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影像是电影的骨架,那么音乐则给了电影灵魂。在所有电影中,激昂时分、动情一刻,包括无言的时分,都需要音乐来让色彩漾出感情,给画面带来生气,令影片的气氛围绕在你周围,甚至深入你的毛发,摇撼你的心灵。即使在没有人物对话声的默片时代,音乐都是不可或缺的电影元素。也许,没有了那些欢快或者悲伤的配乐,卓别林的电影都会变得过于欢闹无聊。
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为电影注入生命和灵魂的好莱坞配乐大师们吧,他们理应得到不次于导演的尊敬和爱戴,他们的音乐甚至独立出来也能被看作伟大的艺术。常常,当那种美妙的,每次都能打动我们心灵的乐声响起,我们立即就能感到电影中活动的影像、色彩和气息逼真地再现眼前,勾起我们初次的电影回忆。让我们向这些长期在幕后的大师致敬吧,这些电影灵魂的谱写者!
詹姆斯·霍纳(1953.8.14——)
个人音乐风格:带有世界音乐元素的抒情性交响乐
经典乐器:苏格兰风笛
擅长电影类型:史诗性的唯美浪漫影片
黄金导演拍档:詹姆斯·卡梅隆(两人早在卡梅隆还是摄影师的时候就认识了)
推荐原声:《风云际会》《光荣战役》《秋日传奇》《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
获奖:1次奥斯卡、1次金球、3次格莱美
咋看上去,头发黑黑卷卷,眼睛笑笑眯眯的詹姆斯·霍纳完全没有约翰·威廉姆斯或者杰瑞·戈德史密斯那种大师气派。但凭借着《勇敢的心》和《泰坦尼克号》的风行,他却几乎成为了最为我们熟知的好莱坞配乐大师。
因为对苏格兰风笛的偏爱,很多人印象中都把詹姆斯·霍纳看成了英国人。实际上,他生于洛杉矶,只在童年时跟随父母住在英国伦敦。霍纳五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并受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严格训练。当70年代他回到加州后,在著名的南加州大学(USC)拿到了学位,接着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也就是著名的UCLA(出过非常多的电影人)取得理论作曲的博士学位。在好莱坞众多音乐人中,他是标准的学院派作曲家。
刚拿到学位的霍纳本来一心想从事严肃的音乐创作,在音乐学院中当个老师。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为AFI (美国电影学院) 学生的电影作品写了一些电影配乐,忽然发现为电影谱曲正是自己最向往的创作模式:它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音乐创作欲,而且当完成一个作品后,你马上就可以站在交响乐团前,知道自己的作品演奏起来是什么样子——霍纳热情急切的性格可见一斑。
詹姆斯·霍纳的第一部真正给人留下印象的电影配乐作品是《星际迷航:可汗的愤怒》(1982),不过在他为电影配乐的早期阶段,霍纳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出色的个人风格。他完全是以约翰·威廉姆斯和杰瑞·戈德史密斯的学徒面目出现的——后来,已经功成名就的霍纳曾承认:“我确实在开始的时候受了杰瑞·戈德史密斯那种管弦乐风格的影响,这是因为那些雇我配乐的人想要这种风格。而我一直没机会对他们说:‘去死吧!’”
确实,长相平和亲切的霍纳其实并不擅长这种气势恢弘强悍的乐风,反倒是影片里那些描绘无限星空的抒情乐章让他发挥得十分出色。到了1985年,科幻片《魔茧》(Cocoon)让霍纳找到了感觉。这部科幻片本身就一反特效、动作的常规,颇有点温馨动人的感觉,霍纳甜美温暖的曲风和影片正好相得益彰。到了1988年的《风云际会》里,他已经把那种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秘美感把握得相当到位了。不过,在这部影片中,霍纳的音乐最大的问题是与电影情节结合得不够紧密,有时有点各走各路的感觉。人物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着台词,这边音乐却是悠扬唯美,一路轻飘……
所以,一般我们都把1989年描写南北战争的影片《光荣战役》看作是霍纳配乐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他对历史题材细致唯美的音乐表现,也使自己得到了第一座格莱美配乐奖。1994年,《秋日传奇》开始为霍纳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我们几乎可以说,没有了詹姆斯·霍纳的配乐,《秋日传奇》这部电影恐怕会下降一个档次。接下去,《勇敢的心》《鬼马小精灵》《阿波罗13号》等一系列影片让詹姆斯·霍纳在90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尤其是《勇敢的心》,让霍纳那种在传统交响乐中揉合进世界音乐或民族音乐的手法成为了配乐史上的经典范例。艾瑞克·瑞格勒演奏的苏格兰风笛令无数人动情,爱尔兰音乐、苏格兰风笛甚至都因此片而一时大受瞩目。霍纳张驰有道、空灵深情的特点在《勇敢的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秋日传奇》到《勇敢的心》,霍纳配乐中的凯尔特风格越来越突出了。接着,在《泰坦尼克号》中,霍纳继续发挥着苏格兰风笛的威力。在席琳·迪翁极富穿透力的高音和挪威女声的轻吟曼唱中,悲情与浪漫、宏大与温婉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部影片带给了霍纳巨大的财富(除了80万配乐费用,每卖出一张电影原声他就能得到1.2美元,而截至2000年,电影原声已经卖出了创记录的2800万张);炙手可热的人气(他终于可以和约翰·威廉姆斯平起平坐了,但遗憾的是,录音时,那些乐团总是在谈天喧哗,怎么也不能像对威廉姆斯那样给霍纳面子)和两座小金人(最佳配乐和最佳原创歌曲)。
不过,詹姆斯·霍纳也是好莱坞配乐大师中颇多非议的一位。这种非议主要来自他的“拷贝”习惯。比如对《2001太空漫游》中俄罗斯音乐家哈恰图良的芭蕾舞曲《盖雅纳》的模仿运用;比如说在《秋日传奇》中对亚历克斯·诺斯《安邦定国志》配乐的模仿。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他对自己的“抄袭”。尤其在他产量颇丰、质量良莠不齐的90年代,很多影片中你都能听到几乎一模一样的“霍纳乐段”——还有他标志式的“烦人的钢琴”和缥缈的女声和声。虽然霍纳自己辩解说,要求音乐家每次都写出完全不同的作品是不可能的,连莫扎特也做不到。但可惜,乐评人和乐迷却不买账。从某种意义讲,詹姆斯·霍纳的风格和《泰坦尼克号》这部片子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包裹在历史题材下的感情故事,不失大气、略带矫情,虽能名列经典,却差了一点厚重浑然的份量升入殿堂尽头。
据说,这位外表随和的配乐大师曾“发誓”决不为电视节目做配乐。他骨子里那种学院派的固执、认真,加上他本性中的热情,也许能把霍纳推上更高的高度,但愿如此!(未完待续)
让我们认识一下这些为电影注入生命和灵魂的好莱坞配乐大师们吧,他们理应得到不次于导演的尊敬和爱戴,他们的音乐甚至独立出来也能被看作伟大的艺术。常常,当那种美妙的,每次都能打动我们心灵的乐声响起,我们立即就能感到电影中活动的影像、色彩和气息逼真地再现眼前,勾起我们初次的电影回忆。让我们向这些长期在幕后的大师致敬吧,这些电影灵魂的谱写者!
詹姆斯·霍纳(1953.8.14——)
个人音乐风格:带有世界音乐元素的抒情性交响乐
经典乐器:苏格兰风笛
擅长电影类型:史诗性的唯美浪漫影片
黄金导演拍档:詹姆斯·卡梅隆(两人早在卡梅隆还是摄影师的时候就认识了)
推荐原声:《风云际会》《光荣战役》《秋日传奇》《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
获奖:1次奥斯卡、1次金球、3次格莱美
咋看上去,头发黑黑卷卷,眼睛笑笑眯眯的詹姆斯·霍纳完全没有约翰·威廉姆斯或者杰瑞·戈德史密斯那种大师气派。但凭借着《勇敢的心》和《泰坦尼克号》的风行,他却几乎成为了最为我们熟知的好莱坞配乐大师。
因为对苏格兰风笛的偏爱,很多人印象中都把詹姆斯·霍纳看成了英国人。实际上,他生于洛杉矶,只在童年时跟随父母住在英国伦敦。霍纳五岁就开始学习钢琴,并受过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的严格训练。当70年代他回到加州后,在著名的南加州大学(USC)拿到了学位,接着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也就是著名的UCLA(出过非常多的电影人)取得理论作曲的博士学位。在好莱坞众多音乐人中,他是标准的学院派作曲家。
刚拿到学位的霍纳本来一心想从事严肃的音乐创作,在音乐学院中当个老师。但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为AFI (美国电影学院) 学生的电影作品写了一些电影配乐,忽然发现为电影谱曲正是自己最向往的创作模式:它不仅可以满足自己的音乐创作欲,而且当完成一个作品后,你马上就可以站在交响乐团前,知道自己的作品演奏起来是什么样子——霍纳热情急切的性格可见一斑。
詹姆斯·霍纳的第一部真正给人留下印象的电影配乐作品是《星际迷航:可汗的愤怒》(1982),不过在他为电影配乐的早期阶段,霍纳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出色的个人风格。他完全是以约翰·威廉姆斯和杰瑞·戈德史密斯的学徒面目出现的——后来,已经功成名就的霍纳曾承认:“我确实在开始的时候受了杰瑞·戈德史密斯那种管弦乐风格的影响,这是因为那些雇我配乐的人想要这种风格。而我一直没机会对他们说:‘去死吧!’”
确实,长相平和亲切的霍纳其实并不擅长这种气势恢弘强悍的乐风,反倒是影片里那些描绘无限星空的抒情乐章让他发挥得十分出色。到了1985年,科幻片《魔茧》(Cocoon)让霍纳找到了感觉。这部科幻片本身就一反特效、动作的常规,颇有点温馨动人的感觉,霍纳甜美温暖的曲风和影片正好相得益彰。到了1988年的《风云际会》里,他已经把那种充满传奇色彩的神秘美感把握得相当到位了。不过,在这部影片中,霍纳的音乐最大的问题是与电影情节结合得不够紧密,有时有点各走各路的感觉。人物在那里不紧不慢地说着台词,这边音乐却是悠扬唯美,一路轻飘……
所以,一般我们都把1989年描写南北战争的影片《光荣战役》看作是霍纳配乐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他对历史题材细致唯美的音乐表现,也使自己得到了第一座格莱美配乐奖。1994年,《秋日传奇》开始为霍纳奠定了他的大师地位。我们几乎可以说,没有了詹姆斯·霍纳的配乐,《秋日传奇》这部电影恐怕会下降一个档次。接下去,《勇敢的心》《鬼马小精灵》《阿波罗13号》等一系列影片让詹姆斯·霍纳在90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尤其是《勇敢的心》,让霍纳那种在传统交响乐中揉合进世界音乐或民族音乐的手法成为了配乐史上的经典范例。艾瑞克·瑞格勒演奏的苏格兰风笛令无数人动情,爱尔兰音乐、苏格兰风笛甚至都因此片而一时大受瞩目。霍纳张驰有道、空灵深情的特点在《勇敢的心》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从《秋日传奇》到《勇敢的心》,霍纳配乐中的凯尔特风格越来越突出了。接着,在《泰坦尼克号》中,霍纳继续发挥着苏格兰风笛的威力。在席琳·迪翁极富穿透力的高音和挪威女声的轻吟曼唱中,悲情与浪漫、宏大与温婉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部影片带给了霍纳巨大的财富(除了80万配乐费用,每卖出一张电影原声他就能得到1.2美元,而截至2000年,电影原声已经卖出了创记录的2800万张);炙手可热的人气(他终于可以和约翰·威廉姆斯平起平坐了,但遗憾的是,录音时,那些乐团总是在谈天喧哗,怎么也不能像对威廉姆斯那样给霍纳面子)和两座小金人(最佳配乐和最佳原创歌曲)。
不过,詹姆斯·霍纳也是好莱坞配乐大师中颇多非议的一位。这种非议主要来自他的“拷贝”习惯。比如对《2001太空漫游》中俄罗斯音乐家哈恰图良的芭蕾舞曲《盖雅纳》的模仿运用;比如说在《秋日传奇》中对亚历克斯·诺斯《安邦定国志》配乐的模仿。更让人受不了的是他对自己的“抄袭”。尤其在他产量颇丰、质量良莠不齐的90年代,很多影片中你都能听到几乎一模一样的“霍纳乐段”——还有他标志式的“烦人的钢琴”和缥缈的女声和声。虽然霍纳自己辩解说,要求音乐家每次都写出完全不同的作品是不可能的,连莫扎特也做不到。但可惜,乐评人和乐迷却不买账。从某种意义讲,詹姆斯·霍纳的风格和《泰坦尼克号》这部片子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包裹在历史题材下的感情故事,不失大气、略带矫情,虽能名列经典,却差了一点厚重浑然的份量升入殿堂尽头。
据说,这位外表随和的配乐大师曾“发誓”决不为电视节目做配乐。他骨子里那种学院派的固执、认真,加上他本性中的热情,也许能把霍纳推上更高的高度,但愿如此!(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