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从教学创新开始。本文作者在“企业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理念,把企业生产管理现场学习调研,校外专家讲座,课外小组活动与案例讨论,以及实验教学与情境教学等方法和手段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营运管理 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1 引言
2009年岁末,荣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留下“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问,激起了全国上下对高等教育改革反思的新高潮。大学教育的核心其实是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我们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云南大学前校长吴松教授提出的“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育理念便是当今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种思想解放和探索。比较分析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史不难发现,无论是人类总体的教育活动,还是学校具体的教育活动,教的目的都不仅仅只是为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创造的精神。
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在于教师。德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曾说,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由此可见,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主动追求知识、勇于创新的力量。
2 《企业营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一些探索
《企业营运管理》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实践性极强。它源于实践,正是企业营运管理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推动了它的形成和发展,企业营运管理学科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无不是企业营运管理实践的内在反映和总结;反过来,它又具备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无数管理实践证明,唯有在科学合理的企业营运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方能达到管理效果和效率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其价值所在。因此,要使学生学好企业营运管理这门课程,就既需要讲授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更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但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往往没有工作经验,缺乏对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他们往往对某些概念、理论的理解,以及有关技术、方法的应用,感到有很大的困难,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创造的精神,笔者结合对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做出了多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不但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反响,而且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1.企业生产管理现场学习调研。活生生的管理实践是生动形象的大课堂,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去枯燥添兴趣”。为了让同学们能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编制及落实等内容有切身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活动中始终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探索校企合作的楔入点,目前已形成了昆明力神重工塔式起重机有限公司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等合作单位。
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大致包括三个阶段:
(1)学习调研前准备。明确现场学习调研目的,了解调研企业的背景资料、产品、行业特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大致特点;
(2)学习调研实施。即到企业生产现场参观调研,这个环节一般是先由企业方给同学们提出调研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参观工艺过程和现场管理,此后再由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给同学们介绍企业情况及生产运营管理相关内容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再安排一定的互动时间,让同学们与企业方人员就企业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学习调研后总结。即回到学校后组织同学们进行总结,谈感受、找问题,为改善下一次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做准备。
总体来看,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效果显著。一是让同学们对现实的企业生产营运管理过程有了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升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在参观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平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并真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的运用和学习的价值。在我们的反馈调查中,近95%的同学对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表示“很满意”和“满意”,从来没有人表示“不满意”。二是同学们进入调研企业后,运用所学理论、方法,了解企业营运管理的实际情况,发挥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和勇于创新的特点和精神,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思考,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2.校外专家讲座。请校外专家到课堂上开专题讲座,现身说法,把现实的管理实践带到教室中,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近些年的教学中,笔者摸索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师课堂讲授与校外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三个核心要素:
(1)找对讲座主题。企业营运管理课程内容广泛,包括运营战略、厂址选择、生产过程组织、工作设计、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车间管理与班组建设等内容,每个内容都去找校外专家作讲座是不现实的,这就有一个选择,必须选择能反映企业营运管理发展方向和能体现企业营运管理关键点的内容来讲,才能真正体现讲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近些年的校外专家讲座就围绕ERP和ISO9000质量管理与认证讲,学生反映很好。
(2)界定讲座内容。讲座到底讲什么,对讲座效果影响很大。譬如ERP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讲,既可以介绍ERP的结构、功能与实际应用情况,也可以介绍ERP的思想、原理与发展,还可以介绍ERP的设计与开发等等,到底怎么讲,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情况及任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过去就出现过校外专家认真投入作讲座,ERP的设计、开发内容介绍很多,结果学生听起来感觉像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讲,出现听不懂、不爱听的情况,事倍功半。现在每次组织讲座前,我们和讲座老师反复沟通,确定讲座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
(3)找好讲座老师。校外专家的聘请一定要坚持匹配、适用原则。一不要看名气,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真正请到从事与讲座内容吻合的实际工作的专家;二要保持讲座教师的相对稳定,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总结经验;三要作讲座效果评估,因为评估既是不断改善讲座效果的需要,也是优化校外专家队伍的需要。
笔者体会到,对于ERP、质量管理等实践性极强,老师比较难讲、学生比较难懂的内容,请企业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现身传授管理技巧、体会和经验,比任课老师自己讲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印象也很深。在我们近几年的调查中,同学们对校外专家讲座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85%以上。
3.课外小组活动与案例讨论。群体学习、讨论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力的一个好手段,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尤其如此。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多次安排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反响热烈。如在讲完“厂址选择”问题后,就安排同学们开展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同学们首先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有关麦当劳的选址战略,然后选择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饮店研究其选址问题。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情绪很高,资料收集丰富,研究细致深入,甚至有的小组还把整个小组活动录了像。作课堂小组活动汇报时,我们选择同学们自己做主持人,由同学们自己点评,汇报过程中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妙招频出,博得了阵阵掌声。
小组案例分析讨论是国外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案例的设计者和讨论的激励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
以往的本科生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因为有教师认为本科生基本没有工作经验,不了解实际,没有讨论案例所需要的感性认识基础。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本科生有没有工作经历,而在于能否给同学们提供合适的讨论案例。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充分考虑同学们的特点,不断摸索,精心选择,初步建立起了配套的案例库,如“没有淡季的产品”、“所观察到的服务活动的改善”、“小汤山医院项目”、“非典时期的杭州餐饮”、“这名生产经理该怎么办?”、“大李的‘加减乘除法’”等。整体来看,这些案例能和相关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适合讨论,同学们反映良好。
课外小组活动与案例讨论的质量关键在于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充分激励学生,我们借鉴企业绩效考评中的360°考评方法于活动评分和讨论评分之中,不是教师单向评分,即除了我们的评分之外,还要同学们自己评分,两相结合。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很受大家的欢迎。
4.实验教学与情境教学。企业生产运营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如何通过相关软件仿真,增强教学的可视性与仿真性,拉近教室与现实管理实践的距离,以使所讲授内容更加简洁易懂,是国内外有关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多次通过POM教学版软件模拟企业运营过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如经济订货点确定、库存重点物资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确定、项目管理、等待问题解决等。通过实验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再则,实验教学能“寓教于用”,把企业运营管理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生产运营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我们近几年的反馈调查中,对实验教学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此外,情境教学法也是国外工商管理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感性认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近几年的《企业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为配合讲解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我们在相关网站搜集了较为丰富的流水线的图片。在讲到丰田的生产方式时,我们把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有关产品可靠性和品质控制的视频整合到了教学内容中。通过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场景之中,可以有效地化枯燥为具体,使没有实际工作背景和工厂经验的同学们能较为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的管理实践,学习兴趣大增。
3 结语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式。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二元矛盾统一体。“教”和“学”只是一个出发点或过程,这个出发点或过程中蕴涵着创造的目的,其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是创造,而创造本身也是一个出发点或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教和学的出发点和过程应时刻体现出教师、学生在平等并保持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对真理的探究,即创新。
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不断探索,把创新的理念和方式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和主动掌握,以最终达到“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境界。
本文是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在此也希望相关同行不吝赐教,大家共同推动《企业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宗焕.直面“钱学森之问”: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12
[2]洪冬梅.直面钱学森之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2
[3]张建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J].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8,03.
关键词:营运管理 创新教育 教学方法
1 引言
2009年岁末,荣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留下“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之问,激起了全国上下对高等教育改革反思的新高潮。大学教育的核心其实是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率,已经成为我们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权的关键所在。
云南大学前校长吴松教授提出的“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教育理念便是当今国内高校创新教育改革大潮中的一种思想解放和探索。比较分析国内外的高等教育史不难发现,无论是人类总体的教育活动,还是学校具体的教育活动,教的目的都不仅仅只是为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创造的精神。
创新教育实施的主体在于教师。德国著名高等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曾说,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发学生对探索求知的责任感,并加强这种责任感。”由此可见,教学的最高境界在于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促使学生从内部产生一种主动追求知识、勇于创新的力量。
2 《企业营运管理》课程教学创新改革的一些探索
《企业营运管理》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实践性极强。它源于实践,正是企业营运管理水平提升的现实要求推动了它的形成和发展,企业营运管理学科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等无不是企业营运管理实践的内在反映和总结;反过来,它又具备指导实践的巨大作用,无数管理实践证明,唯有在科学合理的企业营运管理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方能达到管理效果和效率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其价值所在。因此,要使学生学好企业营运管理这门课程,就既需要讲授基本理论、基本原理,更要注重与实践的结合。
但是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往往没有工作经验,缺乏对管理实践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学习这门课程时,他们往往对某些概念、理论的理解,以及有关技术、方法的应用,感到有很大的困难,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为了帮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创造的精神,笔者结合对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做出了多方面的创新性探索,不但在学生中产生了良好反响,而且受到了企业的好评。
1.企业生产管理现场学习调研。活生生的管理实践是生动形象的大课堂,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去枯燥添兴趣”。为了让同学们能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组织、生产计划编制及落实等内容有切身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笔者在近些年的教学活动中始终重视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探索校企合作的楔入点,目前已形成了昆明力神重工塔式起重机有限公司和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等合作单位。
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大致包括三个阶段:
(1)学习调研前准备。明确现场学习调研目的,了解调研企业的背景资料、产品、行业特征,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大致特点;
(2)学习调研实施。即到企业生产现场参观调研,这个环节一般是先由企业方给同学们提出调研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参观工艺过程和现场管理,此后再由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给同学们介绍企业情况及生产运营管理相关内容的实际应用情况,最后再安排一定的互动时间,让同学们与企业方人员就企业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
(3)学习调研后总结。即回到学校后组织同学们进行总结,谈感受、找问题,为改善下一次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做准备。
总体来看,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效果显著。一是让同学们对现实的企业生产营运管理过程有了比较直观和感性的认识,提升了大家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更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在参观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的平台,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并真切地感受到了知识的运用和学习的价值。在我们的反馈调查中,近95%的同学对企业现场学习调研活动表示“很满意”和“满意”,从来没有人表示“不满意”。二是同学们进入调研企业后,运用所学理论、方法,了解企业营运管理的实际情况,发挥当代大学生知识结构新,思想活跃,敢想敢说和勇于创新的特点和精神,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改善思考,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2.校外专家讲座。请校外专家到课堂上开专题讲座,现身说法,把现实的管理实践带到教室中,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在近些年的教学中,笔者摸索出了一套可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教师课堂讲授与校外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它包括三个核心要素:
(1)找对讲座主题。企业营运管理课程内容广泛,包括运营战略、厂址选择、生产过程组织、工作设计、库存管理、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设备管理、质量管理、项目管理、车间管理与班组建设等内容,每个内容都去找校外专家作讲座是不现实的,这就有一个选择,必须选择能反映企业营运管理发展方向和能体现企业营运管理关键点的内容来讲,才能真正体现讲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近些年的校外专家讲座就围绕ERP和ISO9000质量管理与认证讲,学生反映很好。
(2)界定讲座内容。讲座到底讲什么,对讲座效果影响很大。譬如ERP就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讲,既可以介绍ERP的结构、功能与实际应用情况,也可以介绍ERP的思想、原理与发展,还可以介绍ERP的设计与开发等等,到底怎么讲,要考虑学生的专业情况及任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过去就出现过校外专家认真投入作讲座,ERP的设计、开发内容介绍很多,结果学生听起来感觉像在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讲,出现听不懂、不爱听的情况,事倍功半。现在每次组织讲座前,我们和讲座老师反复沟通,确定讲座内容,收到了良好效果。
(3)找好讲座老师。校外专家的聘请一定要坚持匹配、适用原则。一不要看名气,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真正请到从事与讲座内容吻合的实际工作的专家;二要保持讲座教师的相对稳定,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总结经验;三要作讲座效果评估,因为评估既是不断改善讲座效果的需要,也是优化校外专家队伍的需要。
笔者体会到,对于ERP、质量管理等实践性极强,老师比较难讲、学生比较难懂的内容,请企业专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现身传授管理技巧、体会和经验,比任课老师自己讲的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印象也很深。在我们近几年的调查中,同学们对校外专家讲座的满意度一直保持在85%以上。
3.课外小组活动与案例讨论。群体学习、讨论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力的一个好手段,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尤其如此。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多次安排学生开展课外小组活动,反响热烈。如在讲完“厂址选择”问题后,就安排同学们开展课外小组活动,要求同学们首先到图书馆或者上网查阅有关麦当劳的选址战略,然后选择学校附近的一家餐饮店研究其选址问题。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情绪很高,资料收集丰富,研究细致深入,甚至有的小组还把整个小组活动录了像。作课堂小组活动汇报时,我们选择同学们自己做主持人,由同学们自己点评,汇报过程中各个小组争先恐后,妙招频出,博得了阵阵掌声。
小组案例分析讨论是国外工商管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案例教学法的关键是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是案例的设计者和讨论的激励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而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的角色。
以往的本科生教学中很少有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因为有教师认为本科生基本没有工作经验,不了解实际,没有讨论案例所需要的感性认识基础。其实,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本科生有没有工作经历,而在于能否给同学们提供合适的讨论案例。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充分考虑同学们的特点,不断摸索,精心选择,初步建立起了配套的案例库,如“没有淡季的产品”、“所观察到的服务活动的改善”、“小汤山医院项目”、“非典时期的杭州餐饮”、“这名生产经理该怎么办?”、“大李的‘加减乘除法’”等。整体来看,这些案例能和相关教学内容紧密结合,适合讨论,同学们反映良好。
课外小组活动与案例讨论的质量关键在于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充分激励学生,我们借鉴企业绩效考评中的360°考评方法于活动评分和讨论评分之中,不是教师单向评分,即除了我们的评分之外,还要同学们自己评分,两相结合。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很受大家的欢迎。
4.实验教学与情境教学。企业生产运营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不断变化的动态系统。如何通过相关软件仿真,增强教学的可视性与仿真性,拉近教室与现实管理实践的距离,以使所讲授内容更加简洁易懂,是国内外有关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或相近专业教学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多次通过POM教学版软件模拟企业运营过程管理的相关内容,如经济订货点确定、库存重点物资管理、物料需求计划确定、项目管理、等待问题解决等。通过实验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和内容,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力。再则,实验教学能“寓教于用”,把企业运营管理的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直观和容易接受,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生产运营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在我们近几年的反馈调查中,对实验教学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学生一直保持在90%以上。
此外,情境教学法也是国外工商管理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感性认识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创新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在近几年的《企业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应用情境教学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例如,为配合讲解流水线的组织设计,我们在相关网站搜集了较为丰富的流水线的图片。在讲到丰田的生产方式时,我们把丰田汽车制造公司有关产品可靠性和品质控制的视频整合到了教学内容中。通过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场景之中,可以有效地化枯燥为具体,使没有实际工作背景和工厂经验的同学们能较为真切地感受到现实的管理实践,学习兴趣大增。
3 结语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式。教学就是“教”与“学”的二元矛盾统一体。“教”和“学”只是一个出发点或过程,这个出发点或过程中蕴涵着创造的目的,其价值取向和目标指向是创造,而创造本身也是一个出发点或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教和学的出发点和过程应时刻体现出教师、学生在平等并保持个体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前提下对真理的探究,即创新。
笔者在教学中,坚持不断探索,把创新的理念和方式贯穿到教学实践中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或虚拟的环境中通过体验去感知、理解、领悟、验证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做到观念、判断、技能的自主形成和主动掌握,以最终达到“教为不教,学为创造”的境界。
本文是笔者近年来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体会,在此也希望相关同行不吝赐教,大家共同推动《企业营运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何宗焕.直面“钱学森之问”:让杰出人才脱颖而出[J].湖南教育(教育综合),2009.12
[2]洪冬梅.直面钱学森之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02
[3]张建民.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J].云南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