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广大教师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只有真正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才是有效的。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才是发展学生能力所需要的。而合作学习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对于学生来讲,要学会合作学习,就要先学会班级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对于教师来讲,设法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轻轻松松学得好,有的学生费尽力气也没学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策略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引起的。然而,由于长期受重教轻学的影响,很多教师此时还是以教为主,费尽心思的反复讲解,所以,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形成平等对话、自由交流的师生互动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笔者在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中,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构架合作学习小组
每学期开学,都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比较,按思想品德、基础知识、智力因素三大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成组。小组合作学习组建了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人数以4人一组为主,也可以是5人或6人,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在一起,学生的座位经常会调整。座位的编排便于分组辅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小组长不固定,以鼓励学生为主。实验初期,低年级合作学习要每小组都训练,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与训练,要经常的训练,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中、高年级训练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并要求小组内评价组长轮流担当,评分组长是固定的,每节课都有评分表,课堂上评分组长根据学生的表现在表内打√,激活小组内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评价采用捆绑式评价,评价有个人项目、小组项目,评价内容是学生发言是否精彩,是否注意倾听,敢于质疑等。评价的呈现方式是低年级要多次评价,中年级一个月评价一次,高年级两个月或半学期评价一次。
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学中运用
学生综合能力日趋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在学生读完教材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点,或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提示,各抒己见,互相解答,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同学们在活跃的气氛中通过争论、比较、推理、判断掌握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回收反馈信息,尽量减少对全班的所谓启发性讲解,尽量避免中断学生的小组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多说、多议、多思就能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综合素质也增强了。
经历了知识的构建过程 《课标》中课程总目标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清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生长点,抓住知识的根,以学生的起点展开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做”数学、“玩”数学,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把自己怎么想、怎么做,告诉小组内的同学或者操作演示。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达到乐学、好学、会学的学习境界,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此,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才能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构架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数学无处不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和生活密切相连,让课堂处处展现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打好素质发展的基础。
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倡低年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选题,指导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每两周撰写一篇;中、高年级主要撰写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反思等内容,也可将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展示中的发现、生成的新知、感悟、课堂学习中拓展到生活中的数学等记录下来,撰写成文。
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详实的实验方案系列理论讲座,组织骨干实验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提高实验的有效性。自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已经成了广大教师时时刻刻要做的事情,不仅提高了每位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增强了其他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在省、市组织的公开课及业务比赛活动均获一等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探索中,通过专题活动,观摩同行的课堂等实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教师需要面对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
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轻轻松松学得好,有的学生费尽力气也没学好,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学习策略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引起的。然而,由于长期受重教轻学的影响,很多教师此时还是以教为主,费尽心思的反复讲解,所以,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得到发展,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只有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才能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形成平等对话、自由交流的师生互动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实践,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笔者在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中,采用以下几点策略。
构架合作学习小组
每学期开学,都要对学生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比较,按思想品德、基础知识、智力因素三大方面的差异把学生分成组。小组合作学习组建了班级合作学习小组,小组人数以4人一组为主,也可以是5人或6人,不同类型的学生分在一起,学生的座位经常会调整。座位的编排便于分组辅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小组长不固定,以鼓励学生为主。实验初期,低年级合作学习要每小组都训练,所有任课教师都要参与训练,要经常的训练,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中、高年级训练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想法,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并要求小组内评价组长轮流担当,评分组长是固定的,每节课都有评分表,课堂上评分组长根据学生的表现在表内打√,激活小组内的成员积极参与。小组评价采用捆绑式评价,评价有个人项目、小组项目,评价内容是学生发言是否精彩,是否注意倾听,敢于质疑等。评价的呈现方式是低年级要多次评价,中年级一个月评价一次,高年级两个月或半学期评价一次。
合作学习小组在教学中运用
学生综合能力日趋增强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在学生读完教材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点,或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提示,各抒己见,互相解答,互相补充,互相纠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同学们在活跃的气氛中通过争论、比较、推理、判断掌握知识。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回收反馈信息,尽量减少对全班的所谓启发性讲解,尽量避免中断学生的小组活动。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交流,让孩子们学会了倾听,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多说、多议、多思就能激发孩子探究的欲望,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综合素质也增强了。
经历了知识的构建过程 《课标》中课程总目标的第一句话就是要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清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知识的生长点,抓住知识的根,以学生的起点展开学习,就是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做”数学、“玩”数学,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把自己怎么想、怎么做,告诉小组内的同学或者操作演示。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帮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达到乐学、好学、会学的学习境界,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信息处理和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为此,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才能设计、组织好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小组自主合作学习。
构架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中更是充满着数学问题。数学无处不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使课堂和生活密切相连,让课堂处处展现数学,体验数学的魅力。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汲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打好素质发展的基础。
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倡低年级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内容选题,指导学生收集信息,查阅资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每两周撰写一篇;中、高年级主要撰写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反思等内容,也可将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交流展示中的发现、生成的新知、感悟、课堂学习中拓展到生活中的数学等记录下来,撰写成文。
通过合作学习,促进教师成长
通过详实的实验方案系列理论讲座,组织骨干实验教师开展合作研究,实现资源共享,智慧共享,提高实验的有效性。自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已经成了广大教师时时刻刻要做的事情,不仅提高了每位数学教师的科研能力,也增强了其他教师的科研意识。教师在省、市组织的公开课及业务比赛活动均获一等奖,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经验论文在省级刊物发表或获奖,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探索中,通过专题活动,观摩同行的课堂等实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是教师需要面对和继续研究的问题。
(作者单位:河南省邓州市基础教育教学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