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策略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f2003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文章对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从目标指引、优化设计、方法指导、检查评价、情感教学等方面进行课前思维导学,学生的物理素养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课前有效的思维导学训练能为高效物理课堂插上丰满的羽翼。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前;思维导学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33-0042-02
  初中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物理教学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勤于思考。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我发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应只局限在课中,课前也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素养的重要时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有效的思维导学训练为高效物理课堂助力,也是培养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摇篮。
  一、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现状
  (一)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现状
  1.有时课前思维导学目标不明确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教师在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时,没有明确的目标,有时就让学生预习某章节,没有提出具体的问题和要求,预习目标不明确,造成课前学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学生学习自觉性差,他们就不会对物理新概念、新规律进行探究。本该课前学会的内容,因无目标造成学习的无效,影响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2.有时课前思维导学缺少分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无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前导学的内容都一样,造成后进生“吃不了”,优生“吃不饱”。这样的学习效果显而易见。
  3.有时课前思维导学缺少反馈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评价,但是有的教师忽视了课前导学的反馈与评价。如果缺少这一环节,学生课前导学情况教师无从得知,课堂教学也会受到影响,照本宣科或按照预设的教案进行,就违背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二)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意义
  1.有效思维导学可以提高学生听课效率
  学生在课前预习新的知识点,遇到的不懂的内容,往往就是学习的重点、难点,或是学习中的薄弱环节。学生课前导学时把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带着疑问学习,注意力容易集中,学习效果会随之提升。
  2.有效思维导学可调动学生主动性
  课前思维导学作为新课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改变自己的认知,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容易,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同时潜移默化地锻炼了自主探究的能力。
  3.温故而知新
  课前导学能对学过的知识起到巩固作用。在课前导学中,学生要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就要温习已学知识,不断复习,这样能加深对已学知识的掌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物理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策略
  (一)目标指引是課前有效思维导学的方向标
  1.导学目标有效引领
  导学目标犹如航海的灯塔,指引学生在课前进行思维导学时有明确的方向。一般情况下,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都会深入考虑在课前需要完成的具体学习内容,精心设计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主学习。问题的设计要紧密结合教材,突出教学重点,这样学生在解决导学问题时才会潜移默化地获取重要的知识点。课前思维导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有效导学目标。
  2.导学问题层次分明
  物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新课程,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强,学习物理知识具有挑战性,所以教师设计课前导学问题要体现层次性、开放性,向学生的智力挑战,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这样学生会有获取知识的成就感。富有层次性的课前导学是设计问题的方向,教师明确基本教学目标,然后在问题设计方面形式多元化,这样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进行拆分,或者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入地探究问题。
  3.导学目标注重个性化
  课前导学目标的设置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布置课前导学目标时可侧重于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对中等的学生除了提出上述要求外,可增加了解建立概念、探究规律所采用的科学方法等。教师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布置课前导学目标时就要考虑到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要求其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内容,探究规律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新学概念和规律在科技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设计实验等。这样针对学生的个性设计课前导学目标,能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课前思维导学的效率。
  (二)优化设计是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源泉
  1.课前思维导学设计有针对性
  具体来说,课前导学的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中二年级应侧重对学生课前导学兴趣和习惯的培养,为其更好地学习物理奠定基础,对初三学生重在训练其物理思维、引导其掌握物理学习方法。课前导学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课前导学提纲,以提升效果。初中物理课前导学还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让学生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借助资料书认真细读教材,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精读难点内容,标注难点疑点;尝试练习,检验课前导学效果。
  2.课前思维导学设计合理化
  根据教材内容,合理指导学生课前导学。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导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提升课前导学的目标性;通过设计相应的知识练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后,尝试完成练习,通过练习巩固知识,使学生对关键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体验;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实验的探究。这样要求学生坚持做好课前导学,解决课前导学疑难问题,课堂上分享学习成果,能使课堂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   (三)方法指导是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金钥匙
  1.学贵在疑
  学贵在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在课前导学中,如果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或发表自己的看法,这说明他们是在认真学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前导学《摩擦力》时,让学生将手按压在课桌上,用力向前推或者向后拉,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再列举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分析它们的共同特点,让学生提出困惑: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摩擦力可以分为哪几类?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有哪些?也可以让学生提出猜想。学生有问题就有方向,这样课堂上也就有了学习目标。
  2.圈点勾画
  在课前导学时,圈点勾画能反映出學习的难点、疑点。对于学习的新内容,学生难免会有不明之处,此时此处要特别标明。对于已学会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物理意义、成立条件、应用方法做好标记,并在课本的空白处做上适当标注;特别是对于定律、概念中难懂或易混淆的词和句都要逐步推敲,做好笔记,以便在听课时更注意教师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在课堂上更关注学习,解决疑难之处,思维活动更具方向性、主动性,提高听课效率。
  (四)检查评价是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动力泵
  1.检查评价有时间有制度
  有检查才有落实,有评价才有促进。课前导学不能流于形式,检查评价要落到实处。教师检查学生课前导学情况一般应安排在学习新课的前几分钟,要有明确的检查评价制度,对课前导学态度好的学生多加表扬,对不自觉的学生也要有适当的惩戒。教师还要定期对学生的课前导学情况加以评定,成果在班级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课前导学兴趣。
  2.检查评价形式多样化
  课前导学的检查评价不拘泥于形式,教师可以从学生课前导学笔记本入手,检查学生在课本的圈点勾画、课前导学笔记本上的笔记;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课前导学中的疑惑、收获,让学生在交流中体会课前导学的喜悦;还可以从交流中获悉学生对新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得知其学习新知识的情况。
  (五)情感教学是课前有效思维导学的助燃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触。”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提高用言语来表达教材中情感的能力。情绪具有传染性,教学中,教师是快乐的,学生就是快乐的,教师面带微笑,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思维也会更活跃,能更有效地接受信息输入,整个课堂气氛也随之充满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综上所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节好课,不是因教师的表现而精彩,而是因学生的思维碰撞而出色。充分的课前思维导学,能让课堂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有效性。课前有效思维导学提高学生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丰富其求疑、求知历程,使其物理学科素养得到了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王雄.初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4(8):211.
  [2]  柳思俭,淳于家新主编.实用中学学科课堂教学模式[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6.
  [3]  杨帆.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预习方法的探究[J].读写算,2019(16):125.
  (责任编辑    黄诺依)
其他文献
期刊
基于腺苷稳定铜簇在三价金离子(Au(Ⅲ))作用下发生荧光猝灭,而加入半胱氨酸后其荧光恢复的原理,构建了一种荧光“开-关”式传感器,并对Au(Ⅲ)和半胱氨酸进行了检测.此腺苷稳定铜簇的荧光传感器检测Au(Ⅲ)的线性范围为0.05~10μmol/L,检出限为0.02μmol/L;基于腺苷稳定铜簇/Au(Ⅲ)的荧光传感器检测半胱氨酸的线性范围为5~60μmol/L,检出限为1.6μmol/L.研究结果表明,Au(Ⅲ)猝灭腺苷稳定铜簇荧光主要归因于超放大静态猝灭效应,而半胱氨酸增强其荧光主要是由于半胱氨酸与Au(
数学概念是事物在空间形式以及数量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知识的细胞,也是思维的基本元素.数学概念教学是培养好“四基”“四能”的重要载体,也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所在.而深度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以高阶思维的发展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目标,以整合的知识为内容,积极主动地、批判性地学习新的知识和思想,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1].
期刊
教材中例习题是解题教学的素材,要对教材中例习题深度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习题的教育价值一直是一线教师热衷研究和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课本一道习题的变式教学,展示习题变式的教学实施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期刊
初中数学复习课缺乏明确的目标定位,内容不新鲜,学生没有上新课的热情,教师也缺少引导学生得出新知识的干劲.复习课上如何摒弃枯燥的知识简单再现,做到“复”而不“重”,既能巩固基础发展数学思维,又能让学生葆有一丝探究的激情和欲望,使得课堂学习更有深度,对一线教师都是极大考验.笔者通过设计复习课“直角三角形内接矩形的面积最大问题”,尝试梳理初中数学复习课的深度学习的策略.
期刊
每到复习课,教师经常找一些题目,印一张卷子,挑几题讲讲,而学生往往一听即会,一变即蒙,一做即废.结果考试时很基础的题目都出错,弄得学生疲惫,教师无奈,这样的复习课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构建知识网络、形成思维导图、建立方法联系、统一思想主线应有的效果.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的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的数学学科六大核心素养,发展学生“四基”、“四能”的教学目标更是无从谈起.实际上高考这一指挥棒一直在强调“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那么我们为何不回归课
期刊
1 引言rn近几年的数学高考卷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趋势,加强了对统计内容的考查,阅读的篇幅加大,这说明高考对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要求在提高.在任子朝等[1]的调查研究中表明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新颖的题目,得分率普遍较低.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当其冲.
期刊
[摘 要]思维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对于初中生来说,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同样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内在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单方面追求知识讲授,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没有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新课改背景下的素质教育成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转变观念、更新方法,并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来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摘 要]2020年由于爆发新冠肺炎疫情,我国中小学生不能按时开学返校,只能居家在线听课学习,时间长达近三个月,学生居家学习期间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比较适应在线学习,表现出积极的学习主动性,对平台的使用比较熟练,学习效果也比较好。与此同时,学生渴望早日回到学校学习,与线下学习相比,他们认为在线学习效果不理想,反映出其长时间居家学习的无奈,既不反感在线学习,又期盼回到线下课堂的矛盾心理,是当时学生
1 问题提出rn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也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我们要看懂一份数据分析说明,明了一份理财产品介绍,这些都离不开数学阅读.近年来,在高考中也越来越重视对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考查,数学阅读理解题的呈现常以数学文化或实际应用为背景,考查数学建模、统计概率、数据分析等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在数学阅读理解的试题中往往包含了自然语言、数学语言、图表语言等多种表达形式,这样使得试题的阅读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由此可见,学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