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摘要】
美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一环, 对大学生的美学教育也许是新的课程,也许还没有现成的教材, 但作为一门必修的学科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把美学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计划之中, 要逐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充分发掘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理论, 学习外国先进的美学教育经验, 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美学教育机制。
【关键词】
美育教育;高校;大学生成长
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提高物質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予以同样高度的重视。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因此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因为高校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艺术教育不仅承载着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一代有艺术修养、艺术道德、追求真善美的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接班人的重任。
中西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都奉信个人才能和上帝的灵感双重作用。中国文化中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等说教, 但由于各自世界观的不同, 与之对应的人的心态也不相同, 都是按照各自的文化精神来理解人和人心的, 这样中外艺术家创造出的既反映世界又表达内心的艺术和理论也就截然不同。所以西方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地理解中国艺术, 中国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地理解西方艺术。在美学教育的探索中, 我们只能选择吸收西方正确的先进的美学理论和艺术观点, 相互尊重, 取长补短。如绘画中, 西方画注重实体, 注重形式, 中国画则注重意境, 注重神韵从中国古代美学观来看, 创作中国画讲究意境, 欣赏中国画同样讲究意境, 从这点来看, 西方人是不易理解的。西方绘画讲究比例、造形、明暗, 这是西方文化求实的艺术表现, 在19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西方美术史中, 艺术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决定美术史方向的经典写实绘画风格。这种认识使我们能够把严肃艺术或高雅. 艺术与其他艺术区别开来。在中西方艺术传统中有着不少深受人们喜欢的艺术作品, 有一部分是经过历史证明的伟大杰作, 这些作品在形成中西方的社会标准与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西方艺术赞成多种艺术形式、多种风格、多种艺术史的观点; 中国的现代艺术领域里, 也贯彻着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其共同点就是现代艺术正在形成一种多元艺术文化。加强美学教育, 必须树立爱国主义的民族审美意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中西方美学理论的相互渗透, 现代的美学观点较古代已发生了许多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我们的美学教育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审美意识。艺术作为审美意识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其形象性的特征是民族、政治、美学传统、世界观、创作意识等所决定的, 所以, 我们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点应该是唯物主义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指出,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的理论认识是建立在具体的事实之上的, 艺术的先进性是文化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艺术的先进性又主要体现在美学思想的先进性上。唯物主义美学的特点就是承认美的客观性, 并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作为美的基础, 这是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美学思想发展的方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人民喜爱的艺术作品也必定合乎人民的审美需求。给人以启迪, 给人以智慧, 给人以享受。特别是一些传世的经典之作, 其先进性和在历史中的作用就在于此。如果我们的艺术创作题材不是扎根于人民大众的土壤之中, 没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作品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 作者的心不能与观众的心相互融恰贴切, 那么我们艺术作品何谈代表性。艺术美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性, 带有一定的阶级观点,唯艺术的艺术, 超阶级的艺术,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学教育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美学与艺术是既有密切联系, 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美学,作为哲学的范畴, 其观点和原理在以艺术为主体进行的探讨中, 被认为是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美的论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哲学并不具体分析世界, 而只是分析人们看待世界的观点, 美学则是分析人们认识艺术的观点, 也是审视人们研究艺术的方式。从本质上说, 美学就是研究审美意识与审美活动的普遍规律; 艺术则是人们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一种存在形式。
美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一环, 对大学生的美学教育也许是新的课程,也许还没有现成的教材, 但作为一门必修的学科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艺术史发展的必然。我们应该把美学教育贯穿在整个教学计划之中, 要逐步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要充分发掘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学理论, 学习外国先进的美学教育经验, 逐步建立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美学教育机制。
【关键词】
美育教育;高校;大学生成长
党中央在领导全国人民奔小康,提高物質文明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予以同样高度的重视。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指出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党和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是因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当中”,因此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也是高校艺术教育工作者应该予以重视的问题,因为高校本身就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高校艺术教育不仅承载着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传播,更为重要的是肩负着培养一代有艺术修养、艺术道德、追求真善美的社会主义美术事业接班人的重任。
中西艺术家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都奉信个人才能和上帝的灵感双重作用。中国文化中有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天人合一等说教, 但由于各自世界观的不同, 与之对应的人的心态也不相同, 都是按照各自的文化精神来理解人和人心的, 这样中外艺术家创造出的既反映世界又表达内心的艺术和理论也就截然不同。所以西方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地理解中国艺术, 中国人也不可能尽善尽美地理解西方艺术。在美学教育的探索中, 我们只能选择吸收西方正确的先进的美学理论和艺术观点, 相互尊重, 取长补短。如绘画中, 西方画注重实体, 注重形式, 中国画则注重意境, 注重神韵从中国古代美学观来看, 创作中国画讲究意境, 欣赏中国画同样讲究意境, 从这点来看, 西方人是不易理解的。西方绘画讲究比例、造形、明暗, 这是西方文化求实的艺术表现, 在19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西方美术史中, 艺术家们通过不断探索形成了决定美术史方向的经典写实绘画风格。这种认识使我们能够把严肃艺术或高雅. 艺术与其他艺术区别开来。在中西方艺术传统中有着不少深受人们喜欢的艺术作品, 有一部分是经过历史证明的伟大杰作, 这些作品在形成中西方的社会标准与价值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西方艺术赞成多种艺术形式、多种风格、多种艺术史的观点; 中国的现代艺术领域里, 也贯彻着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的方针;其共同点就是现代艺术正在形成一种多元艺术文化。加强美学教育, 必须树立爱国主义的民族审美意识。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中西方美学理论的相互渗透, 现代的美学观点较古代已发生了许多变化, 但万变不离其宗, 我们的美学教育必须树立自己的民族审美意识。艺术作为审美意识最集中的表现形式, 其形象性的特征是民族、政治、美学传统、世界观、创作意识等所决定的, 所以, 我们的美学思想和审美观点应该是唯物主义的。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指出,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科学的理论认识是建立在具体的事实之上的, 艺术的先进性是文化先进性的具体表现, 艺术的先进性又主要体现在美学思想的先进性上。唯物主义美学的特点就是承认美的客观性, 并将内容与形式的和谐。
作为美的基础, 这是我国传统的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国美学思想发展的方向。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必须为人民大众服务。人民喜爱的艺术作品也必定合乎人民的审美需求。给人以启迪, 给人以智慧, 给人以享受。特别是一些传世的经典之作, 其先进性和在历史中的作用就在于此。如果我们的艺术创作题材不是扎根于人民大众的土壤之中, 没有自己民族的特色, 作品不能被人民群众所理解, 作者的心不能与观众的心相互融恰贴切, 那么我们艺术作品何谈代表性。艺术美学具有明显的民族特性, 带有一定的阶级观点,唯艺术的艺术, 超阶级的艺术,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美学教育在高校的艺术教育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美学与艺术是既有密切联系, 又有显著区别的两个学科。美学,作为哲学的范畴, 其观点和原理在以艺术为主体进行的探讨中, 被认为是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美的论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哲学并不具体分析世界, 而只是分析人们看待世界的观点, 美学则是分析人们认识艺术的观点, 也是审视人们研究艺术的方式。从本质上说, 美学就是研究审美意识与审美活动的普遍规律; 艺术则是人们审美意识集中表现的一种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