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硝基苯磺酸诱导肠道炎性疾病小鼠模型免疫致病机制的探讨

来源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50%乙醇灌肠,建立肠道炎性疾病(IBD)小鼠模型,通过分析结肠组织学变化及肠系膜淋巴结内T细胞亚群相关的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探讨其可能的免疫致病机制。

方法

将6~8周龄的BALB/c雌鼠随机分为TNBS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用5% TNBS/50%乙醇(1∶1)200 μl灌肠复制IBD模型,对照组予PBS灌肠。观察实验小鼠体征改变及其结肠的病理改变,利用real-time PCR动态检测实验动物肠系膜淋巴结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IL-12p40),Th2类细胞因子(IL-4),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21、IL-23、IL-17)及转录因子RORγt表达的变化。

结果

模型组第3天体征异常,肠黏膜轻度充血、水肿;HE染色提示结肠轻度炎症;第6天体征和肠黏膜病变加重,HE染色可见结肠大量炎细胞浸润。Real-time PCR检测肠系膜淋巴结中各类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造模第3天,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21、IL-23、IL-17)mRNA水平变化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Th细胞亚群相关细胞因子mRNA水平均无明显改变;造模第6天,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IL-12p40)及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的mRNA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21、IL-23、IL-17)及其关键转录因子RORγt的mRNA表达较第3天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提示在TNBS诱导的IBD小鼠模型中,Th17细胞在炎症早期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病程进展,Th1和Th17细胞共同介导肠道的免疫病理损伤。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无荚膜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临床菌株中Hap黏附素编码基因(hap)分布及其序列保守性,筛选并鉴定Hap蛋白优势T和B细胞(T-B)联合抗原表位及其免疫原性。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NTHi菌株hap基因序列保守性并预测其T-B联合抗原表位。采用PCR扩增NTHi临床菌株hap基因5′端156 bp和3′端855 bp片段(hap-5′-156和hap-3′-855)后测序。构建Ha
期刊
目的了解青岛市2014—2016年聚集性腹泻病例中诺如病毒(norovirus, NoV)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青岛市聚集性NoV腹泻病例粪便标本,real-time RT-PCR进行NoV检测,应用RT-PCR扩增NoV ORF1和ORF2部分基因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共报告23起聚集性NoV疫情,粪便标本260份,NoV阳性128份,其
目的评价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分析技术对丝状真菌临床分离株的鉴定能力。方法对267株丝状真菌临床分离株进行ITS序列测定,经与GenBank联合Myco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同源性比对获得其菌种信息。结果全部菌株均成功获得ITS序列。ITS可将53.9% (144/267)受试丝状真菌鉴定至种水平,44.2% (118/267)鉴定至属水平,5株菌因其ITS序列在不同菌属间均有>95%相似度而
目的探究IFN-γ对IL-33诱导的小鼠急性过敏性气道炎症中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s)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4只6~8周的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IL-33模型组、单独IFN-γ组、IL-33+IFN-γ联合刺激组、PBS对照组。用IL-33成功构建小鼠支气管过敏性炎症模型,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肺组织,使用流式细胞术对ILC2s和嗜酸性粒细胞进行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
目的通过对4种体外杀伤检测方法的方法学优化及分析比较,以期寻找到一种可以替代经典51Cr释放法、相对快速、并可用于多种具有杀伤活性免疫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力评价方法。方法以自然杀伤性NK细胞系NK-92为效应细胞,以K562细胞为靶细胞,分别对4种体外杀伤检测方法BATDA法、CAM法、CytoTox-Glo法和PKH法的标记条件、杀伤时间、效靶比等参数进行优化,分析每种方法的实验内及实验间可重复性,