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2月7日开幕的哥本哈根会议注定会像多家媒体早先预测的那样,各国将在减排目标上进行激烈交锋。而在同一天出炉的中国2010年经济发展“主基调”中,低碳理念已经融入了中国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发展主线。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说,这反映了中国在发展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中国政府的重视必定会带来低碳技术的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现在不管是中国的政府官员还是民间人士,都已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中国已迈上了低碳发展之路。”姜鑫民说。
专家表示,从2009年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2010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并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政策思路的调整显示了中国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和智慧。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本来就要考虑的问题。转变增长方式并找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自己的内在要求。
自2008年以来,中国积极采取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全球率先交出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的成绩单,以GDP一季度的同比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画出了一道坚定的经济增长“上行线”。
将环保提升到空前高度
2007年10月,“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国环保掀开了崭新一页。“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说明中国对保护环境的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亨利·普格里奥说。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
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在中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达3700亿元;而经国务院批准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脱贫,中国政府担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减缓气候变化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艰巨任务,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尽管如此,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强制和约束性要求的情况下,中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2009年11月26日提出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努力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积极姿态,也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
环保取得巨大成就
2009年12月14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一个报告会上指出,目前中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說,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6.61%和8.95%。2009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又分别比2008年同期下降2.46%和5.4%,这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的污染物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6月公布的数据,“十一五”前3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0.1%,相当于少排7.5亿吨二氧化碳。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里,集中遇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环境和发展问题。“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仅用于节能减排的附加投资将超过一万亿元。“十一五”开局3年多来,中国已淘汰小火电机组5400多万千瓦,相当于英国70%的装机容量。同时,中国还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约2.5亿吨,小炼铁、小炼钢产能约1.5亿吨。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发展阶段,中国也遇到国内环境制约和资源短缺问题,国内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政策和措施上具有高度协同性。中国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既是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也是对自身负责。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节能减排,抑制产能过剩,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专家姜鑫民说,这反映了中国在发展理念上的重大转变,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举措。
“中国政府的重视必定会带来低碳技术的突破,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现在不管是中国的政府官员还是民间人士,都已充分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可以说,中国已迈上了低碳发展之路。”姜鑫民说。
专家表示,从2009年以“保增长”为首要任务,到2010年“促转变”为发展重点,并加大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政策思路的调整显示了中国力促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心和智慧。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说,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本来就要考虑的问题。转变增长方式并找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自己的内在要求。
自2008年以来,中国积极采取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在全球率先交出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的成绩单,以GDP一季度的同比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8.9%,画出了一道坚定的经济增长“上行线”。
将环保提升到空前高度
2007年10月,“建设生态文明”写进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为中国环保掀开了崭新一页。“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概念,说明中国对保护环境的理解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亨利·普格里奥说。
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全面阐述了中国在2010年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这不仅是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综合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在该领域的第一部国家方案。
2008年10月,中国政府又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全面介绍中国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成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纲领性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数据显示,在中国政府针对金融危机推出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中,有2100亿元投向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用于自主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资金达3700亿元;而经国务院批准出台的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都对节能减排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还有部分人口没有脱贫,中国政府担负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以及减缓气候变化并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艰巨任务,在相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比发达国家大得多。
尽管如此,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对发展中国家没有任何强制和约束性要求的情况下,中国充分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2009年11月26日提出控制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行动目标。这不仅显示了中国努力应对人类共同挑战的积极姿态,也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
环保取得巨大成就
2009年12月14日,中国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李干杰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一个报告会上指出,目前中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說,2008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5年下降了6.61%和8.95%。2009年上半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又分别比2008年同期下降2.46%和5.4%,这为全面完成“十一五”期间的污染物减排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国家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暨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2009年6月公布的数据,“十一五”前3年,全国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了10.1%,相当于少排7.5亿吨二氧化碳。
这一成绩来之不易。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30年里,集中遇到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环境和发展问题。“十一五”期间,中国政府仅用于节能减排的附加投资将超过一万亿元。“十一五”开局3年多来,中国已淘汰小火电机组5400多万千瓦,相当于英国70%的装机容量。同时,中国还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约2.5亿吨,小炼铁、小炼钢产能约1.5亿吨。
需要指出的是,在当前发展阶段,中国也遇到国内环境制约和资源短缺问题,国内的可持续发展也要求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因此,应对气候变化与国内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政策和措施上具有高度协同性。中国节能减排,促进环境保护,既是为全人类作出重大贡献,也是对自身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