作为自己的偶像,希望自己能走进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像布克·塔·华盛顿一样的人物。第二位是小说中奠基人的雕像。笔者认为这座雕像是布克·塔·华盛顿精神的象征。作为大学奠基人的雕像,它让人想到的是布克·塔·华盛顿的精神和美德,提醒人们领袖的辉煌和成绩。可惜的是,作为一座雕像,它脱离了历史,对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任何违背布克·塔·华盛顿精神的事情,它又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第三位是小说中的大学校长。作为一所由布克·塔·华盛顿创建的大学的校长,他本应该成为布克·塔·华盛顿精神最好的继承者和执行者。但这位校长却是一个自私自利,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的小人。小说中的叙述人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三者之间的差别,把他们看成是同样的东西,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来解决祖父临终遗言给他留下的困惑。但最终,当叙述人发现三者虽有联系但并不相同时,叙述人的领袖梦破灭了,他只能在痛苦中寻求另外的解脱。
1 领袖与布克·塔·华盛顿
布克·塔·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作家,尤其是在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白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见布克·塔·华盛顿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家。一方面,他倡导通过职业教育以及勤勉、节俭等美德来提高非洲裔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这种教育思想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布克·塔·华盛顿在1881年创建了塔斯克基师范学院。这是一所专门为非洲裔美国人建立的高等院校。华盛顿希望通过技能、道德和宗教生活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使非洲裔美国人能够自立,从而赢得白人的尊重。从另外一方面看,华盛顿呼吁非洲裔美国人远离政治,埋头工作,不要抱怨和抗议,放弃和白人的政治斗争。并在著名的亚特兰大演讲中明显表达了这种观点。这种政治上的妥协遭到了很多政治家的抗议。
小说中的叙述人从小就生活在种族困惑中,祖父临终的遗言告诫他“生活是场战争”,一方面在表面上要做好白人的仆人,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永远不要忘记对白人的憎恨。这样的暗示使叙述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白人的关系。是华盛顿的思想让叙述人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引用了华盛顿著名的亚特兰大演讲,并以此为动力不惜忍受白人的凌辱最终走进了州立黑人学院。并梦想着通过在大学的努力学习来成为像领袖华盛顿一样的人物。可以说领袖华盛顿解决了叙述人祖父给他留下的困惑,点燃了他生活的希望。
2 雕像与布克·塔·华盛顿
小说中专为黑人设立的学院被广泛地认为就是塔斯克基学院的象征。学院中矗立的雕像自然也就被认为是布克·塔·华盛顿的象征。但仔细研读小说后,笔者认为艾里森笔下的奠基人和布克·塔·华盛顿是两个相关却有着不同象征意义的实体。在叙述人眼里,布克·塔·华盛顿是伟大的领袖,叙述人通过引用他的演讲来表达对领袖的崇拜。但作为领袖,他的政治思想颇受争议。人们既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同时也批评他在政治上的妥协。笔者认为艾里森没有把奠基人直接命名为布克·塔·华盛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意要区分他们。故事中的奠基人是一座雕像,也算是布克·塔·华盛顿的化身。但它只具备了布克·塔·华盛顿身上的一部分特征。奠基人生活在历史之外,作为雕像它让人们想到的是华盛顿建立学校的贡献、功勋和美德,而忘记了他身上的缺点。它让叙述人心中充满希望,觉得伟大的思想就像不朽的雕像一样会得到延续。然而,这座雕像也象征了一个最重要的弱点:在领袖已经去世30多年的历史背景下,再伟大的思想也只是一种内心的崇拜,没有好的执行者,伟大的思想只是一个空壳。如果政治思想的执行者没有按照华盛顿的初衷去实施,作为雕像的华盛顿显得是那么的无能为力。
3 校长与布克·塔·华盛顿
叙述人进入大学后,他羡慕校长富足的生活,与白人看似平等的地位和无限的权利。叙述人像崇拜布克·塔·华盛顿一样崇拜这位校长,并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和校长一样的人。此时的叙述人并没有分清雕像、校长与布克·塔·华盛顿的关系。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承认小说中的学院是布克·塔·华盛顿建立的塔斯克基学院的象征,那么大学校长布莱索博士应该算是布克·塔·华盛顿思想的继承人。他本应该成为华盛顿职业教育思想最好的执行者,发扬职业教育精神,帮助黑人培养勤劳、节俭、自制等良好品格,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并以此赢得白人的尊重。但书中的校长是一个腐化堕落的华盛顿,华盛顿身上的缺点在布莱索校长的身上得以放大。他只会迎合白人的意愿来建立所谓的和谐社会,甚至不惜牺牲非洲裔美国人的利益。在他的眼里,教育是从白人那里获取权利的交易。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财富和权利,他在白人面前处处前卑躬屈膝,甚至欺骗、出卖自己的非洲裔美国同胞。
4 结论
通过分析小说中三种形式的布克·塔·华盛顿,笔者认为艾里森有意通过对比领袖布克·塔·华盛顿、奠基人和大学校长来说明:伟大的领袖已经去世,他的辉煌与成就体现在了奠基人的身上,但这种伟大脱离了历史,没有力量去改变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遇上校长这样的堕落者,再伟大的思想也显得无能为力,反倒是会被小人借机滥用。小说中的叙述人一生都充满了困惑,显然他从布克·塔·华盛顿身上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解开了祖父留给他的一个困惑。但当他发现伟大领袖华盛顿、奠基人雕像和校长并非一致时,他的领袖梦想破灭了,于是又陷入了新的困惑,他只能在自我寻求的斗争中寻找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Wintz,CaryD.AfricanAmericanPoliticalThought1890
-1930[M].ed.M.E.sharpe,Armonk,NewYork,1996
[2]张聚国,杜波依斯与布克·华盛顿解决黑人问题方案比较[J].南开学报,2000年第三期
[3]Ellison,Ralph.InvisibleMa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关键词:布克·塔·华盛顿 困惑
拉夫尔·艾里森一生中唯一出版的小说《看不见的人》,从自我寻求的角度表达了叙述人对政治思想的思考。虽然著名美国政治家布克·塔·华盛顿并没有直接出现在小说中,但他对小说中的叙述人却有着重要的影响。笔者认为小说中出现了三种形式的布克·塔·华盛顿:第一位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布克·塔·华盛顿。他著名的亚特兰大演讲被小说中的叙述人引用作为高中毕业的演讲。叙述人把这位历史上杰出但又备受争议的领袖作为自己的偶像,希望自己能走进大学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像布克·塔·华盛顿一样的人物。第二位是小说中奠基人的雕像。笔者认为这座雕像是布克·塔·华盛顿精神的象征。作为大学奠基人的雕像,它让人想到的是布克·塔·华盛顿的精神和美德,提醒人们领袖的辉煌和成绩。可惜的是,作为一座雕像,它脱离了历史,对于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任何违背布克·塔·华盛顿精神的事情,它又显得那么的无能为力。第三位是小说中的大学校长。作为一所由布克·塔·华盛顿创建的大学的校长,他本应该成为布克·塔·华盛顿精神最好的继承者和执行者。但这位校长却是一个自私自利,以牺牲他人利益来获取个人利益的小人。小说中的叙述人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三者之间的差别,把他们看成是同样的东西,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来解决祖父临终遗言给他留下的困惑。但最终,当叙述人发现三者虽有联系但并不相同时,叙述人的领袖梦破灭了,他只能在痛苦中寻求另外的解脱。
1 领袖与布克·塔·华盛顿
布克·塔·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和作家,尤其是在非洲裔美国人和美国白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众多学者的研究中可见布克·塔·华盛顿是一个备受争议的政治家。一方面,他倡导通过职业教育以及勤勉、节俭等美德来提高非洲裔美国人的生活水平。这种教育思想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布克·塔·华盛顿在1881年创建了塔斯克基师范学院。这是一所专门为非洲裔美国人建立的高等院校。华盛顿希望通过技能、道德和宗教生活等方面对学生的培养使非洲裔美国人能够自立,从而赢得白人的尊重。从另外一方面看,华盛顿呼吁非洲裔美国人远离政治,埋头工作,不要抱怨和抗议,放弃和白人的政治斗争。并在著名的亚特兰大演讲中明显表达了这种观点。这种政治上的妥协遭到了很多政治家的抗议。
小说中的叙述人从小就生活在种族困惑中,祖父临终的遗言告诫他“生活是场战争”,一方面在表面上要做好白人的仆人,另一方面在内心深处永远不要忘记对白人的憎恨。这样的暗示使叙述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白人的关系。是华盛顿的思想让叙述人找到了生活的方向。他在高中毕业典礼上引用了华盛顿著名的亚特兰大演讲,并以此为动力不惜忍受白人的凌辱最终走进了州立黑人学院。并梦想着通过在大学的努力学习来成为像领袖华盛顿一样的人物。可以说领袖华盛顿解决了叙述人祖父给他留下的困惑,点燃了他生活的希望。
2 雕像与布克·塔·华盛顿
小说中专为黑人设立的学院被广泛地认为就是塔斯克基学院的象征。学院中矗立的雕像自然也就被认为是布克·塔·华盛顿的象征。但仔细研读小说后,笔者认为艾里森笔下的奠基人和布克·塔·华盛顿是两个相关却有着不同象征意义的实体。在叙述人眼里,布克·塔·华盛顿是伟大的领袖,叙述人通过引用他的演讲来表达对领袖的崇拜。但作为领袖,他的政治思想颇受争议。人们既看到了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同时也批评他在政治上的妥协。笔者认为艾里森没有把奠基人直接命名为布克·塔·华盛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意要区分他们。故事中的奠基人是一座雕像,也算是布克·塔·华盛顿的化身。但它只具备了布克·塔·华盛顿身上的一部分特征。奠基人生活在历史之外,作为雕像它让人们想到的是华盛顿建立学校的贡献、功勋和美德,而忘记了他身上的缺点。它让叙述人心中充满希望,觉得伟大的思想就像不朽的雕像一样会得到延续。然而,这座雕像也象征了一个最重要的弱点:在领袖已经去世30多年的历史背景下,再伟大的思想也只是一种内心的崇拜,没有好的执行者,伟大的思想只是一个空壳。如果政治思想的执行者没有按照华盛顿的初衷去实施,作为雕像的华盛顿显得是那么的无能为力。
3 校长与布克·塔·华盛顿
叙述人进入大学后,他羡慕校长富足的生活,与白人看似平等的地位和无限的权利。叙述人像崇拜布克·塔·华盛顿一样崇拜这位校长,并希望通过努力学习成为和校长一样的人。此时的叙述人并没有分清雕像、校长与布克·塔·华盛顿的关系。笔者认为,如果我们承认小说中的学院是布克·塔·华盛顿建立的塔斯克基学院的象征,那么大学校长布莱索博士应该算是布克·塔·华盛顿思想的继承人。他本应该成为华盛顿职业教育思想最好的执行者,发扬职业教育精神,帮助黑人培养勤劳、节俭、自制等良好品格,争取经济上的独立并以此赢得白人的尊重。但书中的校长是一个腐化堕落的华盛顿,华盛顿身上的缺点在布莱索校长的身上得以放大。他只会迎合白人的意愿来建立所谓的和谐社会,甚至不惜牺牲非洲裔美国人的利益。在他的眼里,教育是从白人那里获取权利的交易。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财富和权利,他在白人面前处处前卑躬屈膝,甚至欺骗、出卖自己的非洲裔美国同胞。
4 结论
通过分析小说中三种形式的布克·塔·华盛顿,笔者认为艾里森有意通过对比领袖布克·塔·华盛顿、奠基人和大学校长来说明:伟大的领袖已经去世,他的辉煌与成就体现在了奠基人的身上,但这种伟大脱离了历史,没有力量去改变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果遇上校长这样的堕落者,再伟大的思想也显得无能为力,反倒是会被小人借机滥用。小说中的叙述人一生都充满了困惑,显然他从布克·塔·华盛顿身上找到了生活的方向,解开了祖父留给他的一个困惑。但当他发现伟大领袖华盛顿、奠基人雕像和校长并非一致时,他的领袖梦想破灭了,于是又陷入了新的困惑,他只能在自我寻求的斗争中寻找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1]Wintz,CaryD.AfricanAmericanPoliticalThought1890
-1930[M].ed.M.E.sharpe,Armonk,NewYork,1996
[2]张聚国,杜波依斯与布克·华盛顿解决黑人问题方案比较[J].南开学报,2000年第三期
[3]Ellison,Ralph.InvisibleMan[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